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蹺蹺板的制作方法
一種蹺蹺板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方案涉及一種蹺蹺板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蹺蹺板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其主要有板體,支架組成,板體與支架轉動連接,板體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在實際操作中蹺蹺板兩端的著地點常常對操作者造成傷害,申請?zhí)枮?00920190349.0的中國專利作出有益改進,公開了一種蹺蹺板,其特點為板體兩端向下彎曲使其富有彈性,以此減小著地時的沖擊力,但這一技術仍然存在一些缺點:著地時的沖擊力雖然減小但仍可能對操作者造成傷害。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方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現(xiàn)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由軟索對板體的上升和下降進行限位,避免其著地對操作者造成傷害一種蹺蹺板。
本發(fā)明方案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蹺蹺板,包括板體,支架,板體與支架轉動連接,板體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板體附近設一立樁,立樁與板體通過軟索相連,軟索用以對板體的左傾和右傾進行限位。本發(fā)明方案的蹺蹺板在使用時,若其左側的板體下降,當下降至一定幅度,與其相連的軟索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限制其進一步下降,反之若其左側的板體上升,當上升至一定幅度,與其相連的軟索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限制其進步上升。綜上所述蹺蹺板的平衡由軟索限制,避免了其著地對操作者造成傷害。
進一步的技術,軟索與立樁的連接點的高度與板體平置時的高度大體相當。這樣設置是為了保證板體的左傾和右傾的幅度大體相當。
進一步的技術,軟索與立樁的連接點位于立樁面朝板體的一側,軟索與板體的連接點位于板體面朝立樁的一側。這樣設置是為了軟索處于緊張狀態(tài)時,不會緊繃地繞在立樁或板體上,因為這一過程可能對操作者造成傷害。
優(yōu)選的,軟索為鐵鏈條。
優(yōu)選的,軟索為尼龍繩。
當然,軟索還可以為其他形式,如麻繩,鋼絲繩等。
進一步的技術,軟索加設有彈性裝置或者軟索本身為富有彈性的材料制作而成。這樣設置是為了軟索在使用時富有彈性,具有避震功能。
進一步的技術,立樁設于左乘位或者右乘位后面。這樣設置立樁是為了不影響操作者上下蹺蹺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方案為一種蹺蹺板,包括板體,支架,板體與支架轉動連接,板體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板體附近設一立樁,立樁與板體通過軟索相連,軟索用以對板體的左傾和右傾進行限位。本發(fā)明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由軟索對板體的上升和下降進行限位,避免其著地對操作者造成傷害。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中一不合理的軟索連接方式對操作者造成傷害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方案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一種蹺蹺板,包括板體1,支架2,板體I與支架2轉動連接,板體I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左乘位IA和右乘位1B,板體I附近設一立樁3,立樁3與板體I通過軟索相連,軟索用以對板體I的左傾和右傾進行限位。其中,軟索為尼龍繩S2。本發(fā)明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蹺蹺板在使用時,若其左側的板體I下降,當下降至一定幅度,與其相連的尼龍繩S2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限制其進一步下降,反之若其左側的板體I上升,當上升至一定幅度,與其相連的尼龍繩S2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限制其進一步上升。綜上所述蹺蹺板的平衡由尼龍繩S2限制,避免了其著地對操作者造成傷害。實施例2一種蹺蹺板,包括板體1,支架2,板體I與支架2轉動連接,板體I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左乘位IA和右乘位1B,板體I附近設一立樁3,立樁3與板體I通過軟索相連,軟索用以對板體I的左傾和右傾進行限位。其中,軟索為富有彈性的橡皮條S3。本發(fā)明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蹺蹺板在使用時,若其左側的板體I下降,當下降至一定幅度,與其相連的橡皮條S3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限制其進一步下降,反之若其左側的板體I上升,當上升至一定幅度,與其相連的橡皮條S3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限制其進一步上升。綜上所述蹺蹺板的平衡由橡皮條S3限制,避免了其著地對操作者造成傷害。同時橡皮條S3使蹺蹺板在使用時具有避震功能。實施例3一種蹺蹺板,包括板體1,支架2,板體I與支架2轉動連接,板體I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左乘位IA和右乘位1B,板體I附近設一立樁3,立樁3與板體I通過軟索相連,軟索用以對板體I的左傾和右傾進行限位。其中,軟索與立樁3的連接點的高度與板體I平置時的高度大體相當。其中,軟索與立樁3的連接點位于立樁3面朝板體I的一側,軟索與板體I的連接點位于板體I面朝立樁3的一側。其中,軟索為鐵鏈條SI。其中,軟索鐵鏈條SI加設有彈性裝置K,具體為鐵鏈條SI 一端連接一彈簧。其中,立樁3設于右乘位后面。本發(fā)明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蹺蹺板在使用時,若其左側的板體I下降,當下降至一定幅度,與其相連的鐵鏈條SI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限制其進一步下降,反之若其左側的板體I上升,當上升至一定幅度,與其相連的鐵鏈條SI就處于緊張狀態(tài),限制其進一步上升。綜上所述蹺蹺板的平衡由鐵鏈條Si限制,避免了其著地對操作者造成傷害。同時鐵鏈條SI加設有彈性裝置K使蹺蹺板在使用時具有避震功能。鐵鏈條SI與板體I和立樁3的連接方式使其不會對操作者造成傷害,否則若板體I和立樁3不是采用面對面的連接方式,如圖4所示鐵鏈條SI連接于板體I下部,鐵鏈條SI處于緊張狀態(tài)時,會緊繃地繞在板體下部,這一過程可能對操作者放入板體下部的手H造成傷害。雖然本發(fā)明方案已通過參考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專業(yè)普通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作形式和細節(jié)上的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蹺蹺板,包括板體(1),支架(2),所述板體(I)與所述支架(2)轉動連接,所述板體⑴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左乘位(IA)和右乘位(IB),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⑴附近設一立樁(3),所述立樁(3)與所述板體(I)通過軟索相連,所述軟索用以對所述板體(I)的左傾和右傾進行限位。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蹺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索與所述立樁(3)的連接點的高度與所述板體(I)平置時的高度大體相當。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蹺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索與所述立樁(3)的連接點位于所述立樁(3)面朝所述板體(I)的一側,所述軟索與所述板體(I)的連接點位于所述板體(I)面朝所述立樁(3)的一側。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蹺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索為鐵鏈條(SI)。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蹺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索為尼龍繩(S2)。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蹺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軟索加設有彈性裝置(K)或者所述軟索本身為富有彈性的材料制作而成。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蹺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樁(3)設于左乘位或者右乘位后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方案為一種蹺蹺板,包括板體,支架,板體與支架轉動連接,板體的左右兩端分別形成左乘位和右乘位,板體附近設一立樁,立樁與板體通過軟索相連,軟索用以對板體的左傾和右傾進行限位。本發(fā)明方案具有以下優(yōu)點由軟索對板體的上升和下降進行限位,避免其著地對操作者造成傷害。
文檔編號A63G11/00GK103143171SQ20121002154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fā)明者葉如康 申請人:葉如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