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梯和消防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云梯,包括能夠沿著云梯的高度方向相對伸出和回縮的直梯單元和折梯(1),在云梯的伸出狀態(tài)下折梯位于云梯的頂端;其中,直梯單元和折梯由單臺卷揚機(2)驅動以使折梯在直梯單元伸出之前伸出、在直梯單元回縮之后回縮。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消防車,該消防車上設置有上述的云梯。本發(fā)明能夠提高現有技術中的直臂云梯的適應復雜救援環(huán)境的能力,和簡化現有技術中的曲臂云梯消防車的結構,并且降低其制造成本。
【專利說明】云梯和消防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消防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云梯和消防車。
【背景技術】
[0002]云梯消防車在高空作業(yè)、消防火場滅火、搶險、救援以及地震搶險救援等領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云梯消防車按有無折梯可分為直臂云梯消防車和曲臂云梯消防車。曲臂云梯消防車目前只有國外的少數廠家的產品,國內還沒有廠家生產。
[0003]附圖的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直臂云梯的結構示意圖。直臂云梯具有多節(jié)直梯,各節(jié)直梯一般都是通過鋼絲繩的拉動實現同步伸縮,而鋼絲繩則由卷揚機2驅動。為了便于說明,圖1中所示的是各節(jié)直梯在厚度方向上分離之后的效果,實際工作中各節(jié)直梯在厚度方向上是層疊結構。如圖1所示,伸出鋼絲繩和回縮鋼絲繩反向纏繞在卷揚機2上。當卷揚機2轉動時,一根鋼絲繩纏繞,另一根鋼絲繩釋放。緊鄰卷揚機2的末節(jié)直梯33固定不動。卷揚機2正向轉動時,繞過位于末節(jié)直梯33頂部的定滑輪的伸出鋼絲繩拉動緊鄰末節(jié)直梯33的一節(jié)直梯伸出。依此類推,在卷揚機2的驅動下,各節(jié)直梯同步伸出。卷揚機2反向轉動時,繞過位于末節(jié)直梯33尾部的定滑輪的回縮鋼絲繩拉動緊鄰末節(jié)直梯33的一節(jié)直梯回縮。依此類推,在卷揚機2的驅動下,各節(jié)直梯同步回縮。
[0004]圖2是現有技術中的曲臂云梯的結構示意圖。曲臂云梯包括折梯I和直梯單元,直梯單元至少包括緊鄰折梯I的首節(jié)直梯31和緊鄰卷揚機2的末節(jié)直梯33,各節(jié)直梯能夠沿著云梯的高度方向相對伸出和回縮。為了便于說明,圖2中所示的是折梯I和各節(jié)直梯在厚度方向上分離之后的效果,實際工作中折梯I和各節(jié)直梯在厚度方向上是層疊結構。在云梯展開的狀態(tài)下,折梯I位于云梯的頂端。與直臂云梯相比,曲臂云梯的優(yōu)越性在于折梯I可以實現折彎,因此曲臂云梯可以適應更復雜的救援環(huán)境。折梯I的折彎通常通過如下方式實現:折梯I具有能夠發(fā)生相對旋轉的兩節(jié)臂節(jié),該兩節(jié)臂節(jié)之間的旋轉角度通過液壓缸9的伸出和回縮來控制,從而使折梯I發(fā)生折彎。為了最大限度地適應復雜環(huán)境,對折梯I的折彎的工作狀態(tài)要求是:在梯架可及的工作范圍內,使折梯折彎狀態(tài)能夠覆蓋最大范圍。也就是說,要求折梯能夠盡量早地折彎,盡量晚地回復到直梯狀態(tài)。然而,在曲臂云梯的初始狀態(tài)下,折梯I以直梯狀態(tài)回縮在車架上,因此,折梯I的折彎狀態(tài)必須是在折梯I伸出至首節(jié)直梯31足夠的長度后才能實現。如果采用圖1中的同步伸縮方式,那么折梯I只有在直梯單元伸出較長的長度后才能實現折彎,并且在直梯單元回縮的初始階段就要回復至直梯狀態(tài)。這種狀況顯然是不能滿足覆蓋最大范圍的要求的。故而,折梯I與直梯單元不同步伸縮才是較優(yōu)的方案。
[0005]圖2中所示的結構就是現有技術中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通常采用的結構。如圖2中所示,云梯具有兩臺卷揚機2,其中一臺卷揚機2用于驅動直梯單元,另一臺卷揚機2用于驅動折梯I。折梯I的伸出鋼絲繩和回縮鋼絲繩都是一端固定在用于驅動折梯I的卷揚機2上,中間繞過折梯I的鋼絲繩的定滑輪組,另一端固定在折梯I上。用于驅動折梯I的卷揚機2發(fā)生正向轉動時,折梯I的伸出鋼絲繩纏繞在用于驅動折梯I的卷揚機2上,固定在折梯I上的伸出鋼絲繩的另一端則拉動折梯I伸出;用于驅動折梯I的卷揚機2發(fā)生反向轉動時,折梯I的回縮鋼絲繩纏繞在用于驅動折梯I的卷揚機2上,固定在折梯I上的回縮鋼絲繩的另一端則拉動折梯I回縮。同理,用于驅動直梯單元的卷揚機2能夠驅動直梯單元伸出和回縮。由此,可以實現折梯I和直梯單元的分別伸縮,從而大大提高折梯I的使用靈活性和覆蓋范圍。
