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調(diào)線裝置的導紗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針織機的調(diào)線裝置的導紗器(Fadenfinger),其包括伸長的指形體,該指形體的一端固定在樞轉桿上,而該指形體的另一端具有針織紗線的紗線接納區(qū)域,并且該導紗器包括沿著指形體可移動地支承的導向元件,刀片和彈性預緊的夾緊元件能通過該導向元件沿著指形體移動。
背景技術:
這樣的導紗器由DE 19511949B4的調(diào)線裝置已知。為了朝穿過紗線接納區(qū)域的針織紗線推動刀片和夾緊元件,圍繞該已知導紗器的指形體設置空心的箱形的導向體,該導向體以滑動配合的方式接納指形體并且另外在導向體中設置刀片和彈簧加載的夾緊元件, 使得它們能與導向體一起沿著指形體移動。通過將真正的指形體包圍起來的導向體,已知的導紗器具有相對大的寬度,因此具有多個彼此平行設置的這樣的導紗器的調(diào)線裝置在針織機上需要大的安裝空間。尤其是在橫條調(diào)線裝置中缺陷顯而易見,它們必須交替處理直至六種不同的針織紗線。在調(diào)線裝置中對于每個針織紗線需要單獨的導紗器。由于現(xiàn)有技術相對寬的導紗器,繼續(xù)提高可處理的針織紗線數(shù)量并因此繼續(xù)提高調(diào)色線顏色幾乎不再是可能的。由此導致的調(diào)線裝置的加寬將會引起在機器上可使用的針織系統(tǒng)的減小,這由于與之相關的針織時間的提高不能經(jīng)濟地使用。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調(diào)線裝置的導紗器,其能制造成比現(xiàn)有技術的導紗器較小的寬度。上述目的利用開頭所述類型的導紗器按本發(fā)明如下達到,即指形體具有至少一個縱向縫隙,導向元件在所述縱向縫隙中可移動地支承。在本發(fā)明的導紗器中,導向元件不再包圍指形體,而是在指形體內(nèi)引導。因此可以實現(xiàn)與現(xiàn)有技術方案相比導紗器的明顯較小的結構寬度。裝備這樣的導紗器的調(diào)線裝置在相同數(shù)量的導紗器的情況下比現(xiàn)有技術的調(diào)線裝置具有較小的結構寬度,或者在調(diào)線裝置中在結構寬度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接納比迄今為此更多的導紗器。因此通過本發(fā)明的導紗器,在沒有減小生產(chǎn)能力的情況下,在橫條調(diào)線裝置中可以提高可處理的針織紗線的數(shù)量。在此有優(yōu)點的是,導向元件構成為扁平的成型件,其厚度可以完全相當于所述至少一個縱向縫隙的寬度。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至少導向元件、刀片和夾緊元件不超出指形體的為所述至少一個縱向縫隙構成側向邊緣的兩側。整個導紗器的寬度于是由指形體的寬度確定, 其必定不大于現(xiàn)有技術的指形體的寬度。刀片和夾緊元件可以按本身已知的方式設置在指形體的彼此相對的兩面。但是也可能的是,夾緊元件和刀片設置在指形體的同一面上。在此,它們可以被導向元件保持貼靠
3在導向體上并且能與之平行地運動。因此在它們借助于導向元件前進運動時,它們能可靠地滿足它們的功能。針織紗線通過刀片在與指形體的紗線接納區(qū)域的優(yōu)選構成為刀刃的外邊界的共同作用中切斷,以及通過切斷而產(chǎn)生的紗線末端在夾緊元件與指形體之間夾緊固定,這兩個動作必須基本上同時實現(xiàn)。導向元件在此可以將夾緊元件借助于彈簧壓向指形體。該彈簧可以是單獨的元件或者也可以是夾緊元件的一個彈性區(qū)段。此外可能的是,導向元件和夾緊元件構成為一個部件。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中,在指形體中設置兩個縱向縫隙,導向元件以兩個突起穿過這兩個縱向縫隙,其中至少一個突起也穿過刀片中和夾緊元件中的縫隙形的開口。因此導向元件能將夾緊元件夾入在導向元件與指形體之間并且將刀片固定在指形體的相對的另一面上。因為導向元件的突起不僅穿過刀片也穿過夾緊元件,在導向元件在指形體的縱向縫隙中運動時,刀片和夾緊元件被帶動。在此特別有利的是,導向元件以其突起之一穿過刀片和夾緊元件,并且刀片和夾緊元件的與指形體的紗線接納區(qū)域相背離的端部固定在第二突起上。因此刀片和夾緊元件固定成相對于指形體平行定向,同時不超出導向元件的第二突起。但是也可能的是,導向元件以兩個突起穿過刀片和夾緊元件并且因此將它們固定成相對于指形體平行定向。如果夾緊元件被一個單獨的彈簧元件預緊,那么該彈簧可以優(yōu)選構成為彈簧片并且保持張緊在導向元件的兩個突起之間。因此對于彈簧元件得到有利的三點式支撐。因此夾緊元件的夾緊作用可以按廉價且能簡單裝配的方式實現(xiàn)。為了操縱導向元件,導向元件可以在與突起相對的另一側上設有操縱腳,導向元件在操縱腳上能借助于調(diào)線裝置的操縱元件至少朝指形體的紗線接納區(qū)域的方向運動。導向元件在該操縱腳上例如可以被調(diào)線裝置的閉合器加載。取而代之或者作為補充,導向元件的其中一個突起可以這樣構成,使得該突起可以被調(diào)線裝置的操縱元件至少朝背離紗線接納區(qū)域的移動方向加載。在這一個突起上例如可以作用調(diào)線裝置的開啟器。另外有利的是,至少指形體、刀片、夾緊元件和導向元件,優(yōu)選也連同樞轉桿和彈簧,都制成為金屬板沖裁件。導紗器的零件的制造因此是相當廉價的。同時各個元件僅有最小的材料厚度,因此可以制造特別細長的導紗器。本發(fā)明還涉及針織機的調(diào)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多個彼此平行設置的按本發(fā)明的導紗器;以及涉及具有至少一個這樣的調(diào)線裝置的針織機。
