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縫紉機之縫紉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縫紉機產(chǎn)品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縫紉機之縫紉機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縫紉機通常包括一個主體,該主體帶有上、下兩部分,在這兩部分之間通過要縫合的物品。其中上部分包括一個縫紉機構,其中具有一個縫紉針和一個壓腳,所述壓腳上帶有彈簧,壓腳由彈簧施加偏壓。一個傳動機構,其帶動縫紉針上、下運動,從而進行縫紉操作。其主體下部分由一個臺面構成,并在臺面上設有針孔,要縫合的物品由壓腳靠壓在該臺面上,設在臺面下方還有一人送布牙裝置,其在縫紉機操作過程中,將要縫合的物品同步送進。上述慣用的縫紉機具有結構復雜等特點。針對這一缺點,本發(fā)明人曾提出過一種將結構大大簡化的縫紉機,詳見專利號為93107420.7的發(fā)明專利。該產(chǎn)品不設置推進織物的送布牙裝置,而采用使縫紉機針擺動達到同步送進要縫合物品的效果,大大簡化了縫紉機的總體結構,達到結構簡單,制造方便,操作簡練的效果。該發(fā)明專利中縫紉針的擺動是通過傳動機構的曲臂銷帶動縫紉機構的橫桿實現(xiàn)的。即曲臂銷工作時將不斷周而復始的轉(zhuǎn)動,在每一轉(zhuǎn)動循環(huán)中,曲臂銷將碰撞縫紉機構中一橫桿上槽的封閉端,使整個縫紉針組件瞬時擺動,同時縫紉機構再依靠彈簧的作用順利復位。故一旦曲臂銷轉(zhuǎn)離槽的封閉端,復位彈簧便使縫針回到垂直位置。但是在實際工作時,當曲臂銷從最低的位置向上移動時,即縫紉機組件開始向上移動直至曲臂銷撞擊到橫桿槽的封閉端的這段時間內(nèi),縫紉針組件本應只做上下垂直運動,但是曲臂銷在轉(zhuǎn)動的過程中,其將對槽產(chǎn)生一個指向封閉端的摩擦力,在此摩擦力作用下橫桿將向其封閉端運動,而此時縫紉針的針尖已經(jīng)到位于達縫紉機構下方的套線器上,并作用于套線器的第二斜面,以使套線器以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至到達它的最低位置。這樣就造成了縫紉針在向下壓迫套線器時,其將同時產(chǎn)生橫向運動,造成縫紉針的針尖與套線器第二斜面之間摩擦加劇,不僅易導致第二斜面的磨損,更易導致縫紉針的變形,更有甚者導致縫紉針的折斷。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發(fā)明專利所涉及的縫紉機中縫紉機構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種可確保運行穩(wěn)定、準確的縫紉機之縫紉機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個外罩、一個縫紉針組件和一個壓腳組件,縫紉針組件由針桿、橫設于針桿并與其固為一體的橫桿和一個從針桿底端伸出來的縫紉針構成,于外罩的一側(cè)面開設有兩條滑槽,其中一條豎直狀滑槽與針桿平行;另一條滑槽的上下兩段與豎直狀滑槽重合,并且于上下重合的通口處均設有彈性擋板,該滑槽的中部具有一彎曲部;一與針桿固為一體的銷軸位于滑槽中。
本實用新型采用這種結構后,在其工作的過程中,針桿的運動軌跡由兩滑槽的槽形控制,使針桿按照設計者的要求實現(xiàn)上下垂直運動及產(chǎn)生水平擺動,并控制縫紉針組件在未到達橫向偏移狀態(tài)之前保持垂直的上下運動,以確??p紉針不會與套線器的第二斜面發(fā)生劇烈磨損,使縫紉機構的運行更加穩(wěn)定、準確。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縫紉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4A和4B是本實用新型壓腳處于降低時和升高時的相對位置的側(cè)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與傳動機構的工作示意圖;圖6A~6F是本實用新型在傳動機構驅(qū)動下不同狀態(tài)的順序的側(cè)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開設滑槽一面的示意圖;圖8A~8F是本實用新型在傳動機構驅(qū)動下針桿運行時不同狀態(tài)的順序的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縫紉針運行的軌跡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縫紉機的套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11A~11K本實用新型的縫紉針與套線機構聯(lián)合工作時工作狀態(tài)的順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做出更加詳盡的描述,這里將對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縫紉機做詳細描述。
