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檢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活檢針的針尖部(34)包含:第一斜角面(36),其由在與管狀部(31)的管軸(X1)交叉的方向上展開的平面形成;第二斜角面(37),其相對于第一斜角面(36)具有角度并與第一斜角面(36)相鄰,且由與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相鄰的平面形成;第三斜角面(38),其在與第二斜角面(37)之間隔著開口部(35)而在第二斜角面(37)的相反側(cè)相對于第一斜角面(36)具有角度并與第一斜角面(36)相鄰,且由與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相鄰的平面形成;第一交界線(40),其是第一斜角面(36)和第二斜角面(37)的交界;以及第二交界線(43),其是第一斜角面(36)和第三斜角面(38)的交界,第一交界線(40)和第二交界線(43)是在管狀部(31)的管軸(X1)方向上隨著沿從第二端部(31b)朝向第一端部(31a)的方向延伸而其間隔逐漸擴寬的非平行的直線。
【專利說明】
活檢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活檢針。
[0002]本申請基于2015年2月19日在日本申請的日本特愿2015 — 030449號主張優(yōu)先權, 將其內(nèi)容引用于此?!颈尘凹夹g】
[0003]以往,公知有一種具有各種各樣的針尖形狀的醫(yī)療用的針。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注射針,該注射針具有由多個面構成且能夠減輕穿刺時的疼痛的針尖形狀。此外, 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一種活檢用針體,該活檢用針體具有為了抑制作為活檢對象的組織的損傷而能夠向組織供給冷卻氣體的針尖結(jié)構。作為被認為對于增加組織的提取量有效的針尖形狀,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加工成在針尖開口的整周的范圍形成有銳利的刃的吸取 (Menghini)型的針是眾所周知的。
[0004]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〇〇〇6]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 — 57490號公報 [〇〇〇7]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 — 214號公報 [〇〇〇8]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 —154842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〇〇〇9]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0]活檢針的針尖通過針尖刺入作為活檢對象的組織而切掉組織,將組織的一部分引導到活檢針的內(nèi)部。對于該活檢針要求細徑并且能夠提取足夠量的組織。但是,由于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吸取型的針是在整周的范圍加工針尖,因此,加工成本高,也不適合大量生產(chǎn)。 從防止感染的方面考慮,活檢針通常是一次性的,因此,優(yōu)選生產(chǎn)容易。
[0011]本發(fā)明即是鑒于上述的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產(chǎn)容易且組織的提取量較多的、生產(chǎn)率優(yōu)異的活檢針。
[0012]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3]本發(fā)明的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活檢針,其特征在于,該活檢針包括:管狀部,其是中空的管狀,該管狀部具有管軸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與其相反的第二端部;以及針尖部,其具有與所述管狀部的內(nèi)部連通的開口部,該針尖部形成在包含所述管狀部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所述針尖部包含:第一斜角面,其由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交叉的方向上展開的平面形成,該第一斜角面限定所述開口部的輪廓的一部分;第二斜角面,其相對于所述第一斜角面具有角度并與所述第一斜角面相鄰,且由與所述管狀部的內(nèi)周面相鄰的平面形成,該第二斜角面與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限定所述開口部的輪廓的一部分;第三斜角面,其在與所述第二斜角面之間隔著所述開口部而在所述第二斜角面的相反側(cè)相對于所述第一斜角面具有角度并與所述第一斜角面相鄰,且由與所述管狀部的內(nèi)周面相鄰的平面形成,該第三斜角面與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限定所述開口部的輪廓的一部分;第一交界線,其是所述第一斜角面和所述第二斜角面的交界;以及第二交界線,其是所述第一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的交界,第一交界線和第二交界線是在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方向上隨著沿從所述第二端部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其間隔逐漸擴寬的非平行的直線。
