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股紗線同時假捻用圓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適用于SZ同時假捻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尤其是那種能使相對于紗線的接觸壓力均勻的。
假捻機中有一種SZ同時假捻機,它是對2根紗線分別進行S捻回和Z捻回的假捻后,進行并紗和卷取的。能得到S合股紗的扭矩和Z合股紗的扭矩相互抵消的無扭矩紗線,可改善紗線的解舒性和紗線的開纖、能提高后續(xù)工序的運轉速度和減少停止臺數。
這種SZ同時假捻機是把施加S捻回的假捻裝置和施加Z捻回的假捻裝置一個個鄰接地配置而構成。這種假捻裝置的一個公知的典型例子是把一對皮帶構件交錯配置并使它們沿相反方向行進、在交錯部分的相接而(鉗口面)上對紗線施加假捻的。
但是、在把一個個獨立的假捻裝置鄰接地配置時,會使假捻機大型化。為此提出應用小型的假捻裝置,它是在圓板的外周兩側面上固定地設置著形成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的圓環(huán)狀彈性構件,與上述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分別相對地配設一對假捻構件的。
下面、參照著圖6來說明這種假捻裝置的一個例子。圖中、假捻裝置由SZ同時假捻用圓盤101、第1假捻構件2、第1假捻構件3構成。
SZ同時假捻用圓盤101是在圓板102的外周兩側面上配設第1摩擦圓環(huán)構件103和第2摩擦圓環(huán)構件104。第1假捻構件2和第2假捻構件3做成同樣的結構、是在驅動皮帶輪22和從動皮帶輪23之間卷掛著無接頭的皮帶構件21的。
將第2假捻構件3和第2摩擦圓環(huán)構件104交錯配置成第2假捻構件3的皮帶構件21和第2摩擦圓環(huán)構件104的切線方向形成角度θ。由于第2摩擦圓環(huán)構件104沿箭號51方向回轉、皮帶構件21沿箭號52方向引進,因而交錯部分就形成相互沿相反方向移動的相接面(鉗口面),就能對紗線施加捻回。第1假捻構件2也形成同樣的配置。
而且,沿著角度θ的二等分線、如箭號52所示地、使一對紗線y1、y2進入相接面(鉗口面)、對紗線y1施加S捻回、對紗線y2施加Z捻回、在從SZ同時假捻用圓盤101脫落位置上并紗、形成一根紗線y3后、沿箭號54的方向引出。
上述的使用SZ同時假捻用圓盤101和第1假捻構件2與第2假捻構件3的假捻裝置形成小型的機器結構,使用這種假捻裝置時還具有使紗線的行進通路變得簡單的特別優(yōu)點。但、與通常的把第1假捻構件2和第2假捻構件3的皮帶構件21彼此交錯配置的假捻裝置相比、有捻回容易變成不穩(wěn)定、捻回數目受限制等缺點。
本發(fā)明是在查明產生這種捻回不穩(wěn)定的原因、得知SZ同時假捻用圓盤、尤其是摩擦圓環(huán)構件的形狀是重要的因素之后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使捻回穩(wěn)定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SZ同時假捻用圓盤,它是在圓板的外周的兩側面上固定地設置著形成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的圓環(huán)狀彈性構件,分別在上述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上、相對于一對紗線施加相反方向的假捻的,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彈性構件的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分別形成的凸狀。
所述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其特征在于一對帶構件是能分別與上述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相接的,上述彈性構件的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的幅度做成與上述皮帶構件的幅度大致相同的。
所述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構件做成能容納在上述圓板外周上的凹狀斷面。
所述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它是在圓板的外周的兩側面上固定地設置著形成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的圓環(huán)狀彈性構件,分別在上述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上、相對于一對紗線施加相反方向的假捻的,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彈性構件的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分別形成凸狀。
雖然把一對假捻構件配設成能與上述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分別相接,就能在這相接面(鉗口面)上相對于一對紗線施加相反方向的假捻,但由于假捻構件比圓板更容易撓曲變形,因而相接面上的接觸壓力變成不均勻一致,但是、在預先考慮到假捻構件的撓曲、并將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分別形成凸狀的情況下,就能使接觸壓力均勻一致。
