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的烏頭堿型化合物及解熱、鎮(zhèn)痛、抗炎癥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關(guān)于具有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新的化合物以及含有該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解熱、鎮(zhèn)痛、抗炎癥藥。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是關(guān)于由通式(I)所表示的具有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及其鹽 (式中,R1是氫原子或羥基,R2是乙酰氧基,R3是1-4個碳原子的烷基,R4是(1)氫原子,或(2)羥基,或(3)乙酰氧基);此外,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解熱、鎮(zhèn)痛、抗炎癥藥,其特征是含有由通式(I)所表示的具有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及其鹽作為有效成分 (式中,R1是氫原子或羥基,R2是乙酰氧基,R3是1-4個碳原子的烷基,R4是(1)氫原子,或(2)羥基,或(3)乙酰氧基);背景技術(shù)華烏頭屬植物的塊根中所含有的烏頭堿類生物堿具有很強的鎮(zhèn)痛作用和抗炎癥作用,這在文獻中已有報導(dǎo)(例如,TohokuJ.exp.Med.,128,175-187(1979))。但是,烏頭堿類生物堿物質(zhì)毒性很強,因而安全使用范圍比較窄。
發(fā)明的說明為了獲得既保持烏頭堿類生物堿物質(zhì)所具有鎮(zhèn)痛、抗炎癥作用,并且毒性又低的新的烏頭堿類生物堿衍生物,本發(fā)明人進行了各種研究,先是研制成功“新的烏頭堿類化合物及鎮(zhèn)痛、抗炎癥藥”(參見特開昭63-211268、特開昭63-211269、特開昭64-34956、特開平1-143859及特開平3-223255),隨后又發(fā)現(xiàn),在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14位碳原子上連接對氯苯甲酰氧基的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活性,從而成功地研究出含有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或其鹽作為有效成分的鎮(zhèn)痛、抗炎癥藥(參見特開平5-17448)。在此基礎(chǔ)上又進行了反復(fù)的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14位碳原子上連接對氯苯甲酰氧基的化合物中,15位碳原子上連接乙酰氧基的化合物藥理效果特別好,并且安全性很高。
用于作為鎮(zhèn)痛活性評價方法的壓刺激法和熱板法,適合于評價嗎啡等具有強力鎮(zhèn)痛作用的化合物的活性,非甾體型解熱、鎮(zhèn)痛藥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的鎮(zhèn)痛作用比嗎啡弱,用壓刺激法和熱板法無法確認其顯著的活性。另外,采用熱板法時,由熱刺激而引起的小鼠舐足的動作有高級中樞神經(jīng)參與,因而,在評價化合物鎮(zhèn)痛作用時,與其它實驗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出對人的鎮(zhèn)痛作用。本發(fā)明的化合物,采用皮下給藥、進行壓刺激法和熱板法實驗時,證實了具有比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更強的鎮(zhèn)痛作用,并且還證實了對于酵母致熱的大鼠具有解熱作用。另外,將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皮下給藥和將嗎啡靜脈給藥而同時并用這兩種化合物時,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的化合物能強烈地增強嗎啡的鎮(zhèn)痛作用。
因此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對于治療劇烈疼痛的疼痛性疾病和發(fā)燒、炎癥性疾病有很大的貢獻。另外,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即使與嗎啡拮抗藥并用其鎮(zhèn)痛作用也不會受到抑制,具認為其作用機理與嗎啡不同,將本發(fā)明的化合物與嗎啡并用可以確實緩解疼痛,此外,通過逐漸減少嗎啡的用量,可以減輕連續(xù)使用嗎啡而產(chǎn)生的副作用。本發(fā)明就是基于上述認識而完成的。
