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山核桃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家用小工具,專門用于幫助手工逐步 剝離山核桃堅硬的外殼,以取得較為完整的果仁。
背景技術:
山核桃(又名小胡桃)是香脆味美、深受大眾喜愛的天 然食品,可是它又有著果殼堅硬、難以剝取果仁的特點。人 們在居家閑坐品嘗這一美味時,通常采用的是用牙齒逐步咬 開硬殼,然后剝取果仁,或者使用小錘敲碎硬殼剝取果仁。 但是這些方法既存在著食用文明和衛(wèi)生問題,也存在著果仁 和果殼同時被咬碎、敲碎以及果仁和硬殼碎屑混雜的問題。
市場上還有一種傳統(tǒng)的核桃夾子,這種工具也只能簡單 的將山核桃的硬殼夾碎,山核桃殼被夾碎后其果仁往往被一 起擠碎,這就使得在分揀挑選果仁的過程中造成不少果仁浪 費,同時也造成了果仁和硬殼碎屑混雜影響食用興致的問 題。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xiàn)有工具在破碎山核桃硬殼時不能區(qū)別果殼 和果仁,而使果仁和硬殼一起被擠碎的難題。本實用新型利 用山核桃的外殼堅硬易碎,在邊緣受到單一的剪切作用力時 具有按一定方向開裂的特性。提供一種可以選擇合適的切入
3點只對山核桃的硬殼進行剪切,使外殼按預想的方向開裂,
逐步剖開硬殼而把藏在每一個果莢間隔內的果仁較為完整 地剝離出來的專用工具。
本實用新型解決逐步剖開、剝離山核桃堅硬外殼所采用
的技術方案是提供這樣一種工具利用通用鉗類工具的夾、 剪功能,根據剖解山核桃堅硬外殼的需要,在現(xiàn)有5"斜口 鉗外型的基礎上將其頭部刀刃進行改進,將刀刃移到鉗嘴頭 部橫剖面的中間線上,加工出刃口角度呈35。左右的雙面刀 刃(相對于斜口鉗而成為正口鉗),使其成為適用于本創(chuàng)意 的專用工具。它具有這樣一些特點采用中間刃口可以使本 實用新型在剪切山核桃堅硬的外殼時,兩邊分力一致,便于 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控制意想的開裂部位和開裂方向;而采 用較小角度的刃口角度在剪切時可以減小分力對堅硬外殼 的橫向推擠力,減少外殼因爆裂造成的飛濺。本實用新型在 使用時是以刀刃頭部正對需要切開的方向,在硬殼邊緣(或 兩爿結合的尖突處)剪入約2—3 mm,利用硬殼的爆裂特性 使山核桃外殼一分為二,就這樣不斷地在山核桃外殼需要剖 開處進行剪切,逐步分割或剪裂外殼,從而剝取較為完整果 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靈巧實用,可以 有目標的對山核桃外殼進行逐步分解,以衛(wèi)生文明的方式剝 取較為完整的果仁。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l是本實用新型山核桃鉗的外型及剪切刀刃的橫向剖 面圖。
圖中1、山核桃鉗鉗體,2、軸,3、處在鉗嘴頭部的
剪切刀刃,A-A、剪切刀刃的橫向剖面圖。 圖2是整個的山核桃。
圖中4、山核桃尖突部位的兩爿結合處。
圖3是剖開后的半個山核桃。
圖中5、半個山核桃尖突部位的兩莢室結合處。
圖4是山核桃的單個莢室。
圖中6、單個莢室的硬殼邊緣處。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中的山核桃鉗具有鉗類工具的基本外形,由兩片
鉗體(1)和軸(2)相配組成,可作剪、夾運動。本山核桃鉗僅在 鉗嘴頭部的近尖處加工出5mm長的剪切刀刃(3),鉗嘴內側的
其余部分不作要求可以與其它功能相組合,拋物線形的刀背 與刀刃形成尖形的刀頭。
剪切刀刃的橫向剖面圖(A-A)所示的是兩片嚙合在一 起的,刃口角度為35。左右的正口雙面刀刃。
本山核桃鉗在使用時是以頭部的剪切刀刃(3)在山核桃需 要切開處剪下,利用硬殼所具有的爆裂特性使其一分為二的。其一般步驟是使用剪切刀刃(3)在整個山核桃尖突的兩 爿結合處(4)剪下將其剖開;剖開后再剪切半個山核桃尖突的 兩莢室結合處(5)使各莢室分開;再橫向剪切單個莢室的硬殼 邊緣(6),將呈弧形卡住果仁的硬殼兩頭剪去取出果仁。由于 果殼內部對果仁的包裹是復雜的,殼內的凹陷也有可能卡住 果仁,因此對一些卡住果仁的硬殼,還需要在硬殼上選擇合 適的切口進行分解??傊褂帽拘滦蜕胶颂毅Q的方法并無定 律,在實踐中自然會很快取得操作經驗。
權利要求1、一種山核桃鉗,由兩片鉗體和軸配合構成,其特征是剪切刀刃在鉗嘴的前部,正口雙面刀刃,拋物線形的刀背與刀刃形成尖形刀頭。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通用鉗類工具的基本外形和剪切功能的山核桃鉗,由兩片鉗體(1)和軸(2)配合構成,采用刃口角度(A-A)為35°左右的正口雙面刀刃,拋物線形的刀背與刀刃形成尖形刀頭,頭部近尖處的剪切刀刃(3)長度為5mm。是一種利用山核桃堅硬外殼在受到單一的剪切作用力時會按一定方向開裂的特性,在山核桃的兩爿結合處或剖開后的硬殼邊緣用刀尖進行剪切,使外殼按預想的方向裂開,逐步剖解硬殼從而剝出較為完整果仁的專用工具。本實用新型山核桃鉗采用雙面刀刃和尖形刀頭可以在剪切時使兩邊的分力一致;有利于選擇合適的切入點、控制意想的開裂部位和開裂方向。小角度的刀刃還可以減小分力對堅硬外殼的橫向推擠力,減少外殼爆裂造成的飛濺。
文檔編號A47J43/26GK201253156SQ20072018440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0月19日
發(fā)明者沈建輝 申請人:沈建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