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機械及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纖維機械及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構成為,在檢測到所牽伸的纖維束的周期性不勻的情況下,使牽伸裝置的牽伸比變化。與牽伸比的變化相對應,纖維束的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周期會變化,因此纖維機械檢測多個不同牽伸比下的周期性不勻,取得該檢測結果,而檢查檢測結果的變化。根據周期性不勻在纖維束上的產生位置的不同,有可能多個因素重疊成為周期性不勻,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牽伸比變化而檢查檢測結果的變化,由此能夠限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可能存在的范圍(位置)。
【專利說明】纖維機械及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纖維機械及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這種領域的技術,已知日本特開昭62-53430號公報(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紡紗機械(纖維機械)。該紡紗機械具備進行纖維束的牽伸的牽伸裝置。牽伸裝置為,作為沿著纖維束的輸送方向以規(guī)定間隔配置的多個牽伸輥,具備后輥、中間輥及前輥。在中間輥上卷繞有環(huán)狀的橡膠帶即皮圈。各牽伸輥夾著纖維束而各配置有一對。例如,作為前輥,具有配置在纖維束上方的前上輥和配置在纖維束下方的前下輥。
[0003]此外,紡紗機械為,在牽伸裝置的下游側具備檢測紗線粗細的變動的傳感器,收集來自該傳感器的數據而檢測紗線粗細的不勻。在專利文獻I的紡紗機械中,通過對來自傳感器的數據進行頻率分析,來確定“起因于前上輥的周期性不勻為前上輥的異?!?、“起因于前下輥的周期性不勻為前下輥的異常”、“非起因于前輥的周期性不勻為皮圈的異?!?、“非周期性的紗線不勻為皮圈或纖維束的異常”。
[0004]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技術中,通過對從傳感器輸出的數據進行頻率分析來確定異常。但是,根據周期性不勻的位置的不同,有時多個因素重疊。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進行頻率分析,也不能夠精度良好地確定多個因素。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纖維機械及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實現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檢查精度的提高,并且能夠減輕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時的煩雜。
[0006]本發(fā)明的纖維機械具備:牽伸裝置,具有沿著纖維束的輸送方向配置的多對牽伸輥,使用牽伸輥來牽伸纖維束;牽伸控制部,使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而控制牽伸裝置的牽伸比;檢測部,檢測在所牽伸的纖維束上產生的周期性不勻;以及周期性不勻檢查部,向牽伸控制部發(fā)送信號,以變更牽伸比地進行牽伸,取得多個不同牽伸比下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而檢查該檢測結果的變化。
[0007]與牽伸比的變化相對應,纖維束的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周期(頻率)變化。纖維機械為,通過檢測多個不同牽伸比的周期性不勻,并檢查該檢測結果的變化,由此能夠精度良好地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根據周期性不勻在纖維束上的產生位置的不同,有可能多個因素重疊成為周期性不勻。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牽伸比變化而檢查檢測結果的變化,由此能夠限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可能存在的范圍(位置)。結果,能夠減輕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時的煩雜。
[0008]周期性不勻檢查部具有確定部,該確定部根據周期性不勻檢查部的檢查結果來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牽伸控制部為,通過使牽伸輥中的至少一個、即基準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基準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牽伸比。確定部能夠根據牽伸比變更前后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來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0009]牽伸控制部為,通過將輸送方向最下游的牽伸輥作為基準牽伸輥而使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基準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牽伸比。確定部為,在牽伸比變更前后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為規(guī)定水平以內的情況下,能夠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基準牽伸輥以后。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處于基準牽伸輥以后的產生因素,能夠列舉最下游的牽伸輥、即前輥、夾持輥、送出輥、松弛消除輥等。
[0010]牽伸控制部為,通過使除了輸送方向最下游的牽伸輥及最上游的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即基準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基準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牽伸比。確定部為,在牽伸比變更前后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的情況下,能夠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基準牽伸輥或與基準牽伸輥相關聯的要素。另外,與基準牽伸輥相關聯的要素的一例為牽伸輥上所卷繞的龍帶。
[0011]牽伸控制部為,通過將輸送方向最上游的牽伸輥作為基準牽伸輥而使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基準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牽伸比。確定部為,在牽伸比變更前后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的情況下,能夠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基準牽伸輥以前。
