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便攜式廁所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449993閱讀:180來源:國知局
便攜式廁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便攜式廁所,其在廁所主體部確保用于安裝扶手的空間的基礎上,提高使用者的腳的放置、腿的動作的自由度,且使用者能以較少的動作向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根據(jù)本發(fā)明,便攜式廁所的平面部分的外形為大致方形,通過使便攜式廁所的前端部的兩側(cè)以比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凸出的方式彎曲而后退,能夠提高使用者的腳的放置、腿的動作的自由度,且使用者能夠以較少的動作向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
【專利說明】便攜式廁所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具備能夠轉(zhuǎn)動的馬桶座圈的便攜式廁所(移動式簡易坐便器),特別涉及平面部分具有大致方形的外形的便攜式廁所,在該便攜式廁所中,通過使便攜式廁所的前端部的兩側(cè)以比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凸出的方式彎曲而后退,從而提高使用者的落座位置的自由度。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為了老年人及殘疾人在居室等進行排泄而開始普及便攜式廁所(移動式簡易坐便器)。
[0003]然而,近年來的便攜式廁所考慮老年人及殘疾人的使用而具備扶手、靠背的情況較多。因此,載置有馬桶座圈的座部的平面部分為了能支承扶手、靠背而大多整體形成為大致方形。
[0004]另外,在上述那樣的平面部分為大致方形的便攜式廁所中,若將馬桶座圈的外形設為與馬桶座圈的開口部大致相似形狀的O形狀,則O形狀的馬桶座圈在與大致方形的平面部分之間沿著O形狀的馬桶座圈的外緣產(chǎn)生間隙、階梯差,并且該間隙、階梯差配置為沿傾斜方向橫跨落座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內(nèi)側(cè)。因此,在馬桶座圈的外形為O形狀的便攜式廁所中存在如下問題:在使用者落座于馬桶座圈之后,若腿進行動作,則大腿部的內(nèi)側(cè)的皮膚被夾入在馬桶座圈與廁所主體的平面部分之間形成的間隙、階梯差而受傷。
[0005]因此,在平面部分為大致方形的便攜式廁所中,如日本特開2005 — 000387號公報(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10 - 240165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 — 152256號公報(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那樣,越來越多地使用如下馬桶座圈:通過使馬桶座圈的外形也為大致方形而使形成在馬桶座圈與廁所主體的平面部分之間的間隙、階梯差不沿傾斜方向橫跨使用者的太腿部的內(nèi)側(cè)。
[0006]這樣,近年來的便攜式廁所的平面部分具有大致方形的外形、且安裝大致方形的馬桶座圈的類型正成為主流。然而,上述那樣的平面部分為大致方形的便攜式廁所存在如下問題:與平面部分為O形狀的固定式的西式坐便器相比,便攜式廁所的前端部的兩端向前方突出,因此,在使用者欲向便攜式廁所的馬桶座圈的后方坐下時,膝蓋的內(nèi)側(cè)在相對前方側(cè)與便攜式廁所的前端部接觸,無法坐得較深。
[0007]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在便攜式廁所通常安裝有扶手,因此,若為了避免使用者的膝蓋的內(nèi)側(cè)在相對前方側(cè)與便攜式廁所的前端部接觸而使便攜式廁所的前端部的兩端向廁所主體部的后方后退,則存在便攜式廁所的平面部沒有用于安裝對扶手進行支承的支柱的空間的問題點。
[0008]在先技術文獻
[0009]專利文獻
[0010]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 - 000387號公報
[0011]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 - 240165號公報
[0012]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2 - 152256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13]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4]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平面部分具有大致方形的外形的便攜式廁所,在該便攜式廁所中,在廁所主體部的平面部分確保用于安裝扶手的支柱的空間,而且?guī)黧w部的前端部不會妨礙落座的使用者的腿的自由移動,且使用者能夠向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
[0015]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廁所,能夠在確保必要強度的基礎上,通過從廁所主體部的表面省略肋等突起物、階梯差,從而能夠防止使用者的腿的鉤掛且提高使用者的腳的放置、腿的活動的自由度,其結果是,使用者能夠以較少的動作從便攜式廁所站起及向便攜式廁所落座。
[0016]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7]本發(fā)明人等對于具備能夠轉(zhuǎn)動的馬桶座圈、且平面部分具有大致方形的外形的便攜式廁所的形狀、配置進行了反復認真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通過使廁所主體部的平面部分的外形為大致方形,并且使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的兩側(cè)以比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前端部朝向后方凸出的方式彎曲而后退,從而能夠確保配置扶手的支柱的空間,且能夠使使用者向馬桶座圈的后方做得較深,以至完成本發(fā)明。
[0018]具體而言,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便攜式廁所,該便攜式廁所具備:廁所主體部,其具備上表面部,該上表面部具有由緣壁劃分出的第一開口部;以及馬桶座圈,其具有周圍封閉的第二開口部,且轉(zhuǎn)動自如地安裝于上表面部,而且,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具備:第一側(cè)端部、第二側(cè)端部、以及廁所主體前端部,在將馬桶座圈載置于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的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側(cè)端部在上表面部的外側(cè),從位于比馬桶座圈的第二開口部的前端部靠后方的第一廁所主體端部呈大致直線狀地延伸至上表面部的后部,所述第二側(cè)端部在第一側(cè)端部的相反側(cè)且在上表面部的外側(cè),從位于比馬桶座圈的第二開口部的前端部靠后方的第二廁所主體端部呈大致直線狀地延伸至上表面部的后部,所述廁所主體前端部經(jīng)由位于比馬桶座圈的第二開口部的前端部靠前方的廁所主體突出部而從第一端部延伸至第二端部。
[0019]S卩,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具備具有周圍封閉的開口部的馬桶座圈。在將馬桶座圈載置于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的狀態(tài)下,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廁所主體部具有在該上表面部的外側(cè)從位于比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前端部靠后方的廁所主體端部呈大致直線狀地延伸至廁所主體部的后部的第一及第二側(cè)端部。另外,廁所主體部具有與第一及第二側(cè)端部的廁所主體端部相反地位于比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前端部靠前方的廁所主體突出部,在廁所主體部的前部形成有從第一廁所主體端部經(jīng)由該突出部而延伸至第二廁所主體端部的廁所主體前端部,整體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狀。