本發(fā)明提供了具有由上述通式(I)所示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新的化合物,另外還提供了含有具有由上述通式(I)所示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或其鹽作為有效成分的解熱、鎮(zhèn)痛、抗炎癥藥。
下面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由上述通式(I)所表示的新化合物是由下面所述的化合物作為起始物質(zhì),通過將連接在其3位或15位或14位或氮原子上的取代基置換成各種其它取代基而制造成的,所述的化合物是由下面的(II)式表示的烏頭堿、中烏頭堿、結(jié)烏頭堿、海帕烏頭堿、14-O-苯甲酰烏頭胺、14-O-苯甲酰中烏頭寧、14-O-茴香酰烏頭胺、14-O-苯甲酰海帕烏頭寧和由下面的(III)表示的吡咯烏頭堿、吡咯中烏頭堿、吡咯結(jié)烏頭堿、吡咯海帕烏頭堿、16-表吡咯烏頭堿、16-表吡咯中烏頭堿、16-表吡咯結(jié)烏頭堿、16-表吡咯海帕烏頭堿等公知的具有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及將由下面(III)式表示的化合物的15位的羰還原、使15位形成羥基的化合物。
化合物名 R1R2R3R4烏頭堿 OHOAc H Et中烏頭堿 OHOAc H Me結(jié)烏頭根堿 OHOAc OMe Et海帕烏頭堿 H OAc H Me14-O-苯甲酰 OHOHH Et烏頭胺14-O-苯甲酰 OHOHH Me中烏頭寧14-O-茴香酰 OHOHOMe Et烏頭胺14-O-苯甲酰 H OHH Me海帕烏頭寧AcCH3CO、MeCH3、EtCH3CH2
化合物名 R1R2R3*吡咯烏頭堿OHH Etβ吡咯中烏頭堿 OHH Meβ吡咯結(jié)烏頭堿 OHOMe Etβ吡咯海帕烏頭堿H H Meβ16-表吡咯 OHH Etα烏頭堿16-表吡咯 OHH Meα中烏頭堿16-表吡咯 OHOMe Etα結(jié)烏頭堿16-表吡咯 H H Meα海帕烏頭堿MeCH3、EtCH3CH2、*16位的OCH3的配位為了將羥基?;梢赃m當(dāng)?shù)娜軇?例如吡啶)中,使相應(yīng)的化合物與通常在使羥基酯化時使用的酰氯或酸酐等進行反應(yīng)。在上述起初物質(zhì)中,選用結(jié)構(gòu)式中的3位和15位上存在羥基、8位上不存在乙?;幕衔镒鳛槠鹗嘉镔|(zhì),用乙酸酐作為乙酰化劑時,乙?;磻?yīng)優(yōu)選在15位上進行,可以得到以15-O-乙?;衔餅橹鳟a(chǎn)物的生成物。
為了將連接在氮原子上的烷基取代基置換成其它的取代基,首先,使相應(yīng)的化合物在適當(dāng)?shù)娜軇?例如丙酮)中與適當(dāng)?shù)难趸瘎?例如高錳酸鉀)反應(yīng),形成N-去烷基體,然后使所得到的N-去烷基體與用于引入所希望的烷基的烷基化劑(例如烷基鹵)進行反應(yīng)。
羰基的還原反應(yīng)可按以下所述進行,即將相應(yīng)的化合物溶解在適當(dāng)?shù)娜軇?例如乙醇或乙酸)中,用氧化鉑、披鈀木炭或阮內(nèi)鎳等作催化劑,在室溫或加熱條件下催化加氫。此外,羰基的還原反應(yīng)還可按以下所述進行,即將相應(yīng)的化合物溶解在適當(dāng)?shù)娜軇?例如乙醚)中,加入金屬氫化物配位體(例如氫化鋁鋰、硼氫化鈉、氫化叔丁氧基鋁鋰或氫化三甲氧基鋁鋰等),在適當(dāng)?shù)臏囟认聰嚢琛?br>
為了得到上述(I)式所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將上述各反應(yīng)進行種種組合。
本發(fā)明的化合物還可以與鹽酸、硫酸、氫溴酸等無機酸或草酸、琥珀酸、酒石酸、檸檬酸、抗壞血酸等有機酸形成各種鹽。
下面說明本發(fā)明的由(I)式表示的化合物制造實施例。在實施例的敘述之后,給出各實施例中所得到的化合物的分析數(shù)據(jù)。在下面的表7-13中記述了與化合物有關(guān)的藥理作用、毒性及其它。另外,下面的表中的化合物編號與化合物名稱的對照列于表1中。
實施例1將500mg烏頭堿溶解在5ml的5%氫氧化鉀/甲醇溶液中,在室溫下攪拌10小時。減壓餾去反應(yīng)液中的甲醇,然后向殘留物中添加5ml冰水、將其溶解、將其添加到填充了100ml預(yù)先用甲醇、水依次洗滌的大網(wǎng)狀樹脂Amberlite XAD-2(日本奧爾加諾公司),用水洗滌。確認洗液已不再顯示堿性后,用1000ml甲醇洗脫,在減壓下濃縮干固洗脫液,得到480mg含有烏頭胺的殘留物,將該殘留物溶解在10ml預(yù)先蒸餾過的吡啶中,添加0.3ml對氯苯甲酰氯,在-18℃下攪拌10分鐘,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將反應(yīng)液加到硅膠柱色譜(50g)中,依次用150ml氯仿、150ml 5%甲醇/氯仿、150ml 10%甲醇/氯仿、150ml 15%甲醇/氯仿和20%甲醇/氯仿洗脫,將10%甲醇/氯仿洗脫液和15%甲醇/氯仿洗脫液合并,在減壓下濃縮于固。