[0014]也可以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中的、與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始終小于90°,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中的、與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始終小于90°。
[0015]所述開口部也可以包含:第一開口端部,其在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構成所述開口部的輪廓;以及第二開口端部,其在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構成所述開口部的輪廓,穿過連結(jié)所述第一開口端部和所述第二開口端部的線段的中點且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也可以與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交叉。[〇〇16]在穿過連結(jié)所述第一開口端部和所述第二開口端部的線段的中點且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也可以小于70°,在所述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也可以小于70°。
[0017]也可以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中的、與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始終小于70°,并且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中的、與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始終小于70°。
[0018]上述技術方案的活檢針也可以還具有第四斜角面,該第四斜角面在比所述第一斜角面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限定所述開口部的輪廓的一部分,由與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相鄰且位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之間的平面形成。
[0019]所述針尖部也可以在所述管狀部的與第一斜角面相對的一側(cè)的外周面具有與所述管狀部的內(nèi)部連通的側(cè)孔。
[0020]發(fā)明的效果
[0021]采用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生產(chǎn)容易且組織的提取量較多的、生產(chǎn)率優(yōu)異的活檢針?!靖綀D說明】[〇〇22]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活檢針安裝在超聲波內(nèi)窺鏡上的狀態(tài)的整體圖。[〇〇23]圖2是該超聲波內(nèi)窺鏡的頂端部分的剖視圖。[0〇24]圖3是該活檢針的立體圖。
[0025]圖4是表示該活檢針的針管的立體圖。[〇〇26]圖5是該針管的俯視圖。[〇〇27]圖6是該針管的主視圖。[〇〇28]圖7是沿圖5的A—A線的剖視圖。
[0029]圖8是沿圖5的B—B線的剖視圖。
[0030]圖9是沿圖5的C—C線的剖視圖。[〇〇31]圖10是沿圖5的D—D線的剖視圖。[〇〇32]圖11是沿圖5的E—E線的剖視圖。[〇〇33]圖12是沿圖5的F—F線的剖視圖。[〇〇34]圖13是沿圖5的H—H線的剖視圖。[〇〇35]圖14是沿圖13的G—G線的剖視圖。[〇〇36]圖15是該針管的俯視圖。
[0037]圖16是表示該針管的刃角和公知的另一個針管的刃角的圖表。
[0038]圖17是用于說明該活檢針的作用的圖。
[0039]圖18是表示使用該針管對組織進行活檢的一個過程的示意圖。
[0040]圖19是表示公知的針管的與管軸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圖。[〇〇411圖20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針管的與管軸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圖。
[0042]圖21是表示使用該針管對組織進行活檢的一個過程的示意圖?!揪唧w實施方式】
[0043]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安裝在超聲波內(nèi)窺鏡上的狀態(tài)的整體圖。圖2是超聲波內(nèi)窺鏡的頂端部分的剖視圖。[〇〇44]圖1所示的本實施方式的內(nèi)窺鏡用活檢針1(以下簡稱作“活檢針1”。)作為活檢系統(tǒng)的一部分,是與超聲波內(nèi)窺鏡100組合并使用于活檢的活檢針。