[0006]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圖1和圖2所代表的現有技術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直臂云梯適應復雜救援環(huán)境的能力較差,而且各節(jié)直梯只能同步伸縮,小范圍內快速調整能力較差,救援效率不高。曲臂云梯則因需要設置雙卷揚機的驅動裝置而導致制造成本較高,并且卷揚機占用的空間較大,對于云梯消防車這類結構要求非常緊湊的專業(yè)車輛來說弊端明顯。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云梯和消防車,用以提高現有技術中的直臂云梯的適應復雜救援環(huán)境的能力,和簡化現有技術中的曲臂云梯消防車的結構,并且降低其制造成本。
[0008]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云梯,包括能夠沿著云梯的高度方向相對伸出和回縮的直梯單元和折梯,在云梯的伸出狀態(tài)下折梯位于云梯的頂端;其中,直梯單元和折梯由單臺卷揚機驅動以使折梯在直梯單元伸出之前伸出、在直梯單元回縮之后回縮。
[0009]優(yōu)選地,云梯包括用于驅動折梯相對于直梯單元伸出的第一滑輪組和相對于直梯單元回縮的第二滑輪組,第一滑輪組的滑輪和第二滑輪組的滑輪分布在直梯單元的各節(jié)直梯上,第一滑輪組的柔索和第二滑輪組的柔索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折梯上,另一端纏繞至卷揚機。
[0010]優(yōu)選地,直梯單元至少包括緊鄰折梯的首節(jié)直梯、緊鄰首節(jié)直梯的第二直梯和緊鄰卷揚機的末節(jié)直梯,并且折梯和直梯單元上設置有第一滑擋組件和第二滑擋組件,其中,直梯單元伸出過程中,折梯和首節(jié)直梯通過第一滑擋組件彼此限位,直梯單元回縮過程中,折梯和首節(jié)直梯通過第二滑擋組件彼此限位。
[0011]優(yōu)選地,云梯包括用于驅動直梯單元伸出的第三滑輪組,以及用于驅動直梯單元回縮的第四滑輪組,其中,在相鄰的三節(jié)直梯中,第三滑輪組的滑輪和第四滑輪組的滑輪設置在中間的一節(jié)直梯上,第三滑輪組的柔索和第四滑輪組的柔索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至兩側的兩節(jié)直梯上。
[0012]優(yōu)選地,第一滑擋組件包括設置在折梯的底部的第一擋塊和設置在首節(jié)直梯的頂部的第二擋塊,其中,沿著云梯的高度方向,第一擋塊位于第二擋塊的下方,沿著云梯的厚度方向,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彼此重疊,沿著云梯的寬度方向,第一擋塊正對第二擋塊,并且直梯單元伸出過程中,第一擋塊和第二擋塊相接觸。
[0013]優(yōu)選地,第二滑擋組件包括設置在折梯的底部的第三擋塊和設置在首節(jié)直梯的頂部的第四擋塊,其中,沿著云梯的高度方向,第四擋塊位于第三擋塊的下方,沿著云梯的厚度方向,第三擋塊和第四擋塊彼此重疊,沿著云梯的寬度方向,第四擋塊能夠在正對第三擋塊的第一位置和偏離第三擋塊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并且直梯單元回縮過程中,第三擋塊和第四擋塊相接觸。
[0014]優(yōu)選地,首節(jié)直梯上設置有沿著云梯的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第四擋塊卡設在第一滑槽中并能夠沿著第一滑槽滑動,并且直梯單元上還設置有驅動第四擋塊沿著第一滑槽滑動的驅動件。
[0015]優(yōu)選地,驅動件為位于第一滑槽下方的第二滑槽,該第二滑槽為開口朝向第一位置、槽底位于第二位置的正下方的凹形槽,并且第二滑槽設置在第二直梯上,以在第二直梯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移動時,第四擋塊能夠跟隨第二滑槽的引導在第一滑槽中滑動。
[0016]優(yōu)選地,首節(jié)直梯上設置有拉簧,拉簧的一端連接在第四擋塊上,另一端連接在首節(jié)直梯的框架上,以當第四擋塊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二滑槽的開口能夠正對第四擋塊。
[0017]另一方面,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消防車,該消防車上設置有上述的云梯。
