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可以減少部件數(shù)量,易于進行組裝且可降低成本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壓力電飯鍋是利用提高壓力使盛有米和水的內鍋在較高的溫度下和較短的時間內進行煮飯的一種烹飪裝置。目前市場上有許多種類的壓力電飯鍋。圖1為本發(fā)明人已申請過專利的壓力電飯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主要部件分解立體圖。圖3為圖1中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組裝狀態(tài)剖視圖。如圖1至圖3所示,這種已有技術的壓力電飯鍋主要由本體10和鍋蓋20組成。本體10的內部可放置用于盛放米和水的內鍋11。鍋蓋20設置在本體10的上端。鍋蓋20可以本體10后端的鉸接部21為中心進行開閉。鉸接部21的內部設有圖中未示出的彈簧,其可對從本體10上打開的鍋蓋20進行彈性支撐。鍋蓋20的底面設有用于封閉內鍋11的內蓋22。鍋蓋20的前端設有掛鉤23。為與掛鉤23相對應而在本體10的前上部設置了用于開啟鍋蓋20的按鈕12。另外,鍋蓋20的一側還設有用于開啟鍋蓋20的輔助開啟裝置30。如圖2、圖3所示,鍋蓋20的一側垂直形成有孔40。輔助開啟裝置30可貫穿孔40,其包括桿體31、彈簧33和固定針34。桿體31的下端部形成有限位孔32。彈簧33設置在桿體31上,其可為桿體31提供彈力。固定針34可插入限位孔32中,以防止彈簧33脫落。即,桿體31的上端部部分突出在鍋蓋20的上側,而下端部位于與鍋蓋20底面相接觸的本體10的上端面上,并受到彈簧33的彈性支撐??衫冒粹o12和掛鉤23之間的相互配合來關閉或開啟鍋蓋20。本體10的內部設有用于盛放米和水的內鍋11。當結束烹飪時,即使將內鍋11內的蒸汽向外排出,內鍋11的內、外部也會存在一定的壓力差,這是因為內鍋11處于密閉狀態(tài)。因此,只利用松開按鈕12和鉸接部21的彈簧恢復力是很難打開鍋蓋20的。這時,可以按動露在鍋蓋20上側的桿體31來輔助進行鍋蓋20的開啟。即,向下按動桿體31時,桿體31在壓縮彈簧33的同時,其下端部會向鍋蓋20的下側突出,從而將與鍋蓋20底面相接觸的本體10上端面邊緣部推向下方。這時,可利用作用在鍋蓋20上的反作用力來開啟鍋蓋20。但是,這種已有技術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存在如下問題即,組裝壓力電飯鍋時,先在桿體31上套好彈簧33,然后將桿體31插入到鍋蓋20上的孔40中。隨后使桿體31的下端部突出在鍋蓋20的下側,并在桿體31下端部的限位孔32中插入固定針34以進行固定。由于該組裝過程比較繁瑣,因而生產效率較低。另外,為了防止桿體31和彈簧33脫離開鍋蓋30,需要設置固定針34,這樣不僅部件的數(shù)量較多,而且成本也較高。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裝容易,因而可提高生產效率,并且可減少部件的數(shù)量且可降低生產成本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設置在以可旋轉的方式鉸接在壓力電飯鍋本體的上端,從而可開閉本體,且其上一側垂直形成有孔的鍋蓋上,其包括可插入在孔中,上端部突出在鍋蓋的上側,而下端部位于與鍋蓋底面邊緣部位相接觸的本體上端面上的桿體;和可套在桿體外部的彈簧;所述的桿體貫穿形成在鍋蓋上的孔后,其下端部的兩側被形成在鍋蓋上的孔的下端部邊緣部位掛住,因而受到向下支撐。
從桿體長度方向上的中心點附近到下端部形成有垂直的開槽,由開槽分成兩半的桿體下端部兩側向外突出形成有相互對稱的掛鉤。
所述的掛鉤上沿垂直于開槽的方向形成有可貫穿固定針的限位孔。
所述的孔可由階臺分成兩個內徑不同的同心結構,彈簧位于內徑大的孔內。
所述的內徑小的孔具有圓形或長方形形狀。
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易于組裝,從而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另外,由于減少了部件的數(shù)量,因而可降低生產成本。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人已申請過專利的壓力電飯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主要部件分解立體圖。
圖3為圖1中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組裝狀態(tài)剖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主要部件分解立體圖。
圖5為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組裝狀態(tài)剖視圖。
附圖主要部件標號10本體 20鍋蓋130輔助開啟裝置131桿體33彈簧 34固定針
35開槽 36掛鉤37限位孔 40孔41階臺具體實施方式
