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72001閱讀:23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手柄組裝體,特別是裝設于旋轉自如地支持在旋轉式繞線輪的繞線輪主體的主齒輪軸上的手柄組裝體。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旋轉式繞線輪備有手柄組裝體,具有手柄組裝體并裝設于釣魚桿的繞線輪主體,前后移動自如地裝設于繞線輪主體上的卷筒,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上的用來把釣魚線卷繞于卷筒上的轉子,以及把手柄組裝體的旋轉傳遞到轉子的旋轉傳遞機構。旋轉傳遞機構備有主齒輪,設置主齒輪的主齒輪軸,以及嚙合于主齒輪上的小齒輪。在小齒輪的前部連接著轉子。主齒輪軸是形成有矩形等非圓形的通孔的筒狀部件。
手柄組裝體包括手柄軸部,從手柄軸部向徑向延伸的手柄臂,以及裝設于手柄臂的前端上的手柄把手,手柄軸部能夠從主齒輪軸的左右端的某一端裝設。為了不能旋轉地卡固于主齒輪軸的通孔中,手柄軸部的外形是形成為矩形等非圓形。手柄臂能夠擺動地裝設于手柄軸部的前端,可相對繞線輪主體折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在這種手柄組裝體中,包括不能旋轉地裝設于手柄軸部的前端、并在外周部上形成陽螺紋部的螺紋部件,以及在內周部上形成能夠螺紋接合于陽螺紋部上的陰螺紋部、并能夠接觸于手柄臂的基端部的移動部件。這里,進行釣魚時,通過使移動部件接觸于手柄臂的基端部而限制手柄臂的擺動,可以旋轉操作手柄。此外,收容繞線輪時,使移動部件向繞線輪主體側移動而離開手柄臂的基端部,通過把手柄臂對繞線輪主體折疊可以使繞線輪總體緊湊。
專利文獻1實開昭53-130195號公報前述現(xiàn)有技術的手柄組裝體通過在手柄軸部的前端上設置螺紋部件和移動部件,成為手柄臂能夠對繞線輪主體折疊。但是,移動部件接觸于手柄臂的基端部時,螺紋部件的陽螺紋部露出到外部。這樣一來,如果陽螺紋部露出到外部,則海水或污泥等附著而維護上要費工夫,暴露于腐蝕氣氛而產(chǎn)生陽螺紋部損傷的危險。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在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中,不使陽螺紋部露出到外部。
技術方案1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裝設于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的繞線輪主體的主齒輪軸上的手柄組裝體,包括手柄軸部,不能相對旋轉地裝設于主齒輪軸的內周部上,在裝設時前端部向主齒輪軸的端部之外突出地配置;筒狀的罩部件,裝設于手柄軸部的前端部外周上,覆蓋手柄軸部的前端部外周側;筒狀的螺紋部件,設在手柄軸部的前端部外周上,不能相對于手柄軸部旋轉,在其外周部上形成有陽螺紋部;筒狀的移動部件,配置于罩部件的內周部上,在其內周部上形成有能夠螺紋接合于陽螺紋部上的陰螺紋部;手柄臂,基端能夠擺動地裝設于手柄軸部的前端部上,具有接觸部,在與手柄軸部的軸線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接觸部接觸于移動部件的前端面時,基端部的擺動受到限制,而在接觸部離開移動部件的前端面時,基端部能夠擺動;手柄把手,設于手柄臂的前端上,可繞著與手柄軸部大致平行的軸自由旋轉。罩部件形成為覆蓋移動部件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未裝設移動部件的陽螺紋部的外周部的全部。
在該手柄組裝體中,由于罩部件覆蓋移動部件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未裝設移動部件的陽螺紋部的外周部的全部地形成,所以隨便移動部件處于什么位置,陽螺紋部始終被罩部件或移動部件所覆蓋,因此陽螺紋部就不露出到外部。
技術方案2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罩部件包括第1筒狀部和第2筒狀部,第1筒狀部覆蓋對主齒輪軸的端部進行支持的繞線輪主體的外方,第2筒狀部突出地設置在與第1筒狀部相反的一側,覆蓋陽螺紋部的外周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罩部件覆蓋繞線輪主體的外方,所以可以防止海水或污泥等從罩部件與繞線輪主體之間的間隙進入。
