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直通式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下水道用地漏。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下水道用地漏有多種結構,包括直通式、扣碗式(鐘罩式)等等,傳統(tǒng)扣碗式地漏的缺點是,排水時水流須通過極狹的環(huán)形縫隙經(jīng)上下兩個180度的急轉彎,將污水排出,水力條件極差,容易沉積污物,形成堵塞,清除污物甚為困難,必須拿下鐘罩,方能將積物取出。一般人不了解鐘罩作用,也不知道什么是水封,為了排水通暢和清除污物方便,常將鐘罩廢棄,這就破壞了地漏水封,生活排水管道中的有毒有害氣體,就可能從地漏竄入衛(wèi)生間、廚房,造成室內(nèi)空氣的嚴重污染,影響住戶的安全衛(wèi)生,嚴重時危及生命安全。此外其它的水封深度很淺,僅有20多毫米,幾天內(nèi)即蒸干,如不及時補水,將不斷散發(fā)臭氣,即使改造加深水封50毫米,也不過多延緩幾天不冒臭氣的時間。但是水封加深,會使水力條件更壞,沉積污物更為嚴重。其它防臭地漏也因內(nèi)部裝有附件,容易被排水夾帶纖維、毛發(fā)等纏住而影響了密封效果,造成臭氣溢出。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下水道地漏,無需水封,不僅具有良好的防臭密封性能,下水通暢,而且可防止污水返溢、昆蟲等進入室內(nèi)、細菌滋生、不堵塞免清理等功能。
一種直通式防臭地漏,包括有孔面板、緊固件、外殼和橡膠開合器,橡膠開合器為一體成形的軟性橡膠,由上端固定外沿及下端榫形、鴨嘴形或V形的可自動開合的排水口組成。
上述的橡膠開合器的上端外沿呈碗形,斜面固定外沿的內(nèi)壁對稱設置一對擠壓凸塊;開合器的上端外沿呈平板狀,平面固定外沿上部也對稱設置有一對擠壓凸塊,也可以不設置。
上述的橡膠開合器的排水口的上端外邊緣對稱設置有一對擠壓凸點;所述的橡膠開合器的排水口的上端外邊緣設有環(huán)形凹槽。
上述的殼體包括上殼體和下殼體,上殼體上設有與緊固件凸塊相配合的卡槽,下殼體上部有帶有排水孔的防水翼環(huán)。以防當?shù)孛娣e水沿地漏外壁滲水時以便把污水導入排水管道、防止樓層滲水。
上述的上殼體與緊固件也可采用螺紋連接。
上述的上殼體的卡槽為臺階式卡槽或由寬漸窄卡槽。
上述的緊固件呈碗形或有孔平板。
上述結構直通式的地漏,當水流通過,到達橡膠開合器處時,開合器在水力作用下排水口底口張開,水流排出;不排水時,橡膠開合器在橡膠彈力作用下自動閉合排水口,達到密封的功能,不用擔心臭氣從地漏處出來;因該地漏不需要用水封密封,所以不用擔心地漏水封干了臭氣外逸。由于在結構上是直通式,自清能力特強,什么垃圾都能沖走,內(nèi)部空空沒有任何能掛住毛發(fā)的附件,排水時底口張開,水流一通到底,能做到排除帶有纖維、毛發(fā)、紙屑、泥砂等污水時,不會產(chǎn)生堵塞,內(nèi)部不需要進行清理;不排水時排水口閉合達到防臭、防返水、防細菌滋生以及防昆蟲爬入室內(nèi)等功能。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緊固件與上殼體的配合結構,采用臺階式或由寬漸窄式卡槽,緊固件輕易不能拿下,需按一定方向旋轉才可取出緊固件,以方便更換內(nèi)部組件及把地漏當作檢查口使用。另外,本實用新型的開合器還具有排水通氣用的吸氣閥功能,即當下游及其它排水器具排水時,可從開合器處吸入空氣,防止負壓抽吸排水器具的水封,促進并加快排水系統(tǒng)排水速度。
圖1、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圖;圖3、本實用新型的橡膠閉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圖5、本實用新型采用另一結構的上殼體的剖面圖;圖6、本實用新型的開合器閉合狀態(tài)示意圖;圖7、本實用新型的開合器開口狀態(tài)示意圖;圖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立體結構分解圖;圖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立體組合圖;圖10、本實用新型實施三的橡膠開合器的立體圖;圖11、本實用新型實施三的橡膠開合器的剖面圖;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三的緊固件的立體圖;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四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直通式防臭地漏,包括有孔面板1、緊固件2、外殼3和橡膠開合器4,殼體包括上殼體31和下殼體32,上殼體31為漏斗式,上端面設有止擋凸臺311,上端面形狀有方形(如圖13所示)和圓形兩種,本實施例采用圓形,用以放置有孔面板1,與第一斜面凸臺312連接的第一直體側壁313開有二個卡槽314,卡槽314為臺階式槽孔,與緊固件2凸塊21相配合,該卡槽314也可采用由由寬漸窄的結構;第一直體側壁313向內(nèi)收縮形成第二斜面凸臺315及第二直體側壁316。如圖5所示,上述的上殼體的第一斜面臺312,也可采用直壁的形狀,以利于更大流量的水流快速通過。下殼體32設有一帶有排水孔321的防水翼環(huán)321,以防當?shù)孛娣e水沿地漏外壁滲水時以便把污水導入排水管道、防止樓層滲水。緊固件2為中空的斜面卡環(huán),其頂端圓周向外延伸形成向外的掛檐、底端圓周向內(nèi)延伸形成向內(nèi)的掛檐,中間圓孔;上邊沿對稱設有兩個凸塊21,與上殼體的卡槽314相配合。橡膠開合器4為一體成形的軟性橡膠,由上端固定外沿41及下端榫形,鴨嘴形或V形可自動開合的排水口42組成,排水口的上端外邊緣對稱設置有一對擠壓凸點43,恰好與上殼體的第二直體側壁316相擠壓,使得開合器4的排水口42底口完全閉合,防止異味及異物返。橡膠開合器4的固定外沿41呈斜面,可在其下邊緣設一對稱的擠壓凸塊44,使得開合器4的排水口42底口完全閉合。橡膠開合器4固定外沿41與排水口42外壁連接處根椐需要也可做一環(huán)形凹槽,擠壓凸點43對應對稱地設在環(huán)形凹槽處連接著固定外沿41與排水口42。