作為上述假捻構件的代表性構件雖然是皮帶構件,但由于這皮帶構件是被卷掛在一對皮帶輪間而使其與上述第1及第2摩擦面相接,因而,容易因皮帶構件脫開而使相接面的接觸壓力不穩(wěn)定,但凸狀的上述第1及第2摩擦面補足皮帶構件脫開后,就能確保均勻的相接面。
所述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中、一對皮帶構件是能分別與上述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相接的,上述彈性構件的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的幅度是做成上述皮帶構件的幅度大致相同的。
由此,由上述摩擦面和皮帶構件形成的相接面就形成能取得平衡的形狀。
所述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中、上述彈性構件做成能容納在上述圓板外周上的凹狀斷面。
由此、就能容易進行彈性構件相對于圓板的定位。
本發(fā)明的積極效果如上所述,由于本發(fā)明所述的方案把第1和第2摩擦面形成凸狀,而這凸狀是能把與上述兩個摩擦面相接的假捻構件(例如、皮帶構件)的撓曲補充的,因而將捻回加到紗線上的相接面的接觸壓力就變成均勻一致,能進行穩(wěn)定的強力的假捻。具體地說、能使解捻側強力(T2張力)降低、還能增加捻數、能少發(fā)生未解捻部分。
所述的方案、還能防止由于第1和第2摩擦面的幅度過分比皮帶構件的幅度小而引起的加捻能力降低,或在過分大的情況下、由于摩擦過度而形成的皮帶構件壽命的降低。
所述的方案、還能容易地把彈性構件緊固在圓板的外周上,能便宜地制造精度優(yōu)良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動作的示意圖,圖3是使用本發(fā)明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假捻機的結構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性能的圖表,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性能的圖表,圖6表示以前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結構的示意圖。
下面、參照看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結構的示意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動作的示意圖。
圖1中、(a)是SZ同時假捻用圓盤1的斷面圖、(b)SZ同時假捻用圓盤1的側視圖。
SZ同時假捻用圓盤1由圓板4、鑲入地固定在圓板4的外周上的凹狀斷面彈性構件5構成。
圓板4是用金屬圓板類的剛體形成,彈性構件5是用合成橡膠、天然橡膠等彈性體形成。
圓板4和彈性構件5是用燒結、粘接或由凹狀斷面鑲入等措施固定的。
彈性構件5的沿圓板4的外周兩側面的部分構成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12。相對于第1摩擦面11配置第1假捻構件2、相對于第2摩擦面12配置第2假捻構件3,由此構成假捻裝置。第1假捻構件2和第2假捻構件3的結構與參照圖6所說明的一樣,因此標上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對其說明。
特別是、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12的斷面不是與圓板4平行的平面,而是形成半徑為R的曲面的凸狀。這個凸狀是以圓板4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為對稱中心、成左右對稱形的。例如、用具有凹形的砂輪13研磨而形成。在圖示實施例中、彈性構件5是用燒結工藝固定在圓板4上的。把生橡膠膠預先形成凹斷面形狀的另件鑲嵌在圓板4上,在進行加熱加壓的硫化同時、將其燒結在圓板4上。此后、用砂輪13的研磨形成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12。再用研磨機加工彈性構件5的內周側面55和外周側面56,整形成具有規(guī)定的內外徑和規(guī)定幅度W1的彈性構件5。斷面是凹狀時、也可同時進行外周側面56的加工。
最好把彈性構件5的外周面56和圓板4的外周面之間的距離δ做成盡可能小。這是因為能確實加工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12。為此、把δ取成0.5-2毫米地調整各個構件的尺寸。
圖1(b)是表示由SZ同時假捻用圓盤1和第1及第2假捻構件2、3組合構成的假捻裝置。最好使第1及第2假捻構件2、3的皮帶構件21的幅度W2與上述彈性構件5的幅度W1大致相同。由于紗線y1、y2、y3和SZ同時假捻用圓盤1和第1及第2假捻構件2、3的配置關系是和參照圖6所說明的一樣的,因而都加上相同符號、并省略詳細的說明。
下面、參照著圖2來說明上述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1的動作。第1假捻構件2的皮帶構件21相對于SZ同時假捻用圓盤1的第1摩擦面11、交錯地相接,形成第1相接面(鉗口面)14。同樣、第2假捻構件3的皮帶構件21相對于第2摩擦面12交錯地相接、形成第2相接面(鉗口面)15。由于皮帶構件21按規(guī)定的張力、架掛在兩個皮帶輪22、23之間、中間沒有支撐,因而發(fā)生撓曲。由于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12如補足這撓曲那樣地形成半徑為R的凸狀,因而第1相接面14和第2相接面15的面間的接觸壓力偏差減少。其結果是與第1相接面14和第2相接面15一起被捻回的紗線能受到穩(wěn)定的加捻。