技術方案3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罩部件與手柄軸部是一體成形的。在這種情況下,例如通過把手柄軸部插入罩部件成形,可以減少總體的零件數(shù)。
技術方案4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罩部件與手柄軸部是分體形成的。在這種情況下,罩部件的形成變得容易。
技術方案5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2或4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螺紋部件與罩部件是一體成形的。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一體成形不能旋轉地設置于手柄軸部的罩部件與螺紋部件,可以減少總體的零件數(shù)。
技術方案6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螺紋部件與罩部件是分體地形成的。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可通過例如把螺紋部件壓入固定于不能旋轉地設置于手柄軸部的罩部件加工螺紋部件單體,所以螺紋部件的形成變得容易。
技術方案7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還備有配置于罩部件的內周部與移動部件的外周部之間的彈性部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防止海水或污泥等從罩部件與移動部件之間的間隙進入到內部。
技術方案8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還備有配置于移動部件與手柄臂之間,對移動部件向與手柄臂相反的一側加載的第1加載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抑制移動部件的晃動。
技術方案9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還備有配置于罩部件與移動部件之間,對移動部件向手柄臂側加載的第2加載部。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進一步抑制移動部件的晃動。
技術方案10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還備有配置于罩部件與主齒輪軸之間,外周部從罩部件向主齒輪軸縮徑的軸套部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抑制罩部件與主齒輪軸的晃動。
技術方案11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是在技術方案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手柄組裝體中,移動部件包括主體部件和環(huán)狀部件,主體部件在內周面上形成有陰螺紋部,環(huán)狀部件與主體部件分體設置,前端面能夠接觸于手柄臂的前述接觸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環(huán)狀部件的前端面接觸于手柄臂的后端面,所以可以防止主體部件的損傷或變形。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在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中,罩部件形成為覆蓋移動部件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未裝設移動部件的陽螺紋部的外周部的全部,所以陽螺紋部就不露出到外部。


圖1是采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旋轉式繞線輪的側視圖。
