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連接方法,屬于混凝土結構【技術領域】;本發(fā)明提出的連接方法將先澆筑的混凝土與后澆混凝土連接在一起;所述先澆筑的混凝土在與后澆混凝土結合面處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混凝土突起,所述突起上有貫通孔洞;在結合面處澆筑后澆混凝土,后澆混凝土充滿所述孔洞;經養(yǎng)護硬化后,后澆混凝土與先澆筑混凝土在所述突起處鎖扣在一起,先澆筑混凝土與后澆混凝土連接成整體。
【專利說明】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凝土結構構件的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在混凝土結構工程中,存在很多不同時間澆筑的混凝土之間的連接問題,即在先期澆筑的混凝土結構構件上澆筑混凝土形成新的結構構件,例如預制混凝土結構中預制構件間的接縫處,預制混凝土構件與現澆混凝土的結合處,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施工縫、后澆帶處,以及工程結構加固改造中在已有構件上澆筑混凝土等。
[0003]現有技術中,不同時期澆筑的混凝土之間的連接一般依靠新舊混凝土間的粘結力和鋼筋錨固,一些技術中會采用槽鍵,但是結合強度較低,易于開裂,影響結構使用性能和受力性能。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提供了一種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接方法,可提高不同時間澆筑的混凝土結構構件結合處的連接性能,增強后澆混凝土與先期澆筑混凝土之間的整體性,提高結構可靠性。
[0005]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該方法將后澆筑混凝土連接到先澆筑的混凝土結構構件上,以保證不同時間澆筑的混凝土之間連接的整體性。所述混凝土構件在與后澆混凝土結合面處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混凝土突起,所述突起上有貫通孔洞;在結合面處澆筑后澆混凝土,后澆混凝土充滿所述孔洞;經養(yǎng)護硬化后,后澆混凝土與混凝土構件在所述突起處鎖扣在一起,后澆混凝土與混凝土構件連接成整體。所述貫穿孔洞為方孔、圓孔或其他形狀。采用該方法,后澆混凝土充滿混凝土突起上的貫穿孔洞,與先澆筑的混凝土構件互相包含,鎖扣在一起,增加連接性能;混凝土構件的突起與后澆混凝土咬合在一起,增加了新舊混凝土的結合能力;突起伸入到后澆混凝土中起到抗剪鍵的作用,提高連接性能。所述突起的形狀、尺寸、間距等參數以及所述孔洞的形狀、尺寸等參數根據受力和生產、施工等要求確定。
[0006]所述混凝土構件為預制混凝土構件,所述后澆混凝土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成整體,形成平面墻體或T形墻體或L形墻體或十字交叉墻體或樓板,或者形成樓板與墻體的連接節(jié)點等;或者后澆混凝土連接到預制混凝土構件上。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來連接預制混凝土結構中的預制構件、預制構件與后澆混凝土,可增強連接整體性。預制混凝土構件上伸出的突起還可減少接縫處后澆混凝土量,提高結構預制化率。
[0007]所述混凝土構件側面伸出一個或多個縱向突起,所述突起上開有貫通孔洞。
[0008]所述混凝土構件側面伸出一個或多個橫向突起,所述突起上開有貫通孔洞。
[0009]所述混凝土構件側面伸出的橫向突起或縱向突起為混凝土板。[0010]為提高連接性能,增加突起與混凝土構件的整體性,在所述突起內配置鋼筋。
[0011]所述混凝土突起與所述混凝土構件同時澆筑;或者所述突起為預制件,錨固于所述混凝土構件中,以改善施工方便性。
[0012]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
[0013]本發(fā)明的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在所述混凝土構件上設置突起,突起上開有貫穿孔洞,后澆混凝土穿過貫穿孔洞,使先澆筑混凝土和后澆混凝土鎖扣在一起;同時所述混凝土突起可增加新舊混凝土的粘結作用,實現抗剪鍵的作用,提高連接性能。采用該方法增強了新舊混凝土連接的可靠性,提高由不同時期澆筑的混凝土組成的結構構件的受力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示意圖。
[0015]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示意圖。
[0016]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示意圖。
[0017]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4的示意圖。
[0018]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5的示意圖。
[0019]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6的示意圖。
[0020]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7的示意圖。
[0021]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8的示意圖。
[0022]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9的示意圖。
[0023]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0的示意圖。
[0024]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1的示意圖。
[0025]圖1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2的示意圖。
[0026]圖1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3的示意圖。