用硅膠柱色譜(150g)分離、提純該殘留物(分離液氨飽和氯仿),用丙酮/己烷再結(jié)晶,得到400mg 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實施例2在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得到的300mg 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中加入10ml乙酸酐和5ml吡啶,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yīng)液注入冰水中,用10%氨水使之成為堿性,然后用100ml乙醚萃取該反應(yīng)液3次,用水洗滌乙醚萃取液,用芒硝干燥后,在減壓下濃縮干固。用硅膠薄層色譜法(分離液氯仿/乙醚=1∶1,氨蒸氣飽和)分離、提純殘留物,得到15-O-乙?;?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145mg。
實施例3將208mg 15-O-乙?;?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溶解在25ml丙酮中,在該溶液中添加將127mg高錳酸鉀溶解在25ml丙酮/水混合液(1∶1)內(nèi)的溶液25ml,在室溫下攪拌1.5小時。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在冰冷卻下向反應(yīng)液中添加2N硫酸使之成為酸性,添加亞硫酸鈉直至反應(yīng)液的顏色變成透明。然后在減壓下濃縮反應(yīng)液,用10%氨水使該濃縮液成為堿性,用100ml氯仿萃取3次,水洗氯仿層,用芒硝干燥后,在減壓下濃縮干固。用硅膠柱色譜(10g,5%甲醇/氨飽和氯仿)分離、提純殘留物,得到93.4mg脫-N-乙基-15-O-乙?;?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實施例4用500mg中烏頭堿代替實施例1中的烏頭堿,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得到398mg 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
實施例5在100mg 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中加入3.5ml乙酸酐和2ml吡啶,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將反應(yīng)液傾入冰水中,用10%氨水使之成為堿性,用50ml乙醚萃取3次,用水洗滌乙醚萃取液,用芒硝干燥后,在減壓下濃縮干固。用硅膠薄層色譜法(分離液氯仿/乙醚=1∶1,氨蒸氣飽和)分離、提純殘留物,得到50.3mg 15-O-乙酰基-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
實施例6將與實施例3同樣操作得到的50mg脫-N-乙基-15-O-乙酰基-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溶解在2ml甲醇/乙醚混合液(1∶1)中,添加65mg碳酸鈣和0.2ml丙基碘,回流加熱2小時,冷卻后,對反應(yīng)混合物過濾除去不溶物,在減壓下濃縮干固反應(yīng)液。用硅膠柱色譜(5g,5%甲醇/氨飽和氯仿)分離、提純殘留物,得到28mg脫-N-乙基-N-丙基-15-O-乙?;?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實施例7(1)在減壓(1.5-2mmHg)及200℃下將100mg中烏頭堿熔融30分鐘,冷卻后,用硅膠柱色譜(10g,5%甲醇/氯仿)分離、提純反應(yīng)混合物,得到56mg吡咯中烏頭堿。
(2)將50mg吡咯中烏頭堿溶解在5mg干燥的四氫呋喃中,另外,使144mg氫化鋰鋁懸浮在5ml四氫呋喃中,添加0.46ml甲醇,在室溫下攪拌,得到氫化三甲氧基鋰鋁的四氫呋喃溶液。在-70℃下將5ml該溶液緩慢滴加到上述吡咯中烏頭堿的四氫呋喃溶液中,然后在該溫度下攪拌反應(yīng)液1小時,再在室溫下攪拌1小時。在冰冷卻下向反應(yīng)液中緩慢添加含少量水的四氫呋喃溶液,過濾除去不溶物后,減壓濃縮干固濾液。用硅膠柱色譜(15g,5%甲醇/氨飽和氯仿)分離、提純殘留物,得到46mg 8-脫氧中烏頭寧。
(3)將45mg 8-脫氧中烏頭寧溶解在0.5ml吡啶中,在該溶液中滴加0.5ml對氯苯甲酰氯/吡啶(0.05ml/0.5ml)溶液,在室溫下攪拌2.5小時。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將反應(yīng)液注入冰水中,用10%鹽酸使之成為酸性,然后用50ml乙醚洗滌2次。10%氨水使鹽酸層變成堿性后,用50ml乙醚萃取3次,水洗乙醚層,用芒硝干燥后,在減壓下濃縮于固。用氧化鋁柱色譜(5g,氯仿)分離、提純殘留物,得到32mg 8-脫氧-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
