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筋砼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鋼筋砼板。
背景技術:
目前,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的建筑物大部份采用預制空心板作為樓蓋板,這種樓蓋板具有施工速度快,造價低等優(yōu)點。但由于相鄰兩塊預制空心板之間沒有牢固連結,僅用水泥砂漿填縫,因而整體性差,不利于抗震,而且經常出現縫隙開裂、滲水等現象。為解決上述問題,很多樓宇采用了現澆砼樓板(實心、空心)的方法,較好地解決了抗震、開裂和滲水等問題,但這類樓板施工相對較難,且成本相對較高。專利號為93206310.1的“模殼構件”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密肋空腔樓板的一種預制填充構件,它由上底、下底及側壁構成,四周的側壁與上底、下底構成全封閉空腔多面體結構,模殼體內設有加強肋以增強模殼構件的自身支撐強度,模殼自身不易破損。施工時,按設計要求,將模殼構件擺放在樓層間的支撐物上,模殼構件間留出一定的間隙空間,布置鋼筋,并用水泥進行澆注,模殼構件與鋼筋水泥一起即構成上下表面都十分平整的整體樓板結構,模殼構件在樓板中既是內模又是填充配套構件,施工省事、簡便。但這種模殼構件由于其內部設置的加強肋為板式的加強肋,重量相對較重,材料耗用大,同時其板式的加強肋只考慮了模殼上頂板不易破損或僅滿足施工抗壓荷載的要求,沒有考慮將模殼設計成主承力構件,與現澆砼結構組合而構成共同受力的結構體系,以抵抗各種復雜的拉、壓、剪、扭、振動等外力的作用。歐洲專利號為EP0884427A2、國際專利分類號為E04B5/21、名稱為“A better solution for the concreteboxes normally used in the fungiform pavements”的歐洲專利申請,涉及了有關用回收塑料制造砼用空腔模殼,該模殼由上頂板、周圍側壁及下底構成,上頂板、周圍側壁及下底彼此連接構成多面體封閉空腔,在空腔內設置有5根空心的圓錐形向下開口的桿件,該桿件與下底和四周側壁為一次注塑成型,上頂板通過螺栓與四周側壁連接而形成塑料模殼整體。同樣,該種塑料模殼只考慮了模殼上頂板不易破損或僅滿足施工抗壓荷載的要求,其圓錐形向下開口的空心桿件雖能方便疊套運輸,但并沒有考慮將模殼設計成主承力構件,與現澆砼結構組合而構成共同立體受力的結構體系,以抵抗各種復雜的外力的作用,特別是模殼內無法抵御上下拉力和水平剪力等的作用。因此,研制一種新型的鋼筋砼板已為急需。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筋砼板,能與現澆砼組合而構成共同受力的結構體系,抵抗各種復雜的外力作用,同時還具有重量輕、材料耗用少、結構簡單、施工運輸方便等特點。
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包括鋼筋砼、立體模殼,立體模殼裹含在鋼筋砼中,立體模殼包括上頂板、周圍側壁及下底,上頂板、周圍側壁及下底彼此連接構成多面體封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或上頂板或下底與上頂板挑出的底邊的周圍為鋸齒形、波浪形、斜邊形、臺階形,或者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露網、露纖維絲、防裂網格布、防裂帶棘頭鐵片、燕尾狀鐵片或壓網孔鐵片或它們的組合。這樣,底邊與現澆砼的粘結更牢固,整體性更好,從而達到了本發(fā)明的目的,適用于各種樓蓋、屋蓋、基礎底板、砼墻體、橋梁等空心砼結構中,特別適用于空心砼樓蓋工程中。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空腔內有至少一根以上的桿件。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為曲線桿、折線桿、纜索、等截面直桿、變截面實心直桿、上開口空心桿或者其組合,或者變截面空心直桿與上述桿件的組合。其中,曲線桿更適合于模殼內拱形受力;折線桿更適用于異形模殼內;纜索更適用于受拉,如采用護套纜索,則其耐久性更佳;直桿用材省,傳力直接,其拉、壓性能均優(yōu)良,還可施加預應力;上側開口空心桿能使現澆砼與模殼內受力桿件結合成一體,形成相互嵌固的共同受力結構,變截面空心桿不宜單獨使用,與其它結合使用較佳;并且,由于有至少一根斜桿拉結上下拉結的桿件和上頂板或周圍側壁或下底,因而本模殼能與現澆砼組合而構成共同受力的結構體系,以抵抗各種復雜的拉、壓、剪、扭等外力的作用,構成暗網架砼空心傳力結構,且樓板的抗沖擊、抗震動、抗集中荷載、抗裂性大大提高,相應可降低樓板的含鋼量、砼用量,提高樓板的平面剛度,增強模殼與現澆砼的結構強度,同時還具有重量輕、材料耗用少、結構簡單、施工運輸方便等特點,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模殼體內設置有由多根桿件構成的至少一個以上的三角形桿件桁架單元或二根以上交接桿件。這樣,由于三角形桁架單元是穩(wěn)定的幾何結構形狀,則模殼的強度與剛度進一步提高,模殼參與現澆砼的受力傳力的性能更好,而且模殼重量輕,材料消耗少,穩(wěn)定性更好。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體內的多個桁架單元構成桁架,桁架單元彼此呈正交、斜交、平行、曲線形接合、對接布置,或者三維空間布置,或者同時還高低錯落布置,或者上述的組合。這樣,模殼完全可以根據實際使用的需要對其內的桿件進行設計、組合,以滿足不同使用場合、不同受力情況的需要。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桁架單元或桁架為索桿桁架、平面桁架、空間桁架、立體桁架,接頭固結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構成的桿件桁架。這樣,桁架單元或桁架的形式較多,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進行靈活選擇使用,方便設計與施工,且模殼受力、傳力更均勻,上頂板可承受集中荷載。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桁架單元的頂桿為上頂板或其上的加強筋,或者底桿為下底或其上的加強筋,或者頂桿、底桿分別同時為上頂板、下底或者其上的加強筋。這樣,桁架桿件的頂桿或底桿可相應的省略,使桁架變得簡單,制作方便,成本更低。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空腔內有至少一根桿件向模殼體外伸出有桿身或桿端或露錨固筋或露網或凹凸的網孔鐵片或上述的組合。這樣,模殼體內的桿件與現澆砼之間的粘結與嵌固更好,較好地解決了預制與現澆砼之間的結合界面的結合強度和協同工作性,其受力性能、整體性能更高。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圓環(huán)形、方形、扁長型、空心、竹節(jié)空心、L形、槽形、工字形、蜂巢空心形、多孔形、變截面形,或者同時還沿桿件的軸線變徑。這樣,桿件的截面形狀可根據實際受力及制作工藝進行靈活選擇,便于生產及實際使用。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為組合桿或者復合桿。組合桿可為二根以上群桿組合或桿上同時還有加強筋,或由不同材料性能的桿件組合。復合桿有平面層狀復合桿,環(huán)繞層狀復合桿、不同性能材料復合桿。這樣,桿件的強度與剛度進一步提高,受力傳力性能更好,桿件不易失穩(wěn),各種桿件和材料的性能特長均可充分發(fā)揮。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復合桿為桿件表面固定或粘貼有增強面層的復合桿,增強面層為金屬薄板、碳纖維板、玻璃鋼薄板、纖維絲布、纖維網格布、或鋼纖維,或者增強面層上同時還有錨固腳或孔洞。這樣,桿件的強度與剛度大大提高,受力傳力性能更好。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自身之間相互連接或與上頂板或周圍側壁或下底之間的連接為膠接、焊接、絲接、扣接、卡接、鉚接、鉸接、穿孔錨固連接或整體成型或上述的組合。這樣,使模殼構件的制作非常方便,易于實施,成本低。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模殼周圍至少一個側壁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凸臺,凸臺為實心凸臺或空心凸臺,或空心凸臺中還填充有輕質材料。這樣,凸臺之間的現澆砼桿件彼此構成桁架現澆暗肋,使模殼之間的砼暗肋為桁架式暗肋,暗肋重量減輕,受力性能改善。