下面首先參考圖1~3,圖中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以及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縫紉機10和傳動機構15。其中縫紉機10包括一個由臺座12和機頭13組成的主體11。臺座12是箱式的,它帶有一個縫紉臺面14,臺面14中有一個針孔43(見圖4)。機頭13是倒L形的,它從臺座12一端部131向上延伸、然后再橫向伸向臺座12的相對的另一端,并終止于位于臺座12上方的自由端132,從而在它們之間形成了一個縫紉區(qū)。
本實用新型(即縫紉機構16)與傳動機構15分別位于機頭13相對的兩端132和131。
見圖2,傳動機構15由一傳動軸17、一個通過傳動輸出小齒輪19帶動傳動軸17的電動機18、一個減速雙聯(lián)齒輪20和一個牢固地安裝在傳動軸17一軸端171上的冠狀輪21組成。在軸端171的末端處設置有一個手輪53,它露在機頭13的外面,可用于由手轉(zhuǎn)動傳動軸17。傳動軸17的另一軸端172伸入到縫紉機構16,并通過一個帶有軸向曲臂銷23的徑向曲臂22與它相接合。
見圖3,縫紉機構16(本實用新型)具有一個豎直長方體的外罩24、一個縫紉針組件25和一個壓腳組件26??p紉針組件25由針桿27、橫設于針桿27上并與其固為一體的橫桿28和一個從針桿27底端伸出來的縫紉針29組成。針桿27用軸頸支承并可穿過外罩24所開設的通孔垂直地滑動,而橫桿28則從外罩24面向傳動機構15的一側(cè)240上的方形開口30中穿出而露在外罩24的外面。橫桿28設有沿其本體延伸的槽31,槽31也面向傳動面構15,橫桿28從其一端33向前伸出,形成一個挑線桿34。如圖所示,槽31的長度一般與帶開口30的一側(cè)240的外罩24的寬度相等。
見圖7,于外罩24的一側(cè)面開設有兩條滑槽241、242,其中一條豎直狀滑槽241與針桿27平行;另一條滑槽242的上下兩段與豎直狀滑槽241重合,并且于上下重合的通口處均設有彈性擋板243、244,該滑槽241的中部2421具有一彎曲部;一與針桿27固為一體的銷軸271位于滑槽241或242中。
見圖4A和4B所示,壓腳組件26由壓腳桿35、從壓腳桿35的頂端同軸延伸的整體桿36和位于壓腳桿35底端的壓腳37組成。壓腳桿35和整體桿36由軸頸支承并可穿過外罩24垂直滑動,它們由設置在外罩24內(nèi)的整體桿36上、并且在壓腳桿35和外罩24頂壁之間施加強制力的彈簧38向下加以彈性偏壓。壓腳組件26還有一個通常是L形的壓腳手柄39,以用來升高壓腳37。壓腳手柄39有一個內(nèi)端,在這一端上設置有一個鉸接在壓腳桿35的相鄰側(cè)面上的盲孔41內(nèi)的側(cè)銷40,因此,壓腳手柄39與壓腳桿35是可轉(zhuǎn)動地相接合的。壓腳手柄39的另一端露在機頭13自由端132(見圖1)的后面,供使用者在上、下位置之間轉(zhuǎn)動它。當它處于下位時,壓腳37下降到縫紉臺面14(見圖4A)上,當它處于上位時,壓腳37從臺面14上升高(見圖4B)。
見圖5,其為傳動機構15和縫紉機構16之間的接合結構。其中,傳動機構15的曲臂銷23可滑動地接合在縫紉機構16橫桿28中的槽31之內(nèi)。當傳動軸17轉(zhuǎn)動時,曲臂22及曲臂銷23便轉(zhuǎn)動,從而使縫紉針組件25進入垂直于外罩24的垂直往復運動。此時針桿27上的銷軸271將隨縫紉針組件25沿滑槽241、242運動。當銷軸271在豎直滑槽241中滑移時,針桿27就做垂直運動。但是當銷軸271滑移至滑槽242中時,針桿27在銷軸271的帶動下就出現(xiàn)了偏轉(zhuǎn)。從而使整個縫紉針組件25向后擺動。接著針桿27在彈簧42的作用下彈性地偏壓向前而進入垂直的正??p紉位置,即彈簧42使縫紉針組件25可以順利復位。故一旦銷軸271滑移至滑槽242中后,彈簧42對縫紉針29產(chǎn)生一個使其回到起到垂直位置的彈力。