圖2是前述旋轉式繞線輪的側視剖視圖。
圖3是前述旋轉式繞線輪的后視圖。
圖4是前述旋轉式繞線輪的后視剖視圖。
圖5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圖6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圖7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圖8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圖9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圖10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圖11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圖12是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采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旋轉式繞線輪如圖1至圖4中所示,備有手柄組裝體1,旋轉自如地支持手柄組裝體1的繞線輪主體2,轉子3,以及卷筒4。轉子3是將釣魚線卷繞在卷線軸4上的部件,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2的前部。卷筒4是將釣魚線卷取在外周面上的部件,前后移動自如地配置于轉子3的前部。再者,手柄組裝體1能夠裝設于繞線輪主體2的右側(參照圖1、圖2)和左側(參照圖3、圖4)的某一側,在未裝設手柄組裝體1的一側(圖3、圖4中繞線輪主體2的右側)裝設著有底筒狀的蓋部件19。
手柄組裝體1如圖3和圖4中所示,備有相對不能旋轉地裝設于后述的主齒輪軸10的內周部上、前端部從主齒輪軸10的端部向軸向外側突出地配置的手柄軸部7,從手柄軸部7的前端部在徑向延伸而相對手柄軸部7能夠擺動地裝設的手柄臂8,以及裝設于手柄臂8的前端的手柄把手9。手柄組裝體1如圖4中所示,還備有裝設于手柄軸部7的前端部外周上、覆蓋手柄軸部7的前端部外周側的筒狀的罩部件70,相對手柄軸部7不能相對旋轉地設在手柄軸部7的前端部外周上、在外周部上形成陽螺紋部71a(參照圖5)的筒狀的螺紋部件71,配置于罩部件70的內周部上、在內周部上形成能夠螺紋接合于陽螺紋部71a上的陰螺紋部72a(參照圖5)的筒狀的移動部件72。
手柄軸部7如圖4中所示,外形形成為矩形等非圓形,不能旋轉且能夠軸向移動地裝設于后述的主齒輪軸10的通孔10a中。在手柄軸部7的端部(圖4右側端部)上,在內周側上形成陰螺紋部7a,在裝設于通孔10a中的手柄軸部7的陰螺紋部7a上螺紋接合螺栓部件18的陽螺紋部18a,借此防止手柄軸部7相對主齒輪軸10脫落。
手柄臂8如圖3中所示,是例如鋁合金制的棒狀部件,在與繞線輪主體2對置的一側稍微彎曲地形成。手柄臂8的一端(圖3下側端部)由銷部件20在與繞線輪主體2接近離開的方向上能夠擺動地連接于手柄軸部7的前端部(圖3左側端部)上。在手柄臂8的另一端(圖3上側端部)上,旋轉自如地裝設著手柄把手9。
手柄把手9如圖3中所示,包括繞著與手柄軸部7大致平行的軸旋轉自如地裝設于手柄臂8上的軸部9b,和固定于軸部9b的前端、釣魚者握持用的把手部9a。把手部9a由例如合成樹脂或軟木來形成,軸部9b是例如金屬制的部件。
罩部件70如圖4和圖5中所示,與手柄軸部7分體地設置,通過插入成形而相對不能旋轉地裝設于手柄軸部7上。罩部件70包括覆蓋支持主齒輪軸10的端部的輪轂部2f的前端筒部2g(參照圖4)的外方的第1筒狀部70a(參照圖5),在與第1筒狀部70a相反一側突出地設置而覆蓋螺紋部件71的陽螺紋部71a的外周部的第2筒狀部70b(參照圖5),以及從第1筒狀部70a的內周部向前端筒部2g(參照圖4)的內方突出的第3筒狀部70c(參照圖5)。在第3筒狀部70c的內周部上裝設著第2環(huán)狀部件73,配置成第2環(huán)狀部件73的前端部接觸于主齒輪軸10的端部。此外,罩部件70從第2筒狀部70b的內周部向軸向一部分凹入地形成,還包括用來把后述的螺紋部件71的鉚接突起71b鉚接固定的鉚接凹部70d,罩部件70如圖5中所示,形成為覆蓋移動部件72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未裝設移動部件72的陽螺紋部71a的外周部的全部。