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至少一個凸臺內有至少1根以上的桿件。這樣,凸臺內的桿件參與桁架式現澆砼暗肋的受力,使受力性能更可靠。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凸臺上有露錨固筋或露桿端或兩者的組合。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周圍側壁或上頂板或下底或者兩者或者三者,其至少一個內或外表面有加強筋,加強筋為空心或實心,且高低、厚度一致或不等。這樣,由于有加強筋,模殼的強度與剛度進一步提高,與現澆砼之間的嵌固更牢,模殼參與受力、傳力的性能更好。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或周圍側壁或兩者的外表面為波浪型、鋸齒形、壓痕形、拉毛形粗糙表面。這樣,能更好地提高模殼構件與現澆砼之間的粘結力,提高現澆砼的整體性能。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與周圍側壁形成的模殼為一層膠結料一層纖維或纖維布再一層膠結料彼此疊合的二層以上的層狀結構。這樣,模殼構件通過纖維增強,其強度與剛度大大增加,且制作容易。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或周圍側壁形成的模殼為桁架單面或雙面外裹膜層的復合結構,或蜂窩孔骨架單面或雙面外裹膜層的復合結構。這樣,模殼為空心壁,使模殼的重量進一步減輕,成本降低,施工更方便容易。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的上頂板與周圍側壁為一體的單個盆狀物或二塊構件以上組合構成的盆狀物。這樣,模殼的制作更容易、方便、成本更低。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從下底或上頂板或兩者伸出有露錨固筋或露網或同時伸出有兩者,或者下底或上頂板或兩者同時從周圍側壁向外挑出有底邊,或者上述的組合。這樣,伸出露錨固筋或露網,模殼可更好地與現澆砼粘結形成整體,提高整體性能;若下底還同時伸出有底邊,則底邊可充當暗肋模板,可進一步降低施工成本。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周圍側壁與上頂板、下底之間的連接為膠結、焊接、絲接、扣接、卡接、鉚接、鉸接、穿孔錨固連接或整體成型或上述的組合。這樣,模殼構件的制作更方便容易,成本更低。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體內設置有至少一片加勁肋,加勁肋為實心的或空心的。這樣,模殼的強度與剛度進一步加強,特別適用于模殼構件參與受力較大的場合。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加勁肋的側面有加強筋。這樣,加勁肋的強度與剛度提高,相應地可減薄加勁肋的厚度,減輕重量,節(jié)省材料。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周圍側壁、下底板、加勁肋、加強筋的表面固定或粘貼有增強帶或增強面層,增強帶或增強面層為金屬板、碳纖維板、玻璃鋼板、纖維布、纖維網格布或鋼絲,或者增強帶或增強面層還同時帶有錨固腳。這樣,模殼的強度與剛度大大提高,其整體的受力、傳力性能更好。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立體模殼的一端較薄,另一端較厚,或者下底或者加勁肋一端較薄,另一端較厚。該種模殼適用于靠近墻、柱、梁邊;施工時將較薄的一端靠近墻、柱、梁邊,則相應地提高了砼的有效折算厚度。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下底、上頂板、周圍側壁、桿件、加強筋、加勁肋內有增強物,增強物為纖維、纖維網格布、纖維布、無紡布、鋼筋、鋼筋網、鋼絲網、預應力鋼筋或其組合。這樣,由于模殼內有增強物,因而其強度、剛度、沖擊韌性大大提高,整體受力、傳力性能大為改善。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下底內鋼筋與桿件或加勁肋中的鋼筋相連結。這樣,模殼的整體性能、受力傳力性能更好。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體內的加勁肋從周圍側壁或上頂板伸出有露錨固筋或露網或露肋或者它們的組合。這樣,加勁肋與現澆砼之間的粘結與嵌固更好,受力性能、整體性提高。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立體模殼的外觀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五邊形體、六邊形體、圓柱體或異形體。這樣,設計與施工單位可根據需要靈活進行選擇,方便設計與施工。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與周圍側壁為塑料膜、塑料板、復合膜、GRC板、金屬壓型板、水泥纖維板、蜂窩板、有機玻璃鋼、防水紙板、木屑板、砼板、鋼筋或鋼絲砼板或砂漿板。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為鋼筋砂漿桿、鋼筋砼桿、鋼管、鋼皮砼桿、預應力桿、竹節(jié)桿、玻璃鋼桿、GRC桿、碳纖維桿、鋼筋、塑料桿、直縫金屬管、螺旋縫金屬管、鋼絲網管、玻璃纖維布管、玻璃鋼管、管壁有孔管、金屬塑料復合管、空心混凝土砂漿管、鋼筋輕質混凝土增強型管或鋼管混凝土管。如鋼管砼桿能充分發(fā)揮鋼管抗拉和砼抗壓的各自優(yōu)點,消除了超薄管的易折缺陷,砼單向抗壓變?yōu)槿蚩箟?,抗壓強度可提?~8倍。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提手柄。這樣,施工、搬運更方便。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拉鉤、拉絲、吊掛件、預埋鐵件、沉槽、預留孔洞、預埋導管、接線盒、水管、通風管或者它們的組合。這樣,更方便后續(xù)的施工、裝修。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空腔內設有隔聲層或者填充有輕質材料,輕質材料為輕質砼或膨脹珍珠巖或膨脹蛭石或巖棉或泡沫塑料。這樣,模殼的隔音、保溫絕熱性能更好,更適用于有隔音、保溫絕熱的場合。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為上頂板、周圍側壁或下底上的加強筋。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下底中有穿筋用孔洞。
四
圖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一,1為上頂板,2為周圍側壁,3為下底,4為封閉空腔,5為桿件,在其它附圖中,編號相同的,其說明相同。圖1所示,在模殼內設置有5根等截面直桿5,2根折線桿5。
圖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在模殼內設置有4根曲線桿5。
圖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在模殼內設置的桿件5有等截面直桿、變截面實心直桿、上開口空心桿、纜索。
圖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在模殼內有多個桁架單元6。
圖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在模殼內設置有交接桿件7。
圖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在模殼體外伸出有桿件5的桿端8,且桿件5為空心的桿件,模殼應用于現澆砼樓板中后,砼能進入桿件5內,與桿件5相互嵌固,將下底3與現澆砼連接形成整體,其樓板的整體性能提高,模殼參與受力、傳力性能更好。
圖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在模殼體外伸出有桿件5的桿端8,且有露錨固筋9,以及桿件5的桿身,它們能與現澆砼更好地粘結形成整體,模殼的受力、傳力性能更好。
圖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八,在模殼內的多個桁架單元6構成了桁架10,桁架單元6彼此呈正交對接接合布置,同時設置有桿件5作為斜撐提高桁架10的整體性。
圖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九,桿件5的截面形狀為圓形,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形、工字形等。