圖6A~6F示出了一個循環(huán)內(nèi)縫紉針組件25以及以逆時針轉(zhuǎn)動的傳動曲臂22和曲臂銷23的工作狀態(tài)及其相對位置。在圖6A中,曲臂銷23處于最高位置,也是縫紉機組件25所處在最高的位置。曲臂銷23轉(zhuǎn)動時,縫紉針組件25立即向下移動(如圖6B所示),此時,曲臂銷23沿橫桿28的槽31自由的移動。圖6C表示縫紉針組件25由曲臂23帶到最低的位置。當曲臂銷23從最低的位置向上移動時,縫紉機組件25開始向上移動,在這段時間內(nèi),縫紉針組件25本應只做上下垂直運動,但是曲臂銷23在轉(zhuǎn)動的過程中,其將對槽31產(chǎn)生一個指向右端32的摩擦力,在此摩擦力作用下橫桿31將向其右端32運動,但此時縫紉針29的針尖已經(jīng)到位于達縫紉機構16下方的套線器46上(見后面所述),并作用于套線器46的第二斜面502,以使套線器46以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至到達它的最低位置。這樣就使得縫紉針29在向下壓迫套線器46時,其將同時產(chǎn)生橫向運動,從而造成縫紉針29的針尖與套線器46第二斜面502之間摩擦加劇,不僅易導致第二斜面50B的磨損,更易導致縫紉針29的變形,更有甚者導致縫紉針29的折斷。
見圖7及圖8A~8F,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于外罩24的一側(cè)面開設有兩條不同軌跡的滑槽241、242,通過滑槽241、242對銷軸271的限定阻擋縫紉針組件25在未到達橫向偏移狀態(tài)之前保持垂直的上下運動(即銷軸271于豎直滑槽241中滑移),以確??p紉針29不會與套線器46的第二斜面發(fā)生劇烈磨損,使縫紉機構的運行更加穩(wěn)定、準確。當銷軸271有最低點向上端部返回時,銷軸271將進入另一滑槽242,由于另一條滑槽242中部2421具有一彎曲部,故縫紉針組件25不再只是向上移動,而且還克服彈簧42(未示出)的作用力繞針桿27與外罩24頂壁的交點向右轉(zhuǎn)動(如圖8D所示)。圖8E表示曲臂銷23剛剛越過處于最右的位置。當曲臂銷23通過最右位置進一步向上轉(zhuǎn)動時,縫紉針組件25在彈簧42的作用下回到原來的垂直位置(如圖8F所示),這一位置相當于圖8A所示的位置。另外為了保證銷軸271可以按照規(guī)定的路徑,本實用新型在滑槽241、242上下重合的通口處均設有彈性擋板243、244,這樣當銷軸271由最高點向下滑移并通過彈性擋板243時,由于擋板243的作用銷軸271無法落入滑槽244內(nèi),以保證針桿27沿豎直滑槽241向下滑移;當銷軸271由上下滑至彈性擋板244時,銷軸271將向下推動彈性擋板244,繼續(xù)向下滑移;當銷軸271由最低點向上滑移并通過彈性擋板243時,由于擋板244的阻擋,并且該擋板244無法向上彎折,使銷軸271可以通過其進入滑槽241,銷軸271只有沿擋板244進入滑槽242,這樣銷軸271就帶動針桿27實現(xiàn)偏轉(zhuǎn);同理,當銷軸271繼續(xù)沿滑槽242由最下向上滑移并通過彈性擋板243時,銷軸271將推開彈性擋板243,回到起始最高位置處,至此本實用新型完成一個往復運作。
見圖9,其表示在縫紉過程的每一循環(huán)中縫紉針29的軌跡。隨著縫紉組件25的循環(huán)工作,便連續(xù)地完成縫紉/縫合工作。使用時,使壓腳37下降到工件44(要縫制的物品)上,將其壓緊在臺面14上以便進行縫紉操作,如圖6A~6F所示,在曲臂22和曲臂銷23轉(zhuǎn)動的一個整周期內(nèi),縫紉針29穿到壓腳37的下面、再穿過工件44而進入臺座12中。在這一過程中,當縫紉針29向上縮回,其同時在銷軸271帶動下向右擺動(圖6D和6E),從而在保持與工件44接合的情況下使工件44向右前進一步(一個針距)。壓腳37對工件44的壓力預先調(diào)好,這樣壓力便不至于太大而妨礙工件44的送給。
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通過改變滑槽242中部2421凸起的程度(即改變中部2421與豎直滑槽241之間的垂直距離)使針距可由使用者進行調(diào)整。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縫紉機10設計用來鎖縫時,它在臺面14之下還設置有一個套線機構45(如圖10所示)。套線機構45有一個帶有整體軸47的套線器46和一個可轉(zhuǎn)動地支承軸47及套線器46的基座48。套線器46位于縫紉臺座14中的針孔43的正下方,并由軸47一端上的螺簧49施加如圖中箭頭所示的順時針彈性偏壓。套線器46設有第一斜面501、第二斜面502和一個整體針鉤52。