[0012]纖維機械也可以進一步具備通知與產生因素有關的信息的通知部。操作者根據由通知部通知的信息能夠容易地確認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能夠迅速地進行適當的處理。例如,作為通知部,能夠列舉顯示部及聲音輸出部等,在通知部為顯示部的情況下,操作者能夠觀察紡紗機械的顯示部來簡單地確認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
[0013]纖維機械也可以具備輸入部,該輸入部用于選擇周期性不勻檢查部執(zhí)行檢查的檢查模式,周期性不勻檢查部根據來自輸入部的信號來開始檢查。在由輸入部檢測到操作者的輸入操作的情況下,能夠實施檢查模式。操作者根據需要來進行輸入操作,由此能夠容易地進行向檢查模式的切換。
[0014]纖維機械進一步具備紡紗部,該紡紗部通過氣流對由牽伸裝置牽伸的纖維束進行紡紗而形成細紗。檢測部也可以為清紗器,該清紗器在纖維束的輸送方向上配置在紡紗部的下游側,檢測細紗的周期性不勻。紡紗機械能夠使用通常具備的清紗器來檢測周期性不勻,根據該檢測,周期性不勻檢查部能夠進行周期性不勻的檢查。不需要設置用于檢測周期性不勻的新的檢測部,能夠成為簡單的構成。
[0015]本發(fā)明的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是檢測在具備牽伸纖維束的牽伸裝置的纖維機械中產生的周期性不勻的方法。牽伸裝置為,具有沿著纖維束的輸送方向配置的多對牽伸輥,使用牽伸輥來牽伸纖維束。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具備:牽伸控制工序,使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而控制牽伸裝置的牽伸比;檢測工序,檢測在所牽伸的纖維束上產生的周期性不勻;以及周期性不勻檢查工序,取得多個不同牽伸比下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而檢查該檢測結果的變化。
[0016]與牽伸比的變化相對應,纖維束的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周期變化,因此通過檢測多個不同牽伸比的周期性不勻,并檢查該檢測結果的變化,由此能夠精度良好地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根據周期性不勻在纖維束上的產生位置的不同,有可能多個因素重疊成為周期性不勻。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牽伸比變化而檢查檢測結果的變化,由此能夠限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可能存在的范圍(位置)。結果,能夠減輕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時的煩雜。[0017]周期性不勻檢查工序包括確定工序,該確定工序為,根據該周期性不勻檢查工序的檢查結果來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在牽伸控制工序中,通過使牽伸輥中的至少一個、即基準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基準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進行變更牽伸比的控制。在確定工序中,能夠根據牽伸比變更前后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來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
[0018]在牽伸控制工序中,通過將輸送方向最下游的牽伸輥作為基準牽伸輥而使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基準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進行變更牽伸比的控制。在確定工序中,在牽伸比變更前后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為規(guī)定水平以內的情況下,能夠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基準牽伸輥以后。
[0019]在牽伸控制工序中,通過使除了輸送方向最下游的牽伸輥及最上游的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即基準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基準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牽伸比。在確定工序中,在牽伸比變更前后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的情況下,能夠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基準牽伸輥或起因于基準牽伸輥的要素。
[0020]在牽伸控制工序中,通過將輸送方向最上游的牽伸輥作為基準牽伸輥而使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基準牽伸輥以外的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牽伸比。在確定工序中,在牽伸比變更前后的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的情況下,能夠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基準牽伸輥以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方式的細紗機的主視圖。
[0022]圖2是圖1所示的細紗機的縱剖視圖。
[0023]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紡紗單元的單元控制器的構成框圖。
[0024]圖4是表示牽伸輥的配置的示意圖。
[0025]圖5是表示在周期性不勻自動檢查模式下執(zhí)行的處理步驟的流程圖。
[0026]圖6是表示周期性不勻產生頻率有無變化的表。
【具體實施方式】
[0027]接著,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一個實施方式的細紗機(纖維機械、紡紗機械)進行說明。另外,在本說明書中,“上游”及“下游”意味著紡紗時的紗線的移動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
[0028]圖1及圖2所示的細紗機I具備并列設置的多個紡紗單元2。細紗機I具備:沿著紡紗單元2所排列的方向移動自如地設置的接頭臺車3 ;動力箱5 ;負責該細紗機I的控制的未圖示的中央控制部;以及負責紡紗單元2的控制的單元控制器60 (參照圖3)。
[0029]中央控制部例如配置在動力箱5的內部。中央控制部與多個單元控制器60電連接,總括控制多個單元控制器60。單元控制器60設置于各紡紗單元2,個別地控制各紡紗單元2 (詳細后述)。