圖1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桿件5為多層復合的層狀加強的復合桿。
圖1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一,桿件5為內為鋼筋砼外為薄鋼管的復合桿,或鋼管外還涂有防蝕層或防火涂層。
圖1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二,桿件5為多根圓桿的組合桿。
圖1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三,復合桿5為桿件表面固定有增強面層11的復合桿,且增強面層11上同時還有錨固腳12。為圖1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四,復合桿5為桿件表面粘貼有增強面層11。
圖1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五,桁架10為索桿桁架,且桿件5伸出有桿端8。
圖1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六,桁架10為固結四邊形桁架,且桿件5伸出有桿身。
圖1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七,為桁架10與上頂板1和下底3之間的連接14為膠結連接,桿件5之間的連接13為整體成型。
圖1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八,為桿件5構成的桁架10與上頂板1和下底3之間的連接14為穿孔錨固連接,桿件5之間的連接13為整體成型。
圖1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九,為桁架10的頂桿5省略,利用上頂板1直接作為頂桿5。
圖2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為桁架10的底桿5省略,利用下底3直接作為底桿5。
圖2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一,為周圍四個側壁2均有2個凸臺15,且下底3的一邊挑出有底邊26。
圖2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二,為周圍四個側壁2均有2個凸臺15,且每個凸臺15內有2根桿件16,且下底3的二邊挑出有底邊26。
圖2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三,為周圍側壁2上有實心加強筋17,且其厚度上小下大。
圖2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四,為上頂板1上有加強筋17,下底3的四周挑出有底邊26。
圖2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五,為上頂板1上有高低、厚度不等的加強筋17;側壁2上有加強筋17,同時也是桿件5,兩者合二為一。
圖2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六,為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的外表面均為波浪型外表面。
圖2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七,為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的外表面均為拉毛形粗糙表面。
圖2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八,為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一層膠結料11一層纖維布12再一層膠結料11彼此疊合的二層以上的層狀結構。
圖2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九,為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一層桁架20雙面外裹膜層21的復合結構。
圖3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為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一層蜂窩孔骨架22單面外裹膜層21的復合結構。
圖3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一,為模殼的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為4塊構件組合構成的方形盆狀物,桿件5的桿身露出在上頂板1上面,其上有露錨固筋9。
圖3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二,為下底3內預埋有鋼筋網增強物23,上頂板1與側壁2內預埋有鋼絲網增強物23。
圖3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三,為上頂板1、側壁2及下底3內同時預埋有鋼絲網和纖維增強物23。
圖3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四,為下底3伸出有露錨固筋24,同時還挑出有底邊26。
圖3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五,為下底3挑出有露網25,同時還挑出有底邊26。
圖3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六,為下底3挑出的底邊26為臺階形,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24。
圖3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七,為下底3挑出的底邊26為鋸齒形,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24。
圖3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八,為下底3挑出的底邊26為斜邊形,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24。
圖3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九,為下底3挑出有底邊26,同時伸出有露網25,且還伸出有纖維絲27、防裂布28。 表示底邊26的局部放大示意圖。B-1表示 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的一個示例,表示底邊26伸出有纖維27、防裂布28;B-2也表示 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的另一示例,表示底邊26伸出的也可以是防裂帶棘頭鐵片29;B-3也是表示 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的另一示例,表示底邊26上有防裂帶棘頭鐵片29。
圖4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為周圍側壁2與上頂板1、下底3之間的連接30為膠結連接。
圖4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一,為周圍側壁2與上頂板1、下底3之間的連接30為焊接連接。
圖4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二,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實心的加勁肋31。
圖4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三,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空心的加勁肋31。
圖4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四,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空心的加勁肋31。
圖4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五,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兩側面帶加強筋32的實心加勁肋31。