[001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新的云梯。與現有的直臂云梯相比,本發(fā)明的云梯設置有折梯,因此適應復雜救援環(huán)境的能力較強。并且折梯能夠在直梯單元伸出前先行伸出,在直梯單元回縮后再行回縮,也就是說折梯能夠相對于直梯單元單獨伸縮,從而能夠實現云梯的小范圍快速調整,提高了救援效率。與現有的曲臂云梯相比,本發(fā)明的云梯在滿足折梯最先伸出、最后回縮的要求的同時,采用單卷揚機驅動,從而能夠大大降低云梯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夠減小云梯所占據的空間,進而能夠簡化現有技術中的曲臂云梯消防車的結構。
[0019]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0021]圖1是根據現有技術的直臂云梯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根據現有技術的曲臂云梯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云梯的結構示意圖,示出云梯處于初始狀態(tài)的情況;
[0024]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云梯的結構示意圖,示出折梯伸出時的情況;
[0025]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云梯的結構示意圖,示出直梯單元伸出時的情況;
[0026]圖6和圖7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云梯沿厚度方向剖開的剖視圖,示出第一滑擋組件和第二滑擋組件的設置方式;
[0027]圖8至圖10是根據本發(fā)明的第四擋塊的設置方式的示意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I折梯2卷揚機
[0030]31首節(jié)直梯311第一滑槽
[0031]32第二直梯321第二滑槽
[0032]33末節(jié)直梯34第三直梯
[0033]41第一滑輪組的滑輪42第一滑輪組的柔索
[0034]51第二滑輪組的滑輪52第二滑輪組的柔索
[0035]61第三滑輪組的滑輪62第三滑輪組的柔索
[0036]71第四滑輪組的滑輪72第四滑輪組的柔索
[0037]81第一擋塊82第二擋塊83第三擋塊
[0038]84第四擋塊[0039]9液壓缸【具體實施方式】
[004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
[0041]在本發(fā)明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通常是指云梯處于使用狀態(tài)下遠離消防車車架的一端為“上”、接近消防車車架的一端為“下”;使用的方位詞如“頂”、“底”通常是指云梯處于使用狀態(tài)下遠離消防車車架的一端為“頂”、接近消防車車架的一端為“底”。
[0042]參考圖3至圖5,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云梯。該云梯包括能夠沿著云梯的高度方向相對伸出和回縮的直梯單元和折梯I。當云梯處于伸出狀態(tài)時,折梯I位于云梯的頂端。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直梯單元至少包括緊鄰折梯I的首節(jié)直梯31、緊鄰首節(jié)直梯31的第二直梯32和緊鄰卷揚機2的末節(jié)直梯33。在圖3至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直梯單元還包括第三直梯34。另外,為了便于說明,圖3至圖5中所示的是折梯I和各節(jié)直梯在厚度方向上分離之后的效果,實際工作中折梯I和各節(jié)直梯在厚度方向上是層疊結構。
[0043]更詳細地,云梯包括用于驅動折梯I的第一滑輪組和第二滑輪組。第一滑輪組用于驅動折梯I伸出,第二滑輪組用于驅動折梯I回縮。第一滑輪組的滑輪41分布在各節(jié)直梯的兩端,第一滑輪組的柔索42是一根繞在第一滑輪組的滑輪41上的長鋼絲繩。第一滑輪組的柔索42的一端固定在卷揚機2上,另一端固定在折梯I上。第二滑輪組的滑輪51分布在各節(jié)直梯的靠近中間部分的位置,第二滑輪組的柔索52是一根繞在第二滑輪組的滑輪51上的長鋼絲繩。第二滑輪組的柔索52的一端固定在卷揚機2上,另一端固定在折梯I上。藉此,卷揚機2可以直接驅動折梯I伸出和回縮,從而可以實現折梯I相對于直梯單元獨立地進行伸縮。