[0030]各紡紗單元2 (紡紗機械)為,從上游朝向下游依次具備牽伸裝置7、紡紗部9 (氣流紡紗裝置)、清紗器52、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 (紗線存積裝置)及卷取裝置13。在紡紗單元2中,牽伸裝置7設置在細紗機I的框體6的上端附近。從牽伸裝置7送出的纖維束8被導入紡紗部9并被紡紗。由紡紗部9紡紗的細紗10在通過了清紗器52之后,由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輸送而由卷取裝置13卷繞,由此形成卷裝45。
[0031]牽伸裝置7牽伸纖維束8。牽伸裝置7具有沿著纖維束8的輸送方向(搬送方向)配置的多對牽伸輥16、17、19及20,使用這些牽伸輥16、17、19及20來牽伸纖維束8。牽伸裝置7為,作為多個牽伸輥16、17、19及20,如圖2所示那樣,具備后輥16、第三輥17、卷繞有龍帶18的第二輥19以及前輥20。牽伸輥16、17、19及20分別具有一對的上輥及下輥。上輥及下輥被配置為夾著纖維束8。另外,在本說明書中,在不區(qū)別后輥16、第三輥17、第二輥19及前輥20的情況下,有時記載為牽伸輥16、17、19及20。
[0032]牽伸裝置7具備用于驅動多個牽伸輥16、17、19及20的下輥的馬達31?34。馬達31旋轉驅動后輥16。馬達32旋轉驅動第三輥17。馬達33旋轉驅動第二輥19。馬達34旋轉驅動前輥20。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一個馬達來旋轉驅動一個牽伸輥,但也可以由一個馬達來旋轉驅動多個牽伸輥。例如,也可以由一個馬達來旋轉驅動低速側的牽伸輥、即后輥16和第三輥17的雙方。
[0033]多個牽伸輥16、17、19及20的上輥被設置為,通過由馬達31?34旋轉驅動的下輥而從動旋轉。
[0034]紡紗單元2具備控制各馬達31?34的旋轉的馬達控制部30。馬達控制部30與各馬達31?34電連接。通過馬達控制部30,能夠檢測作用于各馬達31?34的負荷轉矩。通過馬達控制部30,能夠檢測各馬達31?34的輸出軸的轉速。另外,馬達控制部30只要能夠檢測轉矩及轉速的至少一方即可。
[0035]紡紗部9的詳細構成雖然未圖示,但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利用捻回氣流(捻回流)對纖維束8加捻、并生成細紗10的氣流式的紡紗部。
[0036]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對細紗10賦予規(guī)定的張力而從紡紗部9拉出細紗10。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為,在接頭臺車3的接頭時等,使從紡紗部9送出的細紗10滯留而防止細紗10的松弛。并且,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調整張力,以使卷取裝置13側的細紗10的張力變動不傳遞到紡紗部9。
[0037]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具備松弛消除輥(紗線存積輥)21、掛紗部件22、上游側導紗器23、電動馬達25、下游導紗器26及紗線存積量傳感器27。
[0038]掛紗部件22構成為能夠與細紗10卡合,通過在與細紗10卡合的狀態(tài)下與松弛消除輥21 —體旋轉,由此在該松弛消除輥21的外周面上卷纏細紗10。
[0039]松弛消除輥21在其外周面上卷纏而存積一定量的細紗10。松弛消除輥21由電動馬達25旋轉驅動。在松弛消除輥21的外周面上卷纏的細紗10,通過松弛消除輥21旋轉而卷纏為纏緊該松弛消除輥21,并拉伸比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更靠上游側的細紗10。S卩,通過使在外周面上卷纏有細紗10的狀態(tài)的松弛消除輥21以規(guī)定的轉速旋轉,由此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對細紗10賦予規(guī)定的張力,而將細紗10從紡紗部9以規(guī)定的速度拉出,并以規(guī)定的速度向下游側搬送。
[0040]通過在松弛消除輥21的外周面上卷纏規(guī)定量的細紗10,由此能夠在松弛消除輥21與細紗10之間確保規(guī)定的接觸面積。由此,松弛消除輥21能夠以充分的力來保持并拉伸細紗10。結果,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能夠不產生滑動等地從紡紗部9以穩(wěn)定的速度拉出細紗10。
[0041 ] 紗線存積量傳感器27非接觸式地檢測松弛消除輥21上所存積的細紗10的存積量,并向單元控制器60發(fā)送。
[0042]上游側導紗器23配置在松弛消除輥21的稍上游側。上游側導紗器23對于松弛消除輥21的外周面適當地引導細紗10。上游側導紗器23防止從紡紗部9傳播來的細紗10的捻回向比該上游側導紗器23更靠下游側傳遞。
[0043]在細紗機I的框體6的前面?zhèn)取⑶以诩徏啿?與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之間的位置上設置有清紗器52?!翱蝮w6的前面?zhèn)取笔侵感纬捎屑喚€通道一側的面。由紡紗部9紡出的細紗10,在由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卷繞之前通過上述清紗器52。清紗器52監(jiān)視移動的細紗10的粗細,在檢測到細紗10的紗疵的情況下,向單元控制器60發(fā)送紗疵檢測信號。清紗器52配置在牽伸裝置7的下游側,檢測由牽伸裝置7牽伸的纖維束8的粗細不勻(以下僅稱為“不勻”)及/或周期性的粗細不勻(以下僅稱為“周期性不勻”)。清紗器52將檢測結果向后述的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發(fā)送。
[0044]在檢測到紗疵的情況下,單元控制器60在規(guī)定的定時使牽伸裝置7及紡紗部9等停止。此時,單元控制器60通過停止從產生紡紗部9的捻回氣流的噴嘴噴出壓縮空氣,來切斷細紗10。
[0045]單元控制器60向接頭臺車3發(fā)送控制信號,使接頭臺車3移動到該紡紗單元2之前。此后,單元控制器60再次驅動紡紗部9等,使接頭臺車3進行接頭而使卷取裝置13重新開始卷裝45的卷繞。此時,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在從紡紗部9重新開始紡紗到重新開始卷繞為止的期間,使從紡紗部9連續(xù)地送出的細紗10滯留在松弛消除輥21上而消除細紗10的松弛。
[0046]接頭臺車3具備捻接器(接頭裝置)43、吸管44及吸嘴46。當在某個紡紗單元2產生斷紗或紗線切斷時,接頭臺車3在軌道41上移動到該紡紗單元2并停止。吸管44在以軸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轉動的同時、吸入并捕捉從紡紗部9送出的紗頭而向捻接器43引導。吸嘴46在以軸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轉動的同時、從由卷取裝置13支承的卷裝45吸引并捕捉紗頭而向捻接器43引導。捻接器43進行所引導的紗頭彼此的接頭。
[0047]卷取裝置13具備能夠繞支軸70擺動地支承的搖架臂71。搖架臂71能夠旋轉地支承用于卷繞細紗10的筒管48。
