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門業(y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平板門。
背景技術:
門是在家里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家具,平板門更是普通家庭中更為常用,平板門通過布條在內部支撐,然后通過外置的木板進行貼合,但這樣的木板在使用中不僅強度差,且容易出現(xiàn)內部發(fā)霉,導致門體受損,在南方更為常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防潮效果且強度高的平板門。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平板門,包括門體,所述門體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間設有用于支撐的方形木條,所述第一面板與方形木條連接端面上設有第一塑料膜,所述第二面板與方形木條連接端面上設有第二塑料膜,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兩端之間設有支撐塊組件,所述支撐塊組件包括第一墊塊和第二墊塊,所述第一墊塊和第二墊塊相抵觸,所述第一墊塊與第二墊塊相抵觸面的另一端面與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端面均平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門體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間設有用于支撐的方形木條,方形木條在中間支撐,保證產品強度,所述第一面板與方形木條連接端面上設有第一塑料膜,所述第二面板與方形木條連接端面上設有第二塑料膜,通過第一塑料膜和第二塑料膜進行隔離,使得內部不易受到外面空氣的濕度影響,從而隔絕空氣,減少內部受潮,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兩端之間設有支撐塊組件,所述支撐塊組件包括第一墊塊和第二墊塊,所述第一墊塊和第二墊塊相抵觸,所述第一墊塊與第二墊塊相抵觸面的另一端面與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端面均平齊。通過第一墊塊和第二墊塊進行端部支撐,從而保證其自身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間設有置于方形木條兩側的支撐墊塊組,所述支撐墊塊組包括第一抵觸塊和第二抵觸塊,所述第一抵觸塊和第二抵觸塊相互抵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間設有置于方形木條兩側的支撐墊塊組,所述支撐墊塊組包括第一抵觸塊和第二抵觸塊,所述第一抵觸塊和第二抵觸塊相互抵觸,利用第一抵觸塊和第二抵觸塊相互抵觸在內部支撐,來保證整體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抵觸塊和第二抵觸塊相抵觸端的端面為圓弧狀,所述第一抵觸塊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和第一抵觸部,所述第一抵觸部置于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中間,第一抵觸部分別與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相連接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和第一抵觸部均為圓弧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一抵觸塊和第二抵觸塊相抵觸端的端面為圓弧狀,所述第一抵觸塊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和第一抵觸部,所述第一抵觸部置于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中間,第一抵觸部分別與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相連接,受到外部的壓力的作用時候,可以通過弧形的第一抵觸部受力,通過大面積受力,然后進行內部單點受力,在傳遞到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上,然后進行良好的力的分散,從而保證內部支撐效果,進而提高整體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抵觸塊和第一抵觸塊相抵觸端的端面為圓弧狀,所述第二抵觸塊包括第三支撐部、第四支撐部和第二抵觸部,所述第二抵觸部置于第三支撐部和第四支撐部中間,第二抵觸部分別與第三支撐部和第四支撐部相連接,第三支撐部、第四支撐部和第二抵觸部均為圓弧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二抵觸塊和第一抵觸塊相抵觸端的端面為圓弧狀,所述第二抵觸塊包括第三支撐部、第四支撐部和第二抵觸部,所述第二抵觸部置于第三支撐部和第四支撐部中間,第二抵觸部分別與第三支撐部和第四支撐部相連接,受到外部的壓力的作用時候,可以通過弧形的第二抵觸部受力,通過大面積受力,然后進行內部單點受力,在傳遞到第三支撐部和第四支撐部上,然后進行良好的力的分散,從而保證內部支撐效果,進而提高整體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101、第一面板;102、第二面板;201、第一塑料膜;202、第二塑料膜;301、方形木條;401、第一墊塊;402、第二墊塊;501、第一抵觸塊;5011、第一支撐部;5012、第二支撐部;5013、第一抵觸部;502、第二抵觸塊;5021、第三支撐部;5022、第四支撐部;5023、第二抵觸部。