[0020]在此,在本發(fā)明中,便攜式廁所是指用于老年人及殘疾人在居室等進行排泄的、專利文獻I?3所述的移動式簡易坐便器。此外,在便攜式廁所的概念中,除了主要由樹脂材料制造的便攜式廁所以外,還包括例如便攜式廁所的坐便器以外的外框、腿部、扶手、靠背等由木材等材料制造的、所謂的家具風格的便攜式廁所。
[0021]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側(cè)端部”是指在俯視圖中示出的便攜式廁所的輪廓及形成該輪廓的端面。此外,“大致直線狀”是指將分離的兩點以大致最短距離連結的線段,只要在距離上與直線大致相同,則不僅包括嚴格意義上的直線,還包括稍微彎曲成“(日文)< 字狀”的折線或以描繪大的圓弧的方式稍微彎曲的曲線。因此,側(cè)端部的大部分以大致直線狀延伸即可,也可以在側(cè)端部的一部分形成例如用于收容便攜式廁所主體部的腿部支柱的鼓出百P -Tf* O
[0022]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前部”是指在成人使用者落座于馬桶座圈時,配置在使用者的腹部側(cè)的馬桶座圈及便攜式廁所的前方附近的區(qū)域,此外“后部”是指在成人使用者落座于馬桶座圈時,配置在使用者的背部側(cè)的馬桶座圈及便攜式廁所的后方附近的區(qū)域。此外,馬桶座圈的側(cè)緣的“廁所主體端部”是指沿馬桶座圈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側(cè)緣朝向沿馬桶座圈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前緣實質(zhì)上變換方向的拐角部分,該拐角部分不僅可以為角部,也可以是帶有圓角的角部。
[0023]另外,一般而言,便攜式廁所在廁所主體部的平面部分上確保用于安裝一對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扶手的空間而且謀求緊湊化,因此,廁所主體部的第一側(cè)端部實質(zhì)上與第二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
[0024]另外,優(yōu)選的是,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具有從第一廁所主體端部經(jīng)由廁所主體突出部而延伸至第二廁所主體端部的廁所主體前端部,而且該前端部包含曲線部,該曲線部在第一廁所主體端部與廁所主體突出部之間具有第一拐點,且在從第二廁所主體端部到廁所主體突出部之間具有第二拐點。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發(fā)明中,“拐點”只要是廁所主體前端部從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后方凸出的狀態(tài)向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前方凸出的狀態(tài)變化的部分即可,不僅包括所述變化的部分為點的情況,還包括由直線構成的情況。
[0025]如此,在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中,與平面部分為矩形的廁所主體部相比,廁所主體前端部的兩端區(qū)域以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后方凸出的方式彎曲而后退,因此,即使使用者向便攜式廁所的馬桶座圈的后方坐下,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也不會與使用者的膝蓋的內(nèi)側(cè)接觸而成為障礙。因此,使用者能夠容易地向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
[0026]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中,由于廁所主體前端部的中央部分比該前端部的兩端區(qū)域相對地向前方突出,因此,在使用者向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時,該前端部的廁所主體突出部與使用者的兩膝的內(nèi)側(cè)抵接,引導使用者的兩腿叉開。因此,使用者能夠自然而言地采取容易排泄的姿勢,特別是男性使用者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使性器官朝向下方,因此能夠避免使用者的排尿越過馬桶座圈的前端部、廁所主體前端部的突出部而飛濺。
[0027]因此,優(yōu)選的是,安裝于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馬桶座圈在將馬桶座圈載置于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時,具備與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前緣。
[0028]S卩,若馬桶座圈的前緣的前部或一部分成為與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大致相同的形狀,則即使使用者向便攜式廁所的馬桶座圈的后方坐下,與以往的前緣的兩端區(qū)域不后退的馬桶座圈相比,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與馬桶座圈的前緣不會與使用者的膝蓋的內(nèi)側(cè)接觸而成為障礙,而且也能提高使用者落座時的腿的配合感。另外,若馬桶座圈的前緣的前部或一部分成為與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大致相同的形狀,則廁所主體前端部的廁所主體突出部與馬桶座圈的前緣的突出部協(xié)作而與使用者的兩膝的內(nèi)側(cè)較寬抵接,因此,使使用者的兩腳順利地叉開。
[0029]另外,對于使用者兩腿叉開的姿勢,在排泄后,使用者無需采取稍微彎腰的姿勢,能夠自行地從前方擦拭排便。此外,即使在使用者是必須通過保姆或護理人員進行擦拭的老年人或需要護理人員的情況下,保姆等也無需抱起使用者就能夠?qū)⑹褂谜叩呐疟悴潦?,因此能夠大幅減少保姆等的負擔。
[0030]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的是,廁所主體前端部的曲線部包括:第一彎曲部,其在第一廁所主體端部與第一拐點之間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后方彎曲成凸狀;第二彎曲部,其在第二廁所主體端部與第二拐點之間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后方彎曲成凸狀;以及第三彎曲部,其在第一拐點與第二拐點之間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前方彎曲成凸狀。
[0031]如上所述,若廁所主體前端部的兩端區(qū)域的曲線部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后方彎曲成凸狀,且?guī)黧w前端部的中央部分的曲線部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前方彎曲成凸狀,則在使用者向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時,廁所主體前端部的兩端區(qū)域的形狀與使用者的膝蓋的內(nèi)側(cè)配合,因此溫柔且順暢地引導使用者的兩腿叉開。進而,上述的廁所主體前端部的形狀成為使用者向馬桶座圈坐下時放置自己腿的位置的標記,因此使用方便。
[0032]進而,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具備廁所主體部,該廁所主體部被分割成:箱部,其上部開口,且具有從開口的開口緣朝向箱部的下方及后方傾斜的前表面部;以及框部,其與箱部的所述開口緣連接。
