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混凝土泵車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及混凝土泵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機構及具有該支撐機構的泵車,特別是涉及一種混凝土泵車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及混凝土泵車。
背景技術:
當前,建筑行業(yè)輸送混凝土時都會大量地使用混凝土泵車?;炷凛斔凸茏鳛榛炷凛斔偷闹苯油ǖ?,依靠支撐裝置固定于混凝土泵車的臂架上,隨臂架共同運動可伸縮至較高或者較遠的區(qū)域,實現混凝土的精準輸送定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作為在高壓條
件下輸送混凝土砂漿的泵車,物料的輸送是通過遠距離強力輸送的,輸送裝置要承受相當的壓力,管道輸送一定方量的混凝土后就會產生磨穿、爆管,需更換。傳統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在拆裝輸送管時較為費時費力,影響混凝土泵車的施工效率。目前,國內混凝土泵車生產廠家通常采用與圖I所示結構相類似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其由輸送管支架a、尼龍墊板b、U型卡箍C、螺母d以及管卡30 (管卡連接兩個輸送管的卡子,一般為鋼鑄件)等部件組成。輸送管支架a的根部焊接于混凝土泵車臂架e之上,端部為一折彎板,板兩翼分別開有兩個與U型卡箍c的安裝相配合的長圓孔;尼龍墊板b材質為MC尼龍或尼龍1010,一般由模具成型,其一面與支架彎板貼合,另一面為圓弧面,可與輸送管的圓柱面配合在一起,兩端開有供U型卡箍穿過的長圓缺口 ;u型卡箍兩端部加工有螺紋,通過螺母d聯接固定于輸送管支架a上;輸送管20、40通過管卡30 (帶密封圈,避免漏漿)連接在一起。通過所述的支撐裝置,輸送管被固定在混凝土泵車的臂架上,與臂架共同運動以實現混凝土的定位輸送。上述輸送管支撐裝置一方面自身重量較重,增加了結構件設計要求;另一方面在拆裝輸送管時,一處支撐就需要拆裝四處螺母,比較費時,也降低了混凝土泵車的施工效率;而且整個裝置組成件分離的零部件較多且都比較小,更換輸送管時容易丟失,這也給施工帶來了額外的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自身重量相對較輕、能夠提高更換輸送管工作效率的用于混凝土泵車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及混凝土泵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混凝土泵車的輸送管支撐裝置,該支撐裝置設置在所述混凝土泵車的臂架上,所述支撐裝置包括一端安裝在所述臂架上的本體,所述本體的另一端設置具有至少兩個支撐臂的U型架,至少一個所述的支撐臂端部設有與所述輸送管尺寸相配合的拉板,所述拉板上設有活動連接件。優(yōu)選地,所述拉板包括通過銷軸活動連接在所述U型架支撐臂端部的兩個弧形件。更優(yōu)選地,所述兩個弧形件的連接端通過相互配合的銷軸和開口銷固定在U型架支撐臂的端部。[0009]優(yōu)選地,所述U型架設有兩個支撐臂,并且在每個支撐臂的端部均設有與所述輸送管尺寸相配合的拉板。更優(yōu)選地,所述輸送管包括兩個輸送管部分,兩個輸送管部分之間通過管卡相連,所述U型架兩個支撐臂端部的拉板分別安裝在管卡兩側的輸送管上。優(yōu)選地,所述活動連接件包括安裝在所述拉板一端上的活節(jié)螺栓以及與活節(jié)螺栓相配合的螺母。更優(yōu)選地,所述活節(jié)螺栓與螺母之間還設有墊圈。優(yōu)選地,所述U型架為鍛件。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泵車,該混凝土泵車包括上述的輸送管支撐裝置?;谏鲜黾夹g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首先,本實用新型輸送管支撐裝置整體自身重量相對較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結構件的強度設計要求;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裝置在更換輸送管時只需拆掉活節(jié)螺栓處的螺母,即可完成輸送管的拆裝更換,提高了更換輸送管的效率;最后,更換輸送管時只有螺母和墊圈是處于分離狀態(tài),其余各件均保持在U型架上,不會造成不必要的零部件遺失。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結構的分解圖;圖4為圖2中輸送管支架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參見圖2、圖3和圖4,其中示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混凝土泵車的輸送管支撐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例,該支撐裝置設置在所述混凝土泵車的臂架I上,本實用新型輸送管支撐裝置主要由一端安裝在所述臂架I上的輸送管支架本體5以及管卡3組成,其中的管卡3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各種的管卡結構。所述的輸送管支架本體5由U型架6、拉板7、銷軸
