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玩具波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玩具波箱,包括動力箱,該動力箱包括慣性輪及動力齒輪組,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離合箱,該離合箱設有離合機構,該離合機構包括離合滑槽及離合齒輪,所述離合滑槽位于離合箱輸入端及動力箱輸入/輸出端之間,且其寬度與離合齒輪的轉(zhuǎn)軸直徑相適配,所述離合齒輪通過轉(zhuǎn)軸裝設于離合滑槽上,且分別與離合箱輸入端及動力箱輸入端/輸出相齒接。本實用新型通過離合機構使波箱在運作的情況下,拉尺還可以持續(xù)拉伸,這一點大大的增加運作的速度,進而增加慣性輪的儲能,提高玩具波箱的動力持續(xù)時間,從而使拉尺抽離波箱后,玩具車通過慣性就可以行駛的更久。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玩具波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傳動箱,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玩具波箱。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玩具波箱,采用的結(jié)構形式各異,但萬變不離其中,其基礎都是慣性輪與傳動齒輪組的結(jié)合,而這種單純依靠慣性輪與傳動齒輪組結(jié)合的玩具波箱,其存在著動力持續(xù)時間短的不足;究其原因,是因為現(xiàn)有玩具波箱的拉尺只能在波箱靜止的情況下才可以伸進波箱里,這就導致了波箱只能通過拉尺進行一次拉動,慣性輪儲存的動力十分有限。因此,對傳統(tǒng)的玩具波箱進行結(jié)構創(chuàng)新改進顯得很有必要,這樣才能使波箱在運作的情況下,拉尺還可以持續(xù)拉伸,持續(xù)增加慣性輪的儲能,提高玩具波箱的動力持續(xù)時間。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玩具波箱。
[0004]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新型玩具波箱,包括動力箱,該動力箱包括慣性輪及動力齒輪組,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離合箱,該離合箱設有離合機構,該離合機構包括離合滑槽及離合齒輪,所述離合滑槽位于離合箱輸入端及動力箱輸入/輸出端之間,且其寬度與離合齒輪的轉(zhuǎn)軸直徑相適配,所述離合齒輪通過轉(zhuǎn)軸裝設于離合滑槽上,且分別與離合箱輸入端及動力箱輸入端/輸出相齒接。
[0006]進一步,所述離合滑槽為兩端圓弧過渡、中部平滑過渡的“ O ”形滑槽?;颍鲭x合滑槽(21)為兩端圓弧過渡、中部一側(cè)平滑過渡另一側(cè)弧度過度的“ O ”形滑槽。
[0007]進一步,其還包括拉尺,該拉尺為長條狀設置,且其上設有多個卡齒;所述離合箱設有與所述拉尺相適配的開口,所述離合箱輸入端設有與所述拉尺的卡齒相適配的拉動齒輪。所述離合箱輸入端還設有與離合齒輪相適配的傳拉齒輪,該傳拉齒輪與拉動齒輪同軸,且與離合齒輪相連接。
[0008]進一步,所述動力箱輸入/輸出端包括傳動主軸、與離合齒輪相連接的第一齒輪及與動力齒輪組相連接的第二齒輪。所述動力箱輸入/輸出端還包括設于傳動主軸上輸出轉(zhuǎn)輪,該輸出轉(zhuǎn)輪位于第一齒輪及第二齒輪之間。
[0009]進一步,所述離合齒輪的軸心偏離傳拉齒輪與第一齒輪之間的軸心連線,且所述離合滑槽遠離傳拉齒輪與第一齒輪之間的軸心連線的一端向傳拉齒輪的一側(cè)傾斜。
[0010]進一步,所述離合滑槽與離合齒輪為間隙配合,使離合齒輪在離合滑槽更易移動。
[0011]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通過改進波箱的整體結(jié)構、并增加離合箱,通過離合機構使波箱在運作的情況下,拉尺還可以持續(xù)拉伸,這一點大大的增加運作的速度,進而持續(xù)增加慣性輪的儲能,提高玩具波箱的動力持續(xù)時間,在拉尺抽離波箱后,玩具車通過慣性就可以行駛的更久。
[0012]上述是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以下結(jié)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施例的波箱和拉尺整體結(jié)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波箱的整體結(jié)構示意圖;
[0015]圖3為圖2的內(nèi)部結(jié)構示意圖;
[0016]圖4為離合箱的內(nèi)部結(jié)構示意圖;
[0017]圖5為圖4隱藏離合齒輪后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18]圖6為離合機構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0019]圖7為動力箱的內(nèi)部結(jié)構示意圖;
[0020]圖中:1.動力箱;11.慣性輪;12.動力齒輪組;13.傳動主軸;
[0021]14.第一齒輪;15.第二齒輪;16.輸出轉(zhuǎn)輪;2.離合箱;
[0022]21.離合滑槽;22.離合齒輪;23.開口 ;24.拉動齒輪;
[0023]25.傳拉齒輪;3.拉尺;31.卡齒。
[0024]【具體實施方式】:
[0025]參見圖1至7,本實施例提供的新型玩具波箱,包括動力箱,該動力箱I包括慣性輪11及動力齒輪組12 ;其還包括離合箱2,該離合箱2設有離合機構,該離合機構包括離合滑槽21及離合齒輪22,所述離合滑槽21位于離合箱輸入端及動力箱輸入/輸出端之間,且其寬度與離合齒輪22的轉(zhuǎn)軸直徑相適配(所述離合滑槽21為兩端圓弧過渡、中部一側(cè)平滑過渡另一側(cè)弧度過度的“ O ”形滑槽,中部一側(cè)平滑過渡另一側(cè)弧度過度,可以使離合齒輪的轉(zhuǎn)軸卡入離合滑槽兩端時,更具穩(wěn)定性)。