[0033]作為提高廁所主體部相對于變形的強度的手段,已知有在廁所主體部的開口緣或側(cè)面設置折回肋或加強肋等的方法、或者在廁所主體部的各面上配置面板而使廁所主體部形成所謂的箱型結構的方法等。
[0034]然而,尤其是開口緣的折回肋在結構上成為從廁所主體部向外部突出的突起物,因此若在廁所主體部上設置折回肋,則使用者的腿在便攜式廁所或便攜式廁所附近動作時,折回肋成為鉤到腿的障礙物。因此,在本發(fā)明中,通過采用有利于省略折回肋等突起物的箱型結構,尤其是能夠?qū)崿F(xiàn)從廁所主體部的前表面部省略可能鉤住使用者的腿等的突起物、階梯差,將廁所主體部的前表面部形成為平滑的形狀。
[0035]此外,若像通常那樣將廁所主體部形成為箱型結構,則廁所主體部的成形性、維護性降低,因此,在本發(fā)明中采用所謂的兩節(jié)結構,將廁所主體部分割成上部開口的箱部和通過螺絲等與該開口的開口緣連結的上表面部這兩個部件,由此消除上述問題。因此,在本發(fā)明中,箱部及上表面部均可以作為樹脂制的一體成形品來成形,其結果是,能夠提供一種低成本且牢固的便攜式廁所。
[0036]此外,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使箱部的前表面部從開口的開口緣朝向箱部的下方及后方傾斜,因此使用者能夠?qū)⒆约旱哪_移至馬桶座圈的前緣的正下方或其后方。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使用者從便攜式廁所站起時及/或向便攜式廁所落座時的體重移動主要僅為上下方向的移動,因此使用者從便攜式廁所的站起及向便攜式廁所的落座變得容易。
[0037]此外,優(yōu)選的是,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箱部的外表面與上表面部的外表面連接成在一個面上。
[0038]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為了使如上述那樣落座于馬桶座圈的使用者的兩腿自由移動,將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的形狀設為與馬桶座圈的前緣大致相同的形狀。因此,在將箱部的外表面與上表面部的外表面連接成在一個面上時,能夠形成從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朝向廁所主體部的下方而具有與馬桶座圈的前緣的形狀大致相同的表面形狀的前表面部。
[0039]其結果是,在箱部的外表面與上表面部的外表面形成在一個面上時,能夠從廁所主體部的前表面部排除突起物、階梯差,將廁所主體部的前表面部形成為更平滑的形狀,并且,由于能夠?qū)ⅠR桶座圈的前緣的中央部分的突出部從馬桶座圈的前緣至廁所主體部的前表面部連續(xù)形成,因此能夠在使用者向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時更順利地引導使用者的兩腿叉開。
[0040]在本發(fā)明中,優(yōu)選的是,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被分割為框部和承受部,該承受部具有由緣壁劃分出的第一開口部,且在框部的內(nèi)側(cè)裝卸自如地安裝于該框部。
[0041]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支承扶手、靠背,而且通過與箱部連接來提高廁所主體部的強度,并且,從下方支承馬桶座圈,進而也起到借助劃分出第一開口部的緣壁以向第一開口部中懸掛桶狀物的方式支承桶裝物的功能。因此,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中的尤其是第一開口部及其周邊部容易被使用者的排泄物、污垢等弄臟,需要適當進行清洗、擦拭等清掃。
[0042]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分割為由第一開口部及其周邊部構成的承受部和裝卸自如地支承該承受部的框部,能夠?qū)⒊惺懿繌膸黧w部分離而在便攜式廁所的外部容易地進行清掃。因此,若成為承受部容易從廁所主體部拆卸的結構,則廁所主體部不需要分離為框部(除承受部之外的上表面部)和箱部,也可以成為框部和箱部為一體的所謂的一節(jié)結構。
[0043]另外,承受部通過在承受部的第一開口部的周圍設置溝狀的槽部,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排泄物等向廁所主體部的其他部位滴流或飛散。另外,若將馬桶座圈、蓋部轉(zhuǎn)動自如地安裝于承受部,則能夠利用承受部同時將馬桶座圈和蓋部從廁所主體部拆卸,因此,便攜式廁所的清掃更容易。
[0044]接著,說明安裝于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馬桶座圈的特征。優(yōu)選的是,安裝于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馬桶座圈在將馬桶座圈載置于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時具備與廁所主體部的第一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第一側(cè)緣以及與廁所主體部的第二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的第二側(cè)緣。
[0045]在本發(fā)明中,馬桶座圈的第一及第二側(cè)緣分別與廁所主體部的第一及第二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則馬桶座圈的外形也為大致方形,而且能使形成在馬桶座圈與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之間的間隙、階梯差形成于落座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外側(cè)。因此,上述那樣的具有第一及第二側(cè)緣的馬桶座圈中,由于能夠避免形成在馬桶座圈與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之間的間隙、階梯差沿傾斜方向橫跨落座后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內(nèi)側(cè),因此能夠消除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內(nèi)側(cè)的皮膚被夾入在馬桶座圈與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之間形成的間隙、階梯差的問題。
[0046]另外,通常,便攜式廁所的扶手也與廁所主體部的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即使將具有與廁所主體部的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側(cè)緣的馬桶座圈與扶手、支承扶手的支柱相鄰配置,在馬桶座圈轉(zhuǎn)動時,馬桶座圈也不會與扶手、支承扶手的支柱發(fā)生干涉,其結果是,在左右扶手之間,能夠使馬桶座圈的座面成為最大限度的大小。
[0047]若將馬桶座圈的側(cè)緣不相對于廁所主體部的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而配置成例如“(日文)〃字狀”,則在使馬桶座圈的座面形成為必要且足夠的大小的情況下,馬桶座圈的寬度最大的部分會與扶手、支承扶手的支柱發(fā)生干涉。相反,在形成為馬桶座圈的寬度最大的部分不會與扶手、支承扶手的支柱干涉的大小的情況下,由于被允許的左右扶手間的最大距離是確定的,因此馬桶座圈的外形寬度相對變小,其結果是,無法使馬桶座圈的座面保持必要且足夠的大小。
[0048]另外,在便攜式廁所具備扶手及從下方支承該扶手的支柱的情況下,上述那樣的具有大致方形的外形的馬桶座圈優(yōu)選為,將馬桶座圈的前側(cè)的兩端部(拐角部分)配置于比扶手的支柱靠前方。需要說明的是,在此,馬桶座圈的“端部”表示沿馬桶座圈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側(cè)緣朝向沿馬桶座圈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前緣實質(zhì)上變換方向的拐角部分,該拐角部分不僅可以是角部,也可以是帶有圓角的角部。