圖4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六,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兩側面帶加強筋32的空心加勁肋31。
圖4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七,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兩側面帶加強筋32的空心加勁肋31。
圖4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八,為立體承力模殼的外觀形狀為長方體。
圖4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九,為立體承力模殼的外觀形狀為六邊形體。
圖5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為立體承力模殼的右端較薄,左端較厚。
圖5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一,為加勁肋31從上頂板1伸出有露錨固筋33。
圖5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二,為加勁肋31從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伸出有露網34。
圖5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三,為加勁肋31從上頂板1伸出有露錨固筋33。
圖5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四,為加勁肋31從上頂板1伸出有露肋35,且同時伸出有露網34;下底3挑出有底邊26,且有露筋24及防裂帶棘頭鐵片29。
圖5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五,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提手柄36。
圖5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六,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拉鉤37、拉絲38。
圖5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七,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拉絲38、吊掛件39、預埋鐵件40。
圖5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八,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沉槽41、預留孔洞42、通風管46。
圖5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九,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預埋導管43、接線盒44、水管45。
圖6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為模殼的上頂板1與下底板3的表面粘貼有增強帶47,側壁2上固定有增強面層48,且同時有錨固腳49。
圖6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一,為下底3內鋼筋與桿件5和加勁肋31中的鋼筋相連。
圖6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二,為模殼空腔4內設置有隔聲層50。
圖6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三,為模殼空腔4內填充有膨脹珍珠巖51。
圖6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四,在下底3中設有穿筋的孔洞52。
圖6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五,在凸臺15上有露桿端8,且有露錨固筋9。
圖6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六,也表示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為一體,將與桁架10、下底3即將連接成整體的狀態(tài)示意圖,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且有露筋24、露網25。
圖6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七,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且有露網25。
圖6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八,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桁架10上的桿件5的桿身伸出模殼體外。
圖6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九,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桁架10上的桿件5的桿身伸出模殼體外。
圖7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底邊上有防裂帶棘頭鐵片29。
圖71為圖70C點的局部放大使用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桿件5為向上開口空心桿,其內澆注有現澆鋼筋砼,桿件5在澆注鋼筋砼后形成鋼管鋼筋砼桿,通過桿件5使下底3與上頂板1的現澆鋼筋砼連接形成整體。
圖7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一,也是其下底3與桁架10已連接成一體與上頂板1、四周側壁2形成的殼體即將連接成整體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7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二,其上頂板1、下底3同時伸出有露筋24。
圖7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三,其上頂板1、下底3同時伸出有底邊26,且伸出有露網25。
圖7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四,其空腔內的桁架10的桿件5分別從模殼的四個角伸出有桿端8。
圖7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五,其空腔內的桁架10的桿件5分別從模殼的四個角伸出有桿端8,且上頂板1、下底3挑出有底邊2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本發(fā)明如附圖所示,包括鋼筋砼、立體模殼,立體模殼裹含在鋼筋砼中,立體模殼包括上頂板1、周圍側壁2及下底3,上頂板1、周圍側壁2及下底3彼此連接構成多面體封閉空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3或上頂板1或下底3與上頂板1挑出的底邊26的周圍為鋸齒形、波浪形、斜邊形、臺階形,或者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24、露網25、露纖維絲27、防裂網格布28、防裂帶棘頭鐵片29、燕尾狀鐵片或壓網孔鐵片或它們的組合。圖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一,1為上頂板,2為周圍側壁,3為下底,4為封閉空腔,5為桿件,在其它附圖中,編號相同的,其說明相同。圖3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六,為下底3挑出的底邊26為臺階形,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24。圖3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七,為下底3挑出的底邊26為鋸齒形,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24。