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墻面立體無土栽培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土栽培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設施農(nóng)業(yè)領域,利用溫室進行作物的無土栽培技術,已經(jīng)得到了推廣?,F(xiàn)有的無土栽培主要有基質(zhì)培、水培和霧培等多種形式,大部分采用平面布置的栽培方式,在立體栽培技術方面也有一些進步性成果,例如柱式立體無土栽培、各種家庭式立體栽培小裝置等,但在墻面立體無土栽培方向研究甚少。中國發(fā)明專利ZL99100342.X公開了一種垂直和斜面無土種植的方法和裝置。但該裝置由于缺乏內(nèi)、外硬質(zhì)夾層,因而固定植物生長有一定難度,植株容易下垂,而且只能直播種子及小苗,無法種植大苗,更換倒茬必須整體更換,因此在農(nóng)藝操作上有相當?shù)穆闊?br>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墻面立體無土栽培裝置,它可固定在墻面上,也可獨立地垂直或傾斜支撐于地面。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本實用新型由栽培主體、支管、回液槽、回液管、潛水泵、插植孔、營養(yǎng)液池和供液主管等部分構成。潛水泵位于營養(yǎng)液池內(nèi),并與供液主管連接。供液主管與支管相接。在支管與回液槽間掛有栽培主體,栽培主體由四層構成,從內(nèi)至外依次為內(nèi)夾板、吸水層、布水層、外夾板。吸水層和支管之間由滴孔或毛管相接。在裝置主體上有插植孔。插植孔貫穿外夾板和布水層,并置于吸水層中。在插植孔中插有定植杯。在裝置主體底部裝有回液槽,回液槽與營養(yǎng)液池間有回液管相接。
吸水層為海綿或固體礦物基質(zhì),布水層為易吸水的無紡布。
營養(yǎng)液池的位置低于回液槽。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本實用新型中的栽培主體固定在墻面上,可獨立垂直或傾斜支撐于地面。定植時以帶有苗體的定植杯直接插入定植孔中即可完成,采收時帶定植杯一同拔起,并可立即插種而不用更換主體裝置,從而使采收定植同時進行,能更好地利用生長季節(jié),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和立體空間,獲得更高的生物產(chǎn)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栽培主體1、支管2、回液槽3、回液管4、潛水泵5、插植孔6、營養(yǎng)液池7和供液主管8等部分構成。潛水泵5位于營養(yǎng)液池7內(nèi),并與供液主管8連接。供液主管8與支管2相接。在支管2與回液槽3間掛有栽培主體1,栽培主體1由四層構成,從內(nèi)至外依次為內(nèi)夾板9、吸水層10、布水層11、外夾板12。吸水層10和支管2之間由滴孔或毛管13相接。在栽培主體上1有插植孔6。插植孔6貫穿外夾板12和布水層11,并置于吸水層10中。在插植孔6中插有定植杯14。在栽培主體1的底部裝有回液槽3,回液槽3與營養(yǎng)液池7間有回液管4相接。
吸水層10為海綿,布水層11為易吸水的無紡布。
營養(yǎng)液池7的位置低于回液槽3。
本實用新型的栽培主體上方設有滴孔或毛管,可定時或不間斷地向植物根系供液,保持栽培主體內(nèi)植物根系始終處于水、肥、氣良好供給狀態(tài),確保作物正常生長。本實用新型可以種植各種作物,可以連作和混作,適用于各種場合、立柱的美化、綠化,尤其適合在家庭陽臺和生態(tài)餐廳等場合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墻面立體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由栽培主體、支管、回液槽、回液管、潛水泵、插植孔、營養(yǎng)液池和供液主管等部分構成;潛水泵位于營養(yǎng)液池內(nèi),并與供液主管連接,供液主管與支管相接;在支管與回液槽間掛有栽培主體,栽培主體由四層構成,從內(nèi)至外依次為內(nèi)夾板、吸水層、布水層、外夾板,吸水層和支管之間由滴孔或毛管相接,在裝置主體上有插植孔,插植孔貫穿外夾板和布水層,并置于吸水層中;在插植孔中插有定植杯;在裝置主體底部裝有回液槽,回液槽與營養(yǎng)液池間有回液管相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墻面立體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層為海綿或固體礦物基質(zhì)。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墻面立體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水層為易吸水的無紡布。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墻面立體無土栽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營養(yǎng)液池的位置低于回液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墻面立體無土栽培裝置,由栽培主體、支管、回液槽、回液管、潛水泵、插植孔、營養(yǎng)液池和供液主管等部分構成。定植時以帶有苗體的定植杯直接插入定植孔中即可完成,采收時帶定植杯一同拔起,并可立即插種而不用更換主體裝置,從而使采收定植同時進行,能更好地利用生長季節(jié),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和立體空間,獲得更高的生物產(chǎn)量。
文檔編號E04F13/00GK2636618SQ03275639
公開日2004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7月11日
發(fā)明者楊其長, 汪曉云, 魏靈玲 申請人: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業(yè)氣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