[0026]所述離合齒輪22通過轉(zhuǎn)軸裝設于離合滑槽21上,且分別與離合箱輸入端及動力箱輸入端/輸出相齒接。所述離合滑槽21與離合齒輪22為間隙配合。所述離合齒輪22的軸心偏離傳拉齒輪25與第一齒輪14之間的軸心連線,且所述離合滑槽21遠離傳拉齒輪25與第一齒輪14之間的軸心連線的一端向傳拉齒輪25的一側(cè)傾斜。
[0027]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拉尺3,該拉尺3為長條狀設置,且其上設有多個卡齒31 ;所述離合箱2設有與所述拉尺3相適配的開口 23,所述離合箱輸入端設有與所述拉尺的卡齒31相適配的拉動齒輪24。所述離合箱輸入端還設有與離合齒輪21相適配的傳拉齒輪25,該傳拉齒輪25與拉動齒輪24同軸,且與離合齒輪22相連接。
[0028]所述動力箱輸入/輸出端包括傳動主軸13、與離合齒輪22相連接的第一齒輪14及與動力齒輪組12相連接的第二齒輪15。所述動力箱輸入/輸出端還包括設于傳動主軸13上輸出轉(zhuǎn)輪16,該輸出轉(zhuǎn)輪16位于第一齒輪14及第二齒輪15之間。
[0029]本實用新型離合機構的原理如下:當拉尺3拉動時,使得離合齒輪22位于離合滑槽21下端,并與第一齒輪14相齒合,帶動第一齒輪14轉(zhuǎn)動,形成動力輸入;當拉尺3完成一次拉動,再次往里推進,準備第二次拉動時,使得離合齒輪22位于離合滑槽21上端,從而與第一齒輪14分離,不受其帶動,這樣便能使拉尺3順利推入,進行下一次拉動,持續(xù)提供倉tfi。
[0030]需要說明的是,齒輪間的傳動比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選擇性調(diào)節(jié),使動力的輸出大于阻力,從而使車子可以行駛得時間更加長久。
[0031]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采用與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術特征,而得到的其他新型玩具波箱,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玩具波箱,包括動力箱,該動力箱(I)包括慣性輪(11)及動力齒輪組(12),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離合箱(2),該離合箱(2)設有離合機構,該離合機構包括離合滑槽(21)及離合齒輪(22),所述離合滑槽(21)位于離合箱輸入端及動力箱輸入/輸出端之間,且其寬度與離合齒輪(22)的轉(zhuǎn)軸直徑相適配,所述離合齒輪(22)通過轉(zhuǎn)軸裝設于離合滑槽(21)上,且分別與離合箱輸入端及動力箱輸入端/輸出相齒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玩具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滑槽(21)為兩端圓弧過渡、中部平滑過渡的“ O ”形滑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玩具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滑槽(21)為兩端圓弧過渡、中部一側(cè)平滑過渡另一側(cè)弧度過度的“O”形滑槽。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玩具波箱,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拉尺(3),該拉尺(3)為長條狀設置,且其上設有多個卡齒(31);所述離合箱(2)設有與所述拉尺(3)相適配的開口(23),所述離合箱輸入端設有與所述拉尺的卡齒(31)相適配的拉動齒輪(24)。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玩具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箱輸入端還設有與離合齒輪(21)相適配的傳拉齒輪(25),該傳拉齒輪(25)與拉動齒輪(24)同軸,且與離合齒輪(22)相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新型玩具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箱輸入/輸出端包括傳動主軸(13)、與離合齒輪(22)相連接的第一齒輪(14)及與動力齒輪組(12)相連接的第二齒輪(15)。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玩具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箱輸入/輸出端還包括設于傳動主軸(13)上輸出轉(zhuǎn)輪(16),該輸出轉(zhuǎn)輪(16)位于第一齒輪(14)及第二齒輪(15)之間。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玩具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齒輪(22)的軸心偏離傳拉齒輪(25)與第一齒輪(14)之間的軸心連線,且所述離合滑槽(21)遠離傳拉齒輪(25)與第一齒輪(14)之間的軸心連線的一端向傳拉齒輪(25)的一側(cè)傾斜。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玩具波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滑槽(21)與離合齒輪(22)為間隙配合。
【文檔編號】A63H31/08GK203971401SQ201420368948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3日
【發(fā)明者】林建華 申請人:林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