螺紋部件71如圖5中所示,是在外周上形成陽螺紋部71a的筒狀部件,與罩部件70分體地設置。在螺紋部件71的后端部(圖5右側端部)上,向后突出地形成鉚接固定于罩部件70的鉚接凹部70d的鉚接突起71b。在陽螺紋部71a上能夠螺紋接合在移動部件72的內周部上所形成的陰螺紋部72a。
移動部件72如圖5中所示,是筒狀的部件,備有主體部件72c,該主體部件72c具有在內周部上所形成的陰螺紋部72a,前端部(圖5左側端部)的內周部切口成大于陰螺紋部72a的切口部72b。在切口部72b中,裝設著給主體部件72c朝與手柄臂8相反的一側加載的碟形彈簧組成的第1加載部件74。此外,還備有與主體部件72c分體地設置,裝設成接觸于主體部件72c的前端部的第1環(huán)狀部件72d。第1環(huán)狀部件72d由裝設于主體部件72c的切口部72b的第1加載部件74朝手柄臂8側加載。手柄臂8具有在接觸于移動部件72的第1環(huán)狀部件72d的前端面72e時(參照圖5下側)擺動受到限制,而且在離開前端面72e時(參照圖5上側)能夠擺動的接觸部8a。
在折疊這種手柄臂8時,如圖4和圖5中所示,使移動部件72在連接方向上旋轉,使陰螺紋部72a螺紋接合于螺紋部件71的陽螺紋部71a上而向繞線輪主體2側(圖4、圖5右側)移動。于是,移動部件72的第1環(huán)狀部件72d的前端面72e離開手柄臂8的接觸部8a,在移動部件72與手柄部8之間生成間隙,手柄臂8成為向繞線輪主體2一側折疊(參照圖5上側)。
此外,在使手柄臂8擺動而可以旋轉時,如圖4和圖5中所示,在松開方向上旋轉移動部件72,使陰螺紋部72a螺紋接合于螺紋部件71的陽螺紋部71a上而向離開繞線輪主體2一側(圖4、圖5左側)移動。于是,移動部件72的第1環(huán)狀部件72d的前端面72e接觸于手柄臂8的接觸部8a,手柄臂8相對移動部件72不能擺動,手柄臂8能夠旋轉(參照圖5下側)。
繞線輪主體2如圖1至圖4中所示,包括有開口的繞線輪殼體2a,裝拆自如地裝設于繞線輪殼體2a上并堵住開口的蓋部件2b,從蓋部件2b向斜上方延伸的桿安裝腳2c,以及從繞線輪殼體2a和蓋部件2b的后部繞到下部所裝設的罩部件2d。繞線輪殼體2a在內部有空間。在該空間內,設有聯(lián)動于手柄組裝體1的旋轉而使轉子3旋轉的轉子驅動機構5,和使卷筒4前后移動而均勻地卷取釣魚線用的往復機構6。
轉子驅動機構5如圖2和圖4中所示,包括與不能旋轉地裝設了手柄組裝體1的手柄軸部7的主齒輪軸10一起旋轉的主齒輪11,和嚙合于該主齒輪11上的小齒輪12。主齒輪軸10如圖4中所示,是與主齒輪11一體成形的筒狀部件,具有內周部的形狀形成為矩形等非圓形的通孔10a。主齒輪軸10如圖4中所示,由裝設于繞線輪主體2的向兩側突出的輪轂部2e、2f的內周部的軸承16、17,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2上。主齒輪11是嚙合于小齒輪12上的平面齒輪。小齒輪12形成為筒狀,貫通轉子3的中心部。而且,小齒輪12的前部12a由螺母13固定于轉子3上。此外,小齒輪12的中間部與后端部分別經(jīng)由軸承14a、14b旋轉自如地支持于繞線輪主體2上。
往復機構6如圖2和圖4中所示,是用來通過使貫通卷筒4的中心部而連接于拖曳機構60上的卷筒軸15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使卷筒4與拖曳機構60一起前后移動的機構。往復機構6包括平行地配置于卷筒軸15的下方的絲杠21,沿著絲杠21在前后方向上移動的滑塊22,以及固定于絲杠21的前端的中間齒輪23?;瑝K22不能旋轉地固定于卷筒軸15的后端。中間齒輪23經(jīng)由未圖示的減速機構嚙合于小齒輪12上。由該減速機構減慢往復機構6的前后移動速度,可以把釣魚線致密地卷繞于卷筒4上。
轉子3如圖2中所示,包括圓筒部30,在圓筒部30的側方相互對峙地設置的第1轉子臂31和第2轉子臂32。圓筒部30與第1轉子臂31和第2轉子臂32一體地成形。在圓筒部30的前部形成前壁33,在該前壁33的中央部設有輪轂部33a。在輪轂部33a的中心部形成通孔,小齒輪12的前部12a和卷筒軸15穿過該通孔。在前壁33的前部設置螺母13,小齒輪12的前部12a由該螺母13固定于轉子3上。