即、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12的凸狀最好根據成對的假捻機構的變形確定。在兩個皮帶輪22、23間距較長或者皮帶構件21的張力較低時,凸狀就變成更凸出。在假捻構件的變形較小時,凸狀也就較少凸出。凸出的形狀只要是能補足假捻構件的撓曲的就可以,并不局限于半徑為R的圓弧形,也可以是拋物線形、橢圓形或角形。
由于如圖1(b)所示的、使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12的幅度W與第1、第2假捻構件2、3的皮帶構件21的幅度W2大致相同,因而相接面14、15的形狀近似于菱形。從而能防止由于幅度W1過小形成的加捻不足、或由于幅度W1過大形成的皮帶構件21的壽命降低。
下面、參照著圖3來說明使用將SZ同時假捻用圓盤1和第1、第2假捻構件2、3組合的這種假捻裝置31的假捻裝置的機器配置例。從第1poy輸出的紗線Y1和從第2poy輸出的紗線y2在第1喂入羅拉FR1處被引出。在第1喂入羅拉FR1和第2喂入羅拉FR2之間、從下游側開始、按順序配置加熱器H和假捻裝置31。第2喂入羅拉FR2的周速比第1喂入羅拉FR1的周速快,紗線在這里被延伸。在假捻裝置31和第1喂入羅拉FR1間的紗線y1、y2形成加捻狀態(tài),捻回在加熱器H1中被熱固定。在假捻裝置31和第2喂入羅拉FR2間的紗線y1、y2成解捻狀態(tài)、一邊并成一根紗線、一邊由第2喂入羅拉FR2引出。然后、由噴嘴I/L使2根紗線的纖維纏上、形成1根紗線y3后、被卷取而形成DTY。由此就形成將S合股線和Z合股線的扭矩完全消除的沒有扭矩的紗線。
下面說明實施例。
用圖3所示的假捻機、確認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性能。用150d/36f的紗線。紗線速度取成800m/min,以第1喂入羅拉FR1和第2喂入羅拉FR2的速度比是1∶1.60的條件進行延伸假捻。彈性構件5的材料是合成橡膠、使用幅度W1=8mm、具有直徑178mm的形狀。與彈性構件5形成對的第1和第2假捻構件2、3的皮帶構件21的材料是合成橡膠,使用幅度W1=8mm、厚度是1.6mm的。另外、把彈性構件5的切線方向和皮帶構件21的交錯角度θ取為105°。
在本發(fā)明的例子中、彈性構件5的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采用半徑R=40mm、形成凸狀的;在比較例中、彈性構件5的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12采用平面狀的。
圖4中表示了使VR(皮帶構件21的行進速度/第2喂入羅拉FR2的周速)變化成1.42-1.57時,對紗線的解捻側的張力(T2張力)怎樣變化所作的研究結果。在比較例的場合下,在VR如上所述變化時、T2張力仍然是高的,既使VR增高、T2張力也不怎降低。與此相對、在本發(fā)明例子的場合下,即使VR=1.42,張力T2就降低到以前例子的70%以下,當VR增大時,T2張力極快地降低,當VR=1.57時,降低到以前例子的30%以下。隨著VR的變化、使T2張力降低,這點意味著在進行穩(wěn)定的捻回。即、雖然使皮帶構件交錯的以前的假捻裝置場合下的特性用虛線表示,但變成與本發(fā)明例子相同程度的特性。
圖5表示使上述的VR同樣地變化成1.42-1.57時,對捻回數(每1米的捻回數)怎樣變化所作的研究結果。在比較例的場合下,捻回數是較低的2500-2650之間;即使VR增大,捻回數也不怎增加。與此相對、捻回數隨著VR的增加、從2800增加成3100。
如上所述,彈性構件5的第1摩擦面11和第2摩擦面12稍微形成凸狀,就使SZ同時假捻用圓盤的性能大大地變化。
權利要求
1.SZ同時假捻用圓盤,它是在圓板的外周的兩側面上固定地設置著形成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的圓環(huán)狀彈性構件,分別在上述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上、相對于一對紗線施加相反方向的假捻的,其特征在于把上述彈性構件的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分別形成的凸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其特征在于一對帶構件是能分別與上述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相接的,上述彈性構件的第1摩擦面和第2摩擦面的幅度做成與上述皮帶構件的幅度大致相同的。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構件做成能容納在上述圓板外周上的凹狀斷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使捻回穩(wěn)定的SZ同時假捻用圓盤。它是在圓板的外周的兩側面上固定地設置著形成第摩擦面和第摩擦面的圓環(huán)狀彈性構件,分別在第摩擦面和第摩擦面上、相對于一對紗線施加相反方向假捻的,其特征是把第摩擦面和第摩擦面分別形成半徑為R的凸狀。
文檔編號D02G1/04GK1174253SQ97103719
公開日1998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6月11日
發(fā)明者井上興治, 刀禰昭一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