[0027]圖1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4的示意圖。
[0028]圖1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5的示意圖。
[0029]附圖中的標記含義為:1混凝土構件 2后澆混凝土 3突起4貫通孔洞5預埋在混凝土構件的錨連鋼筋 6混凝土構件間連接處錨連鋼筋7混凝土構件間連接處縱向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進行詳細描述。
[0031]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示意圖。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混凝土構件I在與后澆混凝土 2結合面處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混凝土突起3,所述突起3上有貫通孔洞4 ;在結合面處澆筑后澆混凝土 2,后澆混凝土 2充滿所述孔洞4 ;經養(yǎng)護硬化后,后澆混凝土 2與混凝土構件I在所述突起3處鎖扣在一起,后燒混凝土與混凝土構件連接成整體。所述突起3與混凝土構件I同時澆筑制作而成;或者所述突起3為預制件,錨固于所述混凝土構件I中,如圖16,混凝土突起3為預制件,錨固于混凝土構件I中。所述突起3和孔洞4的形狀、尺寸、數量等根據受力和生產、施工等要求確定。
[0032]本發(fā)明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I側面伸出橫向突起3,所述突起上開有貫通孔洞4,如圖2所示。所述突起的形狀、尺寸、間距等根據受力和生產、施工等要求確定。
[0033]本發(fā)明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I側面伸出一個縱向突起3,所述突起上開有貫通孔洞4,如圖3所示;或者所述混凝土構件I側面伸出多個縱向突起3,如圖4。
[0034]本發(fā)明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側面還設置錨連鋼筋5,如圖5所示;所述錨連鋼筋在混凝土構件內充分錨固,露出部分形狀為U形、L形等。
[0035]本發(fā)明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I為預制混凝土構件,如圖6。所述后澆混凝土 2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成整體,形成平面墻體或樓板,如圖6 ;或所述后澆混凝土 2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成整體,形成T形墻體,如圖7 ;或所述后澆混凝土 2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成整體,形成L形墻體,如圖8?;蛘咚龊鬂不炷?2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成整體,形成樓板與墻體的連接節(jié)點,如圖9、圖10和圖11 ;圖9中預制混凝土樓板側面伸出與樓板等厚的突起3 ;圖10中預制混凝土樓板側面伸出小于樓板厚度的突起3 ;圖11中預制混凝土樓板和墻體側面都伸出突起3。
[0036]所述后澆混凝土 2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成整體,在混凝土構件間的連接處設置錨連鋼筋6,以保證混凝土構件間的整體性,如圖12 ;圖12中所述錨連鋼筋6為箍筋。進一步的,在混凝土構件間的連接處設置錨連鋼筋6和縱向鋼筋7,如圖13 ;圖13中,縱向鋼筋7穿過突起3上的貫通孔洞4,并與錨連鋼筋6形成鋼筋骨架。
[0037]本發(fā)明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I為預制混凝土構件,所述后澆混凝土 2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成整體;預制混凝土構件間的突起相對布置,如圖12 ;或者預制混凝土構件間的突起交錯布置,如圖14,或者預制混凝土構件間的突起相互搭接,如圖15。
【權利要求】
1.一種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該方法將后澆混凝土連接到混凝土構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在與后澆混凝土結合面處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混凝土突起,所述突起上有貫通孔洞;在結合面處澆筑后澆混凝土,后澆混凝土充滿所述孔洞;經養(yǎng)護硬化后,后澆混凝土與混凝土構件在所述突起處鎖扣在一起,后澆混凝土與混凝土構件連接成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為預制混凝土構件,所述后澆混凝土將兩個或兩個以上預制混凝土構件連成整體,形成平面墻體或T形墻體或L形墻體或十字交叉墻體或樓板,或者形成樓板與墻體的連接節(jié)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側面伸出一個或多個縱向突起,所述突起上開有貫通孔洞。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構件側面伸出橫向突起,所述突起上開有貫通孔洞。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為混凝土板。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內配置鋼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鎖扣機制的混凝土結構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與混凝土構件同時澆筑;或者所述突起為預制件,錨固于所述混凝土構件中。
【文檔編號】E04B1/68GK103526831SQ201310545766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初明進 申請人:初明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