[0048]卷取裝置13具備卷取滾筒72及橫動裝置75。卷取滾筒72與筒管48的外周面或在筒管48上卷繞細紗10而形成的卷裝45的外周面接觸而被驅動。橫動裝置75具備能夠與細紗10卡合的橫動導紗器76。卷取裝置13為,通過在由省略圖示的驅動構件使橫動導紗器76往返移動的同時、由電動馬達(未圖示)驅動卷取滾筒72,由此使與卷取滾筒72接觸的卷裝45旋轉,使細紗10橫動且卷繞。另外,在圖1中圖示為卷取裝置13卷繞筒子形狀的卷裝45。但是,卷取裝置13也可以構成為卷繞錐形形狀的卷裝。
[0049]單元控制器60能夠檢測牽伸輥16、17、19及20的周期性的異常。如圖3所示,單元控制器(控制部)60由進行運算處理的中央處理器(CPU)、作為存儲部起作用的只讀存儲器(ROM)及隨機存取存儲器(RAM)、輸入信號電路、輸出信號電路及電源電路等構成。在單元控制器60中,通過執(zhí)行存儲部中所存儲的程序,而構筑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 (確定部)、紡紗條件設定部62及牽伸控制部63。[0050]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與清紗器52電連接,取得從清紗器52輸出的與周期性不勻有關的信息。在執(zhí)行后述的周期性不勻自動檢查模式的情況下,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取得從清紗器52輸出的信息,向牽伸控制部63發(fā)送控制信號,以便自動地使牽伸比變化。在手動地檢查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將從清紗器52取得的信息顯示于后述的顯示部66。操作者確認顯示部66的顯示內容,而判斷是否檢查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在檢查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操作者從顯示部66輸入檢查的指示,從顯示部66向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發(fā)送執(zhí)行檢查模式的指令。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根據從顯示部66接收的指令,向牽伸控制部63發(fā)送控制信號,以便自動地使牽伸比變化。
[0051]紡紗條件設定部62設定為了控制牽伸比而需要的紡紗條件。根據與導入牽伸裝置7之前的纖維束15有關的條件,來設定紡紗條件。作為與導入牽伸裝置7之前的纖維束15有關的條件,例如能夠列舉纖維束8的格令(Gr/yd)、纖維束8的原料種類等。作為其他紡紗條件,例如能夠列舉紡紗速度、生成的細紗10的支數、牽伸比(TDR、BDR、IDR及/或MDR)等。
[0052]牽伸控制部63按照來自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及/或紡紗條件設定部62的指令信號,來控制牽伸比。牽伸控制部63向馬達控制部30輸出指令信號。
[0053]圖4是表示牽伸輥的配置的示意圖,是用于說明牽伸比的圖。牽伸比是指,由牽伸輥處理前后的纖維束的纖維量或纖維根數的比率。通過變更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而能夠變更牽伸比。
[0054]牽伸比例如存在TDR (Total Draft Ratio:總牽伸比)、BDR (Brake Draft Ratio:后區(qū)牽伸比)、IDR(Intermediate Draft Ratio:中間牽伸比)、MDR(Main Draft Ratio:主牽伸比)。
[0055]TDR能夠由下式(I)表達。
[0056]TDR=BDRX IDRXMDR- (I)
[0057]TDR是由前輥20處理后的纖維束8的纖維量或纖維根數相對于導入后輥16之前的纖維束8的纖維量或纖維根數的比率。通過變更多個牽伸輥16、17、19及20中至少一個的圓周速度,能夠變更TDR。
[0058]BDR是由第三輥17處理后的纖維束8的纖維量或纖維根數相對于導入后輥16之前的纖維束8的纖維量或纖維根數的比率。通過變更多個牽伸輥16和17中至少一個的圓周速度,能夠變更BDR。
[0059]IDR是由第二輥19處理后的纖維束8的纖維量或纖維根數相對于導入第三輥17之前的纖維束8的纖維量或纖維根數的比率。通過變更多個牽伸輥17和19中至少一個的圓周速度,能夠變更IDR。
[0060]MDR是由前輥20處理后的纖維束8的纖維量或纖維根數相對于導入第二輥19之前的纖維束8的纖維量或纖維根數的比率。通過變更多個牽伸輥19和20中至少一個的圓周速度,能夠變更MDR。
[0061]細紗機I具備顯示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的檢查結果的顯示部66 (通知部)。顯示部66例如設置在細紗機I的動力箱5的框體上。作為顯示部66,例如能夠使用液晶顯示裝置。顯示部66與單元控制器60電連接,能夠按照來自單元控制器60的信號,來顯示與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有關的信息。操作者通過觀察顯示部66的顯示內容,能夠容易地確認與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有關的信息。顯示部66除了與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有關的信息以外,還能夠顯示其他信息。
[0062]另外,也可以取代顯示部66、或者在顯示部66的基礎上,在細紗機I上設置聲音輸出部。由此,細紗機I能夠使用聲音及/或警告聲等,來通知有無異常。此外,作為顯示部66,也可以使用警報燈等。
[0063]細紗機I也可以具備未圖示的操作按鈕(輸入部),該操作按鈕用于選擇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執(zhí)行檢查的檢查模式。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根據來自操作按鈕的信號,來開始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檢查。牽伸控制部63變更基準牽伸輥(16、17、19或20)的圓周速度而進行牽伸比的變更。輸入部不限定于操作按鈕,能夠使用能夠進行觸摸輸入的液晶顯示裝置。
[0064]例如,單元控制器60也可以使引導與檢查模式有關的操作的信息顯示于顯示部66。操作者根據顯示部66所顯示的信息,從輸入部進行輸入,能夠選擇檢查模式。
[0065]接著,參照圖5對周期性不勻檢測處理進行說明。
[0066]首先,單元控制器60的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判定是否檢測到周期性不勻(步驟SI)。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為,在檢測到從清紗器52輸出的紗線不勻信號的情況下,判定為檢測到周期性不勻(步驟SI 是”),轉至步驟S2。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在未檢測到紗線不勻信號的情況下(步驟SI 否”),繼續(xù)步驟SI中的處理。
[0067]在步驟S2中,單元控制器60變更前輥20的圓周速度,而控制牽伸比,以變更TDR及MDR。此時,單元控制器60使前輥20以外的牽伸輥(16、17及19)的圓周速度一定,而控制牽伸比,以使IDR及BDR—定。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向牽伸控制部63發(fā)送指令信號,而變更牽伸比。
