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樹脂混凝土的混合供給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樹脂混凝土的混合供給裝置。日本特許公開公報特開平1-110104號揭示了一種樹脂混凝土的混合供給裝置,圖9表示該已有技術裝置的整體概略圖。該已有技術是先將樹脂材料與骨料混練成樹脂混凝土材料,再將該材料通過材料供給口51送進混合部52,從硬化劑供給噴咀53注入硬化劑。已添加了硬化劑的樹脂混凝土材料由設在旋轉軸54外周的若干個細桿55攪拌混合并被推進臂管部件60內,再從噴出口56排出。利用上述裝置向離心成形裝置中的管成形用模套供給材料時,臂管部件在上述模套的軸長方向進退,因此,臂管部件60按照所制造管體的長度設計即可。但是,在以分批方式進行成形的離心成形法中,材料的混合送給是斷續(xù)地反復進行的。因此,在各批成形之間殘存在臂管部件60內的樹脂混凝土的固化仍在進行,清除這些殘存料要化費時間,使生產效率降低。雖然可以考慮在臂管部件的靠前端位置處設置硬化劑供給口,但是由于硬化劑比起樹脂混凝土材料,在數(shù)量上少得多,所以難以充分攪拌。本發(fā)明的第1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使樹脂混凝土充分混合、生產性能高且便于清掃的樹脂混凝土混合供給裝置。本發(fā)明的第2個目的是盡可能地防止在離心成形開始時的旋轉軸停頓。本發(fā)明的第3個目的是從離心成形開始時就提供由骨材和樹脂按所定比例混合的樹脂混凝土。為達到上述第1個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一種向以軸心為中心旋轉的管成形用模套內供給樹脂混凝土材料的裝置,在該裝置的殼體內,有在旋轉軸外周面形成螺旋翼的骨料輸送部和由旋轉軸外圍上的攪拌部件形成的攪拌混合部,骨料輸送部和攪拌混合部是連設的,骨料輸送部的旋轉軸與攪拌混合部的旋轉軸采用分別驅動,在上述殼體上,在骨料輸送部和攪拌混合部交界處附近。有樹脂材料供給口。另外,骨料輸送部的旋轉軸可以做成中空的,使攪拌混合部的旋轉軸貫穿骨料輸送部旋轉軸的中空部分并突出于骨料輸送部的前端。為了達到上述第2個目的,本發(fā)明中,上述螺旋翼的前面部分的螺距比根部的螺距大。為了達到上述第3個目的,本發(fā)明中,在骨料輸送部旋轉軸的驅動馬達與該旋轉軸之間設有一電磁離合器。樹脂混凝土以其所含有骨料的粒徑不同與樹脂砂漿有所區(qū)別,通常將含有粒徑5毫米以上的粗骨料的稱為樹脂混凝土,含有粒徑不滿5毫米的細骨料的稱為樹脂砂漿。本發(fā)明裝置不受到上述骨料粒徑的限定,可以利用于樹脂混凝土和樹脂砂漿二者。圖1是本發(fā)明混合供給裝置代表例的斷面圖。圖2是本發(fā)明混合供給裝置另一實施例的斷面圖。圖3是與本發(fā)明裝置相接的樹脂材料供給單元代表例的斷面圖。圖4是適用于本發(fā)明裝置的離心成形制造裝置的概略圖。圖5是表示圖4工作狀態(tài)的Ⅰ向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混合供給裝置臺車代表例的部分剖面圖。圖7是本發(fā)明混合供給裝置另一實施例的概略圖。圖8是本發(fā)明混合供給裝置的部分剖面圖。圖9是已有技術中的樹脂混凝土混合裝置的概略圖。圖1是本發(fā)明裝置代表例的斷面圖。在圓筒狀混合供給裝置30的軸心處,配設相當于該混合供給裝置30全長的旋轉軸31,在該旋轉軸31上,除去前面部分外,其余部分通過軸承和密封件環(huán)裝著中空旋轉軸33,該中空旋轉軸33的外周面上有螺旋翼32,該中空旋轉軸33與旋轉軸31可以相互獨立地旋轉。靠中空旋轉軸33的旋轉向前方輸送骨料。未環(huán)裝中空旋轉軸33的旋轉軸31的前面部分,在其外周面上突設若干個作為攪拌部件的細桿34,各細桿34向外周方向呈螺旋狀排列。并且,在該旋轉軸31前面部分的外周面上,放射狀地配設若干個平板構成的樹脂混凝土排出翼35。另一方面,在混合供給裝置30的上方,配設著樹脂材料供給單元40,與在該混合供給裝置的攪拌部與骨料輸送部交界位置處的殼體上部形成的樹脂材料供給口36相連通。并且,在混合供給裝置30的殼體的前端下部,設置了樹脂混凝土材料排出口37。樹脂混凝土的混合供給以如下方式進行。