由于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的結構與已有技術的普通壓力電飯鍋相同,因此,對壓力電飯鍋的結構不再進行說明,只對本發(fā)明的特征部位進行說明。為了說明方便,與已有技術相同的部位和部件使用相同的符號。如圖1、圖4和圖5所示,在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中,本體10的上部通過鉸接部21設置了可以進行開閉的鍋蓋20。鍋蓋20的一側設有由彈簧33和桿體131組成的輔助開啟裝置130。桿體131穿過鍋蓋20上的孔40后,其下端部兩側被形成在鍋蓋20上的孔40的下端邊緣部位掛住,因而受到向下的支撐。從桿體131長度方向上的中心點附近到下端部形成有垂直的開槽35。由開槽35分成兩半的桿體131下端部兩側向外突出形成有相互對稱的掛鉤36。掛鉤36上沿垂直于開槽35的方向形成有可貫穿固定針34的限位孔37???0可由階臺41分成兩個內徑不同的同心結構,彈簧33位于內徑大的孔40內,即,將孔40分成兩部分的階臺41的上方。內徑小的孔40具有圓形或長方形形狀。下面對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動作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當需要開啟鍋蓋20時,可向下按動貫穿孔40而突出在鍋蓋20上側的桿體131。這時,桿體131將壓縮彈簧33,同時,其下端部會向鍋蓋20的下側突出,從而將與鍋蓋20底面相接觸的本體10的上側面邊緣部推向下方。這時,可利用作用在鍋蓋20上的反作用力將鍋蓋20打開。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的組裝過程如下當進行組裝時,先將彈簧33放進形成在鍋蓋20上的孔40中,然后插入桿體131。由于桿體131上形成有開槽35,因而其具有彈性。當桿體131穿過內徑小的孔40時,開槽35的間隙將會縮小。插入完畢后,開槽35可在彈力的作用下恢復原形,從而使桿體131下端的兩側掛在孔40的下部邊緣部位上。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輔助開啟裝置130時易于進行組裝作業(yè),從而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本發(fā)明無需使用固定針34,因而可以減少部件數(shù)量,并可降低生產成本。桿體131的下端部形成有可以插入固定針34的限位孔37,但固定針34是預備部件而不是常用部件。當桿體131的下端部某一側損壞后,在進行修理前可用將固定針34插入在限位孔37內的方法對輔助開啟裝置130進行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設置在以可旋轉的方式鉸接在壓力電飯鍋本體(10)的上端,從而可開閉本體(10),且其上一側垂直形成有孔(40)的鍋蓋(20)上,其包括可插入在孔(40)中,上端部突出在鍋蓋(20)的上側,而下端部位于與鍋蓋(20)底面邊緣部位相接觸的本體(10)上端面上的桿體(131);和可套在桿體(131)外部的彈簧(3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桿體(131)貫穿形成在鍋蓋(20)上的孔(40)后,其下端部的兩側被形成在鍋蓋(20)上的孔(40)的下端部邊緣部位掛住,因而受到向下支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其特征在于從桿體(131)長度方向上的中心點附近到下端部形成有垂直的開槽(35),由開槽(35)分成兩半的桿體(131)下端部兩側向外突出形成有相互對稱的掛鉤(36)。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掛鉤(36)上沿垂直于開槽(35)的方向形成有可貫穿固定針(34)的限位孔(37)。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40)可由階臺(41)分成兩個內徑不同的同心結構,彈簧(33)位于內徑大的孔(40)內。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徑小的孔(40)具有圓形或長方形形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該裝置設置在以可旋轉的方式鉸接在壓力電飯鍋本體的上端,從而可開閉本體,且其上一側垂直形成有孔的鍋蓋上,其包括可插入在孔中,上端部突出在鍋蓋的上側,而下端部位于與鍋蓋底面邊緣部位相接觸的本體上端面上的桿體;和可套在桿體外部的彈簧;所述的桿體貫穿形成在鍋蓋上的孔后,其下端部的兩側被形成在鍋蓋上的孔的下端部邊緣部位掛住,因而受到向下支撐。本發(fā)明提供的壓力電飯鍋鍋蓋的輔助開啟裝置易于組裝,從而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另外,由于減少了部件的數(shù)量,因而可降低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A47J36/00GK1704007SQ20041001936
公開日2005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5月27日
發(fā)明者樸芝鎬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