以下借助于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導紗器的優(yōu)選實施例。圖1顯示導紗器的透視圖;圖2a、2b顯示圖1的導紗器的指形體的詳圖;圖3顯示圖1的導紗器的導向元件的側視圖;圖4顯示圖1的導紗器的樞轉桿的側視圖;圖5ajb顯示圖1的導紗器的夾緊元件的詳圖;圖6a、6b顯示圖1的導紗器的刀片的詳圖;圖7a至圖7c顯示圖1的導紗器的彈簧元件的詳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所示的導紗器10具有指形體11,該指形體在其前端部上具有形式為基本上 U形的空隙的紗線接納區(qū)域12,該空隙尤其是由圖2b可見??障?2的前邊界構成為刀刃 13。指形體11的后端部固定在樞轉桿14上,該樞轉桿具有孔15,用于接納調(diào)線裝置的在此未詳細描述的樞軸。此外,它設有用于觸發(fā)樞轉運動的操縱腳16。在指形體11中設置兩個由圖2b可見的縱向縫隙17、18,其中的縱向縫隙18也在圖1中可見。在縱向縫隙17、18 中安裝導向元件19,該導向元件以兩個突起20、21穿過縱向縫隙17、18。在導向元件19與指形體11之間設置夾緊元件對。在指形體11的與夾緊元件M相對的另一面上設置刀片 22,該刀片被彈簧元件25壓向指形體11。不僅刀片22而且夾緊元件M和彈簧25通過它們的后端部固定在突起21上。導向元件19的突起20穿過刀片22的縫隙形的開口 26 (圖6b)以及夾緊元件M的縫隙形的開口 27(圖恥)。通過這種方式,在導向元件在操作腳觀上朝前端部的方向被調(diào)線裝置的在此未描述的閉合元件加載時,導向元件19同時使刀片22和夾緊元件M運動至紗線接納區(qū)域12并且緊接著使它們越過刀刃13。因此,經(jīng)過區(qū)域12的針織紗線被夾緊元件M夾入在夾緊元件與指形體11之間,并且被刀片22在與刀刃13的共同作用中切斷。如果以后在針織過程中又需要相應的針織紗線,那么它可以由相配的導紗器又輸送至織針。為了開啟導紗器10,導向元件19的突起21被調(diào)線裝置的在此未詳細描述的開啟器朝樞轉桿14的方向推動。因此紗線接納區(qū)域12又被開放,以便重新放入紗線。如圖1可見并且尤其是也由圖加至7c可見,導紗器10的所有零件都是扁平的成型的部件,它們優(yōu)選能制成為金屬板沖裁件。整個導紗器10的寬度相當于指形體11的寬度(圖2b)。因此,導紗器10具有相當細長的結構方式。導紗器10的各個部件可以容易地更換。尤其是刀片22為了修磨能簡單地取下。此外,與按現(xiàn)有技術的帶有箱形的將指形體 11包圍起來的導向元件的導紗器相比,帶有裝在指形體11內(nèi)的導向元件19的導紗器允許明顯較大的制造誤差。在圖加至7c中分別單獨描述導紗器10的各個元件。圖2a、2b展示指形體11, 其包括紗線接納區(qū)域12、刀刃13以及兩個縱向縫隙17和18,這些縱向縫隙用于引導在圖 3中詳細描述的導向元件19。它們同時限制導向元件19沿著指形體11的移動行程并從而也限制刀片22和夾緊元件M沿著指形體11的移動行程。如圖2b所示,指形體11在其后端部上具有缺口 29,該缺口夾緊地接納樞轉桿14,此時指形體11推入到樞轉桿14中的為此設置的導向槽30中,如圖4所示。圖4也示出,樞轉桿14設有一個凸鼻31,在指形體固定在樞轉桿14上時,該凸鼻嵌入到指形體的縱向縫隙18中。指形體11于是在樞轉桿14 的導向槽30的外邊界32與凸鼻31之間夾緊固定。圖3顯示導向元件19的詳圖,兩個突起20、21在平行的區(qū)段33、34之間可以夾緊固定刀片22和夾緊元件24。此外,在突起20中設置一個缺口 35,彈簧25的前端部36 (圖 7a)能插入到該缺口中。突起21長于突起20,使其能被調(diào)線裝置的開啟器加載。圖5ajb顯示夾緊元件M的詳圖,該元件也在其后端部上具有一個缺口 37,夾緊元件M通過該缺口支撐在導向元件19的突起21的區(qū)段34上并且因此被防止側向移動。圖6a、6b具體描述刀片22,該刀片具有與夾緊元件M非常類似的結構,但是在其尖端上設有刀刃38,該刀刃與指形體11的刀刃13可以相互作用,以便切斷針織紗線。
圖7a至7c最后顯示彈簧元件25,其為彈簧片元件并且同樣可以制成為金屬板沖裁件,包括設置在兩個端部上的缺口 39、40,如圖7c所示。按圖7c的平面的彈簧元件被彎曲,因此其得到在圖7a所示的形狀。在彈簧元件25夾緊在導向元件19的兩個突起20、21 之間之后,其處于圖7b所示的張緊的形狀,其在此時將刀片22壓在指形體11上并且因此可以建立其夾緊作用。彈簧元件25同時經(jīng)過突起20、21在指形體11的相對的另一面上將導向元件19并從而也將夾緊元件M拉向指形體11并因此產(chǎn)生其夾緊作用。
權利要求