圖3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八,為下底3挑出的底邊26為斜邊形,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24。圖3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九,為下底3挑出有底邊26,同時伸出有露網25,且還伸出有纖維絲27、防裂布28。 表示底邊26的局部放大示意圖。B-1表示 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的一個示例,表示底邊26伸出有纖維絲27、防裂布28;B-2也表示 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的另一示例,表示底邊26伸出的也可以是防裂帶棘頭鐵片29;B-3也是表示 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的另一示例,表示底邊26上有防裂帶棘頭鐵片29。圖7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底邊上有防裂帶棘頭鐵片29。圖71為圖70C點的局部放大使用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桿件5為向上開口空心桿,其內澆注有現澆鋼筋砼,桿件5在澆注鋼筋砼后形成鋼管鋼筋砼桿,通過桿件5使下底3與上頂板1的現澆鋼筋砼連接形成整體。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空腔4內有至少一根以上的桿件5。如圖1、圖36、圖37、圖38、圖39或圖70所示,空腔4內有桿件5。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5為曲線桿、折線桿、纜索、等截面直桿、變截面實心直桿、上開口空心桿或者其組合,或者變截面空心直桿與上述桿件的組合。圖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在模殼內設置有4根曲線桿5。圖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在模殼內設置的桿件5有等截面直桿、變截面實心直桿、上開口空心桿、纜索。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模殼體內設置有由多根桿件5構成的至少一個以上的三角形桿件桁架單元6或二根以上交接桿件7。圖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在模殼內有多個桁架單元6。圖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在模殼內設置有交接桿件7。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體內的多個桁架單元6構成桁架10,桁架單元6彼此呈正交、斜交、平行、曲線形接合、對接布置,或者三維空間布置,或者同時還高低錯落布置,或者上述的組合。圖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八,在模殼內的多個桁架單元6構成了桁架10,桁架單元6彼此呈正交對接接合布置,同時設置有桿件5作為斜撐提高桁架10的整體性。圖7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一,也是其下底3與桁架10已連接成一體與上頂板1、四周側壁2形成的殼體即將連接成整體的狀態(tài)示意圖。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桁架單元6或桁架10為索桿桁架、平面桁架、空間桁架、立體桁架,接頭固結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構成的桿件桁架。圖1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五,桁架10為索桿桁架,且桿件5伸出有桿端8。圖1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六,桁架10為固結四邊形桁架,且桿件5伸出有桿身。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桁架單元的頂桿5為上頂板1或其上的加強筋17,或者底桿5為下底3或其上的加強筋17,或者頂桿5、底桿5分別同時為上頂板1、下底3或者其上的加強筋17。圖1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九,為桁架10的頂桿5省略,利用上頂板1直接作為頂桿5。圖2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為桁架10的底桿5省略,利用下底3直接作為底桿5。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空腔4內有至少一根桿件5向模殼體外伸出有桿身或桿端8或露錨固筋9或露網或凹凸的網孔鐵片或上述的組合。圖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在模殼體外伸出有桿件5的桿端8,且桿件5為空心的桿件,模殼應用于現澆砼樓板中后,砼能進入桿件5內,與桿件5相互嵌固,將下底3與現澆砼連接形成整體,其樓板的整體性能提高,模殼參與受力、傳力性能更好。圖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在模殼體外伸出有桿件5的桿端8,且有露錨固筋9,以及桿件5的桿身,它們能與現澆砼更好地粘結形成整體,模殼的受力、傳力性能更好。圖68、圖69所示,桿件5的桿身伸出模殼體外。圖7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四,其空腔內的桁架10的桿件5分別從模殼的四個角伸出有桿端8。圖7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五,其空腔內的桁架10的桿件5分別從模殼的四個角伸出有桿端8,且上頂板1、下底3挑出有底邊26。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5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圓環(huán)形、方形、扁長型、空心、竹節(jié)空心、L形、槽形、工字形、蜂巢空心形、多孔形、變截面形,或者同時還沿桿件5的軸線變徑。圖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九,桿件5的截面形狀為圓形,也可以是其它的方形、工字形等。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5為組合桿或者復合桿。圖1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桿件5為多層復合的層狀加強的復合桿。圖1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一,桿件5為內為鋼筋砼外為薄鋼管的復合桿,或鋼管外還涂有防蝕層或防火涂層。圖1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二,桿件5為多根圓桿的組合桿。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復合桿5為桿件表面固定或粘貼有增強面層11的復合桿,增強面層11為金屬薄板、碳纖維板、玻璃鋼薄板、纖維絲布、纖維網格布、或鋼纖維,或者增強面層11上同時還有錨固腳12或孔洞。圖1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三,復合桿5為桿件表面固定有增強面層11的復合桿,且增強面層11上同時還有錨固腳12。為圖13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1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四,復合桿5為桿件表面粘貼有增強面層11。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5自身之間相互連接13或與上頂板1或周圍側壁2或下底3之間的連接14為膠接、焊接、絲接、扣接、卡接、鉚接、鉸接、穿孔錨固連接或整體成型或上述的組合。