[0045]首先,對與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1 一同使用的內(nèi)窺鏡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另外, 能夠與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1 一同使用的內(nèi)窺鏡的結(jié)構并沒有特別的限定。
[0046]超聲波內(nèi)窺鏡100包括:自頂端向體內(nèi)插入的插入部101、安裝在插入部101的基端的操作部109、一端連接于操作部109的側(cè)部的通用線纜112、經(jīng)由分支線纜112a連接于通用線纜112的另一端的光源裝置113、經(jīng)由分支線纜112b連接于通用線纜112的另一端的光學觀察部114、以及經(jīng)由分支線纜112c連接于通用線纜112的另一端的超聲波觀察部115。
[0047]插入部101從頂端側(cè)按順序排列設有頂端硬質(zhì)部102、彎曲部105以及撓性管部 106〇
[0048]頂端硬質(zhì)部102包括用于進行光學觀察的光學攝像機構103和用于進行超聲波觀察的超聲波掃描機構104。
[0049]光學攝像機構103包括:視野朝向頂端硬質(zhì)部102的斜前方的攝像光學系統(tǒng)、用于檢測經(jīng)由攝像光學系統(tǒng)入射的被攝體的圖像的CCD、CM0S等圖像傳感器、以及用于控制圖像傳感器的動作的CPU等未圖示的各種結(jié)構。
[0050]超聲波掃描機構(探頭)104具備用于出射、接收超聲波的未圖示的超聲波振子。超聲波掃描機構104利用超聲波振子接收超聲波振子所發(fā)射的超聲波遇到觀察對象而反射來的反射波,將基于超聲波振子接收到的超聲波的信號向超聲波觀察部115輸出。本實施方式的超聲波掃描機構104是為了獲取作為活檢對象的組織的超聲波圖像,而且在活檢的手法的過程中獲取針管3的超聲波圖像而使用的。
[0051]彎曲部105形成為筒狀。通過在操作部109處牽引操作固定在彎曲部105的頂端 105a(參照圖2)且延伸到操作部109的未圖示的角度操作線,彎曲部105向預定的方向彎曲。本實施方式的彎曲部105能夠沿著超聲波的掃描方向向兩個方向彎曲。[〇〇52]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為了進行呼吸器官的治療,使用插入部的外徑較細且能夠向兩個方向彎曲的內(nèi)窺鏡,但例如在進行消化器官的處理的情況等時,也可以使用外徑較粗但操作自由度較高的、能夠向4個方向彎曲的內(nèi)窺鏡。[〇〇53]撓性管部106是固定在彎曲部105的頂端105a的基端105b上的筒狀構件。撓性管部 106為了在管腔組織內(nèi)、體腔內(nèi)能夠?qū)㈨敹擞操|(zhì)部102引導到期望的位置而形成得柔軟。 [〇〇54]在彎曲部105和撓性管部106各自的內(nèi)部設有供活檢針1貫穿的通道107和用于進行送氣送水、抽吸等的未圖示的管路。
[0055]通道107的一端(頂端)在頂端硬質(zhì)部102的頂端部附近開口,通道107的另一端(基端)在操作部109的頂端側(cè)的側(cè)面開口。在通道107的另一端(基端)固定有形成為凸緣狀的基端管頭108。能夠?qū)⑴c超聲波內(nèi)窺鏡100—同使用的活檢針1固定在基端管頭108上。
[0056]圖1所示的操作部109具有形成為能夠供使用超聲波內(nèi)窺鏡100的手術人員手持的外表面。而且,操作部109包括用于牽引角度操作線而使彎曲部105彎曲動作的彎曲操作機構110和用于經(jīng)由管路進行送氣、送水或者抽吸的多個開關111。[〇〇57]光源裝置113是用于發(fā)出照明光的裝置,該照明光用于光學攝像機構103的拍攝。
[0058]光學觀察部114構成為將由光學攝像機構103的圖像傳感器拍攝到的影像放映在監(jiān)視器116上。
[0059]超聲波觀察部115接收自超聲波掃描機構104輸出的信號,基于該信號生成圖像而放映在監(jiān)視器116上。
[0060]接著,對活檢針1的結(jié)構進行說明。圖3是活檢針1的立體圖。
[0061]如圖1和圖3所示,活檢針1包括向體內(nèi)插入的插入體2、用于操作插入體2的操作部 (處理器具操作部)8、以及通管絲(芯軸)27。
[0062]插入體2是以能夠自超聲波內(nèi)窺鏡100的插入部101的頂端突出的方式能夠安裝在通道107上的縱長構件。插入體2包括針管3和在內(nèi)部貫穿有針管3的筒狀的護套7。[〇〇63]對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1的針管3的結(jié)構進行詳細的說明。
[0064]圖4是表示活檢針1的針管的立體圖。圖5是針管的俯視圖。圖6是針管的主視圖。圖 7是沿圖5的A—A線的剖視圖。圖8是沿圖5的B — B線的剖視圖。圖9是沿圖5的C—C線的剖視圖。圖10是沿圖5的D — D線的剖視圖。圖11是沿圖5的E — E線的剖視圖。圖12是沿圖5的F — F 線的剖視圖。圖13是沿圖5的H—H線的剖視圖。圖14是沿圖13的G—G線的剖視圖。
[0065]如圖4所示,針管3包括管狀部31和針尖部34。針管3利用操作部8在護套7內(nèi)被進退操作。針管3的針尖部34能夠相對于護套7的頂端部分的開口突出/沒入。[〇〇66]管狀部31形成為具有外周面32和內(nèi)周面33的中空的筒狀。管狀部31具有管軸XI方向上的第一端部31a和與其相反的第二端部31b。在管狀部31的管軸XI方向上的第一端部 31a形成有針尖部34。在管狀部31的管軸XI方向上的第二端部31b安裝有后述的操作部8。 [〇〇67]管狀部31具有撓性,并且具有即使因外力而彎曲也容易恢復為直線狀態(tài)的彈性。 例如,作為管狀部31的材料,可以采用不銹鋼合金、鎳鈦合金、鈷鉻合金等合金材料。