[0068]接著,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判定(檢查)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周期性不勻長度、檢測結果)是否發(fā)生變化(步驟S3)。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檢測從清紗器52輸出的紗線不勻信號,并判定在牽伸比變更前后、檢測周期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在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步驟S3:“否”),轉至步驟S4。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在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發(fā)生了變化的情況下(步驟S3 是”),轉至步驟S5。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為,在牽伸比變更前后、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的變化為規(guī)定水平以內的情況(變化小于判定閾值的情況)下,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沒有變化。
[0069]在步驟S4中,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是與前輥20有關的產生因素、或起因于比前棍20更靠下游側的位置的產生因素。作為起因于比前棍20更靠下游側的位置的產生因素,具體地能夠列舉未圖示的送出輥的異常(例如損傷、振動等)、紗線存積輥21的異常(例如損傷、振動等)等。在清紗器52配置在送出輥的下游側的情況下,能夠檢查“送出輥的異?!薄T谇寮喥?2配置在紗線存積輥21的下游側的情況下,能夠檢查“紗線存積輥21的異?!?。在本實施方式中,由紗線存積輥21將細紗10從紡紗部9拉出。但是也可以為,在紡紗部9與紗線存積輥21之間配置公知的送出輥和夾持輥,由該送出輥和夾持輥將細紗10從紡紗部9拉出。單元控制器60在執(zhí)行了步驟S4的處理之后,轉至步驟S12。
[0070]在步驟S5中,單元控制器60變更第二輥19的圓周速度,而控制牽伸比,以變更MDR及IDR。此時,單元控制器60使第二輥19以外的牽伸輥(16、17及20)的圓周速度一定,而控制牽伸比,以使TDR及BDR—定。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向牽伸控制部63發(fā)送指令信號,而變更牽伸比。
[0071]接著,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判定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周期性不勻長度)是否發(fā)生了變化(步驟S6)。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檢測從清紗器52輸出的紗線不勻信號,并判定在牽伸比變更前后、檢測周期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在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發(fā)生了變化的情況下(步驟S6 是”),轉至步驟S7。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在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未變化的情況下(步驟S6 否”),轉至步驟S8。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為,在牽伸比變更前后、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的情況(變化大于判定閾值的情況)下,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發(fā)生了變化。
[0072]在步驟S7中,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是與第二輥19 (或龍帶18)(與基準牽伸輥相關聯的要素)有關的產生因素。單元控制器60在執(zhí)行了步驟S7的處理之后,轉至步驟S12。
[0073]在步驟S8中,單元控制器60變更第三輥17的圓周速度,而控制牽伸比,以變更IDR及BDR。此時,單元控制器60使第三輥17以外的牽伸輥(16、19及20)的圓周速度一定,而控制牽伸比,以使MDR及TDR—定。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向牽伸控制部63發(fā)送指令信號,而變更牽伸比。
[0074]接著,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判定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周期性不勻長度)是否發(fā)生了變化(步驟S9)。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檢測從清紗器52輸出的紗線不勻信號,并判定在牽伸比變更前后、檢測周期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在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發(fā)生了變化的情況下(步驟S9 是”),轉至步驟S10。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在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未變化的情況下(步驟S9 否”),轉至步驟S11。
[0075]在步驟SlO中,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是與第三輥17有關的產生因素。單元控制器60在執(zhí)行了步驟SlO的處理之后,轉至步驟S12。
[0076]在步驟Sll中,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確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是與后輥16有關的產生因素、或與插入到后棍16之前的纖維束8 (前工序)有關的產生因素。單元控制器60在執(zhí)行了步驟Sll的處理之后,轉至步驟S12。
[0077]在進一步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為后輥16的情況下,操作者將當前使用的纖維束8設定到其他牽伸裝置。在由該其他牽伸裝置牽伸相同的纖維束8、且未檢測到同樣的周期性不勻的情況下,能夠確定在之前的牽伸裝置7的后輥16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
[0078]在進一步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為前工序的情況下,操作者將與當前使用的纖維束8不同的其他纖維束設定到牽伸裝置7。在由牽伸裝置7牽伸該其他纖維束、且未由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檢測到同樣的周期性不勻的情況下,能夠確定在之前的纖維束8上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