[0044]進一步,云梯還包括用于驅動直梯單元的第三滑輪組和第四滑輪組。第三滑輪組用于驅動直梯單元的伸出,第四滑輪組用于驅動直梯單元的回縮。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相鄰的三節(jié)直梯中,第三滑輪組的滑輪61和第四滑輪組的滑輪71設置在位于中間的一節(jié)直梯上。以首節(jié)直梯31、第二直梯32和第三直梯34為例,第三滑輪組的滑輪61和第四滑輪組的滑輪71設置在第二直梯32上。以第二直梯32、第三直梯34和末節(jié)直梯33為例,第三滑輪組的滑輪61和第四滑輪組的滑輪71設置在第三直梯34上。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第三滑輪組的柔索62是一根繞在第三滑輪組的滑輪61上的短鋼絲繩,第四滑輪組的柔索72是一根繞在第四滑輪組的滑輪71上的短鋼絲繩。第三滑輪組的柔索62和第四滑輪組的柔索72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至相鄰的三節(jié)直梯中位于兩側的兩節(jié)直梯上。以首節(jié)直梯31、第二直梯32和第三直梯34為例,第三滑輪組的柔索62和第四滑輪組的柔索72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至首節(jié)直梯31和第三直梯34上。以第二直梯32、第三直梯34和末節(jié)直梯33為例,第三滑輪組的柔索62和第四滑輪組的柔索72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至第二直梯32和末節(jié)直梯33上。
[0045]根據上述,由于卷揚機2直接連接至折梯I,因此當卷揚機2正向旋轉或者反向旋轉時,折梯I首先被驅動而進行伸出或者回縮。從而,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折梯I能夠在卷揚機2的驅動下相對于直梯單元獨立地進行伸出或者回縮。[0046]參考圖3至圖7,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折梯I和直梯單元上分別設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一滑擋組件。
[0047]更詳細地,在直梯單元伸出過程中,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通過第一滑擋組件彼此限位。也就是說,當折梯I已經伸出后,在需要直梯單元伸出時,使用第一滑擋組件將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的相對位置固定。這樣,當卷揚機2繼續(xù)轉動時,卷揚機2雖然在繼續(xù)驅動折梯I伸出,但由于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已經被第一滑擋組件限位,因此折梯I無法再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伸出,而只能帶動首節(jié)直梯31 —體地伸出。而首節(jié)直梯31的伸出會帶動第三滑輪組驅動第二直梯32伸出,第二直梯32的伸出會帶動第三滑輪組驅動第三直梯34的伸出。依次類推,可以使直梯單元全部展開。也就是說,在直梯單元的伸出過程中,第一滑輪組相當于受卷揚機2驅動的一組主動滑輪組,第三滑輪組相當于受主動滑輪組驅動的一組被動滑輪組。卷揚機2驅動折梯I伸出的過程,實際上是第一滑輪組驅動第三滑輪組帶動各節(jié)直梯伸出的過程。由此,通過第一滑擋組件的限位作用,使得折梯I完全伸出之后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之間的位置相對固定,從而在繼續(xù)驅動折梯I的情況下直梯單元能夠伸出。
[0048]根據上述,第一滑擋組件的設置方式為當折梯I完全伸出時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能夠彼此限位,從而當卷揚機2繼續(xù)驅動折梯I時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能夠一體地移動。而在折梯I伸出過程中或者在直梯單元完全伸出之后,折梯I則不應與首節(jié)直梯31因第一滑擋組件而相互限位。具體地,根據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第一滑擋組件包括第一擋塊81和第二擋塊82。其中,第一擋塊81設置在折梯I的底部,第二擋塊82設置在首節(jié)直梯31的頂部。第一擋塊81和第二擋塊82連接至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的方式可以有多種,例如焊接或者粘接等。沿著云梯的高度方向,第一擋塊81位于第二擋塊82的下方,沿著云梯的厚度方向,第一擋塊81和第二擋塊82彼此重疊,沿著云梯的寬度方向,第一擋塊81正對第二擋塊82。