實施例8(1)在減壓(1.5-2mmHg)及200℃下將100mg中烏頭堿熔融30分鐘,冷卻后,用硅膠柱色譜(10g,5%甲醇/氯仿)分離、提純反應(yīng)混合物,得到60mg吡咯烏頭堿。
(2)用50mg吡咯烏頭堿代替實施例7的(2)的吡咯中烏頭堿,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的(2)同樣操作,得到47mg 8-脫氧烏頭胺。
(3)用45mg 8-脫氧烏頭胺代替實施例7的(3)的8-脫氧中烏頭寧,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的(3)同樣操作,得到36mg 8-脫氧-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實施例9將50mg吡咯烏頭堿溶解在5ml 5%氫氧化鉀/甲醇溶液中,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在減壓下濃縮干固反應(yīng)液,將殘留物溶解在10ml水中。將該溶液加到填充了100ml大網(wǎng)狀樹脂Amberlite XAD-2(日本奧爾加諾公司),用水洗滌直至洗脫液不再顯示堿性,然后用甲醇洗脫,在減壓下濃縮干固該甲醇洗脫液,用硅膠柱色譜(10g,10%甲醇/氨飽和氯仿)分離、提純殘留物,得到43mg 16-表吡咯烏頭胺。
實施例10(1)與實施例9同樣操作,得到45mg 16-表吡咯烏頭胺。
(2)用40mg 16-表吡咯烏頭胺代替實施例7的(2)的吡咯中烏頭堿,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的(2)的同樣操作,得到36mg8-脫氧-16-表烏頭胺。
(3)用36mg 8-脫氧-16-表烏頭胺代替實施例7的(3)的8-脫氧中烏頭寧,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的(3)的同樣操作,得到28.6mg 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實施例11(1)用50mg吡咯中烏頭堿代替實施例9的吡咯烏頭堿,除此之外與實施例9同樣操作,得到42mg 16-表吡咯中烏頭寧。
(2)用42mg 16-表吡咯中烏頭寧代替實施例7的(2)的吡咯中烏頭堿,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的(2)的同樣操作,得到37.6mg8-脫氧-16-表中烏頭寧。
(3)用37mg 8-脫氧-16-表中烏頭寧代替實施例7的(3)的8-脫氧中烏頭寧,除此之外與實施例7的(3)的同樣操作,得到33mg 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
實施例12在100mg 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中加入0.5ml乙酸酐和1ml吡啶,在室溫下攪拌12小時。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將反應(yīng)液注入冰水中,用10%氨水使之成為堿性,然后用50ml乙醚萃取3次,用水洗滌乙醚層,用芒硝干燥后,在減壓下濃縮干固。用硅膠薄層色譜法(分離液氯仿/甲醇=50∶1,氨蒸氣飽和)分離、提純殘留物,得到74mg 3,15-二-O-乙?;?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實施例13用65mg 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代替實施例12的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2同樣操作,得到32mg 3,15-二-O-乙?;?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
實施例14(1)用500mg海帕烏頭堿代替實施例1中的烏頭堿,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操作,得到380mg 14-O-對氯苯甲酰海帕烏頭寧。
(2)用100mg 14-O-對氯苯甲酰海帕烏頭寧代替實施例12中的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2同樣操作,得到53mg 15-O-乙?;?14-O-對氯苯甲酰海帕烏頭寧。
實施例15用30mg 8-脫氧-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代替實施例5中的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除此之外與實施例5同樣操作,得到21mg 15-O-乙?;?8-脫氧-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