[0049]若將馬桶座圈的前側(cè)的兩端部配置于比扶手的支柱靠前方,則在將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的形狀設為與馬桶座圈的前緣大致相同的形狀的基礎上,能夠在廁所主體部確保用于安裝扶手的支柱的空間。因此,落座于馬桶座圈的使用者能夠使自己的雙腿自由地、尤其是朝向外側(cè)自由地移動。
[0050]優(yōu)選的是,在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中使用的馬桶座圈具備第一座面和第二座面,該第一座面在與第一側(cè)緣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呈大致直線狀,形成為相對于水平面朝著開口部向下方傾斜的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隨著從馬桶座圈的后部朝向前部而連續(xù)地增加,之后連續(xù)地減少而成為大致水平,該第二座面在與第二側(cè)緣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呈大致直線狀,形成為相對于水平面朝著開口部向下方傾斜的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隨著從馬桶座圈的后部朝向前部而連續(xù)地增加,之后連續(xù)地減少而成為大致水平。
[0051 ] 即,上述的馬桶座圈夾著開口部地具有第一座面和第二座面,而且,第一及第二座面的傾斜均隨著從馬桶座圈的后部朝向前部而朝向開口部連續(xù)地變陡峭,之后連續(xù)地變平緩,并且在馬桶座圈的前緣附近成為大致水平。需要說明的是,在此,座面的“傾斜角度”是指在與側(cè)緣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表示呈大致直線狀的座面的代表性傾斜度的線段相對于水平面的角度。
[0052]因此,在使用者落座于馬桶座圈時,第一及第二座面以使該使用者的臀部落入馬桶座圈的開口部中的方式進行引導。其結果是,第一及第二座面將使用者的臀部的皮膚相對于座面相對地抬起,使使用者的肛門打開,因此能起到使使用者的排泄變得容易這樣的效果。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在馬桶座圈的剖面中呈大致直線狀的座面,只要通過座面的傾斜獲得上述的落入效果,則馬桶座圈的剖面不必僅由呈直線的平面構成,也可以包括稍微朝下方凹陷的曲面或向上方突出的曲面。
[0053]此外,優(yōu)選的是,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在與第一側(cè)緣的切線正交且通過開口部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的馬桶座圈剖面中最大,此外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在與第二側(cè)緣的切線正交且通過開口部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的馬桶座圈剖面中最大。
[0054]若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和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在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寬度最大的位置達到最大,則在使用者落座于本發(fā)明的馬桶座圈時,使用者的肛門被第一及第二座面引導至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的中點附近,因此,使用者的排便能夠落下至設置于馬桶座圈的下方的桶狀物中的規(guī)定位置。因此,上述的第一及第二座面的傾斜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排便向桶狀物的周圍飛濺或附著,并且使使用者的排便可靠地埋沒于以規(guī)定的深度積存在桶狀物中的水中,因此能夠防止排便的露出所產(chǎn)生的異臭。
[0055]需要說明的是,通常,若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和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在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寬度最大的位置的附近達到最大,則能夠?qū)⑹褂谜叩母亻T引導至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的中點附近,因此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和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并非必須嚴格意義上在馬桶座圈的開口部的寬度最大的位置處達到最大。
[0056]發(fā)明效果
[0057]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廁所主體前端部的兩端區(qū)域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后方呈凸狀地彎曲,突出部(中央?yún)^(qū)域)朝向廁所主體部的前方呈凸狀地突出,因此使用者能夠容易地向廁所主體部及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此外,在使用者向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時,廁所主體部的突出部與使用者的兩膝的內(nèi)側(cè)抵接而使使用者的兩腿叉開,因此使用者能夠自然而然地采取容易排泄的姿勢。此外,對于使用者兩腿叉開的姿勢而言,在排泄后,使用者無需采取稍微彎腰的姿勢,可以自行地從前方擦拭排便,進而在使用者為需要護理人員等的情況下,保姆等人也無需抱起使用者而能夠擦拭使用者的排便,因此能夠大幅減輕保姆等的負擔。
[0058]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設為所謂的箱型結構,因此能夠在確保必要強度的基礎上,從廁所主體部的表面省略可能鉤住使用者的腿等的肋等突起物、階梯差,將廁所主體部的表面設為平滑的形狀。此外,廁所主體部由于采用分割成箱部和上表面部的所謂的兩節(jié)構造,因此任一部件均能夠成形為樹脂制的一體成形品,能夠提供低成本且牢固的便攜式廁所。
[0059]進而,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由于使廁所主體部的前表面部從開口的開口緣朝向箱部的下方及后方傾斜,因此在使用者從便攜式廁所站起時及/或向便攜式廁所落座時,使用者能夠?qū)⒆约旱哪_移至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或馬桶座圈的前緣的正下方或其后方。其結果是,在站起時及/或落座時,使用者的體重移動主要僅為上下方向的移動,站起及落座變得容易。
[0060]在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中,由于將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分割為容易被使用者的排泄物、污垢等弄臟且需要適當清洗、擦拭的承受部和裝卸自如地支承該承受部的框部,因此,能夠在便攜式廁所的外部對承受部容易進行清掃。
[0061]在本發(fā)明中,若將馬桶座圈的側(cè)緣與廁所主體部的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則能夠防止與馬桶座圈轉(zhuǎn)動時的廁所主體部的扶手、支承扶手的支柱發(fā)生干涉。另外,由于形成在馬桶座圈與廁所主體部的上表面部分之間的間隙等形成在落座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外偵牝因此,也能夠防止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內(nèi)側(cè)的皮膚被夾入該間隙等。
[0062]在本發(fā)明中,將馬桶座圈的座面形成為座面的傾斜隨著從馬桶座圈的后部朝向前部而朝向開口部連續(xù)地變陡峭,之后連續(xù)地變平緩,并且在馬桶座圈的前緣附近成為大致水平的形狀,則在使用者落座于本發(fā)明的馬桶座圈時,以使該使用者的臀部落入馬桶座圈的開口部中的方式進行引導,將使用者的臀部的皮膚相對于座面相對地抬起,使使用者的肛門打開,因此使使用者的排泄容易化。