[0068]在本實施方式中,管狀部31的第一端部31a在使用穿刺針1時為向組織穿刺的頂端。而且,管狀部31的第二端部31b在使用穿刺針1時為與操作部8—同位于操作人員的手邊的基端。
[0069]如圖4?圖6所示,針尖部34為了向組織穿刺針管3而設為尖銳,并且具有用于抽吸針管3的內(nèi)部組織的開口部35。
[0070]針尖部34包含用于限定開口部35的輪廓35a的多個斜角面(第一斜角面36、第二斜角面37、第三斜角面38以及第四斜角面39)。此外,針尖部34包含成為第一斜角面36和第二斜角面37的交界的直線狀的第一交界線40和成為第一斜角面36和第三斜角面38的交界的直線狀的第二交界線43。[〇〇71] 針尖部34的開口部35使針管3的外部和針管3的內(nèi)部連通。開口部35包含在管狀部 31的管軸XI方向上的最靠近第一端部31a的位置構成開口部35的輪廓35a的第一開口端部 35al和在管狀部31的管軸XI方向上的最靠近第二端部31b的位置構成開口部35的輪廓35a 的第二開口端部35a2。
[0072]第一斜角面36由在與管狀部31的管軸XI交叉的方向上展開的平面構成,限定開口部35的輪廓35a中的、包含第一開口端部35al的一部分。此外,第一斜角面36包含用于將針管3刺入組織的刺入端36a。[〇〇73]如圖6所示,第二斜角面37相對于第一斜角面36具有角度且與第一斜角面36相鄰。 并且,如圖9所示,第二斜角面37由與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相鄰的平面構成,其與內(nèi)周面33 的交線(第一交線41)限定開口部35的輪廓35a的一部分。[〇〇74]如圖9所示,在與管狀部31的管軸XI正交的截面中,第二斜角面37和內(nèi)周面33所成的角是指該截面和第一交線41的交點Pa處的內(nèi)周面33的切線La和第二斜角面37所成的角0 1〇[〇〇75] 在穿過連結(jié)第一開口端部35al和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線段的中點M(參照圖5)且與管狀部31的管軸XI正交的截面中,第二斜角面37和內(nèi)周面33所成的角01小于90°。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與管狀部31的管軸XI正交的截面中的、與第二斜角面37和內(nèi)周面33 的第一交線41交叉的截面中,第二斜角面37和內(nèi)周面33所成的角始終小于90°。因此,第一交線41所處的區(qū)域作為能夠切開組織的刃發(fā)揮功能。[〇〇76]如圖6所示,第三斜角面38在其與第二斜角面37之間隔著開口部35而在第二斜角面37的相反側(cè)相對于第一斜角面36具有角度且與第一斜角面36相鄰。并且,如圖9所示,第三斜角面38由與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相鄰的平面形成。第三斜角面38與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 33的交線(第二交線44)限定開口部35的輪廓35a的一部分。[〇〇77]如圖9所示,在與管狀部31的管軸XI正交的截面中,第三斜角面38和內(nèi)周面33所成的角是指該截面和第二交線44的交點Pb處的內(nèi)周面33的切線Lb和第三斜角面38所成的角0 2〇[〇〇78] 在穿過連結(jié)第一開口端部35al和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線段的中點M(參照圖5)且與管狀部31的管軸XI正交的截面中,第三斜角面38和內(nèi)周面33所成的角02小于90°。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與管狀部31的管軸XI正交的截面中的、與第三斜角面38和內(nèi)周面33 的第二交線44交叉的截面中,第三斜角面38和內(nèi)周面33所成的角始終小于90°。因此,第二交線44所處的區(qū)域作為能夠切開組織的刃發(fā)揮功能。[〇〇79]如圖4?圖6所示,第一交界線40和第二交界線43是在管狀部31的管軸XI方向上隨著沿從第二端部31b朝向第一端部31a的方向延伸而其間隔逐漸擴寬的非平行的直線。
[0080]如圖5和圖6所示,第四斜角面39由與第二斜角面37和第三斜角面38相鄰且位于第二斜角面37和第三斜角面38之間的平面形成。第四斜角面39和第二斜角面37的交線42是與圖5所示的第一交界線40同軸的直線。第四斜角面39和第三斜角面38的交線45是與圖5所示的第二交界線43同軸的直線。第四斜角面39在比第一斜角面36靠近第二端部31b的位置限定開口部35的輪廓35a中的包含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一部分。
[0081]此外,對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的針尖部34以從刺入端36a朝向與第一斜角面36相反側(cè)傾斜的方式實施反切(back cut)加工。如圖6所示,在活檢針I(yè)的針尖部34上設有利用反切加工形成的面(第五斜角面46和第六斜角面47)。通過在針尖部34上設置第五斜角面46和第六斜角面47,針尖部34的刺入端36a成為第一斜角面36、第五斜角面46以及第六斜角面47這3個平面的交點。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向組織穿刺刺入端36a時的穿刺性能較高。并且,若像本實施方式這樣實施反切加工,則在針尖部34穿過內(nèi)窺鏡的通道107的彎曲部分的過程中刺入端36a不易刺入通道107的內(nèi)壁。