[0079]在步驟S12中,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將與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檢查結果)有關的信息顯示于顯示部66。顯示部66根據從單元控制器60輸出的信號,來顯示與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確定結果有關的信息。例如,顯示部66顯示在細紗10上產生的周期性不勻的原因為前輥20。顯示部66也可以作為文字信息來顯示作為周期性不勻的原因的牽伸輥16、17、19或20。例如,顯示部66也可以顯示牽伸輥16、17、19及20的配置圖,并僅強調顯示(例如標紅顯示或閃爍顯示等)作為原因的牽伸輥。
[0080]在判斷為牽伸輥16、17、19或20存在周期性的異常的情況下,也可以取代步驟S12的結果顯示、或者在結果顯示的基礎上,單元控制器60使紡紗單元2的運行停止。在單元控制器60使紡紗單元2的運行停止的情況下,單元控制器60還可以使顯示部66顯示牽伸比及/或隔距距離(牽伸輥間的距離)不適當的情況、及/或為牽伸輥16、17、19及/或20的交換時期的情況。當牽伸比及/或隔距距離不適當時,產生牽伸不勻。
[0081]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細紗機I,在檢測到所牽伸的纖維束8的周期性不勻的情況下,能夠使牽伸裝置7的牽伸比變化。與牽伸比的變化相對應,纖維束8的周期性不勻的產生位置(產生周期)變化,因此紡紗機械I檢測多個不同牽伸比的周期性不勻,根據該檢測結果,能夠精度良好地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根據纖維束8的周期性不勻的產生位置的不同,有可能多個因素重疊成為周期性不勻。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牽伸比變化而檢查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由此能夠限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可能存在的范圍。結果,能夠減輕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時的煩雜。
[0082]在本實施方式的細紗機I中,能夠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因此能夠檢測紗線10的異常部分(周期性不勻)。細紗機I還能夠彌補清紗器52的檢測精度。例如,即使在清紗器52的檢測精度較低的情況下,也能夠執(zhí)行周期性不勻自動檢查模式、并能夠檢測到周期性不勻。
[0083]在細紗機I中,在變更牽伸比時,首先變更前輥20的圓周速度(步驟S2),而變更下游側的牽伸比(TDR及MDR)。細紗機I通過變更TDR及MDR,而能夠首先確定起因于前輥20以后的產生因素。產生因素起因于前輥20以后的周期性不勻、與產生因素起因于前工序或后輥16的周期性不勻相比,產生頻度更高,因此首先變更下游側的牽伸比(TDR及MDR)、與首先變更上游側的牽伸比(BDR及TDR)相比,能夠迅速確定產生因素的概率更高。
[0084]接著,參照圖6,對牽伸輥16、17、19及20的圓周速度的變更部位與周期性不勻產生因素(有無頻率變化)的關系進行說明。對根據牽伸輥16、17、19及20的圓周速度的變更部位、能夠確定哪個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進行了驗證。在圖6的表中,左側的欄表示牽伸輥16、17、19及20的圓周速度的變更部位,上段的欄表示周期性不勻產生因素。
[0085]在圖6中,“Y”表示頻率必然變化。在圖6中,“N”表示頻率不變化。頻率變化是指,在牽伸比變更前后,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周期(周期性不勻長度)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頻率不變化是指,在牽伸比變更前后,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周期的變化為規(guī)定水平以內。
[0086]在變更前輥20的圓周速度、而使前輥20以外的牽伸輥(16、17及19)的圓周速度一定時,在后輥16以前(前工序或后輥16)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在第三輥17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及在第二輥19(龍帶18)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頻率必然變化。在變更前輥20的圓周速度、而使前輥20以外的牽伸輥(16、17及19)的圓周速度一定時,在前輥20以后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頻率不變化。
[0087]在變更第二輥19的圓周速度、而使第二輥19以外的牽伸輥(16、17及20)的圓周速度一定時,在第二輥19(龍帶18)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頻率必然變化。在變更第二棍19的圓周速度、而使第二棍19以外的牽伸棍(16、17及20)的圓周速度一定時,在后輥16以前(前工序或后輥16)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在第三輥17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及在前輥20以后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頻率不變化。
[0088]在變更第三輥17的圓周速度、而使第三輥17以外的牽伸輥(16、19及20)的圓周速度一定時,在第三輥17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頻率必然變化。在變更第三輥17的圓周速度、而使第三輥17以外的牽伸輥(16、19及20)的圓周速度一定時,在后輥16以前(前工序或后輥16)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在第二輥19(龍帶18)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及在前輥20以后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頻率不變化。
[0089]在變更后棍16的圓周速度、而使后棍16以外的牽伸棍(17、19及20)的圓周速度一定時,在后輥16以前(前工序或后輥16)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頻率必然變化。在變更后輥16的圓周速度、而使后輥16以外的牽伸輥(17、19及20)的圓周速度一定時,在第三輥17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在第二輥19(龍帶18)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及在前輥20以后存在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情況下,頻率不變化。