[0063]在本發(fā)明中,若將馬桶座圈的前側(cè)的兩端部配置于比扶手的支柱靠前方,則在使廁所主體部的前端部的形狀為與馬桶座圈的前緣大致相同的形狀的基礎上,能夠在廁所主體部確保用于安裝扶手的支柱的空間,因此,能夠使落座于馬桶座圈的使用者的兩腿自由移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64]圖1是蓋打開的狀態(tài)下的安裝有本發(fā)明的馬桶座圈的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簡圖。
[0065]圖2是設置有桶狀物且蓋及馬桶座圈打開的狀態(tài)下的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簡圖。
[0066]圖3是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組裝示意圖。
[0067]圖4是僅未設置桶狀物且蓋及馬桶座圈打開的狀態(tài)下的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簡圖。
[0068]圖5是載置有馬桶座圈的狀態(tài)下的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俯視圖。
[0069]圖6是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廁所主體部的組裝示意圖。
[0070]圖7是本發(fā)明的便攜式廁所的側(cè)視圖。
[0071]圖8是懸掛有桶狀物的狀態(tài)下的承受部的簡圖。
[0072]圖9是馬桶座圈的簡圖。
[0073]圖10是馬桶座圈的俯視圖。
[0074]圖11是圖5所不的馬桶座圈的A — A首I]面至D — D劑面的首I]視圖及主視圖。
[0075]附圖標記說明
[0076]1.....便攜式廁所
[0077]2.....廁所主體部
[0078]20....扶手
[0079]200...支柱
[0080]21....靠背
[0081]22....腿部
[0082]23...?箱部
[0083]230..?開口緣
[0084]231...前表面部
[0085]24....框部
[0086]25...?第一側(cè)端部
[0087]250...第一廁所主體端部
[0088]26....第二側(cè)端部
[0089]260...第二廁所主體端部
[0090]27....廁所主體前端部
[0091]270..?廁所主體突出部
[0092]271...第一拐點
[0093]272...第二拐點
[0094]273...曲線部
[0095]274..?第一彎曲部
[0096]275..?第二彎曲部
[0097]276..?第三彎曲部
[0098]28....上表面部
[0099]3.....承受部
[0100]30...?第一開口部
[0101]31....緣壁
[0102]32....槽部
[0103]4.....馬桶座圈
[0104]40...?第二開口部
[0105]400...前端部
[0106]401..?最大開口寬度的尺寸線
[0107]41....第一座面
[0108]42....第二座面
[0109]43....第一側(cè)緣
[0110]430..?第一端部
[0111]44...?第二側(cè)緣
[0112]440..?第二端部
[0113]45....前緣
[0114]450...突出部
[0115]5.....蓋部
[0116]6.....桶狀物
[0117]7.....輔助蓋

【具體實施方式】
[0118]以下,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涉及的一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nèi)可以進行各種變更。
[0119]圖1表示蓋5打開的狀態(tài)下的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攜式廁所I的簡圖,圖2表示設置有桶狀物6且蓋5及馬桶座圈4打開的狀態(tài)下的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攜式廁所I的簡圖。另外,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攜式廁所I的組裝示意圖。
[0120]如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包括:廁所主體部2、構成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的承受部3、馬桶座圈4、蓋部5、安裝在廁所主體部2中的桶狀物6及桶狀物6的輔助蓋7,各個構成要素安裝為能夠彼此拆卸。此外,在廁所主體部2中包括扶手20、靠背21及腿部22。
[0121]圖4表不僅未設置桶狀物6且蓋5及馬桶座圈4打開的狀態(tài)下的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的簡圖。另外,圖5表示將扶手20及靠背21拆卸、且載置了馬桶座圈4的狀態(tài)下的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的俯視圖。
[0122]如圖4所示,廁所主體部2具備上表面部28,該上表面部28具有由緣壁31劃分出的第一開口部30,而且,在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轉(zhuǎn)動自如地安裝有馬桶座圈4,該馬桶座圈4具有周圍封閉的第二開口部40。
[0123]另外,如圖5所示,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具有第一側(cè)端部25和第二側(cè)端部26,在將馬桶座圈4載置于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的狀態(tài)下,該第一側(cè)端部25在上表面部28的外側(cè)從位于比馬桶座圈4的第二開口部40的前端部400靠后方的第一廁所主體端部250呈大致直線狀地延伸至上表面部28的后部,該第二側(cè)端部26在第一側(cè)端部25的相反側(cè)且上表面部28的外側(cè)從位于比馬桶座圈4的第二開口部40的前端部400靠后方的第二廁所主體端部260呈大致直線狀地延伸至上表面部28的后部。
[0124]而且,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具有與第一及第二側(cè)端部25、26的廁所主體端部250、260相反地位于比馬桶座圈4的第二開口部40的前端部400靠前方的廁所主體突出部270,在廁所主體部2的前部形成有經(jīng)由位于比馬桶座圈4的第二開口部40的前端部400靠前方的廁所主體突出部270而從第一廁所主體端部250延伸至第二廁所主體端部260的廁所主體前端部27。因而,廁所主體部2的平面整體具有大致方形的形狀,第一側(cè)端部25實質(zhì)上與第二側(cè)端部26大致平行地配置。
[0125]需要說明的而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側(cè)端部”是指在俯視圖中顯現(xiàn)的便攜式廁所I的輪廓及形成該輪廓的端面。另外,“大致直線狀”是指將分開的兩點以大致最短距離連結的線段,只要在距離上與直線大致相同,則不僅包含嚴格意義上的直線,也包含稍微彎曲成“(日文)〈字狀”的折線、以描繪大的圓弧的方式稍微彎曲的曲線。因此,側(cè)端部25、26的大部分以大致直線狀延伸即可,也可以在側(cè)端部25、26的一部分形成例如用于收容便攜式廁所主體部2的腿部支柱的鼓出部等。
[0126]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前部”是指成人使用者落座于馬桶座圈4時配置于使用者的腹部側(cè)的馬桶座圈4及便攜式廁所I的前方附近的區(qū)域,而且,“后部”是指成人使用者落座于馬桶座圈4時配置于使用者的背部側(cè)的馬桶座圈4及便攜式廁所I的后方附近的區(qū)域。另外,便攜式廁所I的側(cè)端部25、26的“廁所主體端部250、260”是指沿便攜式廁所I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側(cè)端部25、26向沿便攜式廁所I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廁所主體前端部27實質(zhì)上變換方向的拐角部分,該拐角部分不僅可以為角部,可以為帶有圓角的角部。