[0082]另外,并不是必須對針尖部34實施反切加工。
[0083]此外,如圖13和圖1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的針管3也可以具有為了使管狀部31的內(nèi)部和外部連通而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狀的貫通孔的側(cè)孔部48。
[0084]通過具有這樣的側(cè)孔部48,將從開口部35取入的組織在側(cè)孔部48的邊緣卡定使其不易脫落、或者經(jīng)由側(cè)孔部48將組織進一步取入到管狀部31,能夠進一步增加組織提取量。
[0085]另外,側(cè)孔部48的開口的形狀并不限定于大致矩形形狀,開口的形狀也可以是圓形形狀。此外,側(cè)孔部48并不一定需要使管狀部31的內(nèi)部和外部連通,也可以是相對于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凹入地形成的凹部。
[0086]接著,對將筒簡單傾斜地切割而成的以往的針和公知的吸取針進行比較,更詳細地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針尖部34的結(jié)構。圖15是針管3的俯視圖。圖16是表示針管3的刃角和公知的其他針管的刃角的圖表。
[0087]圖16表示與針管3的管軸Xl正交的截面中的、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和與內(nèi)周面33相鄰的另一個面所成的角(以下稱作“刃角α”。參照圖7?圖12。)。圖16中的橫軸表示在管軸Xl方向上、在將第一開口端部35al的位置作為原點、將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位置設為I時的管軸Xl方向上的上述截面的位置??v軸表示各位置的刃角α。
[0088]在圖16中,□涉及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涉及吸取針,Λ涉及以簡單的斜切實施反切加工而成的針。圖16中的口、?以及Λ是將管軸Xl方向上的原點(O)和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位置(I)之間均等地分割成16個區(qū)域地表示刃角α。此外,在圖16中,?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的管軸Xl方向上的位置0、A、B、C、D、E、F處的刃角α。
[0089]活檢針I(yè)的管軸Xl方向上的位置0、A、B、C、D、E、F(參照圖5和圖15)是像以下那樣定義的位置。
[0090]位置O是包含第一開口端部35al的截面的位置。
[0091]位置A是包含第一交界線40和第二交界線43中的、最靠近第一端部31a的端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A,利用內(nèi)周面33和第一斜角面36定義刃角α。
[0092]位置B是包含內(nèi)周面33、第一斜角面36、第二斜角面37以及第三斜角面38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B,利用內(nèi)周面33和第一斜角面36定義刃角α。
[0093]位置C是包含第一交界線40和第二交界線43中的、最靠近第二端部31b的端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C,利用內(nèi)周面33和第二斜角面37、或者內(nèi)周面33和第三斜角面38分別定義刃角α。
[0094]位置D是包含內(nèi)周面33、第二斜角面37、第四斜角面39的交點和內(nèi)周面33、第三斜角面38、第四斜角面39的交點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D,利用內(nèi)周面33和第二斜角面37、或者內(nèi)周面33和第三斜角面38分別定義刃角α。
[0095]位置E是包含內(nèi)周面33、第二斜角面37、第三斜角面38以及第四斜角面39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E,利用內(nèi)周面33和第四斜角面39定義刃角α。
[0096]位置F是包含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截面的位置。
[0097]如圖1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在從位置C到位置D的區(qū)域中,刃角α比簡單的斜切的針的刃角α小。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的從位置C到位置D的區(qū)域中的刃角α(參照圖9和圖10)成為與吸取針大致同樣的結(jié)構。位置C是管軸X方向上的比第一開口端部35al和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中點靠第一端部31a側(cè)的位置。在此,在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中,開口部35具有以隨著從第一開口端部35al和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中點向第二端部31b側(cè)延伸而寬度逐漸變窄的方式呈大致橢圓形的輪廓形狀。