實施例16用30mg 8-脫氧-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代替實施例5中的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除此之外與實施例5同樣操作,得到22mg 15-O-乙?;?8-脫氧-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實施例17(1)與實施例10的(1)、(2)、(3)同樣操作,得到30mg 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2)用30mg 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代替實施例5中的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除此之外與實施例5同樣操作,得到24mg 15-O-乙?;?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實施例18用24mg 15-O-乙?;?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代替實施例3中的15-O-乙酰基-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除此以外與實施例3同樣操作,得到12mg。脫-N-乙基-15-O-乙?;?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實施例19①與實施例11的①、②、③同樣操作,得到35mg 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
②用35mg 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代替實施例5中的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除此之外與實施例5同樣操作,得到27mg 15-O-乙?;?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
實施例20用50mg脫-N-乙基-15-O-乙?;?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代替實施例6中的脫-N-乙基-15-O-?;?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除此之外與實施例6同樣操作,得到25mg脫-N-乙基-N-丙基-15-O-乙?;?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表1化合物編號與化合物名稱對照表化合物No.化合物名(1)15-O-乙酰基-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2)15-O-乙?;?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3)脫-N-乙基-N-丙基-15-O-乙酰基-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4)3,15-二-O-乙?;?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5)3,15-二-O-乙?;?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6)15-O-乙?;?14-O-對氯苯甲酰海帕烏頭寧(7)15-O-乙?;?8-脫氧-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8)15-O-乙?;?8-脫氧-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9)15-O-乙?;?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中烏頭寧(10)15-O-乙?;?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11)脫-N-乙基-N-丙基-15-O-乙?;?8-脫氧-16-表-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表21)紅外線吸收光譜分析(IR)化合物No.IR(KBr,cm-1)(1) 1715(2) 1710(3) 1715(4) 1715(5) 1715(6) 1720(7) 1710(8) 1717(9) 1717(10) 1710(11) 1715
