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便器,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坐圈作為流水通道的便器。
背景技術:
參閱圖2,現有的普通便器便盆I上部的坐圈2上都打有遍布整個坐圈2下部的30至50個直徑在3mm至5mm之間與便盆I或坐圈2呈一定角度的清洗孔3,從水箱排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通過清洗孔3而流入便盆1,達到清洗坐圈2下面的便盆I的目的,要使從清洗孔3中流出的水能清洗整個便盆1,就需要按一定間距合理分配清洗孔3的位置,及合理設置清洗孔3與便盆I或坐圈2所呈的角度,清洗孔3的位置、數量、大小及角度4個因素對便盆I的清洗非常重要;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清洗孔3在坐圈2下部,一方面,工人打孔時很難看到具體的打孔位置,只能憑經驗操作,這樣很容易使打孔的間距與角度不呈理想狀態(tài),從而不能清洗整個便盆1,另一方面,由于打孔數量眾多,相對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 種能很好地全面清洗便盆內壁又打孔簡單的便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便器,有水箱、坐圈(2)、便盆(I)、排污管道,坐圈(2)下部有清洗孔(3),內部有流水通道(4),從水箱中排放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從清洗孔(3)流入便盆(I),將污物與便盆(I)中的存積水從排污管道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2)有內側面(9),下部有斜坡面(5)、打孔面¢),下部整體為非平整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靠近所述便盆(I)內壁,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鋸齒形或波浪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沿便盆(I)內壁呈圈狀,所述清洗孔(3)在所述打孔面(6)上;所述斜坡面(5)的長度或面積明顯大于所述打孔面¢)的長度或面積,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作為本發(fā)明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清洗孔(3)在2至16個之間;作為本發(fā)明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清洗孔(3)在4至12個之間;作為本發(fā)明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清洗孔(3)在6至8個之間;作為本發(fā)明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在所述坐圈(2)下部,所述斜坡面
(5)、所述打孔面(6)與所述內側面(9)之間有連接面(7),所述連接面(7)為平整面,沿所述坐圈⑵內側呈圈狀;作為本發(fā)明的便器的改進,其進一步的特征是: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所述鋸齒形或所述波浪形呈非均勻分布。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生產工藝簡單、打孔數量少、打孔位置與角度穩(wěn)定可控。
圖1是本發(fā)明的便器的俯視圖。圖2是現有普通便器的圖1中的A-A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便器的圖1中的A-A剖面仰側視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便器的圖1中的A-A剖面俯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閱圖3、圖4,在便器中有便盆1、坐圈2,坐圈2有內側面9,內部有流水通道4,下部有連接面7、斜坡面5、打孔面6,坐圈2下部整體為非平整面,斜坡面5與打孔面6靠近便盆I內壁,斜坡面5與打孔面6組合形成鋸齒形或波浪形,斜坡面5與打孔面6沿便盆I內壁呈圈狀,打孔面6上有清洗孔3,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斜坡面5、打孔面6與內側面9之間由連接面7作為過渡連接,連接面7為平整面,沿坐圈2內側呈圈狀;在本具體實施方式
中,有8個斜坡面5與8個打孔面6,即有8個直徑為7mm的清洗孔3,斜坡面5的長度約為120mm,打孔面6的面積約為100平方毫米,由于有斜坡面5的存在,在打孔時只要把打孔器的頭部貼著斜坡面5沿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向打孔面6打孔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使打孔的角度穩(wěn)定下來,每個清洗孔3都能達到我們設計的理想角度,同樣,由于打孔面6的存在,就可以使打孔的位置及數量穩(wěn)定下來,清洗孔3能達到我們設計的理想位置及數量;在本具體實施方式
中,由于便盆I內壁各處的曲率及各個清洗孔3在坐圈2中的位置不同,從各清洗孔3中噴出的水流所清洗的盆面面積會有所不同,所以把斜坡面5與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鋸齒形或波浪形設計成呈非均勻分布;從水箱排出的水流入坐 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通過清洗孔3而流入便盆1,全面清洗整個盆面后將污物與便盆I中的存積水從排污管道排出。在本具體實施方式
中,當8個直徑為7mm的清洗孔3且大致與水平面成20°的夾角時,經過多次實驗得到,只需要分配0.8升水就可以全面地并非常有力地清洗便盆I的所有內壁,而現有普通的如圖2所示的便器起碼需要分配2升以上水才能全面地清洗便盆I的所有內壁,節(jié)水效果非常明顯。本發(fā)明著重介紹了便盆上部的坐圈結構,主要針對的是對便器便盆內壁的清洗;關于對便盆中污物的排放,如從水箱中排出的水一部分通過噴射管道流向便盆底部的噴射孔從而使污物通過排污管排出等等,這些都是已現有公知技術,所以在本發(fā)明中就不再多加說明;本發(fā)明中的清洗孔3的位置、數量、大小及角度,可以根據便盆I的具體結構進行多種改變,如可以在各個清洗孔3的大小及角度不同情況下,使斜坡面5與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鋸齒形或波浪形呈均勻分布;連接面7作為斜坡面5、打孔面6與內側面9之間的過渡連接,只起到整個便器的美觀作用,對沖洗功能沒有多大影響,所以可以設計成很小很小,幾乎看不出它的存在,也即可以沒有連接面7。
權利要求
1.一種便器,有水箱、坐圈(2)、便盆(I)、排污管道,坐圈(2)下部有清洗孔(3),內部有流水通道(4),從水箱中排放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從清洗孔(3)流入便盆(I),將污物與便盆(I)中的存積水從排污管道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圈(2)有內側面(9),下部有斜坡面(5)、打孔面¢),下部整體為非平整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靠近所述便盆(I)內壁,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鋸齒形或波浪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沿便盆(I)內壁呈圈狀,所述清洗孔(3)在所述打孔面(6)上;所述斜坡面(5)的長度或面積明顯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長度或面積,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孔(3)在2至16個之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孔(3)在4至12個之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孔(3)在6至8個之間。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坐圈(2)下部,所述斜坡面(5)、所述打孔面(6)與所述內側面(9)之間有連接面(7),所述連接面(7)為平整面,沿所述坐圈(2)內側呈圈狀。
6.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所述鋸齒形或所述波浪形呈非均勻分布。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的所述鋸齒形或所述波浪·形呈非均勻分布。
全文摘要
一種便器,有水箱、坐圈(2)、便盆(1)、排污管道,坐圈(2)下部有清洗孔(3),內部有流水通道(4),從水箱中排放出的水流入坐圈(2)中的流水通道(4)后從清洗孔(3)流入便盆(1),將污物與便盆(1)中的存積水從排污管道排出,所述坐圈(2)有內側面(9),下部有斜坡面(5)、打孔面(6),下部整體為非平整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靠近所述便盆(1)內壁,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組合形成鋸齒形或波浪形,所述斜坡面(5)與所述打孔面(6)沿便盆(1)內壁呈圈狀,所述清洗孔(3)在所述打孔面(6)上;所述斜坡面(5)的長度或面積明顯大于所述打孔面(6)的長度或面積,且所述清洗孔(3)的方向與其附近的所述斜坡面(5)的沿伸方向基本相同。
文檔編號E03D11/02GK103243794SQ20131017802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柴盛海 申請人:柴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