在折梯I完全伸出之前,第一擋塊81和第二擋塊82不發(fā)生接觸,不會影響折梯I的伸出。當折梯I伸出到位時,第一擋塊81和第二擋塊82相接觸,第二擋塊82阻擋在第一擋塊81的上方,從而形成限位結構,使得折梯I無法再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伸出。當卷揚機2繼續(xù)驅動折梯I時,第二擋塊82仍然阻擋在第一擋塊81的上方,使得折梯I無法再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伸出,從而使得首節(jié)直梯31跟隨折梯I 一體移動。在直梯單元的伸出過程中,第一擋塊81始終和第二擋塊82相接觸,從而第一滑擋組件發(fā)揮其限位功能。
[0049]繼續(xù)參考圖3至圖7,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折梯I和直梯單元上還分別設置有相互匹配的第二滑擋組件。
[0050]更詳細地,在直梯單元回縮過程中,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通過第二滑擋組件彼此限位。也就是說,在云梯的回縮過程中,使用第二滑擋組件將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的相對位置固定。這樣,當卷揚機2反向轉動時,卷揚機2雖然在驅動折梯I回縮,但由于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已經被第二滑擋組件限位,因此折梯I無法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回縮,從而只能帶動首節(jié)直梯31 —體地回縮。而首節(jié)直梯31的回縮會帶動第四滑輪組驅動第二直梯32回縮,第二直梯32的回縮會帶動第四滑輪組驅動第三直梯34的回縮。依次類推,可以使直梯單元全部回縮。也就是說,在直梯單元的回縮過程中,第二滑輪組相當于受卷揚機2驅動的一組主動滑輪組,第四滑輪組相當于受主動滑輪組驅動的一組被動滑輪組。卷揚機2驅動折梯I回縮的過程,實際上是第二滑輪組驅動第四滑輪組帶動各節(jié)直梯回縮的過程。由此,通過第二滑擋組件的限位作用,使得直梯單元完全回縮之前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之間的位置相對固定,從而在直梯單元完全回縮之前折梯I無法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回縮。另外,在直梯單元回縮過程中,第一擋塊81和第二擋塊82不會再發(fā)揮其限位作用。
[0051]根據上述,第二滑擋組件的設置方式為當直梯單元完全回縮之前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能夠彼此限位,從而當卷揚機2反向驅動折梯I時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能夠一體地移動。而在折梯I伸出過程中或者直梯單元完全回縮之后,折梯I則不應與首節(jié)直梯31因第二滑擋組件而相互限位。具體地,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第二滑擋組件包括第三擋塊83和第四擋塊84。其中,第三擋塊83設置在折梯I的底部,第四擋塊84設置在首節(jié)直梯31的頂部。沿著云梯的高度方向,第四擋塊84位于第三擋塊83的下方,沿著云梯的厚度方向,第三擋塊83和第四擋塊84彼此重疊。與第一擋塊81和第二擋塊82的設置方式不同的是,沿著云梯的寬度方向,第四擋塊84能夠發(fā)生移動,以在直梯單元完全回縮之后,卷揚機2繼續(xù)反向轉動時折梯I能夠回縮。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第四擋塊84能夠在正對第三擋塊83的第一位置和偏離第三擋塊83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當卷揚機2開始反向轉動時,第三擋塊83和第四擋塊84相接觸,第四擋塊84阻擋在第三擋塊83的下方,從而形成限位結構,使得折梯I無法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回縮。在卷揚機2驅動折梯I的過程中,第三擋塊83和第四擋塊84始終相接觸,使得折梯I無法在直梯單元完全回縮之前回縮,從而第二滑擋組件發(fā)揮其限位功能。