首先,骨料由未圖示的料斗供給后,由螺旋翼32送往配置在混合供給裝置30前面部分的攪拌部,同時,用泵將樹脂材料通過樹脂材料供給單元40從樹脂材料供給口36定量地送到攪拌部。在攪拌部內,螺旋狀突設的若干個細桿34將骨料與樹脂材料混合,并同時將它們送往混合供給裝置的前端方向,通過排出翼35從排出口37排入未圖示的模套內部。在本發(fā)明裝置中,旋轉軸31和中空旋轉軸33分別由各自的可變速馬達控制,因此可以根據(jù)骨料的粒徑、成分及樹脂材料的種類等變化轉速,從而確保材料的混合。特別是使旋轉軸31比中空旋轉軸33以更高速旋轉,可以達到充分攪拌。另外,由于硬化劑的作用而產生的樹脂混凝土的硬化只在攪拌混合部內進行,因此,在清掃時,只要使旋轉軸31旋轉,排出攪拌混合部內的樹脂混凝土,清洗該部分即可。并且,在清洗時,仃止供給含有硬化劑的樹脂材料,只供給骨料,僅使旋轉軸31再度旋轉,排出該骨料,如果從樹脂材料供給口31供給清洗液,則在旋轉軸31的離心力作用下,可以充分洗凈攪拌混合部及殼體壁,更能確保防止樹脂混凝土在混合供給裝置內硬化。本發(fā)明攪拌部中的攪拌部件并無嚴格限定,除做成上述的呈螺旋狀突設的若干個細桿外,例如還可以做成一重或二重帶狀的螺旋帶翼或者做成有骨料送給孔的螺旋翼等。圖2是本發(fā)明裝置另一實施例的斷面圖。在攪拌混合部和骨料輸送部內,分別同軸地安裝著獨立的旋轉軸33a、38,攪拌混合部的旋轉軸38由設在其前端位置上的馬達39驅動。這樣的裝置中,只要使得攪拌混合部與骨料輸送部的旋轉軸能分別驅動即可,并不受驅動馬達或旋轉軸安裝方法等的限定。在攪拌混合部內,雖然也可以分別地供給樹脂和硬化劑,但為了確保硬化反應的進行,還是預先將兩者混合后再供給較好。在樹脂供給單元40內,可以供給添加了硬化劑的樹脂材料,但如果采用可以分別供給樹脂和硬化劑并在攪拌之前才混合的樹脂供給單元,則清洗作業(yè)將更易于進行,從而更能提高生產性能。這樣的樹脂供給單元如圖3所示。與未圖示的樹脂材料供給裝置連接的樹脂材料供給通路41通過開閉閥42與混合通路43連通。與未圖示的硬化劑供給裝置連接的硬化劑供給通路44通過開閉閥45與上述混合通路43連通。與未圖示的清洗液供給裝置連接的清洗液供給通路42通過開閉閥47與上述混合通路43連通。因此,在該混合通路中,添加了硬化劑的樹脂材料或者清洗液從與混合供給裝置30的樹脂材料供給口36相連接的吐出噴咀48送到混合攪拌部。本發(fā)明的上述混合供給裝置可適用于圖4、圖5所示的樹脂混凝管離心成形裝置。管成形用的模套14的旋轉機構與已有技術一樣,如圖5所示,在與驅動馬達11連接的旋轉輥12、12上,可旋轉地載置著裝有成形夾具13的管成形用模套14。臺車20沿X1-X2方向移動,混合供給裝置30能向上述管成形用模套14的中空部內插入和撥出。圖6(A)是本發(fā)明混合供給裝置的臺車20代表例的部分剖面圖。圖6(B)是圖6(A)的B-B剖面圖。臺車20的臺座26上,有料斗21和旋轉軸驅動單元22,投入上述料斗21的骨料25由旋轉軸31外周面上的螺旋翼32送到未圖示的、有骨料供給口的前方(圖中右方),旋轉軸31設置在半圓筒狀的溝部27上。在料斗21與旋轉軸31之間由密封環(huán)24密封,以防止骨料25進入旋轉軸驅動單元,最好在貼近密封環(huán)的上方設置罩23,以防止骨料25被咬入上述密封環(huán)24。該罩的形狀可做成圓筒、半圓筒狀或者其斷面呈倒U狀等。本發(fā)明方法不受樹脂混凝土材料的限制,骨料可以用碎石和/或硅砂及無機質微粉末充填劑(硅石粉/碳酸鈣等)的配合物等。樹脂可以用不飽和聚酯樹脂等,添加一般的常溫硬化劑即可。本發(fā)明人對如何減輕骨料輸送部旋轉軸的負荷進行了銳意研究,得知若將上述旋轉軸上前面部分的螺旋翼螺距做得比根部的螺旋翼螺距(以下有時稱螺距)大,就可以大大減輕旋轉軸的負荷。即,如果整個長度上的螺距是相同的,則由于在旋轉軸的前端添加了樹脂,使密度增高而易于壓實,因此,在前端更容易塞滿。骨料的供給量受到旋轉軸根部螺距的限定,在本發(fā)明裝置中,由于前面部分的螺距比根部的大,所以,殼體內的骨料在往前移動的同時進入螺距大的空間,從而能減輕旋轉軸的負荷。本發(fā)明對于增加前面部分螺距的比例并無限定,可以分段地增加,也可以連續(xù)地增加。例如圖1所示的具有3.2米長骨料輸送部的混合供給裝置中,可以做成每區(qū)間為0.8米的4個區(qū)間,如表1所示分段設定螺距,也可以從60毫米至95毫米連續(xù)地增加。又,分段設定螺距時,各區(qū)間的數(shù)目及長度可以任意設定。