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燒水壺,尤其涉及一種可取下提手的燒水壺。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燒水壺的提手固定在燒水壺的壺身上不能取下,這種燒水壺在燒開水的時候其提手也會被加熱到燙手的溫度從而影響提手的操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取下提手的燒水壺,其在火爐上燒水時提手可從壺身上取下,使用時提手也可臨時安裝到壺身上,從而提手不會被加熱。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可取下提手的燒水壺,其結構包括壺身、端耳、提手、提手頭、操縱桿座、操縱桿、操縱桿頭和回位彈簧;所述壺身的兩側設有塊狀結構的端耳,所述端耳上設有端耳孔,所述端耳孔左右貫通所述端耳;所述壺身的上方設有提手,所述提手的兩頭設有提手頭,所述提手頭呈鉗口狀結構的塊狀結構;所述提手頭上設有通孔將所述提手頭的內外貫通;所述把手的兩側設有操縱桿座;所述操縱桿座與提手為整體結構;所述把手的兩側設有呈桿狀結構的操縱桿,所述操縱桿呈豎直方向的桿狀結構,所述操縱桿的中部與所述操縱桿座通過轉軸連接;所述操縱桿的下端設有操縱桿頭,所述操縱桿頭呈圓桿狀結構,所述操縱桿頭與所述操縱桿相互垂直;所述操縱桿頭同時穿過所述端耳孔和所述提手頭上的通過;所述操縱桿與所述把手之間設有回位彈簧。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因為操縱桿上的軸銷能貫通所述端耳孔和提手頭通孔,所以其在火爐上燒水時提手可從壺身上取下,使用時提手也可臨時安裝到壺身上,從而提手不會被加熱。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視圖。
圖2為圖1中的提手從壺身上取下來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壺身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發(fā)明其結構包括壺身1、端耳2、提手3、提手頭4、操縱桿座5、操縱桿6、操縱桿頭7和回位彈簧8;壺身1的兩側設有塊狀結構的端耳2,端耳2上設有端耳孔20,端耳孔20左右貫通端耳2;壺身1的上方設有提手3,提手3的兩頭設有提手頭4,提手頭4呈鉗口狀結構的塊狀結構;提手頭4上設有通孔將提手頭4的內外貫通;把手3的兩側設有操縱桿座5;操縱桿座5與提手3為整體結構;提手3的兩側設有呈桿狀結構的操縱桿6,操縱桿6呈豎直方向的桿狀結構,操縱桿6的中部與操縱桿座5通過轉軸連接;操縱桿6的下端設有操縱桿頭7,操縱桿頭7呈圓桿狀結構,操縱桿頭7與操縱桿6相互垂直;操縱桿頭7同時穿過端耳孔20和提手頭4上的通孔;操縱桿6與提手3之間設有回位彈簧8。
本發(fā)明是這樣使用的:如圖1所示,加熱時,向內扳動操縱桿6使操縱桿頭7從端耳孔20和操縱桿頭7上的通孔脫離出來從而取下提手3;加熱完畢后需要使用提手3時,再將提手3安裝在壺身1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