第1轉子臂31從圓筒部30向外凸狀地彎曲而向前延伸。在第1轉子臂31的前端外周側擺動自如地裝設著第1導環(huán)支持部件40。在第1導環(huán)支持部件40的前端裝設著用來把釣魚線引導到卷筒4上的引導線滾41。第2轉子臂32從圓筒部30外凸地彎曲而向前延伸。在第2轉子臂32的前端外周側擺動自如地裝設著第2導環(huán)支持部件42。在引導線滾41與第2導環(huán)支持部件42之間固定著使線材彎曲成U字形的導環(huán)43。由這些第1導環(huán)支持部件40,第2導環(huán)支持部件42,引導線滾41和導環(huán)43構成導環(huán)臂44。導環(huán)臂44在圖2中所示的線引導姿勢與從其反轉的放線姿勢之間擺動自如。
在轉子3的圓筒部30的內部配置著用來禁止·解除轉子3的逆轉的逆轉防止機構50。逆轉防止機構50包括內輪自由轉動的轉子型的單向離合器51,和使單向離合器51切換成工作狀態(tài)(逆轉禁止狀態(tài))與非工作狀態(tài)(逆轉允許狀態(tài))的切換機構52。
卷筒4如圖2中所示,配置于轉子3的第1轉子臂31與第2轉子臂32之間,經(jīng)由拖曳機構60裝設于線軸軸15的前端。
接下來,就繞線輪的操作和動作進行說明。
進行釣魚之際,如果為了遠拋而從繞線輪主體2放出釣魚線,使導環(huán)臂44反轉,則第1導環(huán)支持部件40和第2導環(huán)支持部件42擺動,可以使導環(huán)臂44成為放線姿勢。在該狀態(tài)下,一邊用握住釣魚桿的食指鉤住釣魚線一邊甩動釣魚桿。于是,釣魚線靠釣具的重量順勢向前方放出。然后,如果使手柄組裝體1在線卷取方向上旋轉,則通過轉子驅動機構5使轉子3在線卷取方向上旋轉,導環(huán)臂44靠未圖示的導環(huán)件反轉機構復歸到線卷取位置,釣魚線被卷繞于卷筒4上。
在這種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1中,由于罩部件70形成為覆蓋移動部件72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未裝設移動部件72的陽螺紋部71a的外周部的全部,所以無論移動部件72處于什么位置,陽螺紋部71a始終由罩部件70或移動部件72所覆蓋。因而,陽螺紋部71a就不露出到外部。
〔其他實施方式〕(a)雖然在前述實施方式中,以具有前拖曳機構的繞線輪為例進行了說明,也可以把本發(fā)明運用于具有前拖曳機構與杠桿拖曳機構兩者的旋轉式繞線輪等其他旋轉式繞線輪。
(b)雖然在前述實施方式中,移動部件72具有與主體部件72c分體的第1環(huán)狀部件72d,但如圖6至圖8、圖12所示,也可以不設置第1環(huán)狀部件72d,而使主體部件72c的前端面72e直接與手柄臂8的接觸部8a接觸。
(c)雖然在前述實施方式中,罩部件70與螺紋部件71分體地設置,但是如圖6至圖12中所示,也可以一體成形罩部件70與螺紋部件71。雖然罩部件70插入成形于手柄軸部7,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一體成形罩部件70與手柄軸部7。
(d)也可以如圖7中所示,取為在罩部件70的內周部與移動部件72的外周部之間設置由O形圈組成的彈性部件76的構成。這里,可以防止海水或污泥從罩部件70與移動部件72之間的間隙進入到內部。
(e)也可以如圖8中所示,取為在罩部件70與移動部件72之間設置由螺圈彈簧等第2加載部件75的構成。這里,由于移動部件72由第2加載部件75朝手柄臂8側加載,所以可以抑制移動部件72的晃動。
(f)雖然在前述實施方式中,在移動部件72與手柄臂之間設有由碟形彈簧組成的第1加載部件74,但是也可以如圖9中所示,作為第1加載部件74設置兩個碟形彈簧74a。此外,也可以如圖10中所示,作為第1加載部件74設置帶齒墊圈74b,和合成樹脂制的第3環(huán)狀部件74c?;蛘撸部梢匀鐖D11中所示,作為第1加載部件74,設置帶齒墊圈74b、合成樹脂制的第3環(huán)狀部件74c、和一個碟形彈簧74a。這里,由于移動部件72由第1加載部件74朝手柄臂8側加載,所以可以抑制移動部件72的晃動。