[0052]參考圖6至圖10,為了實現第四擋塊84能夠沿著云梯的寬度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首節(jié)直梯31上設置沿著云梯的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311。并且,第四擋塊84卡設在第一滑槽311中,從而能夠沿著第一滑槽311滑動??梢岳斫?,第一滑槽311的長度至少應大于第四擋塊84的沿著云梯的寬度方向的寬度的兩倍。從而,第四擋塊84位于第一滑槽311的一端時,可以處于正對第三擋塊83的第一位置;而當第四擋塊84位于第一滑槽311的另一端時,可以處于偏離第三擋塊83的第二位置。并且,在第四擋塊84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三擋塊83和第四擋塊84完全不干涉。
[0053]更詳細地,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直梯單元上設置驅動件用以驅動第四擋塊84沿著第一滑槽311滑動。具體地,參考圖8至圖10,驅動件為位于第一滑槽311下方的第二滑槽321。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第二滑槽321為開口朝向第一位置、槽底位于第二位置的正下方的凹形槽。也就是說,第二滑槽321為曲線形的凹形槽,第四擋塊84能夠從槽口進入到第二滑槽321中并且沿著第二滑槽321移動至槽底,也能夠從槽底沿著第二滑槽321移動至槽口后從槽口脫出。優(yōu)選地,第二滑槽321設置在第二直梯32上,以在第二直梯32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移動時,第四擋塊84能夠沿著第二滑槽321移動。同時,由于在云梯的寬度方向上第二滑槽321的開口的位置與第四擋塊84的第一位置正對,第二滑槽321的槽底的位置與第四擋塊84的第二位置正對,因此第四擋塊84沿著第二滑槽321從開口處移動至槽底時同時能夠沿著第一滑槽311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同理,第四擋塊84沿著第二滑槽321從槽底移動至開口處時同時能夠沿著第一滑槽311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藉此,可以實現利用第二滑槽321的走向來驅動第四擋塊84在第一滑槽311中移動。
[0054]進一步,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首節(jié)直梯31上設置拉簧,以將第四擋塊84準確地定位在第一位置,從而使得第二滑槽321的開口能夠正對第四擋塊84。藉此,可以確保第四擋塊84能夠順利地從第二滑槽321的開口進入到第二滑槽321中。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拉簧的一端連接在第四擋塊84上,另一端連接在首節(jié)直梯31的框架上。由于拉簧具有伸縮性,因此并不影響第四擋塊8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0055]可以理解的是,在云梯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分別對稱地設置兩組第一滑擋組件和第二滑擋組件時,有利于提高云梯的伸出和回縮的穩(wěn)定性。
[0056]綜合上述,本發(fā)明的云梯的工作過程如下:
[0057]云梯初始處于完全回縮狀態(tài),如圖3所示。
[0058]卷揚機2正向轉動,第一滑輪組的柔索42開始纏繞在卷揚機2上,固定在云梯的頂端的折梯I開始伸出。折梯I伸出到圖4所示狀態(tài)時,位于折梯I底部的第一擋塊81與位于首節(jié)直梯31的頂部的第二擋塊82相接觸,第二擋塊82對第一擋塊81形成阻擋,使得折梯I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無法繼續(xù)伸出。
[0059]卷揚機2繼續(xù)轉動,此時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作為一個整體共同相對于第二直梯32伸出。隨著首節(jié)直梯31的伸出,一端固定在首節(jié)直梯31上的第三滑輪組的柔索62隨首節(jié)直梯31移動,該第三滑輪組的柔索62的移動又帶動其纏繞的固定在第二直梯32上的第三滑輪組的滑輪61移動,則第二直梯32伸出。類似地,第二直梯32的伸出使一端固定在第二直梯32上的另一根第三滑輪組的柔索62隨第二直梯32移動,從而帶動第三直梯34伸出,如圖5所示。
[0060]至此,在卷揚機2的驅動下,折梯I和直梯單元全部實現伸出,并且各節(jié)直梯的伸出動作同步。