[0127]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的廁所主體第一廁所主體端部270具有曲線部273,該曲線部273在第一廁所主體端部250與廁所主體突出部270之間包含第一拐點271,而且在從第二廁所主體端部260到廁所主體突出部270之間包含第二拐點272。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拐點”是廁所主體前端部27從朝廁所主體部2的后方凸出的狀態(tài)向朝廁所主體部2的前方凸出的狀態(tài)變化的部分即可,所述變化的部分不僅包含點的情況,也包含由直線構成的情況。
[0128]這樣,在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中,與平面部分為矩形的廁所主體部相比,廁所主體前端部27的兩端區(qū)域以朝向廁所主體部2的后方凸出的方式彎曲而后退,因此,即便使用者欲向便攜式廁所I的馬桶座圈4的后方坐下,與以往的前緣的兩端區(qū)域不后退的馬桶座圈相比,廁所主體部2的前端部27不會與使用者的膝蓋的內(nèi)側(cè)接觸而成為障礙。因此,使用者能夠容易地向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的馬桶座圈4的后方坐得較深。
[0129]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中,廁所主體前端部27的中央部分比該前端部27的兩端區(qū)域相對地向前方突出,因此,當使用者向馬桶座圈4的后方坐得較深時,該前端部27的廁所主體突出部270與使用者的兩膝的內(nèi)側(cè)抵接,引導使用者的兩腿叉開。因此,使用者能夠自然而然地采取容易排泄的姿勢,特別是男性使用者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使性器官朝向下方,因此能夠避免使用者的排尿越過馬桶座圈4的前端部400、廁所主體前端部27的突出部270而飛濺。
[0130]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中,安裝于廁所主體部2的馬桶座圈4具備前緣45,在將馬桶座圈4載置于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時,該前緣45與廁所主體部2的前端部27大致平行地配置。
[0131]S卩,若馬桶座圈4的前緣45的前部或一部分成為與廁所主體部2的前端部27大致相同的形狀,則即便使用者欲向便攜式廁所I的馬桶座圈4的后方坐下,與以往的前緣的兩端區(qū)域不后退的馬桶座圈相比,廁所主體部2的前端部27與馬桶座圈4的前緣45也不會與使用者的膝蓋的內(nèi)側(cè)接觸而成為障礙,而且,也能夠提高使用者落座時的腿的配合感。另外,若馬桶座圈4的前緣45的前部或一部分成為與廁所主體部2的前端部27大致相同的形狀,則廁所主體前端部27的廁所主體突出部270與馬桶座圈4的前緣45的突出部450協(xié)作而與使用者的兩膝的內(nèi)側(cè)較寬地抵接,因此,能夠順利地使使用者的兩腿叉開。
[0132]此外,對于使用者叉開了兩腿的姿勢,在排泄后,使用者無需采取稍微彎腰的姿勢,能夠自行地從前方擦拭排便。此外,即使在使用者是必須通過保姆或護理人員進行擦拭的老年人或需要護理人員的情況下,保姆等也無需抱起使用者就能夠擦拭使用者的排便,因此能夠大幅減輕保姆等的負擔。
[0133]在本實施方式中,廁所主體前端部27的曲線部273包括:在第一廁所主體端部250與第一拐點271之間朝向廁所主體部2的后方彎曲成凸狀的第一彎曲部274 ;在第二廁所主體端部260與第二拐點272之間朝向廁所主體部2的后方彎曲成凸狀的第二彎曲部275 ;以及在第一拐點271與第二拐點272之間朝向廁所主體部2的前方彎曲成凸狀的第三彎曲部276 (參照圖4、5)。
[0134]如上所述,若廁所主體前端部27的兩端區(qū)域的曲線部273朝向廁所主體部2的后方彎曲成凸狀,且?guī)黧w前端部27的中央部分的曲線部273朝向廁所主體部2的前方彎曲成凸狀,則在使用者向馬桶座圈4的后方坐得較深時,廁所主體前端部27的兩端區(qū)域的形狀配合使用者的膝蓋的內(nèi)側(cè),因此溫柔且順暢地使使用者的兩腿叉開。進而,上述的廁所主體前端部27的形狀成為使用者向馬桶座圈4坐下時放置自己的腿的位置的標記,因此使用方便。
[0135]接著,使用圖6、7主要說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便攜式廁所I的結構上的特征。圖6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的廁所主體部2的組裝示意圖。圖7表示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的側(cè)視圖。
[0136]如圖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具有包括扶手20、靠背21及腿部22的廁所主體部2。并且,廁所主體部2分割為上部開口的箱部23、以及與箱部23的開口的開口緣230連接的上表面部28。此外,箱部23具有從開口的開口緣230朝向箱部23的下方及朝后方傾斜的前表面部231。另外,上表面部28包含后述的承受部3和框部24。
[0137]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通過采用尤其有利于省略開口緣230的折回肋等突起物的、所謂的箱型結構,從而尤其從廁所主體部2的前表面部231省略使用者可能鉤到腿等的突起物、階梯差,將廁所主體部2的前表面部231設為平滑的形狀。
[0138]此外,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采用所謂的兩節(jié)結構,將廁所主體部2分割成上部開口的箱部23和通過螺絲等與該開口的開口緣230連結的上表面部28這兩個部件。因此,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的箱部23及上表面部28均可以作為樹脂制的一體成形品進行成形,其結果是,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能夠以低成本且牢固地制造。
[0139]進而,如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使箱部23的前表面部231從開口的開口緣230朝向箱部23的下方及后方傾斜,因此使用者能夠?qū)⒆约旱哪_移至廁所主體部2的前端部27或馬桶座圈4的前緣45的正下方或其后方(參照圖1)。因此,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1,使用者從便攜式廁所I站起時及/或向便攜式廁所I落座時的體重移動主要僅為上下方向的移動,因此使用者從便攜式廁所I的站起以及向便攜式廁所I的落座變得容易。
[0140]此外,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將箱部23的外表面連接為與上表面部28的外表面在一個面上(參照圖1、2)。
[0141]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為了使落座于馬桶座圈4的使用者的兩腿自由移動,將廁所主體部2的前端部27的形狀設為與馬桶座圈4的前緣45大致相同的形狀(參照圖1)。因此,在將箱部23的外表面與上表面部28的外表面連接成在一個面上時,能夠形成從廁所主體部2的前端部27朝向廁所主體部2的下方而具有與馬桶座圈4的前緣45的形狀大致相同的表面形狀的前表面部231。
[0142]其結果是,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能夠從廁所主體部2的前表面部231排除突起物、階梯差,將廁所主體部2的前表面部231形成為更平滑的形狀。此外,由于能夠?qū)ⅠR桶座圈4的前緣45的中央部分的突出部450從馬桶座圈4的前緣45至廁所主體部2的前表面部231連續(xù)形成,因此能夠在使用者向馬桶座圈的后方坐得較深時更順利地促進引導使用者的兩腿叉開。
[0143]圖8表示從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分離的、懸掛有桶狀物6的狀態(tài)下的承受部3的簡圖。