[0098]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中的位置C處的刃角α小于90°,在管軸X方向上的第一開口端部35al和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中點,刃角α也小于90°。
[0099]另外,第一開口端部35al和第二開口端部35a2的中點位于在管軸Xl方向上、第二斜角面37和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的交線(第一交線41)以及第三斜角面38和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的交線(第二交線44)所形成的范圍(位置C和位置D之間)。
[0100]這樣,本實施方式的針尖部34在將筒簡單地斜切而成的針中、刃角α為90°左右的中間區(qū)域(位置C和中點Μ)內(nèi),刃角α小于90°,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刃角α小于70° (更具體地講是與吸取針大致同等的60°左右)。即,在本實施方式的針尖部34中的、從上述的位置C到位置F的整個范圍形成具有將組織切開與吸取針相同程度或者更多的作用的刃。另外,在從位置D到位置F的區(qū)域內(nèi),如圖16所示,刃角α(參照圖11和圖12)比吸取針的情況大,但由于從位置D到位置F之間的刃角α遠遠小于90°,因此,作為切開組織的作用是充分的。
[0101 ]對活檢針I(yè)的其他結(jié)構進行說明。
[0102]如圖3所示,護套7是在內(nèi)部插入有針管3的筒狀構件。護套7由樹脂、金屬等形成。護套7的頂端為了使針管3能夠突出而開口。護套7的基端固定在操作部8的頂端部分。
[0103]如圖3所示,操作部8包括操作主體9、設置在操作主體9的頂端側(cè)的護套調(diào)節(jié)器18、以及設置在操作主體9的基端側(cè)的針滑動件23。
[0104]操作主體9例如由ABS樹脂等形成,其具有能夠供針管3和護套7貫穿的管腔。操作主體9的頂端側(cè)插入到形成為管狀的護套調(diào)節(jié)器18。操作主體9的基端側(cè)插入到形成為管狀的針滑動件23。操作主體9和護套調(diào)節(jié)器18、操作主體9和針滑動件23通過形成在外周面的未圖示的槽或者凸部等互相卡合,從而被抑制了繞軸線的相對旋轉(zhuǎn)并能夠在軸線方向上滑動。在操作主體9上設有用于將針滑動件23定位的止動件10。
[0105]護套調(diào)節(jié)器18的頂端部能夠安裝在超聲波內(nèi)窺鏡100上。
[0106]為了使手術人員易于把持,也可以在護套調(diào)節(jié)器18的頂端部的外周面設有凹凸。
[0107]圖3所示的針滑動件23是保持針管3的管狀部31的第二端部31b(參照圖5)的筒狀構件。針管3的基端側(cè)(第二端部31b側(cè))部分自圖3所示的護套7的基端突出而如圖3所示延伸到針滑動件23的內(nèi)部。針滑動件23以能夠相對于操作主體9移動的方式連結(jié)于操作主體9。
[0108]在本實施方式中,針滑動件23對針管3的操作行程長度設為40mm以上。另外,針滑動件23對針管3的操作行程長度也可以小于40_。
[0109]為了使手術人員易于把持,也可以在針滑動件23的頂端部的外周面設有凹凸。
[0110]圖3所示的通管絲27是具有能夠安裝在針滑動件23上的捏手且具有與針管3的內(nèi)表面形狀相對應的截面形狀的線狀構件。
[0111]對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的作用進行說明。圖17是用于說明活檢針I(yè)的作用的圖。圖18是表示使用針管3對組織進行活檢的一個過程的示意圖。圖19是表示與公知的針管的管軸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圖。圖20是表示與本實施方式的針管3的管軸Xl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圖。圖21是表示使用針管3對組織進行活檢的一個過程的示意圖。
[0112]如圖1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I(yè)在針管3的針尖部34自護套7突出的狀態(tài)下刺入活檢對象的組織T。在針管3的針尖部34向組織刺入的過程中,首先,針管3的刺入端36a(參照圖4)刺入組織,管狀部31的外周面32和第一斜角面36的交線部分切開組織。
[0113]在如圖18所示,針管3的刺入端36a刺入組織之后針管3進一步刺入組織時,圖4所示的第二斜角面37和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的交線(第一交線41)、第三斜角面38和管狀部31的內(nèi)周面33的交線(第二交線44)與組織接觸。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第一交線41和第二交線44所處的區(qū)域作為能夠切開組織的刃發(fā)揮功能,因此,在第一交線41和第二交線44的位置將組織切開,分離為向管狀部31的內(nèi)部引導的組織片和殘留在管狀部31的外部的組織片。因此,如圖18所示,在針管3刺入組織時,將組織片切成大致圓柱形狀并引導到管狀部31的內(nèi)部。