[0061]在云梯的回縮狀態(tài)下,第四擋塊84位于第二位置并且位于第二滑槽321的槽底位置。在折梯I剛好完全伸出,折梯I和首節(jié)直梯31開始作為一個整體繼續(xù)伸出(圖4)時,固定在首節(jié)直梯31的頂部的第四擋塊84開始沿著第二直梯32上的第二滑槽321移動,從而帶動第四擋塊84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動,直到第四擋塊84從第二滑槽321的開口脫出并且通過拉簧準確地定位在第一位置。此時第四擋塊84位于第三擋塊83的正下方。
[0062]假設梯架已經伸出至圖5所示狀態(tài)并且需要回縮。
[0063]卷揚機2反向轉動,第二滑輪組的柔索52開始纏繞在卷揚機2上,固定在折梯I上的第二滑輪組的柔索52的另一端試圖拉動折梯I回縮。但是由于第四擋塊84阻擋在第三擋塊83的下方,所以此時折梯I無法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回縮,而是和首節(jié)直梯31作為一個整體共同回縮。隨著首節(jié)直梯31的回縮,一端固定在首節(jié)直梯31上的第四滑輪組的柔索72隨著首節(jié)直梯31移動,該第四滑輪組的柔索72的移動又帶動其纏繞的固定在第二直梯32上的第四滑輪組的滑輪71移動,則第二直梯32回縮。類似的,第二直梯32的回縮使一端固定在第二直梯32上的另一根第四滑輪組的柔索72移動,從而第三直梯34回縮。其中各節(jié)直梯的回縮動作也是同步的。
[0064]當直梯單元即將回縮至圖4所示狀態(tài)時,第四擋塊84從固定于第二直梯32上的第二滑槽321的開口進入到第二滑槽321中。隨著首節(jié)直梯31相對于第二直梯32繼續(xù)回縮,第四擋塊84在第二滑槽321的驅動下沿著第一滑槽311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直至直梯單元回縮至圖4所示狀態(tài)。此時,第四擋塊84已經移動到偏離第三擋塊83的位置,從而與第三擋塊83不再發(fā)生干涉。也就是說,此時折梯I已經可以實現相對于首節(jié)直梯31回縮。
[0065]卷揚機2繼續(xù)反向轉動,第二滑輪組的柔索52繼續(xù)纏繞在卷揚機2上,折梯I開始回縮,直至完全回縮到位,如圖3所示。
[0066]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消防車,該消防車上設置有上述的云梯。
[0067]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0068]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fā)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69]此外,本發(fā)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fā)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fā)明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云梯,包括能夠沿著所述云梯的高度方向相對伸出和回縮的直梯單元和折梯(1),在所述云梯的伸出狀態(tài)下所述折梯(I)位于所述云梯的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梯單元和所述折梯(I)由單臺卷揚機(2)驅動以使所述折梯(I)在所述直梯單元伸出之前伸出、在所述直梯單元回縮之后回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梯包括用于驅動所述折梯(I)相對于所述直梯單元伸出的第一滑輪組和相對于所述直梯單元回縮的第二滑輪組,所述第一滑輪組的滑輪(41)和所述第二滑輪組的滑輪(51)分布在所述直梯單元的各節(jié)直梯上,所述第一滑輪組的柔索(42)和所述第二滑輪組的柔索(52)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折梯(I)上,另一端纏繞至所述卷揚機(2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梯單元至少包括緊鄰所述折梯(I)的首節(jié)直梯(31)、緊鄰所述首節(jié)直梯(31)的第二直梯(32)和緊鄰所述卷揚機(2)的末節(jié)直梯(33),并且所述折梯(I)和所述直梯單元上設置有第一滑擋組件和第二滑擋組件, 其中,所述直梯單元伸出過程中,所述折梯(I)和所述首節(jié)直梯(31)通過所述第一滑擋組件彼此限位,所述直梯單元回縮過程中,所述折梯(I)和所述首節(jié)直梯(31)通過所述第二滑擋組件彼此限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梯包括用于驅動所述直梯單元伸出的第三滑輪組,以及用于驅動所述直梯單元回縮的第四滑輪組, 