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公共設施領域,具體涉及公共場所使用的雨傘存放機。
背景技術:
雨傘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但是目前公共場所設置的雨傘存放處較少,大部分雨傘隨處亂放;而現有的雨傘存放處則存在以下幾點問題:自助存放處沒有上鎖裝置,容易導致雨傘丟失問題;其次,存放處沒有設置收集雨水的裝置,導致放置處地面濕滑存在安全隱患且不美觀。另外個別公共場所采用把雨傘套入塑料袋的方法治標不治本,資源浪費且不利于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技術:
人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進行研究和改進,提供一種有自鎖裝置和雨水收集裝置的雨傘存放機。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種雨傘存放機,包括雨傘存放機本體,所述雨傘存放機本體的置傘孔處設有電子鎖,所述置傘孔的孔壁設置有海綿,電子鎖旁邊設有可向外拔出的電子鎖開關;所述雨傘存放機本體的下部嵌有儲水箱,所述儲水箱與置傘孔通過導水通道連通,所述導水通道底部具有向下傾斜的底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電子鎖由外殼、電磁鐵、彈簧組成。
儲水箱正面安裝一提手,上面開有一進水口,側面開有一個圓孔,所述圓孔中安裝有橡膠塞。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在于:
本發(fā)明中,通過拔出開關實現雨傘鎖定,增加雨傘存放的安全性,降低失竊率;通過雨水收集裝置實現雨水的收集以及再利用,提高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正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電子鎖的工作步驟圖。
圖5為本發(fā)明儲水箱的內部結構圖。
圖中:1、雨傘存放機本體;10、橡膠塞;11、提手;12、置傘孔;13、導水通道;14、底板;2、電子鎖;3、海綿;4、電子鎖開關;5、儲水箱;6、外殼;7、電磁鐵;8、彈簧;9、進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2、3、4、5所示,本實施例的雨傘存放機,包括雨傘存放機本體1,雨傘存放機本體1的置傘孔12處設有電子鎖2,電子鎖2由外殼6、電磁鐵7、彈簧8組成,因為電子鎖是現有的技術,所以不做詳細說明。
置傘孔12的孔壁設置有海綿3,海綿3可以起到吸水和保護傘的作用;電子鎖2旁邊設有可向外拔出的電子鎖開關4;雨傘存放機本體1的下部嵌有儲水箱5,儲水箱5與置傘孔12通過導水通道13連通,導水通道13底部具有向下傾斜的底板14,傾斜的底板14可以使水流通暢,便于收集雨水。作為優(yōu)選方案,儲水箱5正面安裝一提手11,上面開有一進水口9,側面開有一個圓孔,圓孔中安裝有橡膠塞10。
本發(fā)明使用時,電子鎖未通電處于開啟狀態(tài),將傘頭朝下插入置傘孔12中,傘柄處于電子鎖2工作區(qū)域中心,將電子鎖開關4拔出,電磁鐵7通電帶動外殼6閉合,彈簧8拉伸。取傘時,手握傘把,將電子鎖開關4插入,電路斷開,彈簧失去拉力恢復自然狀態(tài),帶動電子鎖2開啟。
插入雨傘后,海綿3擠壓雨傘吸水并防止電路斷開時傘下滑,傘上的水沿前內壁以及后內壁下滑至傾斜底板14,再通過進水口9進入儲水箱5。
處理雨水時,抓住提手11,將儲水箱5提出,打開橡膠塞10排水。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發(fā)明,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利用本發(fā)明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改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發(fā)明的技術特征內容,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特征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