[0114]圖19表示將筒簡單地斜切而成的針管的、穿過與圖5所示的中點M相對應的點且與管軸垂直的截面。在該以往的針管中,與本實施方式的刃角α相對應的刃角(在圖19中用附圖標記β表示。)大于圖20所示的刃角α。由于刃角較小的結(jié)構易于咬入組織,因此,與將筒簡單地斜切而成的以往的針管相比,本實施方式的針管3在中點M附近切開組織的性能優(yōu)異。
[0115]在針管3刺入組織之后,通過進行抽吸而將組織進一步取入到管狀部31內(nèi)。例如也可以在活檢針I(yè)的基端側(cè)連接有未圖示的抽吸裝置等,能夠使用該抽吸裝置等經(jīng)由活檢針I(yè)進行抽吸。此時,與將筒簡單地斜切而成的以往的針管相比,本實施方式的針管3的比中點靠基端側(cè)的銳利的刃面(刃角α小于90度、更優(yōu)選為小于70°)的范圍較大,因此,能夠切除更多的組織。能夠利用抽吸可靠地將這些切除后的組織取入到管狀部31內(nèi)。
[0116]在將針管3向第二端部31b側(cè)拉回時,能夠在如圖21所示在管狀部31內(nèi)保持著組織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下將針管3從組織拔出。通過在管狀部31內(nèi)保持著組織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下將活檢針I(yè)拔出到體外,能夠提取活檢對象的組織。
[0117]像以上說明的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將第二斜角面37和第三斜角面38設為能夠在第一交線41和第二交線44的位置切開組織,因此,能夠利用針管3的刺入動作進行作為組織進入到管狀部31的內(nèi)部的開端的切開。
[0118]此外,與將筒簡單地斜切而成的以往的針管相比,能夠大范圍地形成用于切開組織的銳利的刃面(刃角α小于90度、更優(yōu)選為小于70°、進一步優(yōu)選為與吸取針大致同等的60°左右)。特別是,能夠在針管的開口部的基端側(cè)大范圍地形成。
[0119]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斜角面36、第二斜角面37、第三斜角面38以及第四斜角面39均是平面,因此,不必像以往的吸取針那樣加工整周,用于成形針尖部34的加工容易。其結(jié)果,本實施方式的活檢針的生產(chǎn)率優(yōu)異。
[0120]以上,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具體的結(jié)構并不限定于該實施方式,也包含不脫離本發(fā)明主旨的范圍的設計變更等。
[0121]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0122]本發(fā)明的活檢針能夠應用于提取生物體組織。
[0123]附圖標記說明
[0124]1、活檢針;2、插入體;3、針管;7、護套;8、操作部(處理器具操作部);9、操作主體;
10、止動件;18、護套調(diào)節(jié)器;23、針滑動件;24、保持部;27、通管絲;31、管狀部;3Ia、第一端部;31b、第二端部;32、外周面;33、內(nèi)周面;34、針尖部;35、開口部;35a、輪廓;35al、第一開口端部;35a2、第二開口端部;36、第一斜角面;36a、刺入端;37、第二斜角;38、第三斜角面;39、第四斜角面;40、第一交界線;41、第一交線;42、交線;43、第二交界線;44、第二交線;45、交線;46、第五斜角面;47、第六斜角面;48、側(cè)孔部;49、遠位角部;50、近位角部;100、超聲波內(nèi)窺鏡;101、插入部;102、頂端硬質(zhì)部;103、光學攝像機構;104、超聲波掃描機構;105、彎曲部;106、撓性管部;107、通道;108、基端管頭;109、操作部;110、彎曲操作機構;111、開關;112、通用線纜;112a、分支線纜;112b、分支線纜;112c、分支線纜;113、光源裝置;114、光學觀察部;115、超聲波觀察部;116、監(jiān)視器。
【主權項】
1.一種活檢針,其特征在于,該活檢針包括:管狀部,其是中空的管狀,該管狀部具有管軸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與其相反的第二端 部;以及針尖部,其具有與所述管狀部的內(nèi)部連通的開口部,該針尖部形成在包含所述管狀部 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所述針尖部包含:第一斜角面,其由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交叉的方向上展開的平面形成,該第一斜角 面限定所述開口部的輪廓的一部分;第二斜角面,其相對于所述第一斜角面具有角度并與所述第一斜角面相鄰,且由與所 述管狀部的內(nèi)周面相鄰的平面形成,該第二斜角面與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限定所述開口部的 輪廓的一部分;第三斜角面,其在與所述第二斜角面之間隔著所述開口部而在所述第二斜角面的相反 側(cè)相對于所述第一斜角面具有角度并與所述第一斜角面相鄰,且由與所述管狀部的內(nèi)周面 相鄰的平面形成,該第三斜角面與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限定所述開口部的輪廓的一部分; 第一交界線,其是所述第一斜角面和所述第二斜角面的交界;以及 第二交界線,其是所述第一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的交界,第一交界線和第二交界線是在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方向上隨著沿從所述第二端部朝向 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其間隔逐漸擴寬的非平行的直線。