其中,在相鄰的三節(jié)直梯中,所述第三滑輪組的滑輪(61)和所述第四滑輪組的滑輪(71)設置在中間 的一節(jié)直梯上,所述第三滑輪組的柔索(62)和所述第四滑輪組的柔索(72)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至兩側的兩節(jié)直梯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擋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折梯(O的底部的第一擋塊(81)和設置在所述首節(jié)直梯(31)的頂部的第二擋塊(82), 其中,沿著所述云梯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擋塊(81)位于所述第二擋塊(82)的下方,沿著所述云梯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擋塊(81)和所述第二擋塊(82 )彼此重疊,沿著所述云梯的寬度方向,所述第一擋塊(81)正對所述第二擋塊(82),并且 所述直梯單元伸出過程中,所述第一擋塊(81)和所述第二擋塊(82)相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擋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折梯(I)的底部的第三擋塊(83)和設置在所述首節(jié)直梯(31)的頂部的第四擋塊(84), 其中,沿著所述云梯的高度方向,所述第四擋塊(84)位于所述第三擋塊(83)的下方,沿著所述云梯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三擋塊(83 )和第四擋塊(84 )彼此重疊,沿著所述云梯的寬度方向,所述第四擋塊(84)能夠在正對所述第三擋塊(83)的第一位置和偏離所述第三擋塊(83)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并且 所述直梯單元回縮過程中,所述第三擋塊(83)和所述第四擋塊(84)相接觸。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節(jié)直梯(31)上設置有沿著所述云梯的寬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311),所述第四擋塊(84)卡設在所述第一滑槽(311)中并能夠沿著所述第一滑槽(311)滑動,并且 所述直梯單元上還設置有驅動所述第四擋塊(84)沿著所述第一滑槽(311)滑動的驅動件。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為位于所述第一滑槽(311)下方的第二滑槽(321),該第二滑槽(321)為開口朝向所述第一位置、槽底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正下方的凹形槽,并且 所述第二滑槽(321)設置在所述第二直梯(32 )上,以在所述第二直梯(32 )相對于所述首節(jié)直梯(31)移動時,所述第四擋塊(84)能夠跟隨所述第二滑槽(321)的引導在所述第一滑槽(311)中滑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云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節(jié)直梯(31)上設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四擋塊(84)上,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首節(jié)直梯(31)的框架上,以當所述第四擋塊(84)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滑槽(321)的開口能夠正對所述第四擋塊(84)。
10.一種消防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車上設置有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云梯。`
【文檔編號】E06C5/04GK103696680SQ201310670605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fā)明者】王 忠, 周磊 申請人:長沙中聯(lián)消防機械有限公司, 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