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衛(wèi)生食具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具用品。
現(xiàn)有的食具柜均采用木制擱板放置各種碗、盤,碗、盤全部是摞疊正向放置。由于不通風、潮濕,碗、盤上的有機物不易徹底洗凈,霉菌極易繁殖生長,從而嚴重影響人體健康?,F(xiàn)有的筷簍雖可瀝干水分,但不具備防“三害”(蠅、鼠、蟑螂)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可克服上述缺點。達到使食具防潮、防霉、防“三害”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由柜體,柜門和底座組成,該柜體和柜門由框架和窗紗構成,框架上裝有一個以上的互相對應的活動架,活動架在框架上可上下移動。每一對活動架上擱置一根橫梁,每一對橫梁上擱置有一根以上的擱條,擱條與橫梁垂直固定,每一對橫梁和一根以上的擱條構成食具柜的一個隔層,移動活動架便可調(diào)節(jié)隔層的空間高度。在橫梁上開有一個以上的園孔,擱條的兩端分別做成凸臺狀,并在凸臺上開有凹槽,擱條插入橫梁的園孔中,便可適應不同大小的餐具需要。柜體四周可均為窗紗,窗紗可采用尼龍、金屬或者塑料制造,柜體底部可無底板。橫梁可采用截面為形的長條,擱條可采用園形長條,橫梁上的園孔的孔徑可略大于擱條兩端凸臺外園的直徑,橫梁與擱條均可采用塑料制成。底座可由四條支撐及一個與柜體同面積大小的平面組成,采用木材制造。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1.干凈衛(wèi)生。防潮,防霉,防“三害”(蠅、鼠、蟑螂),易清洗。
2.干燥通風。本柜一反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做法,要求將碗、盤分開,倒扣放置,不摞疊。這樣可瀝干食具上的水分,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除頂部及底部外,四周全是窗紗,有利于通風。
3.使用方便。橫梁及擱條可根據(jù)食具的大小及多少進行調(diào)節(jié)。清洗污物時,只需將橫梁、擱條取出刷凈即可。
4.能適應家庭及餐館、食堂的需要。根據(jù)不同情況,可只使用一個食具柜,也可將兩個或三個柜體疊加在一起,將不經(jīng)常使用的食具洗凈晾干放在最上面的柜中。這樣可在增大食具貯存量的同時不擴大占地面積。如果人多餐具多,也可將幾套食具柜并列使用。
5.結構簡單,經(jīng)久耐用。即使塑料老化,也只需更換若干橫梁或擱條即可。如果不愿更換老式食具柜,只要買幾套橫梁和擱條,同樣也可以達到防潮,防霉的效果。
6.筷、勺等食具也可放在柜中,從而可避免“三害”的污染。
7.本柜符合衛(wèi)生要求,有利于保持人體健康,防止病從口入,并能消除霉菌毒素及致癌物質(zhì)的潛在危害。
圖1為食具柜的正視圖。
圖2為食具柜的側(cè)視圖。
本柜的木制框架(1)正面為柜門,柜門上及框架(1)周圍為窗紗(2)。柜體上部為木板,下部無底板。整個柜體放在木制底座(7)上。橫梁(3)擱置在活動架(5)上。若干擱條(4)與一對橫梁(3)構成食具柜的一個隔層。調(diào)節(jié)框架(1)上的活動架(5)便可改變隔層的高低;移動擱條(4)便可改變擱條(4)之間的間隔。橫梁(3)與擱條(4)通過圓孔(6)固定。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放置各種碗、盤、筷、勺等餐具。
權利要求1.一種衛(wèi)生食具柜,由柜體、柜門和底座(7)組成,其特征在于柜體和柜門由框架(1)和窗紗(2)組成,框架(1)上裝有一個以上互相對應的活動架(5),每一對活動架(5)上擱置一根橫梁(3),每一對橫梁(3)上擱置一根以上的擱條(4),橫梁(3)上開有一個以上的園孔(6),擱條(4)的兩端分別做成凸臺狀,凸臺上開有凹槽,擱條(4)插入橫梁(3)上的園孔(6)中固定。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衛(wèi)生食具柜,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橫梁(3)為方形長條,長條截面為
形,所說的擱條(4)為園形長條,橫梁(3)上的園孔(6)的孔徑略大于擱條(4)兩端凸臺的外園直徑。
3.一種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衛(wèi)生食具柜,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橫梁(3)與擱條(4)均采用塑料制成,窗紗(2)可采用尼龍,金屬或者是塑料制成。
4.一種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衛(wèi)生食具柜,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活動架(5)采用截面為
形金屬材料制成。
5.一種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衛(wèi)生食具柜,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柜體底部無底板,所說的底座(7)由四條支撐及一個與柜體同面積的平面組成,底座(7)采用木材制成。
專利摘要一種衛(wèi)生食具柜,由框架、窗紗、橫梁、擱條、活動架及底座組成,橫架與擱條構成食具柜的隔層,移動活動架,便可調(diào)整隔層空間高度。擱條與橫梁間采用插孔固定,孔距的不同可適應不同大小的餐具放置。本實用新型干凈衛(wèi)生,可防潮,防霉,防三害(蠅、鼠、蟑螂)并易清洗,干燥通風,使用方便,能適應家庭及餐館、食堂的需要,放置各種碗、盤、筷、勺等餐具。
文檔編號A47B81/02GK2034409SQ8721318
公開日1989年3月22日 申請日期1987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日1987年9月5日
發(fā)明者羅赤忠 申請人:羅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