表1</tables>關于前面部分相對于根部的螺距增加比例,希望至少在10%以上,最好在20%以上。圖8是本發(fā)明混合供給裝置的局部概略圖。已有技術的混合供給裝置中,是將馬達62的旋轉直接傳遞給骨料輸送部的旋轉軸31而使之旋轉,而本發(fā)明的混合供給裝置中,在馬達62與骨料輸送部的旋轉軸31之間,設置了電磁離合器61,先起動馬達62,在其達到穩(wěn)定轉數(shù)的狀態(tài)下接通電磁離合器61,將馬達的驅動傳遞給旋轉軸31,這樣,從開始時便可供給由樹脂和骨料按所定比例混合的樹脂混凝土。本發(fā)明裝置由于有上述構造,在離心成形法中采用該裝置時,能夠充分混合樹脂混凝土;而且清掃作業(yè)性能好;并能盡可能地防止開始時的旋轉軸仃頓;從離心成形的開始時,便能供給由骨料和樹脂按所定比例混合的樹脂混凝土。因此,不必象已有技術那樣,需將開始時樹脂量多的樹脂混凝土排出管成形用模套的外部,從而大大提高了樹脂混凝土的原材料利用率和生產性能。權利要求1.一種樹脂混凝土的混合供給裝置,是向以軸心作為旋轉中心的管成形用模套供給樹脂混凝土材料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殼體內,有在旋轉軸的外周形成螺旋翼的骨料輸送部和與該輸送部連設的、由旋轉軸外周的攪拌部件構成的攪拌混合部,上述骨料輸送部的旋轉軸與上述攪拌混合部的旋轉軸采用分別驅動。在上述殼體上,在上述骨料輸送部與上述攪拌混合部的交界處附近,形成有樹脂材料供給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樹脂混凝土混合供給裝置,其特征是上述骨料輸送部的旋轉軸是中空的,上述攪拌混合部的旋轉軸貫穿骨料輸送部旋轉軸的中空部分并突出于骨料輸送部的前端。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樹脂混凝土混合供給裝置,其特征是,上述骨料輸送部的旋轉軸和攪拌混合部的旋轉軸由各自的可變速馬達控制。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樹脂混凝土混合供給裝置,其特征是,在上述攪拌混合部的旋轉軸外周形成的攪拌部件,是呈螺旋狀向外周方向突設的若干個細桿。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樹脂混凝土混合供給裝置,其特征是,在上述攪拌混合部的旋轉軸外周形成的攪拌部件,是一重或二重帶狀的螺旋帶翼,或者是形成有骨料送給用孔的螺旋翼。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樹脂混凝土混合供給裝置,其特征是,在上述攪拌混合部與上述骨料輸送部交界處附近形成的樹脂材料供給口上,配設樹脂材料供給單元,在該樹脂材料供給單元中,有通過開閉閥與混合通路連通的樹脂材料供給通路、硬化劑供給通路和清洗液供給通路,上述的混合通路與吐出噴咀連接,該吐出噴咀與上述樹脂材料供給口連接。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樹脂混凝土混合供給裝置,其特征是,上述螺旋翼的前面部分的螺距比根部的螺距大。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樹脂混凝土混合供給裝置,其特征是,在上述骨料輸送部旋轉軸的驅動馬達與該旋轉軸之間,設有電磁離合器。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樹脂混凝土混合供給裝置,用本裝置向離心成型裝置中的管成型用模套內供給樹脂混凝土材料時,能使該樹脂混凝土材料充分混合,而且清掃容易。在殼體內,有在旋轉軸外周上型成螺旋翼的骨料輸送部和與該輸送部連設的、由旋轉軸外周的攪拌部件構成的攪拌混合部,在骨料輸送部與攪拌混合部的交界處有樹脂材料供給口。離心成型開始便可供給由骨料和樹脂按所定比例混合的樹脂混凝土。文檔編號B28C7/04GK1062865SQ91105088公開日1992年7月22日申請日期1991年6月27日優(yōu)先權日1990年12月28日發(fā)明者岡本弘,河野貴昭,辻內俊幸,片山英德,園田芳輝申請人:株式會社日本觸媒,富士金索夫特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