(g)也可以如圖12中所示,還備有配置于罩部件70與主齒輪軸10之間、外周部從罩部件70向主齒輪軸10縮徑的軸套部件77。這里,可以抑制罩部件70與主齒輪軸10的晃動。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裝設在主齒輪軸上,所述主齒輪軸旋轉自如地支持在旋轉式繞線輪的繞線輪主體上,其特征是,包括手柄軸部,不能相對旋轉地裝設于前述主齒輪軸的內周部上,在裝設時前端部向前述主齒輪軸的端部之外突出地配置;筒狀的罩部件,裝設于前述手柄軸部的前端部外周上,覆蓋前述手柄軸部的前端部外周側;筒狀的螺紋部件,設在前述手柄軸部的前端部外周上,不能相對于前述手柄軸部旋轉,在其外周部上形成有陽螺紋部;筒狀的移動部件,配置于前述罩部件的內周部上,在其內周部上形成有能夠螺紋接合于前述陽螺紋部上的陰螺紋部;手柄臂,基端能夠擺動地裝設于前述手柄軸部的前端部上,具有接觸部,在與前述手柄軸部的軸線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接觸部接觸于前述移動部件的前端面時,所述基端部的擺動受到限制,而在所述接觸部離開前述移動部件的前端面時,所述基端部能夠擺動;手柄把手,設于前述手柄臂的前端上,可繞著與前述手柄軸部大致平行的軸自由旋轉;前述罩部件形成為覆蓋前述移動部件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未裝設前述移動部件的前述陽螺紋部的外周部的全部。
2.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前述罩部件包括第1筒狀部和第2筒狀部,所述第1筒狀部覆蓋對前述主齒輪軸的端部進行支持的前述繞線輪主體的外方,所述第2筒狀部突出地設置在與前述第1筒狀部相反的一側,覆蓋前述陽螺紋部的外周部。
3.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前述罩部件與前述手柄軸部是一體成形的。
4.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前述罩部件與前述手柄軸部是分體形成的。
5.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前述螺紋部件與前述罩部件是一體成形的。
6.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前述螺紋部件與前述罩部件是分體形成的。
7.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還備有配置于前述罩部件的內周部與前述移動部件的外周部之間的彈性部件。
8.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還備有配置于前述移動部件與前述手柄臂之間,對前述移動部件向與前述手柄臂相反的一側加載的第1加載部。
9.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還備有配置于前述罩部件與前述移動部件之間,對前述移動部件向前述手柄臂側加載的第2加載部。
10.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還備有配置于前述罩部件與前述主齒輪軸之間,外周部從前述罩部件向前述主齒輪軸縮徑的軸套部件。
11.權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其特征是,前述移動部件包括主體部件和環(huán)狀部件,所述主體部件在內周面上形成有前述陰螺紋部,所述環(huán)狀部件與前述主體部件分體設置,前端面能夠接觸于前述手柄臂的前述接觸部。
全文摘要
在旋轉式繞線輪的手柄組裝體中,不使陽螺紋部露出到外部。手柄組裝體(1)備有手柄軸部(7),手柄臂(8),手柄把手(9),裝設于手柄軸部(7)的前端部外周上、覆蓋手柄軸部(7)的前端部外周側的筒狀的罩部件(70),相對手柄軸部(7)不能相對旋轉地設在手柄軸部(7)的前端部外周上、在外周部上形成陽螺紋部(71a)的筒狀的螺紋部件(71),配置于罩部件(70)的內周部上、在內周部上形成能夠螺紋接合于陽螺紋部(71a)上的陰螺紋部(72a)的筒狀的移動部件(72)。罩部件(70)覆蓋移動部件(72)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未裝設移動部件(72)的陽螺紋部(71a)的外周部的全部地形成。
文檔編號B25G1/06GK1817122SQ20061000715
公開日2006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2月9日
發(fā)明者菅原謙一, 松尾真吾, 坂賢夫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