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平板門,包括門體,所述門體包括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所述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之間設有用于支撐的方向木條301,所述第一面板101與方向木條301連接端面上設有第一塑料膜201,所述第二面板102與方向木條301連接端面上設有第二塑料膜202,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兩端之間設有支撐塊組件,所述支撐塊組件包括第一墊塊401和第二墊塊402,所述第一墊塊401和第二墊塊402相抵觸,所述第一墊塊401與第二墊塊402相抵觸面的另一端面與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端面均平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門體包括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所述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之間設有用于支撐的方向木條301,方向木條301在中間支撐,保證產品強度,所述第一面板101與方向木條301連接端面上設有第一塑料膜201,所述第二面板102與方向木條301連接端面上設有第二塑料膜202,通過第一塑料膜201和第二塑料膜202進行隔離,使得內部不易受到外面空氣的濕度影響,從而隔絕空氣,減少內部受潮,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兩端之間設有支撐塊組件,所述支撐塊組件包括第一墊塊401和第二墊塊402,所述第一墊塊401和第二墊塊402相抵觸,所述第一墊塊401與第二墊塊402相抵觸面的另一端面與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端面均平齊。通過第一墊塊401和第二墊塊402進行端部支撐,從而保證其自身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之間設有置于方向木條301兩側的支撐墊塊組,所述支撐墊塊組包括第一抵觸塊501和第二抵觸塊502,所述第一抵觸塊501和第二抵觸塊502相互抵觸。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之間設有置于方向木條301兩側的支撐墊塊組,所述支撐墊塊組包括第一抵觸塊501和第二抵觸塊502,所述第一抵觸塊501和第二抵觸塊502相互抵觸,利用第一抵觸塊501和第二抵觸塊502相互抵觸在內部支撐,來保證整體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一抵觸塊501和第二抵觸塊502相抵觸端的端面為圓弧狀,所述第一抵觸塊501包括第一支撐部5011、第二支撐部5012和第一抵觸部5013,所述第一抵觸部5013置于第一支撐部5011和第二支撐部5012中間,第一抵觸部5013分別與第一支撐部5011和第二支撐部5012相連接第一支撐部5011、第二支撐部5012和第一抵觸部5013均為圓弧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一抵觸塊501和第二抵觸塊502相抵觸端的端面為圓弧狀,所述第一抵觸塊501包括第一支撐部5011、第二支撐部5012和第一抵觸部5013,所述第一抵觸部5013置于第一支撐部5011和第二支撐部5012中間,第一抵觸部5013分別與第一支撐部5011和第二支撐部5012相連接,受到外部的壓力的作用時候,可以通過弧形的第一抵觸部5013受力,通過大面積受力,然后進行內部單點受力,在傳遞到第一支撐部5011和第二支撐部5012上,然后進行良好的力的分散,從而保證內部支撐效果,進而提高整體強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抵觸塊502和第一抵觸塊501相抵觸端的端面為圓弧狀,所述第二抵觸塊502包括第三支撐部5021、第四支撐部5022和第二抵觸部5023,所述第二抵觸部5023置于第三支撐部5021和第四支撐部5022中間,第二抵觸部5023分別與第三支撐部5021和第四支撐部5022相連接,第三支撐部5021、第四支撐部5022和第二抵觸部5023均為圓弧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二抵觸塊502和第一抵觸塊501相抵觸端的端面為圓弧狀,所述第二抵觸塊502包括第三支撐部5021、第四支撐部5022和第二抵觸部5023,所述第二抵觸部5023置于第三支撐部5021和第四支撐部5022中間,第二抵觸部5023分別與第三支撐部5021和第四支撐部5022相連接,受到外部的壓力的作用時候,可以通過弧形的第二抵觸部5023受力,通過大面積受力,然后進行內部單點受力,在傳遞到第三支撐部5021和第四支撐部5022上,然后進行良好的力的分散,從而保證內部支撐效果,進而提高整體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進行通常的變化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