圖1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七,為桁架10與上頂板1和下底3之間的連接14為膠結連接,桿件5之間的連接13為整體成型。圖1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十八,為桿件5構成的桁架10與上頂板1和下底3之間的連接14為穿孔錨固連接,桿件5之間的連接13為整體成型。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模殼周圍至少一個側壁2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凸臺15,凸臺15為實心凸臺或空心凸臺,或空心凸臺15中還填充有輕質材料。圖2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一,為周圍四個側壁2均有2個凸臺15,且下底3的一邊挑出有底邊26。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至少一個凸臺15內有至少1根以上的桿件16。圖2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二,為周圍四個側壁2均有2個凸臺15,且每個凸臺15內有2根桿件16,且下底3的二邊挑出有底邊26。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凸臺15上有露錨固筋9或露桿端8或兩者的組合。圖6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五,在凸臺15上有露桿端8,且有露錨固筋9。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周圍側壁2或上頂板1或下底3或者兩者或者三者,其至少一個內或外表面有加強筋17,加強筋17為空心或實心,且高低、厚度一致或不等。圖2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三,為周圍側壁2上有實心加強筋17,且其厚度上小下大。圖2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四,為上頂板1上有加強筋17,下底3的四周挑出有底邊26。圖2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五,為上頂板1上有高低、厚度不等的加強筋17;側壁2上有加強筋17,同時也是桿件5,兩者合二為一。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1或周圍側壁2或兩者的外表面為波浪型、鋸齒形、壓痕形、拉毛形粗糙表面。圖2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六,為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的外表面均為波浪型外表面。圖2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七,為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的外表面均為拉毛形粗糙表面。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一層膠結料18一層纖維或纖維布19再一層膠結料18彼此疊合的二層以上的層狀結構。圖2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八,為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一層膠結料18一層纖維布19再一層膠結料18彼此疊合的二層以上的層狀結構。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1或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桁架20單面或雙面外裹膜層21的復合結構,或蜂窩孔骨架22單面或雙面外裹膜層21的復合結構。圖2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九,為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一層桁架20雙面外裹膜層21的復合結構。圖3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為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一層蜂窩孔骨架22單面外裹膜層21的復合結構。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的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為一體的單個盆狀物或二塊構件以上組合構成的盆狀物。圖3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一,為模殼的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為4塊構件組合構成的方形盆狀物,桿件5的桿身露出在上頂板1上面,其上有露錨固筋9。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從下底3或上頂板1或兩者伸出有露錨固筋24或露網25或同時伸出有兩者,或者下底3或上頂板1或兩者同時從周圍側壁2向外挑出有底邊26,或者上述的組合。圖3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四,為下底3伸出有露錨固筋24,同時還挑出有底邊26。圖3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五,為下底3伸出有露網25,同時還挑出有底邊26。圖6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六,也表示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為一體,將與桁架10、下底3即將連接成整體的狀態(tài)示意圖,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且有露筋24、露網25。圖6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七,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且有露網25。圖6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八,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桁架10上的桿件5的桿身伸出模殼體外。圖6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九,其下底3挑出有底邊26,桁架10上的桿件5的桿身伸出模殼體外。圖7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二,其上頂板1、下底3同時伸出有露筋24。圖7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三,其上頂板1、下底3同時伸出有底邊26,且伸出有露網25。圖7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七十五,其空腔內的桁架10的桿件5分別從模殼的四個角伸出有桿端8,且上頂板1、下底3挑出有底邊26。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周圍側壁2與上頂板1、下底3之間的連接30為膠結、焊接、絲接、扣接、卡接、鉚接、鉸接、穿孔錨固連接或整體成型或上述的組合。圖4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為周圍側壁2與上頂板1、下底3之間的連接30為膠結連接。圖4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一,為周圍側壁2與上頂板1、下底3之間的連接30為焊接連接。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體內設置有至少一片加勁肋31,加勁肋31為實心的或空心的。圖4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二,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實心的加勁肋31。