[0144]如參照圖3、4、8理解的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被分割為框部24和承受部3,該承受部3具有由緣壁31劃分出的第一開口部30且該承受部3在框部24的內(nèi)側(cè)裝卸自如地裝配于該框部24。
[0145]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支承扶手20、靠背21,而且通過與箱部23連接來提高廁所主體部2的強度,并且,從下方支承馬桶座圈4,進而也起到借助劃分出第一開口部30的緣壁31以向第一開口部30中懸掛桶狀物6的方式支承桶裝物6的功能。因此,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中的尤其是第一開口部30及其周邊部容易被使用者的排泄物、污垢等弄臟,需要適當進行清洗、擦拭等清掃。
[0146]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分割為由第一開口部30及其周邊部構成的承受部3和裝卸自如地支承該承受部3的框部24,能夠?qū)⒊惺懿?從廁所主體部2分離而在便攜式廁所I的外部容易地清掃。因此,若成為承受部3容易從廁所主體部2拆卸的結構,則廁所主體部2不需要如本實施方式那樣分離為框部24 (除承受部3之外的上表面部28)和箱部23,也可以為框部24和箱部23成為一體的所謂的單節(jié)結構。
[0147]另外,承受部3通過在承受部3的第一開口部30的周圍設置溝狀的槽部32,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排泄物等向廁所主體部2的其他部位滴落或飛散。另外,若將馬桶座圈4、蓋部5轉(zhuǎn)動自如地安裝于承受部3,則能夠利用承受部3同時將馬桶座圈4和蓋部5從廁所主體部2拆卸,因此,便攜式廁所I的清掃變得更容易(參照圖3、8)。
[0148]接著,對安裝于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的馬桶座圈4的特征進行說明。圖9表不本實施方式的馬桶座圈4的簡圖,圖10表不本實施方式的馬桶座圈4的俯視圖。
[0149]如對比圖1和圖2而理解的那樣,安裝于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的馬桶座圈4轉(zhuǎn)動自如地安裝于廁所主體部2的承受部5。另外,馬桶座圈4具備第一側(cè)緣43和第二側(cè)緣44,在將馬桶座圈4載置于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時,該第一側(cè)緣43與廁所主體部2的第一側(cè)端部25大致平行地配置,而且該第二側(cè)緣44與廁所主體部的第二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
[0150]在本實施方式中,馬桶座圈的第一及第二側(cè)緣43、44分別與廁所主體部2的第一及第二側(cè)端部25、26大致平行地配置,則馬桶座圈4的外形也為大致方形,而且能夠使形成在馬桶座圈4與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之間的間隙、階梯差形成于落座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外側(cè)。因此,上述那樣的具有第一及第二側(cè)緣43、44的馬桶座圈4,由于能夠避免形成在馬桶座圈4與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之間的間隙、階梯差沿傾斜方向橫跨落座后的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內(nèi)側(cè),因此能夠消除使用者的大腿部的內(nèi)側(cè)的皮膚被夾入在馬桶座圈4與廁所主體部2的上表面部28之間形成的間隙、階梯差的問題。
[015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中,由于扶手20與廁所主體部2的側(cè)端部25、26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雖然將具有與廁所主體部2的側(cè)端部25、26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側(cè)緣43、44的馬桶座圈4與扶手20、支承扶手的支柱200相鄰配置,在馬桶座圈4轉(zhuǎn)動時,馬桶座圈4也不會與扶手20、支承扶手的支柱200發(fā)生干涉,其結果是,在左右扶手20之間能夠使馬桶座圈4的座面達到最大限度的大小。
[0152]若將馬桶座圈4的側(cè)緣43、44不相對于廁所主體部2的側(cè)端部25、26大致平行地配置而配置成例如“(日文)〃字狀”,則在使馬桶座圈4的座面41、42形成必要且足夠的大小的情況下,馬桶座圈4的寬度達到最大的部分會與扶手20、支承扶手的支柱200發(fā)生干涉。相反,在形成為馬桶座圈4的寬度達到最大的部分不會與扶手20、支承扶手的支柱200干涉的大小的情況下,由于被允許的左右扶手20間的最大距離是確定的,因此馬桶座圈4的外形寬度相對變小,其結果是,無法使馬桶座圈4的座面41、42具有必要且足夠的大小。
[0153]另外,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利用便攜式廁所I的上表面部28支承扶手20及從下方支承該扶手的支柱200,而且具有大致方形的外形的馬桶座圈4的前側(cè)的兩端部(拐角部分)配置成比扶手的支柱200靠前方。需要說明的是,在此,馬桶座圈4的“端部”表示沿馬桶座圈4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側(cè)緣43、44朝沿馬桶座圈4的寬度方向延伸的前緣45實質(zhì)上變換方向的拐角部分,該拐角部分不僅可以是角部,也可以是帶有圓角的角部。
[0154]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將馬桶座圈4的前側(cè)的兩端部430、440配置成比扶手的支柱200靠前方,因此,在將廁所主體部2的前端部27的形狀形成為與馬桶座圈4的前緣45大致相同的形狀的基礎上,能夠在廁所主體部2上確保用于安裝扶手的支柱200的空間。因此,落座于馬桶座圈4的使用者能夠使自己的雙腿自由地、尤其是朝向外側(cè)自由地移動。
[0155]圖11表示圖10所示的馬桶座圈4的、與第一側(cè)緣43及第二側(cè)緣44正交的A —A剖面至D — D剖面的剖視圖和馬桶座圈4的主視圖。
[0156]在本實施方式的便攜式廁所I中使用的馬桶座圈4夾著開口部40地具有第一座面41和第二座面42 (參照圖9、10)。并且,如圖11所示,在與第一側(cè)緣43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呈大致直線狀的第一座面41形成為,相對于水平面朝著開口部40向下方傾斜的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隨著從馬桶座圈4的后部朝向前部而連續(xù)地增加,之后連續(xù)地減少而成為大致水平。此外,在與第二側(cè)緣44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呈大致直線狀的第二座面42形成為,相對于水平面朝著開口部40向下方傾斜的第二座面42的傾斜角度α隨著從馬桶座圈4的后部朝向前部而連續(xù)地增加,之后連續(xù)地減少而成為大致水平。
[0157]S卩,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的傾斜均隨著從馬桶座圈4的后部朝向前部而朝向開口部40連續(xù)地變陡峭,之后連續(xù)地變平緩,并且在馬桶座圈4的前緣45附近成為大致水平。需要說明的是,在此,座面41、42的“傾斜角度”是指在與側(cè)緣43、44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表示呈大致直線狀的座面41、42的代表性傾斜度的線段相對于水平面的角度(參照圖11)。
[0158]因此,在使用者落座于馬桶座圈4時,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以使該使用者的臀部落入馬桶座圈4的開口部40中的方式進行引導。其結果是,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將使用者的臀部的皮膚相對于座面41、42相對地抬起,使使用者的肛門打開,因此能起到使使用者的排泄變得容易這樣的效果。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在馬桶座圈4的剖面中呈大致直線狀的座面41、42,只要通過座面41、42的傾斜獲得落入效果,則馬桶座圈4的剖面不必僅由呈直線的平面構成,也可以如圖11 (d)所示,包括稍微朝下方凹陷的曲面。