表32)紫外線吸收光譜分析(UV)化合物No.λmaxEtOHnm(log ε)(1) 246(3.97)(2) 246(3.98)(3) 246(3.98)(4) 246(4.03)(5) 246(4.01)(6) 246(3.97)(7) 246(4.00)(8) 246(4.01)(9) 246(3.97)(10) 246(4.01)(11) 246(3.98)表43)1H-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1) 7.98(2H,d,J=8.7Hz),7.43(2H,d,J=8.7Hz)(對氯苯甲?;腍)5.34(1H,d,J=6.0Hz)(15位構(gòu)H)4.92(1H,d,J=5.1Hz)(14位的H)3.72(3H,s),3.31(3H,s),3.29(3H,s),3.26(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3.5(3H,s)(N-甲基的甲基的H)2.23(2H,s)(15位的乙?;募谆腍
表4(續(xù)) 3)1H-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2) 7.98(2H,d,J=8.7Hz),7.42(2H,d,J=8.7Hz)(對氯苯甲?;腍)5.33(1H,d,J=6.0Hz)(15位的H)4.92(1H,d,J=5.1Hz)(14位的H)3.72(3H,s),3.31(3H,s),3.30(3H,s),3.25(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22(3H,s)(15位的乙?;募谆腍),1.14(3H,t,J=7.2Hz)(N-乙基的甲基的H)(3) 7.99(2H,d,J=8.7Hz),7.42(2H,d,J=8.7Hz)(對氯苯甲酰基的H)5.32(1H,d,J=6.3Hz)(15位的H)4.93(1H,d,J=5.1Hz)(14位的H)3.71(3H,s),3.30(3H,s),3.29(3H,s),3.26(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24(3H,s)(15位的乙酰基的甲基的H),0.93(3H,t,J=7.0Hz)(N-丙基的甲基的H)
表4(續(xù))3)1H-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4) 7.99(2H,d,J=8.7Hz),7.41(2H,d,J=8.7Hz)(對氯苯甲?;腍)5.36(1H,d,J=6.0Hz)(15位的H)4.92(1H,d,J=5.1Hz)(14位的H)4.90(1H,dd,J=10.4,5.3Hz)(3位的H),3.60(3H,s),3.26(3H,s),3.24(3H,s),3.21(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21(3H,s),2.06(3H,s)(乙?;募谆腍),1.14(3H,t,J=7.2Hz)(N-乙基的甲基的H)(5) 7.99(2H,d,J=8.7Hz),7.42(2H,d,J=8.7Hz)(P-對氯苯甲?;腍)5.35(1H,d,J=6.0Hz)(15位的H)4.91(1H,d,J=5.1Hz)(14位的H)4.90(1H,dd,J=10.5,5.2Hz)(3位的H),3.60(3H,s),3.28(3H,s),3.25(3H,s),3.21(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のH)2.33(3H,s)(N-甲基的H)2.22(3H,s),2.06(3H,s)(乙酰基的甲基的H)
表4(續(xù)) 3)1H-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6) 7.99(2H,d,J=8.7Hz),7.42(2H,d,J=8.7Hz)(P-對氯苯甲?;腍)5.35(1H,d,J=6.0Hz)(15位的H)4.93(1H,d,J=5.4Hz)(14位的H)3.60(3H,s),3.30(3H,s),3.29(3H,s),3.22(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31(3H,s)(N-甲基的H)2.22(3H,s)(乙?;募谆腍)(7) 7.97(2H,d,J=8.8Hz),7.43(2H,d,J=8.8Hz)(對氯苯甲?;腍)4.85(1H,d,J=5.0Hz)(14位的H)4.64(1H,dd,J=12.0,6.0Hz)(15位的H),3.69(3H,s),3.30(3H,s),3.28(3H,s),3.25(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35(3H,s)(N-甲基的H)2.22(3H,s)(乙酰基的甲基的H H)(8) 7.97(2H,d,J=8.8Hz),7.43(2H,d,J=8.8Hz)(對氯苯甲酰基的H)4.86(1H,d,J=5.0Hz)(14位的H)4.64(1H,dd,J=12.0,6.0Hz)(15位的H),3.70(3H,s),3.31(3H,s).
