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板材結構,具體地說是一種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
金屬板材是常用基本材料,它們具有強度高、剛性好、塑性及可加工性好的性能,是使用最廣泛的材料。現(xiàn)在使用的金屬板材是單一材質的整體,其機械性能由其材質決定,而其強度、剛度特別是抗彎強度、剛度的抗彎截面特性取決于其厚度。增大厚度雖可提高強度、剛度,但也增加了重量;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當其抗彎強度、剛度與單一材質板相近時,其重量可以減輕,且機械加工性能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橫截面呈層狀結構;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為五層材質粘固組合成的板狀整體構造,由上至下依次為①金屬板層;②粘結劑層;③非金屬芯層;④粘結劑層;⑤金屬板層。
所述最上最下金屬板層可以是相同材質、相同厚度的金屬板,也可以是不同材質、不同厚度的金屬板。
所述金屬板層的材質可以是鋁合金板、不銹鋼板、炭素結構鋼板、銅及銅合金板、鎂合金板、鈦合金板中的任一種;所述非金屬芯層的材質為塑料;所述粘結劑層的材質為樹脂,其狀態(tài)可以是薄膜狀的熱熔粘結劑或使用于芯層塑料共擠出之粒狀熱熔粘結劑或液狀粘結劑。
在所述上、下金屬板的外表面加有裝飾層,該裝飾層可以是涂漆、蝕雕、印刷、電鍍、研磨加工、貼合印有圖案的塑料薄膜及熱轉印圖案的任一種。
夾層板厚度由1.5mm~10mm,其橫截面由上至下依次為(1)鋁合金板,合金為AA1100、AA3003、AA3004、AA3005中的任一種,硬度為H14、H16、H18或H24、H26,厚度0.08~2mm;(2)熱溶粘結劑,為乙烯與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熱熔膠;
(3)芯層,聚乙烯或聚乙烯添加發(fā)泡劑、防火劑、有機或無機填充料等混合物,其比重在0.5~1.5g/cm3之間;(4)熱溶粘結劑,為乙烯與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熱熔膠;(5)鋁合金板,合金為AA1100、AA3003、AA3004、AA3005中的任一種,硬度為H14、H16、H18或H24、H26,厚度0.08~2mm。
在上鋁合金板(1)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熱轉印圖案或貼合上印有裝飾圖案的塑料薄膜,在下鋁合金板(5)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維持原有的鋁本色。
夾層板厚度由1.5mm~10mm,其橫截面由上至下依次為(1)鋁合金板,合金為AA1100、AA3003、AA3004、AA3005中的任一種,硬度為H14、H16、H18或H24、H26,厚度0.06~0.5mm;(2)液態(tài)粘結劑,為雙液型環(huán)氧樹脂;(3)芯層,低發(fā)泡聚氯乙烯,其比重在0.5~1.2g/cm3之間;(4)液態(tài)粘結劑,為雙液型環(huán)氧樹脂;(5)鋁合金板,合金為AA1100、AA3003、AA3004、AA3005中的任一種,硬度為H14、H16、H18或H24、H26,厚度0.06~0.5mm。
在上鋁合金板(1)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熱轉印圖案或貼合上印有裝飾圖案的塑料薄膜,在下鋁合金板(5)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維持原有的鋁本色。
本實用新型有以下積極有益的效果1.由于板狀工件的抗彎截面系數(shù)W=BH26]]>(式中B為板寬,H為板厚),即板狀工作的抗彎強度、剛度與板厚的平方成正比。本產(chǎn)品以上、下金屬板層內(nèi)夾非金屬芯材層的復合結構,在板材總厚增加時,由于芯層重量輕,所以提高板材的強度、剛度而重量增加不多,較等剛度的單一材質金屬板輕。
2.板狀工件受彎時其彎曲應力分布與距中性層的距離成線性分布,即距中性層越遠,應力越大,中性層處應力為零。本產(chǎn)品的材質構成能較好地發(fā)揮材質的機械性能,在應力最大的上、下表層使用強度大的金屬材料,而在應力較小的芯層使用強度小的非金屬芯層,外硬內(nèi)柔,各盡其能。
3.本實用新型表層堅硬,芯層硬度較差的組合結構,增加了吸收噪音和抗振能力。
4.機械加工性好,當用于制作折彎工件時,可將其中一金屬板沿折彎線切開制成一定角度的坡口而保留另一金屬板的完整,即可沿折彎線進行手工折彎,施工方便。
現(xiàn)結合附圖進行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橫截面的層狀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用于折彎工件的坡口設置示意圖。
附圖編號1.金屬板層2.粘結劑層3.非金屬芯層4.粘結劑層5.金屬板層6.用于折彎的坡口請參照
圖1,本實用新型的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其橫截面呈層狀結構,其橫截面為五層材質粘固組合成的板狀整體構造,由上至下依次為金屬板層1;粘結劑層2;非金屬芯層3;粘結劑層4;金屬板層5。
所述最上最下金屬板層1、5可以是相同材質、相同厚度的金屬板,也可以是不同材質、不同厚度的金屬板。
所述金屬板層1、5的材質可以是鋁合金板、不銹鋼板、炭素結構鋼板、銅板中的任一種;所述非金屬芯層3的材質為塑料;所述粘結劑層的材質為樹脂;其狀態(tài)可以是薄膜狀或顆粒狀或液狀;在所述上、下金屬板層1、5的外表面還可以有裝飾層,該裝飾層可以是涂漆、蝕雕、印刷、電鍍、研磨加工、貼合印有裝飾圖案的塑料薄膜及熱印轉圖案的任一種;圖2為用于制作折彎工作的實施例,將金屬板1及粘結劑層2、4,非金屬芯層3沿折彎線切制一定角度的坡口6(折90度時,坡口為45°),然后將金屬板5向上折彎,本產(chǎn)品可以手工折彎,施工方便。