[0090]以上,根據其實施方式具體地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
[009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細紗機I (氣流紡紗機械)中,為不具備送出輥和夾持輥的構成,但本發(fā)明的紡紗機械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具備送出輥和夾持輥。送出輥和夾持輥例如配置在紡紗部9的下游側。從紡紗部9紡出的細紗10,被夾在送出輥與夾持輥之間搬送,而由卷取裝置13卷繞。
[0092]纖維機械并非限定于氣流紡紗機械,也可以為具備牽伸裝置的其他纖維機械。作為纖維機械,能夠列舉環(huán)錠細紗機和并條機。
[009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檢測到紗疵的情況下,通過停止從紡紗部9的捻回氣流產生噴嘴噴射壓縮空氣,來進行細紗10的切斷。但是,也可以通過其他方法進行細紗10的切斷。例如,能夠使用配置在紡紗部9與清紗器52之間的未圖示的剪切器,來進行細紗10的切斷。
[0094]在上述實施方式的細紗機I中,在機體高度方向上,從上方朝向下方地配置有紗線通道。但是,也可以從下方朝向上方地配置紗線通道。
[0095]紡紗部9優(yōu)選構成為,設置有用于防止內部的捻回向前輥20傳播的針(針狀部件),但也可以為不具備針的紡紗部9。
[0096]氣流紡紗機械也可以構成為,牽伸裝置的下輥及/或卷取裝置的橫動機構在多個紡紗單元2中被共通地驅動(天軸)。氣流紡紗機械也可以構成為,在各卷取單元中獨立地設置有牽伸裝置及/或卷取裝置。
[0097]上述實施方式的細紗機I具備個別地控制各紡紗單元2的單元控制器60。但是,也可以按照每規(guī)定數量的紡紗單元2來設置控制規(guī)定數量的紡紗單元2的單元控制器60。
[0098]上述實施方式的細紗機I具備多個單元控制器60,各單元控制器60實施各紡紗單元2的控制。但是,也可以為一個單元控制器60實施多個紡紗單元2的控制。此外,也可以由中央控制部集中地控制細紗機I的所有紡紗單元2。
[0099]在上述實施方式的細紗機I中,在由清紗器52檢測到周期性不勻的情況下,由單元控制器60自動地執(zhí)行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的周期性不勻自動檢查模式(參照圖5)。但是,也可以根據操作者的輸入操作來執(zhí)行檢查模式。例如,在圖5所示的流程圖中,也可以不執(zhí)行步驟SI,而在檢測到按鈕操作(操作者的輸入操作)的情況下,變更步驟S2中的前輥20的圓周速度,而開始牽伸比(TDR及MDR)的變更。此外,細紗機也可以根據操作者的輸入操作,來選擇變更圓周速度的牽伸輥16、17、19或20。
[0100]例如,在圖5所示的流程圖中,作為牽伸輥16、17、19及20的圓周速度的變更,能夠執(zhí)行前輥20 (步驟S2)、第二輥19 (步驟S5)、第三輥17 (步驟S8)及后輥16 (步驟Sll)的圓周速度的變更。牽伸輥16、17、19及20的圓周速度的變更并非限定于此。例如,細紗機也可以為,作為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的變更,執(zhí)行前輥20的圓周速度的變更(步驟S2),而僅自動地確定起因于前棍20以后的產生因素。
[0101]在圖5所示的流程圖中,能夠按照前輥20 (步驟S2)、第二輥19(步驟S5)、第三輥17(步驟S8)及后輥16 (步驟Sll)的順序,來執(zhí)行圓周速度的變更。牽伸輥16、17、19及20的圓周速度的變更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夠按照后輥16、第三輥17、第二輥19及前輥20的順序來執(zhí)行圓周速度的變更。
[0102]例如,對按照第三輥17(步驟S8)、后輥16(步驟Sll)、前輥20 (步驟S2)及第二輥19(步驟S5)的順序來執(zhí)行圓周速度的變更的情況進行說明。在步驟SI的處理中,在判定為檢測到周期性不勻的情況下,單元控制器60轉至步驟S8。在后續(xù)的步驟S9中,在單元控制器60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檢測周期未變化的情況下,變更后輥16的圓周速度。接著,單元控制器60判斷在后輥16的圓周速度變更前后、檢測周期是否發(fā)生了變化。此處,在判定為檢測周期發(fā)生了變化的情況下,轉至步驟S11,周期性不勻檢查部61判定為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是與后輥16有關的產生因素。另一方面,在判定為檢測周期未變化的情況下,轉至步驟S2,變更前輥20的圓周速度。之后,進行圖5所示的處理。
[0103]作為第一變形例,細紗機也可以構成為,在紡紗部9的下游側進一步具備夾持輥及送出輥(牽伸輥)。在該構成的細紗機的情況下,也可以將紡紗部9下游側的夾持輥與配置在最上游的后輥16之間的牽伸比作為整體的牽伸比(TDR2),將夾持輥與前輥20之間的牽伸比作為MDR2。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變更夾持輥的圓周速度來變更TDR2及MDR2。在變更了 TDR2及MDR2時,在沒有周期性不勻長度的變化的情況下,能夠確定為產生因素處于夾持棍以后。
[0104]作為第二變形例,也可以將紗線松弛消除裝置12 (紗線存積裝置)的松弛消除輥21(紗線存積輥)與配置在最上游的后輥16之間的牽伸比作為整體的牽伸比(TDR3),將松弛消除輥21與前輥20之間的牽伸比作為MDR3。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通過變更松弛消除輥21的圓周速度來變更TDR3及MDR3。在變更了 TDR3及MDR3時,在沒有周期性不勻長度的變化的情況下,能夠確定為產生因素處于松弛消除輥21以后。
[010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變更馬達31?34的輸出來變更牽伸輥16、17、19及20的圓周速度。圓周速度的變更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進行。也可以通過改變傳遞馬達31?34的輸出的傳遞機構的齒輪比、傳動比等,來變更牽伸輥16、17、19、及20的圓周速度,而變更牽伸比。
[0106]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為具備4根牽伸輥16、17、19及20的細紗機,但牽伸輥的根數并非限定于4根,例如,也可以為3根,還可以為5根以上。配置在最上游的牽伸輥16與最下游的牽伸輥20之間的牽伸輥的根數可以為任意的根數。
【權利要求】