[0159]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在與第一側(cè)緣43的切線正交且通過開口部40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401 (圖11)的馬桶座圈剖面中達到最大。此外,第二座面42的傾斜角度α在與第二側(cè)緣44的切線正交且通過開口部40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401 (圖11)的馬桶座圈剖面達到中最大。
[0160]若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和第二座面42的傾斜角度α在馬桶座圈4的開口部40的寬度最大的位置達到最大,則在使用者落座于本發(fā)明的馬桶座圈4時,使用者的肛門被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引導至馬桶座圈4的開口部40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401的中點附近,因此,使用者的排便能夠落下至設置于馬桶座圈4的下方的桶狀物6中的規(guī)定位置(參照圖1)。因此,第一及第二座面41、42的傾斜能夠防止使用者的排便向桶狀物6的周圍飛濺或附著,并且使使用者的排便可靠地埋沒于以規(guī)定的深度積存在桶狀物6中的水中,因此能夠防止排便的露出所產(chǎn)生的異臭。
[0161]需要說明的是,若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和第二座面42的傾斜角度α在馬桶座圈4的開口部40的寬度最大的位置的附近達到最大,則能夠?qū)⑹褂谜叩母亻T引導至馬桶座圈4的開口部40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401的中點附近,因此第一座面41的傾斜角度α和第二座面42的傾斜角度α并非必須嚴格意義上在馬桶座圈4的開口部40的寬度最大的位置處達到最大。
【權利要求】
1.一種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該便攜式廁所具備: 廁所主體部,其具備上表面部,該上表面部具有由緣壁劃分出的第一開口部;以及馬桶座圈,其具有周圍封閉的第二開口部,且轉(zhuǎn)動自如地安裝于所述上表面部,并且,所述廁所主體部的所述上表面部具備第一側(cè)端部、第二側(cè)端部以及廁所主體前端部,在將所述馬桶座圈載置于所述廁所主體部的所述上表面部的狀態(tài)下, 所述第一側(cè)端部在所述上表面部的外側(cè),從位于比所述馬桶座圈的所述第二開口部的前端部靠后方的第一廁所主體端部呈大致直線狀地延伸至所述上表面部的后部, 所述第二側(cè)端部在所述第一側(cè)端部的相反側(cè)且在所述上表面部的外側(cè),從位于比所述馬桶座圈的所述第二開口部的前端部靠后方的第二廁所主體端部呈大致直線狀地延伸至所述上表面部的后部, 所述廁所主體前端部經(jīng)由位于比所述馬桶座圈的所述第二開口部的所述前端部靠前方的廁所主體突出部而從所述第一廁所主體端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廁所主體端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馬桶座圈具備前緣,在將所述馬桶座圈載置于所述廁所主體部的所述上表面部時,所述前緣與所述上表面部的所述廁所主體前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廁所主體前端部包括曲線部,該曲線部在所述第一廁所主體端部與所述廁所主體突出部之間具有第一拐點,而且在從所述第二廁所主體端部到所述廁所主體突出部之間具有第二拐點。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線部包括: 第一彎曲部,其在所述第一廁所主體端部與所述第一拐點之間朝向所述廁所主體部的后方彎曲成凸狀; 第二彎曲部,其在所述第二廁所主體端部與所述第二拐點之間朝向所述廁所主體部的后方彎曲成凸狀;以及 第三彎曲部,其在所述第一拐點與第二拐點之間朝向所述廁所主體部的前方彎曲成凸狀。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廁所主體部還具有前表面部,該前表面部從所述上表面部的所述廁所主體前端部朝向所述廁所主體部的下方且朝向后方傾斜。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廁所主體部被分割為所述上表面部和上部開口且與所述上表面部連接的箱部。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部的外表面與所述上表面部的外表面連接成在一個面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表面部被分割為框部和具有所述第一開口部且在所述框部的內(nèi)側(cè)裝卸自如地裝配于所述框部的承受部。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馬桶座圈具備第一側(cè)緣以及第二側(cè)緣,在將所述馬桶座圈載置于所述廁所主體部的所述上表面部時, 所述第一側(cè)緣與所述上表面部的所述第一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 所述第二側(cè)緣與所述上表面部的所述第二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馬桶座圈具備: 第一座面,其在與所述第一側(cè)緣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呈大致直線狀,且形成為相對于水平面而朝著所述開口部向下方傾斜的所述第一座面的傾斜角度隨著從所述馬桶座圈的后部朝向前部而連續(xù)地增加,之后連續(xù)地減少而成為大致水平;以及 第二座面,其在與所述第二側(cè)緣的切線正交的剖面中呈大致直線狀,且形成為相對于水平面而朝著所述開口部向下方傾斜的所述第二座面的傾斜角度隨著從所述馬桶座圈的后部朝向前部而連續(xù)地增加,之后連續(xù)地減少而成為大致水平。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座面的所述傾斜角度在與所述第一側(cè)緣的切線正交且通過所述馬桶座圈的所述第二開口部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的所述馬桶座圈剖面中最大,而且, 所述第二座面的所述傾斜角度在與所述第二側(cè)緣的切線正交且通過所述馬桶座圈的所述開口部的寬度最大的尺寸線的所述馬桶座圈剖面中最大。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該便攜式廁所還具備借助所述廁所主體部的所述上表面部的所述緣壁而裝卸自如地裝配于所述第一開口部中的桶狀物。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廁所主體部的所述上表面部的所述第一側(cè)端部與所述第二側(cè)端部大致平行地配置。
14.根據(jù)權利要求6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廁所主體部的所述上表面部及所述箱部均為樹脂制的一體成形品。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式廁所,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攜式廁所具備扶手及從下方支承所述扶手的支柱,所述馬桶座圈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配置得比所述扶手的所述支柱靠前方。
【文檔編號】A47K11/04GK104274114SQ201410095361
【公開日】2015年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7月3日
【發(fā)明者】青山智行, 石井賢俊, 林田良太 申請人:安隆化成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