1.針織機的調(diào)線裝置的導紗器,其包括長形的指形體(11),該指形體的一端固定在樞轉桿(14)上,而該指形體的另一端具有用于針織紗線的紗線接納區(qū)域(12),并且該導紗器包括沿著指形體(11)可移動的導向元件(19),刀片0 和通過彈簧力預緊的夾緊元件 (24)能通過該導向元件沿著指形體(11)移動,其特征在于指形體(11)具有至少一個縱向縫隙(17、18),導向元件(19)在所述縱向縫隙中可移動地支承。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導向元件(19)、刀片02)和夾緊元件04)不超出指形體(11)的為所述至少一個縱向縫隙(17、18)構成側向邊緣的兩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刀片02)和夾緊元件04)設置在指形體(11)的彼此相對的兩面。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刀片02)和夾緊元件04)設置在指形體(11)的同一面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刀片0 和夾緊元件04) 被導向元件(19)保持貼靠在指形體(11)上并且能與指形體平行地運動。
6.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導向元件(19)將夾緊元件 (24)借助于彈簧(25)壓向指形體(11)。
7.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導向元件(19)和夾緊元件 (24)構成為一個部件。
8.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在指形體(11)中設置兩個縱向縫隙(17、18),導向元件(19)以兩個突起00、21)穿過這兩個縱向縫隙,其中至少一個突起00)也穿過刀片02)中和夾緊元件04)中的縫隙形的開口 06、27)。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導向元件(19)以其突起之一00)穿過刀片02)和夾緊元件(M),并且刀片02)的和夾緊元件04)的與指形體(11)中的紗線接納區(qū)域(12)相背離的端部固定在第二突起上。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05)構成為彈簧片并且保持張緊在導向元件(19)的兩個突起00、21)之間。
11.根據(jù)權利要求8至10任一項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導向元件(19)在與突起 (20,21)相對的另一側上設有操縱腳( ),導向元件在操縱腳上能借助于調(diào)線裝置的操縱元件至少朝指形體(11)的紗線接納區(qū)域(12)的方向運動。
12.根據(jù)權利要求8至11任一項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個突起這樣構成,使得這一個突起能被調(diào)線裝置的操縱元件至少朝一個移動方向加載。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2任一項所述的導紗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指形體(11)、刀片 (22)、夾緊元件04)和導向元件(19)都制成為金屬板沖裁件。
14.針織機的調(diào)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diào)線裝置具有多個彼此平行設置的、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3任一項所述的導紗器(10)。
15.針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織機具有至少一個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調(diào)線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針織機的調(diào)線裝置的導紗器(10),其包括長形的指形體(11),該指形體的一端固定在樞轉桿(14)上,而該指形體的另一端具有針織紗線的紗線接納區(qū)域(12),并且該導紗器包括沿著指形體(11)可移動的導向元件(19),刀片(22)和通過彈簧力預緊的夾緊元件(24)能通過該導向元件沿著指形體(11)移動,指形體(11)具有至少一個縱向縫隙(17、18),導向元件(19)在所述縱向縫隙中可移動地支承。本發(fā)明還涉及具有這樣的導紗器的調(diào)線裝置以及具有這樣的調(diào)線裝置的針織機。
文檔編號D04B15/60GK102234872SQ20111010956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3日
發(fā)明者B·博斯, H·柯尼希 申請人:Sipra專利發(fā)展合作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