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檢針,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中的、與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交叉 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始終小于90°,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中的、與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交叉 的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始終小于90°。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部包含:第一開口端部,其在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構成所述 開口部的輪廓;以及第二開口端部,其在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構成所述 開口部的輪廓,穿過連結(jié)所述第一開口端部和所述第二開口端部的線段的中點且與所述管狀部的管 軸正交的截面與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 線交叉。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檢針,其特征在于,在穿過連結(jié)所述第一開口端部和所述第二開口端部的線段的中點且與所述管狀部的 管軸正交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小于70°,在所述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小于70°。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活檢針,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中的、與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始終小于70°,在與所述管狀部的管軸正交的截面中的、與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的交線交叉 的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內(nèi)周面所成的角始終小于70°。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檢針,其特征在于,該活檢針還具有第四斜角面,該第四斜角面在比所述第一斜角面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 位置限定所述開口部的輪廓的一部分,由與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相鄰且位于 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之間的平面形成。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檢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尖部在所述管狀部的與第一斜角面相對的一側(cè)的外周面具有與所述管狀部的 內(nèi)部連通的側(cè)孔。
【文檔編號】A61B10/02GK106068101SQ201580011140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0日 公開號201580011140.1, CN 106068101 A, CN 106068101A, CN 201580011140, CN-A-106068101, CN106068101 A, CN106068101A, CN201580011140, CN201580011140.1, PCT/2015/75723, PCT/JP/15/075723, PCT/JP/15/75723, PCT/JP/2015/075723, PCT/JP/2015/75723, PCT/JP15/075723, PCT/JP15/75723, PCT/JP15075723, PCT/JP1575723, PCT/JP2015/075723, PCT/JP2015/75723, PCT/JP2015075723, PCT/JP201575723
【發(fā)明人】關川知宏
【申請人】奧林巴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