如圖8-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另一種直通式防臭地漏,包括有孔面板1、緊固件2、外殼3和橡膠開合器4。緊固件2為中空的平板,側壁上設有兩個凸塊21;為了便于緊固件2的裝卸,在緊固件2上設有耳翼22,以用于旋轉緊固件2;或者對稱設置用于旋轉的兩個孔,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殼體包括上殼體31和下殼體32,上殼體31上端面設有止擋凸臺311,用以放置有孔面板1,與第一直面凸臺312連接的第一直體側壁313開有二個卡槽314,卡槽314為臺階式槽孔,與緊固件2的凸塊21相配合,該卡槽314也可采用由由寬漸窄的結構;第一直體側壁313向內(nèi)收縮形成第二直面凸臺315及第二直體側壁316。橡膠開合器4為一體成形的軟性橡膠,由上端固定外沿41及下端榫形,鴨嘴形或V形可自動開合的排水口42組成,固定外沿41與排水口42連接處根據(jù)需要也可以是環(huán)形凹槽45,如圖11所示;上端面的固定外沿41為平面,平面上部根椐需要也可以(擠壓凸點43對上處)設一對稱的擠壓凸塊44,使得開合器4的排水口42底口閉合的更為緊密。排水口的上端外邊緣對稱設置有一對擠壓凸點43,恰好與上殼體的第二直體側壁316相擠緊,使得開合器4的排水口42底口完全閉合,防止異味及異物返入。
安裝時,橡膠開合器4內(nèi)置在上殼體31內(nèi),其固定外沿41與第二斜面或直面315凸臺相配合中,將緊固件2上口兩對邊上的凸塊21和上殼體的卡槽314相配合,把橡膠開合器4嚴密地卡在上殼體31內(nèi),將凸塊21轉到卡槽314的上臺階槽孔內(nèi),如要拆卸,只需將其旋回到下臺階槽孔內(nèi),即可將緊固件2取出,實現(xiàn)自由裝卸;然后將下殼體32套置在上殼體31的第二直體側壁316上,然后將有孔面板1放置在上殼體31上即可。
如圖6所示,該地漏在不排水時橡膠開合器4在橡膠彈力作用下自動閉合排水口,達到密封的功能;如圖7所示,當有水流通過,到達橡膠開合器處時,開合器在水力作用下底口張開,水流排出。當下游及其它排水器具排水時可從開合器處吸入空氣,防止負壓抽吸排水器具的水封,促進并加快排水系統(tǒng)排水速度。
權利要求1.一種直通式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孔面板、緊固件、殼體和橡膠開合器,橡膠開合器為一體成形的軟性橡膠,由上端固定外沿及下端榫形、鴨嘴形或V形的可自動開合的排水口組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通式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膠開合器的排水口的上端外邊緣對稱設置有一對擠壓凸臺。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通式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包括上殼體、下殼體,上殼體上設有與緊固件凸塊相配合的卡槽,下殼體帶有防水翼環(huán)。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直通式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殼體的卡槽為臺階式卡槽或由寬漸窄卡槽。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通式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膠開合器的上端外沿呈碗形,其斜面固定外沿的內(nèi)壁上部還對稱設置一對擠壓凸塊。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通式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膠開合器的上端外沿呈平板狀,平面固定外沿上部也可以對稱設置一對擠壓凸塊。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通式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橡膠開合器的排水口的上端外邊緣設有環(huán)形凹槽。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直通式防臭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殼體與緊固件為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直通式防臭地漏,包括有孔面板、緊固件、外殼和橡膠開合器,橡膠開合器為一體成形的軟性橡膠,由上端固定外沿及下端榫形、鴨嘴形或V形可開合的排水口組成。在使用時當水排入地漏,水流通過,到達橡膠開合器處時,開合器在水力作用下底口張開,水流排出,不排水時橡膠開合器在橡膠彈力作用下自動閉合排水口,達到密封、防臭、防返水、防細菌滋生、防堵塞、免清理的效果。
文檔編號E03C1/28GK2823358SQ20052010100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3月16日
發(fā)明者張文才 申請人:張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