圖4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三,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空心的加勁肋31。圖4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四,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空心的加勁肋31。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加勁肋31的側面有加強筋32。圖4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五,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兩側面帶加強筋32的實心加勁肋31。圖4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六,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兩側面帶加強筋32的空心加勁肋31。圖4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七,為模殼體內設置有一片兩側面帶加強筋32的空心加勁肋31。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1、周圍側壁2、下底板3、加勁肋31、加強筋的表面固定或粘貼有增強帶47或增強面層48,增強帶47或增強面層48為金屬板、碳纖維板、玻璃鋼板、纖維布、纖維網格布或鋼絲,或者增強帶47或增強面層48還同時帶有錨固腳49。圖6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為模殼的上頂板1與下底板3的表面粘貼有增強帶47,側壁2上固定有增強面層48,且同時有錨固腳49。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立體模殼的一端較薄,另一端較厚,或者下底3或者加勁肋31一端較薄,另一端較厚。圖50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為立體承力模殼的右端較薄,左端較厚。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下底3、上頂板1、周圍側壁2、桿件5、加強筋、加勁肋內有增強物23,增強物23為纖維、纖維網格布、纖維布、無紡布、鋼筋、鋼筋網、鋼絲網、預應力鋼筋或其組合。圖3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二,為下底3內預埋有鋼筋網增強物23,上頂板1與側壁2內預埋有鋼絲網增強物23。圖3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三十三,為上頂板1、側壁2及下底3內同時預埋有鋼絲網和纖維增強物23。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下底3內鋼筋與桿件5或加勁肋31中的鋼筋相連結。圖6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一,為下底3內鋼筋與桿件5和加勁肋31中的鋼筋相連。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模殼體內的加勁肋31從周圍側壁2或上頂板1伸出有露錨固筋33或露網34或露肋35或者它們的組合。圖51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一,為加勁肋31從上頂板1伸出有露錨固筋33。圖5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二,為加勁肋31從上頂板1和周圍側壁2伸出有露網34。圖5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三,為加勁肋31從上頂板1伸出有露錨固筋33。圖5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四,為加勁肋31從上頂板1伸出有露肋35,且同時伸出有露網34;下底3挑出有底邊26,且有露筋24及防裂帶棘頭鐵片29。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立體模殼的外觀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五邊形體、六邊形體、圓柱體或異形體。圖4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八,為立體承力模殼的外觀形狀為長方體。圖4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四十九,為立體承力模殼的外觀形狀為六邊形體。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為塑料膜、塑料板、復合膜、GRC板、金屬壓型板、水泥纖維板、蜂窩板、有機玻璃鋼、防水紙板、木屑板、砼板、鋼筋或鋼絲砼板或砂漿板。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5為鋼筋砂漿桿、鋼筋砼桿、鋼管、鋼皮砼桿、預應力桿、竹節(jié)桿、玻璃鋼桿、GRC桿、碳纖維桿、鋼筋、塑料桿、直縫金屬管、螺旋縫金屬管、鋼絲網管、玻璃纖維布管、玻璃鋼管、管壁有孔管、金屬塑料復合管、空心混凝土砂漿管、鋼筋輕質混凝土增強型管或鋼管混凝土管。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提手柄36。圖5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五,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提手柄36。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在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拉鉤37、拉絲38、吊掛件39、預埋鐵件40、沉槽41、預留孔洞42、預埋導管43、接線盒44、水管45、通風管46或者它們的組合。圖56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六,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拉鉤37、拉絲38。圖57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七,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拉絲38、吊掛件39、預埋鐵件40。圖58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八,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沉槽41、預留孔洞42、通風管46。圖59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五十九,為立體模殼上設置有預埋導管43、接線盒44、水管45。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空腔4內設有隔聲層50或者填充有輕質材料51,輕質材料51為輕質砼或膨脹珍珠巖或膨脹蛭石或巖棉或泡沫塑料。圖62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二,為模殼空腔4內設置有隔聲層50。圖63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三,為模殼空腔4內填充有膨脹珍珠巖51。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桿件5為上頂板1、周圍側壁2或下底3上的加強筋17。圖25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二十五,在側壁2上有加強筋17,同時也是桿件5,兩者合二為一。
本發(fā)明的特征還在于下底3中有穿筋用孔洞52。圖64是本發(fā)明鋼筋砼板中應用的立體模殼結構示意圖之六十四,在下底3中設有穿筋的孔洞52。