下面參考圖11A~11K,清楚地示出了套線器46和穿有線51的縫紉針29之間聯(lián)合工作的程序。開始,縫紉針29向下穿過孔43,先以一個小角度靠在套線器的第一斜面501上,并朝向套線器46的第二斜面502,然后通過套線器的第一斜面501、隨后再撞擊套線器的第二斜面502,從而使套線器按圖中所示的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至到達它的最低位置。當縫紉針29一向上移動,套線器46便逐漸釋放,然后,在彈簧49的作用下回到它的原始位置上,此時套線器46與縫紉針29不再相接合,并且套線器46保持靜止位置不動,而縫紉針組件25在曲臂22和曲臂銷23的作用下繼續(xù)運動。以下具體說明縫紉針29與線51的工作方式帶有線51的縫紉針29向下穿過孔43,使套線器46轉(zhuǎn)動,如圖11A和11B所示。當套線器46由于縫紉針29從圖11B的最低位置向上移動而逐漸松脫時,便用整體針鉤52鉤住線51(圖11C),并且在返回原來的靜止位置時形成了一個線51的線圈511(圖11D)。圖10E表示在縫紉針29的下一個向下移動時,它帶著線51的下一段穿過夾持的線圈511,與此同時以一個小角度靠在、并通過套線器的第一斜面501??p紉針29靠在套線器46的第一斜面501上保證了它不會錯過線圈子511,因為斜面501與套線器46穿過夾持的線圈511的針鉤52是一體的。當縫紉針29一到達它的最低位置,先前夾持的線圈511被放開,如圖11F所示。一旦縫紉針29離開它的最低位置,套線器46的針鉤52又鉤起線51的第二個線圈512(如圖11G和11H所示),最后,由上述第二個線圈子512鎖住第一個線圈511??p紉針29穿過第二個線圈512后,又以相同的方式向下運動而形成線51的第三個線圈513(圖11I),并且在下一個循環(huán)中又穿過第三個線圈513而形成第四個線圈514(圖11J),如此等等,由后一個線圈鎖住前一個線圈,最后,在工件44上形成了一種鏈式線跡,如圖11K所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縫紉機10,其縫紉針29是以自同步方式縫合和逐步推進/送給工件44的。事實上,這種同步性是固有的,因為縫紉針29用來進行兩種有關的工作縫合和送布。而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外罩24上設置擋板241,以保證縫紉針29在處于與套線器46接觸時(即縫紉針29位于最下端位置時),其不會發(fā)生橫向偏轉(zhuǎn),保持在垂直移動的狀態(tài)下,直至縫紉機構16中的橫桿28上升到高于擋板241的位置時,其才會在曲臂銷23帶動下向右偏轉(zhuǎn),完成送布的動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縫紉機之縫紉機構,包括一個外罩(24)、一個縫紉針組件(25)和一個壓腳組件(26),縫紉針組件(25)由針桿(27)、橫設于針桿(27)并與其固為一體的橫桿(28)和一個從針桿(27)底端伸出來的縫紉針(29)構成,其特征在于于外罩(24)的一側(cè)面開設有兩條滑槽(241、242),其中一條豎直狀滑槽(241)與針桿(27)平行;另一條滑槽(242)的上下兩段與豎直狀滑槽(241)重合,并且于上下重合的通口處均設有彈性擋板(243、244),該滑槽(241)的中部(2421)具有一彎曲部;一與針桿(27)固為一體的銷軸(271)位于滑槽(241或242)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機之縫紉機構,其特征在于橫桿(28)由外罩(24)一側(cè)(240)上的開口(30)中穿出而露在外罩(24)的外面;橫桿(28)上設有沿其本體延伸的槽(3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縫紉機產(chǎn)品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縫紉機之縫紉機構。其技術方案為一個外罩、一個縫紉針組件和一個壓腳組件,縫紉針組件由針桿、橫設于針桿并與其固為一體的橫桿和一個從針桿底端伸出來的縫紉針構成,于外罩的一側(cè)面開設有兩條滑槽,其中一條豎直狀滑槽與針桿平行;另一條滑槽的上下兩段與豎直狀滑槽重合,并且于上下重合的通口處均設有彈性擋板,該滑槽的中部具有一彎曲部;一與針桿固為一體的銷軸位于滑槽中。本實用新型針桿的運動軌跡由兩滑槽的槽形控制,使針桿按照設計者的要求實現(xiàn)上下垂直運動及產(chǎn)生水平擺動,確保縫紉針不會與套線器的第二斜面發(fā)生劇烈磨損,使縫紉機構的運行更加穩(wěn)定、準確。
文檔編號D05B57/00GK2692180SQ20042004489
公開日2005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4月20日
發(fā)明者趙舜培 申請人:趙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