8、開口銷9、活節(jié)螺栓10、螺母11、墊圈12組成。其中,本體5的一端安裝在臂架I上,另一端設置具有至少兩個支撐臂的U型架6,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支撐臂能夠支撐更多的輸送管結構,即便僅應用于一根輸送管的支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支撐臂也能夠提供更加穩(wěn)定的支撐結構。優(yōu)選地,U型架6優(yōu)選為鍛件,其具有較好的力學性能,與輸送管支架本體5的鋼管扁頭端焊接在一起,鋼管另一端焊接在混凝土泵車臂架I上構成整個支撐裝置的本體5,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中,至少一個所述的支撐臂端部設有與所述輸送管尺寸相配合的拉板7,所述拉板7上設有活動連接件。此種結構使得在更換輸送管時,只需打開所述的活動連接件,即可完成輸送管的拆裝更換,因此,極大地提高了更換輸送管的效率。優(yōu)選地,所述活動連接件包括安裝在所述拉板7 —端上的活節(jié)螺栓10以及與活節(jié)螺栓10相配合的螺母11 ;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難理解,所述的活動連接件還可以為連接卡扣等其他結構形式的連接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拉板7包括通過銷軸8活動連接在所述U型架支撐臂端部的兩個弧形件,優(yōu)選地,本實施例中兩個弧形件的連接端通過相互配合的銷軸8和開口銷9固定在U型架支撐臂的端部,如圖4所示。進一步,本實用新型所述U型架設有兩個支撐臂,并且在每個支撐臂的端部均設有與所述輸送管尺寸相配合的拉板7,當然,也可以僅在一個支撐臂的端部設置所述的拉板7結構。具體地,通過圖3所示實施例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所述輸送管包括兩個輸送管部分2、4,兩個輸送管部分2、4之間通過管卡3相連,所述U型架兩個支撐臂端部的拉板7分別安裝在管卡3兩側的輸送管上。拉板7的一端設有活節(jié)螺栓10,即拉板7的一端預先與活節(jié)螺栓10連接成一體,另一端通過銷軸8及開口銷9連接在U型架6上;安裝輸送管時,活節(jié)螺栓10通過螺母11、墊圈12固定在U型架6上,此時,U型架6和拉板7即 抱緊輸送管,輸送管2、4通過管卡3對接在一起,這樣一處輸送管支撐裝置即完成裝配。通過數處輸送管支撐裝置,把整套輸送管固定在臂架上進而實現輸送管與臂架共同伸縮完成混凝土的輸送。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泵車,該混凝土泵車包括上述各種實施方式的輸送管支撐裝置,而混凝土泵車的其他裝置可以采用現有各種泵車的通用結構。顯而易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混凝土泵車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及混凝土泵車,構成各種類型的支撐機構及具有該支撐機構的泵車。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混凝土泵車的輸送管支撐裝置,該支撐裝置設置在所述混凝土泵車的臂架(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裝置包括一端安裝在所述臂架(I)上的本體(5),所述本體(5)的另一端設置具有至少兩個支撐臂的U型架(6),至少一個所述的支撐臂端部設有與所述輸送管尺寸相配合的拉板(7),所述拉板(7)上設有活動連接件。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板(7)包括通過銷軸(8)活動連接在所述U型架支撐臂端部的兩個弧形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弧形件的連接端通過相互配合的銷軸(8)和開口銷(9)固定在U型架支撐臂的端部。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設有兩個支撐臂,并且在每個支撐臂的端部均設有與所述輸送管尺寸相配合的拉板(7)。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管包括兩個輸送管部分(2、4),兩個輸送管部分(2、4)之間通過管卡(3)相連,所述U型架兩個支撐臂端部的拉板(7)分別安裝在管卡(3)兩側的輸送管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件包括安裝在所述拉板(7) —端上的活節(jié)螺栓(10)以及與活節(jié)螺栓(10)相配合的螺母(1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節(jié)螺栓(10)與螺母(II)之間還設有墊圈(12)。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架(6)為鍛件。
9.一種混凝土泵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泵車包括上述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輸送管支撐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混凝土泵車的輸送管支撐裝置及混凝土泵車,該支撐裝置設置在所述混凝土泵車的臂架上,所述支撐裝置包括一端安裝在所述臂架上的本體,所述本體的另一端設置具有至少兩個支撐臂的U型架,至少一個所述的支撐臂端部設有與所述輸送管尺寸相配合的拉板,所述拉板上設有活動連接件。本實用新型輸送管支撐裝置整體自身重量相對較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結構件的強度設計要求;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支撐裝置在更換輸送管時只需拆掉活節(jié)螺栓處的螺母,即可完成輸送管的拆裝更換,提高了更換輸送管的效率;最后,更換輸送管時只有螺母和墊圈是處于分離狀態(tài),其余各件均保持在U型架上,不會造成不必要的零部件遺失。
文檔編號E04G21/02GK202467202SQ201120570438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張亮, 曹富龍, 鄭永生 申請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