本發(fā)明實施時,可先用鋼筋砼或鋼絲網砼制作下底3,用一層水泥膠結料一層纖維布再一層水泥膠結料彼此疊合形成的二層以上的層狀結構制作所需形狀的上頂板1及周圍側壁2,用鋼筋水泥砂漿制作桿件5膠結成桁架10或整體形成桁架10,各構件之間彼此用膠膠結,即形成所需的立體模殼,模殼重量輕、材料省,同時還具有強度高、結構簡單、施工運輸方便等特點。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筋砼板,包括鋼筋砼、立體模殼,立體模殼裹含在鋼筋砼中,立體模殼包括上頂板(1)、周圍側壁(2)及下底(3),上頂板(1)、周圍側壁(2)及下底(3)彼此連接構成多面體封閉空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3)或上頂板(1)或下底(3)與上頂板(1)挑出的底邊(26)的周圍為鋸齒形、波浪形、斜邊形、臺階形,或者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24)、露網(25)、露纖維絲(27)、防裂網格布(28)、防裂帶棘頭鐵片(29)、燕尾狀鐵片或壓網孔鐵片或它們的組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筋砼板,其特征在于在空腔(4)內有至少一根以上的桿件(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鋼筋砼板,其特征在于桿件(5)為曲線桿、折線桿、纜索、等截面直桿、變截面實心直桿、上開口空心桿或者其組合,或者變截面空心直桿與上述桿件的組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鋼筋砼板,其特征在于在模殼體內設置有由多根桿件(5)構成的至少一個以上的三角形桿件桁架單元(6)或二根以上交接桿件(7);或者模殼體內的多個桁架單元(6)構成桁架(10),桁架單元(6)彼此呈正交、斜交、平行、曲線形接合、對接布置,或者三維空間布置,或者同時還高低錯落布置,或者上述的組合;或者桁架單元(6)或桁架(10)為索桿桁架、平面桁架、空間桁架、立體桁架,接頭固結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構成的桿件桁架;或者桁架單元的頂桿(5)為上頂板(1)或其上的加強筋(17),或者底桿(5)為下底(3)或其上的加強筋(17),或者頂桿(5)、底桿(5)分別同時為上頂板(1)、下底(3)或者其上的加強筋(17);或者模殼空腔(4)內有至少一根桿件(5)向模殼體外伸出有桿身或桿端(8)或露錨固筋(9)或露網或凹凸的網孔鐵片或上述的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鋼筋砼板,其特征在于桿件(5)的截面形狀為圓形、圓環(huán)形、方形、扁長型、空心、竹節(jié)空心、L形、槽形、工字形、蜂巢空心形、多孔形、變截面形,或者同時還沿桿件(5)的軸線變徑;或者桿件(5)為組合桿或者復合桿;或者復合桿(5)為桿件表面固定或粘貼有增強面層(11)的復合桿,增強面層(11)為金屬薄板、碳纖維板、玻璃鋼薄板、纖維絲布、纖維網格布、或鋼纖維,或者增強面層(11)上同時還有錨固腳(12)或孔洞;或者桿件(5)自身之間相互連接(13)或與上頂板(1)或周圍側壁(2)或下底(3)之間的連接(14)為膠接、焊接、絲接、扣接、卡接、鉚接、鉸接、穿孔錨固連接或整體成型或上述的組合。
6.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鋼筋砼板,其特征在于在模殼周圍至少一個側壁(2)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凸臺(15),凸臺(15)為實心凸臺或空心凸臺,或空心凸臺(15)中還填充有輕質材料;或者在至少一個凸臺(15)內有至少1根以上的桿件(16);或者凸臺(15)上有露錨固筋(9)或露桿端(8)或兩者的組合;或者在周圍側壁(2)或上頂板(1)或下底(3)或者兩者或者三者,其至少一個內或外表面有加強筋(17),加強筋(17)為空心或實心,且高低、厚度一致或不等;或者上頂板(1)或周圍側壁(2)或兩者的外表面為波浪型、鋸齒形、壓痕形、拉毛形粗糙表面;或者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一層膠結料(18)一層纖維或纖維布(19)再一層膠結料(18)彼此疊合的二層以上的層狀結構;或者上頂板(1)或周圍側壁(2)形成的模殼為桁架(20)單面或雙面外裹膜層(21)的復合結構,或蜂窩孔骨架(22)單面或雙面外裹膜層(21)的復合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鋼筋砼板,其特征在于模殼的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為一體的單個盆狀物或二塊構件以上組合構成的盆狀物;或者從下底(3)或上頂板(1)或兩者伸出有露錨固筋(24)或露網(25)或同時伸出有兩者,或者下底(3)或上頂板(1)或兩者同時從周圍側壁(2)向外挑出有底邊(26),或者上述的組合;或者周圍側壁(2)與上頂板(1)、下底(3)之間的連接(30)為膠結、焊接、絲接、扣接、卡接、鉚接、鉸接、穿孔錨固連接或整體成型或上述的組合。
8.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鋼筋砼板,其特征在于模殼體內設置有至少一片加勁肋(31),加勁肋(31)為實心的或空心的;或者加勁肋(31)的側面有加強筋(32);或者上頂板(1)、周圍側壁(2)、下底板(3)、加勁肋(31)、加強筋的表面固定或粘貼有增強帶(47)或增強面層(48),增強帶(47)或增強面層(48)為金屬板、碳纖維板、玻璃鋼板、纖維布、纖維網格布或鋼絲,或者增強帶(47)或增強面層(48)還同時帶有錨固腳(49);或者立體模殼的一端較薄,另一端較厚,或者下底(3)或者加勁肋(31)一端較薄,另一端較厚;或者下底(3)、上頂板(1)、周圍側壁(2)、桿件(5)、加強筋、加勁肋內有增強物(23),增強物(23)為纖維、纖維網格布、纖維布、無紡布、鋼筋、鋼筋網、鋼絲網、預應力鋼筋或其組合;或者下底(3)內鋼筋與桿件(5)或加勁肋(31)中的鋼筋相連結;或者模殼體內的加勁肋(31)從周圍側壁(2)或上頂板(1)伸出有露錨固筋(33)或露網(34)或露肋(35)或者它們的組合。
9.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鋼筋砼板,其特征在于立體模殼的外觀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五邊形體、六邊形體、圓柱體或異形體;或者上頂板(1)與周圍側壁(2)為塑料膜、塑料板、復合膜、GRC板、金屬壓型板、水泥纖維板、蜂窩板、有機玻璃鋼、防水紙板、木屑板、砼板、鋼筋或鋼絲砼板或砂漿板;或者桿件(5)為鋼筋砂漿桿、鋼筋砼桿、鋼管、鋼皮砼桿、預應力桿、竹節(jié)桿、玻璃鋼桿、GRC桿、碳纖維桿、鋼筋、塑料桿、直縫金屬管、螺旋縫金屬管、鋼絲網管、玻璃纖維布管、玻璃鋼管、管壁有孔管、金屬塑料復合管、空心混凝土砂漿管、鋼筋輕質混凝土增強型管或鋼管混凝土管;或者在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提手柄(36)。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鋼筋砼板,其特征在于在立體模殼上設置有拉鉤(37)、拉絲(38)、吊掛件(39)、預埋鐵件(40)、沉槽(41)、預留孔洞(42)、預埋導管(43)、接線盒(44)、水管(45)、通風管(46)或者它們的組合;或者空腔(4)內設有隔聲層(50)或者填充有輕質材料(51),輕質材料(51)為輕質砼或膨脹珍珠巖或膨脹蛭石或巖棉或泡沫塑料;或者桿件(5)為上頂板(1)、周圍側壁(2)或下底(3)上的加強筋(17);或者下底(3)中有穿筋用孔洞(52)。
全文摘要
一種鋼筋砼板,包括鋼筋砼、立體模殼,立體模殼裹含在鋼筋砼中,立體模殼包括上頂板(1)、周圍側壁(2)及下底(3),上頂板(1)、周圍側壁(2)及下底(3)彼此連接構成多面體封閉空腔(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底(3)或上頂板(1)或下底(3)與上頂板(1)挑出的底邊(26)的周圍為鋸齒形、波浪形、斜邊形、臺階形,或者同時伸出有露錨固筋(24)、露網(25)、露纖維絲(27)、防裂網格布(28)、防裂帶棘頭鐵片(29)、燕尾狀鐵片或壓網孔鐵片或它們的組合。適用于各種樓蓋、屋蓋、基礎底板、砼墻體、橋梁等空心砼結構中,特別適用于空心砼樓蓋工程中。
文檔編號E04B5/32GK1827942SQ20061005468
公開日2006年9月6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4月30日
發(fā)明者邱則有 申請人:邱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