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按摩浴缸熱水保溫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按摩浴缸的熱水保溫器。
在按摩浴缸的使用過程中,熱水的熱量散失很大,因此已有的按摩浴缸一般都有電熱恒溫裝置,這樣雖能達到最好的恒溫效果,但所需成本大,產品價格高,而且耗電量大,不經濟,另一方面,由于所用的電加熱器多數(shù)是將電熱管直接侵于水中的,因此總會存在安全隱患。為此,有些生產商干脆取消電熱恒溫器,采取一次性加熱至合適溫度后就斷開電源的方式,這樣雖然既省電又安全,但致使使用者只能趕在熱水變涼之前匆匆洗浴完畢,無法得到悠閑自得的沐浴享受,大大降低了按摩浴缸作為高檔休閑產品應有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需電能的按摩浴缸熱水保溫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一個以絕緣材料制成的封閉式殼體,殼體內具有一個水流通道,殼體至少有一部分是與按摩浴缸的水泵電機外殼相貼合的外表面,并且至少具有一個與水流通道連通的進水管和出水管。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水泵電機上,使殼體與電機的外殼緊密貼合,并將殼體的進水管、出水管與水泵的水循環(huán)管路連通,使殼體內的水流通道與水泵的進、出水口并聯(lián),或者與水泵的水循環(huán)管路串聯(lián)。開啟水泵后,浴缸內的熱水就會不斷循環(huán)流過殼體內的水流通道,由于電機工作一段時間后的殼體溫度一般都會達到80攝氏度左右,而浴缸熱水的溫度一般不會超過60度,因此當熱水流經殼體內的水流通道時就會吸收電機的熱量,從而對熱水起到了一定的保溫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利用水泵電機的余熱來補償熱水熱量的散失,在不增加額外電能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延長浴缸熱水的有效使用時間,既經濟又實用。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簡圖;圖2是
圖1的左視圖;圖3是
圖1的A-A剖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實施例1;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實施例2。
參見
圖1、2、3,本實施例的殼體1是一個由內、外兩層大半圈圓柱面2、3以及周邊端面構成的封閉式殼體,其中內層圓柱面2的圓弧角β大于180度,可與水泵電機的殼體貼合,內、外兩層圓柱面2、3之間構成水流通道5。在殼體的外圓柱面3的頂端設有一個與水流通道5連通的進水管6,在端面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出水管7、8。進水管6和出水管7、8均與水流通道5連通。整個殼體1連同進水管6和出水管7、8一起用具有絕緣、阻燃性能的塑料整體注塑而成。安裝時,由于內層圓柱面2的圓弧角β大于180度,而且以塑料制成的殼體1具有一定彈性,因此可如圖4所示直接將殼體1卡在水泵電機外殼9上,使殼體1與電機固定在一起,并使殼體1的內圓柱面2與電機外殼9緊密貼合。使用時,可如圖4所示將殼體的進水管6通過管子10連接至水泵的出水口,將殼體的出水管7、8通過管子11、12連接至水泵的進水口,使殼體內的水流通道與水泵的進、出水口并聯(lián);此外也可如圖5所示,將殼體的進水管6、出水管7、8通過管子10、11、12串聯(lián)在水泵的出水口與按摩浴缸13之間,使殼體內的水流通道與水泵的水循環(huán)管路串聯(lián)。開啟水泵后,浴缸內的熱水就會不斷循環(huán)流過殼體內的水流通道,吸收電機的熱量,從而對熱水起到了一定的保溫作用。
為了提高殼體的強度,本實施例還在殼體的外圓柱面整體注塑成型有多條縱向加強筋4。此外,對于那些具有散熱槽的水泵電機外殼,本實用新型也應相應設置與電機散熱槽相嵌合的凸棱,以保證本實用新型殼體與電機殼體充分接觸。
權利要求1.一種按摩浴缸熱水保溫器,其特征是保溫器是一個以絕緣材料制成的封閉式殼體,殼體內具有一個水流通道,殼體至少有一部分是與按摩浴缸的水泵電機外殼相貼合的外表面,并且至少具有一個與水流通道連通的進水管和出水管。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浴缸熱水保溫器,其特征是殼體由內、外兩層大半圈圓柱面以及周邊端面構成,其中內層圓柱面的圓弧角β大于180度,可與水泵電機的殼體貼合,內、外兩層圓柱面之間構成水流通道,在殼體的外圓柱面的頂端設有一個與水流通道連通的進水管,在端面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個出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均與水流通道連通,整個殼體連同進水管和出水管一起用具有絕緣、阻燃性能的塑料整體注塑而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浴缸熱水保溫器,其特征是在殼體的外圓柱面整體注塑成型有多條縱向加強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按摩浴缸熱水保溫器是一個以絕緣材料制成的封閉式殼體,殼體內具有一個水流通道,殼體至少有一部分是與按摩浴缸的水泵電機外殼相貼合的外表面,并且至少具有一個與水流通道連通的進水管和出水管。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利用水泵電機的余熱來補償熱水熱量的散失,在不增加額外電能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延長浴缸熱水的有效使用時間,既經濟又實用。
文檔編號A47K3/02GK2489701SQ0124253
公開日2002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7月5日
發(fā)明者李鉅 申請人:李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