1.一種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具備: 牽伸裝置,具有沿著纖維束的輸送方向配置的多對牽伸輥,使用上述多對牽伸輥來牽伸上述纖維束; 牽伸控制部,使上述多對牽伸輥的至少一對的圓周速度變化,而控制上述牽伸裝置的牽伸比; 檢測部,檢測在所牽伸的上述纖維束上產生的周期性不勻;以及 周期性不勻檢查部,向上述牽伸控制部發(fā)送信號、以變更上述牽伸比地進行牽伸,取得多個不同的上述牽伸比下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而檢查該檢測結果的變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周期性不勻檢查部具備確定部,該確定部根據上述周期性不勻檢查部的檢查結果來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 上述牽伸控制部為,通過使上述牽伸輥中至少一個、即基準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上述牽伸比, 上述確定部為,根據上述牽伸比變更前后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來確定上述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牽伸控制部為,通過將上述輸送方向最下游的上述牽伸輥作為上述基準牽伸輥而使上述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上述牽伸比,` 上述確定部為,在上述牽伸比變更前后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為規(guī)定水平以內的情況下,確定為上述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后。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牽伸控制部為,通過使除了上述輸送方向最下游的上述牽伸輥及最上游的上述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即上述基準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上述牽伸比, 上述確定部為,在上述牽伸比變更前后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的情況下,確定為上述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上述基準牽伸輥或與上述基準牽伸輥相關聯的要素。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牽伸控制部為,通過將上述輸送方向最上游的上述牽伸輥作為上述基準牽伸輥而使上述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上述牽伸比, 上述確定部為,在上述牽伸比變更前后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的情況下,確定為上述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前。
6.如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 進一步具備通知部,該通知部通知與上述產生因素有關的信息。
7.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 進一步具備輸入部,該輸入部用于選擇上述周期性不勻檢查部執(zhí)行上述檢查的檢查模式,上述周期性不勻檢查部根據來自上述輸入部的信號來開始上述檢查。
8.如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纖維機械,其特征在于, 進一步具備紡紗部,該紡紗部通過氣流對由上述牽伸裝置牽伸的上述纖維束進行紡紗而形成細紗, 上述檢測部為清紗器,該清紗器在上述纖維束的輸送方向上配置在上述紡紗部的下游偵牝檢測上述細紗的周期性不勻。
9.一種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檢測在具備牽伸纖維束的牽伸裝置的纖維機械中產生的周期性不勻,其特征在于, 上述牽伸裝置具有沿著上述纖維束的輸送方向配置的多對牽伸輥,使用上述多對牽伸輥來牽伸上述纖維束, 該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具備: 牽伸控制工序,使上述多對牽伸輥的至少一對的圓周速度變化,而控制上述牽伸裝置的牽伸比; 檢測工序,檢測在所牽伸的上述纖維束上產生的周期性不勻;以及 周期性不勻檢查工序,取得多個不同的上述牽伸比下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而檢查該檢測結果的變化。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周期性不勻檢查工序 包括確定工序,該確定工序為,根據該周期性不勻檢查工序的檢查結果來確定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 在上述牽伸控制工序中,通過使上述牽伸輥中的至少一個、即基準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進行變更上述牽伸比的控制, 在上述確定工序中,根據上述牽伸比變更前后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來確定上述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牽伸控制工序中,通過將上述輸送方向最下游的上述牽伸輥作為上述基準牽伸輥而使上述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進行變更上述牽伸比的控制, 在上述確定工序中,在上述牽伸比變更前后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為規(guī)定水平以內的情況下,確定為上述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后。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牽伸控制工序中,通過使除了上述輸送方向最下游的上述牽伸輥及最上游的上述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即上述基準牽伸輥的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上述牽伸比, 在上述確定工序中,在上述牽伸比變更前后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的情況下,確定為上述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上述基準牽伸輥或起因于上述基準牽伸輥的要素。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纖維機械的周期性不勻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牽伸控制工序中,通過將上述輸送方向最上游的上述牽伸輥作為上述基準牽伸輥而使上述圓周速度變化,并維持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外的上述牽伸輥的圓周速度,由此變更上述牽伸比, 在上述確定工序中,在上述牽伸比變更前后的上述周期性不勻的檢測結果的變化大于規(guī)定水平的情況下,確`定為上述周期性不勻的產生因素處于上述基準牽伸輥以前。
【文檔編號】D01H13/22GK103510217SQ201310216880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一階朋之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