實施例一,所述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厚度4mm,其橫截面由上至下依次為(1)鋁合金板AA3003,硬度為H16,厚度0.5mm;(2)熱粘結劑,為乙烯與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熱熔膠;(3)芯層,聚乙烯添加發(fā)泡劑、防火劑、有機或無機填充料等混合物,其比重在0.8~1.2g/cm3之間;(4)熱粘結劑,為乙烯與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熱熔膠;(5)鋁合金板AA1100,硬度為H16或H18,厚度0.5mm。
在上鋁合金板1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在下鋁合金板5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維持原有的鋁本色。
實施例二,所述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厚度4mm,其橫截面由上至下依次為(1)鋁合金板AA1100,硬度為H18,厚度0.12mm;(2)液態(tài)粘結劑,為雙液型環(huán)氧樹脂;(3)芯層,低發(fā)泡聚氯乙烯,其比重在0.5~1.2g/cm3之間;
(4)液態(tài)粘結劑,為雙液型環(huán)氧樹脂;(5)鋁合金板AA1100,硬度為H18,厚度0.12mm。
在上鋁合金板1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并熱轉印上裝飾圖案,在下鋁合金板5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維持原有的鋁本色。
權利要求1.一種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橫截面呈層狀結構;其特征在于其橫截面為五層材質粘固組合成的板狀整體構造,由上至下依次為①金屬板層;②粘結劑層;③非金屬芯層;④粘結劑層;⑤金屬板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上最下金屬板層可以是相同材質、相同厚度的金屬板,也可以是不同材質、不同厚度的金屬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板層的材質可以是鋁合金板、不銹鋼板、炭素結構鋼板、銅及銅合金板、鎂合金板、鈦合金板中的任一種;所述非金屬芯層的材質為塑料;所述粘結劑層的材質為樹脂,其狀態(tài)可以是薄膜狀的熱熔粘結劑或使用于芯層塑料共擠出之粒狀熱熔粘結劑或液狀粘結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金屬板的外表面加有裝飾層,該裝飾層可以是涂漆、蝕雕、印刷、電鍍、研磨加工、貼合印有圖案的塑料薄膜及熱轉印圖案的任一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其特征在于夾層板厚度由1.5mm~10mm,其橫截面由上至下依次為(1)鋁合金板,合金為AA1100、AA3003、AA3004、AA3005中的任一種,硬度為H14、H16、H18或H24、H26,厚度0.08~2mm;(2)熱溶粘結劑,為乙烯與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熱熔膠;(3)芯層,聚乙烯或聚乙烯添加發(fā)泡劑、防火劑、有機或無機填充料等混合物,其比重在0.5~1.5g/cm3之間;(4)熱溶粘結劑,為乙烯與丙烯酸系共聚合物之熱熔膠;(5)鋁合金板,合金為AA1100、AA3003、AA3004、AA3005中的任一種,硬度為H14、H16、H18或H24、H26,厚度0.08~2mm。在上鋁合金板(1)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熱轉印圖案或貼合上印有裝飾圖案的塑料薄膜,在下鋁合金板(5)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維持原有的鋁本色。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金屬表面層的復合夾層板,其特征在于夾層板厚度由1.5mm~10mm,其橫截面由上至下依次為(1)鋁合金板,合金為AA1100、AA3003、AA3004、AA3005中的任一種,硬度為H14、H16、H18或H24、H26,厚度0.06~0.5mm;(2)液態(tài)粘結劑,為雙液型環(huán)氧樹脂;(3)芯層,低發(fā)泡聚氯乙烯,其比重在0.5~1.2g/cm3之間;(4)液態(tài)粘結劑,為雙液型環(huán)氧樹脂;(5)鋁合金板,合金為AA1100、AA3003、AA3004、AA3005中的任一種,硬度為H14、H16、H18或H24、H26,厚度0.06~0.5mm。在上鋁合金板(1)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熱轉印圖案或貼合上印有裝飾圖案的塑料薄膜,在下鋁合金板(5)的外表面施以涂漆層或維持原有的鋁本色。
專利摘要一種有金屬表面層中間夾非金屬層的復合夾層板,其橫截面為五層材質粘固組合成的板狀整體構造,由上至下依次為:①金屬板層;②粘結劑層;③非金屬芯層;④粘結劑層;⑤金屬板層;本實用新型當其抗彎強度、剛度與單一材質板相近時,其重量可以減輕,且機械加工性能好。
文檔編號B27D5/00GK2423082SQ0023656
公開日2001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00年6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6月1日
發(fā)明者朱時賢 申請人:朱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