表4(續(xù))3)1H-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3.28(3H,s),3.25(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23(3H,s)(乙?;募谆腍)1.11(3H,t,J=7.0Hz)(N-乙基的甲基的H)(9) 7.98(2H,d,J=8.9Hz),7.42(2H,d,J=8.9Hz)(對氯苯甲?;腍)5.00(1H,d,J=4.0Hz)(14位的H)4.73(1H,t,J=12.0Hz)(15位的H)3.67(3H,s),3.30(3H,s),3.29(3H,s),3.25(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35(3H,s)(N-甲基的H)2.24(3H,s)(乙酰基的甲基的H)(10)7.98(2H,d,J=8.9Hz),7.42(2H,d,J=8.9Hz)(對氯苯甲?;腍)4.98(1H,d,J=4.0Hz)(14位的H)4.74(1H,t,J=12.0Hz)(15位的H)3.66(3H,s),3.31(3H,s),3.30(3H,s),3.26(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25(3H,s)(乙?;募谆腍)1.2(3H,t,J=7.0Hz)(N-乙基的甲基的H)
表4(續(xù))3)1H-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11)7.98(2H,d,J=8.9Hz),7.42(2H,d,J=8.9Hz)(對氯苯甲?;腍)4.98(1H,d,J=4.1Hz)(14位的H)4.75(1H,t,J=11.8Hz)(15位的H)3.67(3H,s),3.31(3H,s),3.30(3H,s),3.26(3H,s)(1,6,16,18位的甲氧基的甲基的H)2.25(3H,s)(乙酰基的甲基的H)0.98(3H,t,J=7.0Hz)(N-丙基的甲基的H)表54)13C-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1) 173.4(15位的乙?;聂驶腃),165.4(對氯苯甲酰基的羰基的C),129.5,131.1,128.8,128.4 (對氯苯甲?;腃),88.5,87.7,82.3,81.9,79.3,76.5,76.0,74.5,72.2(16,15,6,1,14,18,8,13,3位的C),60.9,59.1,57.6,56.0(16’,18’,6’,1’位的C),42.3(N-甲基的甲基的C),21.0乙酰基的甲基的C)
表5(續(xù))4)13C-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2) 173.4(15位乙?;聂驶腃),165.4(對氯苯甲?;聂驶腃),139.5,131.1,128.7,128.4(對氯苯甲?;腃),88.6,87.6,8 2.3,82.0,79.3,76.5,76.1,74.6,72.3(16,15,6,1,14,18,8,13,3位的C),60.9,59.1,57.6,56.0(16’,18’,6’,1’位的C),47.1(N-乙基的亞甲基的C),20.9(乙酰基的甲基的C),13.4(N-乙基的甲基的C)(3) 173.3(15位乙酰基的羰基的C),165.4(對氯苯甲酰基的羰基的C),139.4,131.1,128.7,128.4(對氯苯甲?;腃),88.5,87.6,82.4,82.0,79.3,76.5,76.1,74.5,72.3(16,15,6,1,14,18,8,13,3位的C),60.9,59.1,57.6,56.0(16’,18’,6’,1’位的C),21.0(乙酰基的甲基的C),10.3(N-丙基的甲基的C)
表5(續(xù)) 4)13C-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δ,ppm(CDCl3)(4)173.3,170.1(乙?;聂驶腃),165.3(對氯苯甲?;聂驶腃),139.3,131.1,128.7,128.4(對氯苯甲?;腃),88.7,87.5,82.8,81.9,79.3,76.5,74.7,71.7,71.5(16,15,6,1,14,8,13,18,3位的C),61.4,58.7,57.8,56.2(16’,18’,6’,1’位的C),47.4(N-乙基的亞甲基的C),21.1,20.9(乙?;募谆腃),13.5(N-乙基的甲基的C)(5)173.3,170.1(乙酰基的羰基的C),165.3(對氯苯甲?;聂驶腃),139.3,131.1,128.7,128.4(對氯苯甲?;腃),88.6,87.6,82.6,81.9,79.2,76.4,74.7,71.7,71.3(16,15,6,1,14,8,13,18,3位的C),61.3,58.7,57.8,56.5(16’,18’,6’,1’位的C),42.5(N-甲基的甲基的C),21.1,21.0(乙?;募谆腃)
表5(續(xù))4)13C-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6) 173.4(乙?;聂驶鵆),165.3(對氯苯甲?;聂驶腃),139.3,131.1,128.7,128.5(對氯苯甲酰基的C),88.6,87.6,85.0,82.3,80.3,79.3,76.4,74.7(16,15,6,1,18,14,8,13位的C),61.3,59.0,57.6,56.4(16’,18’,6’,1’位的C),42.7(N-甲基的甲基的C),21.0(乙?;募谆腃)(7) 173.3(乙?;聂驶鵆),165.2(對氯苯甲?;聂驶牡腃),139.6,131.1,128.8,128.1(對氯苯甲酰基的C),92.0,85.0,83.6,80.9,80.7,77.3,75.0,71.6(16,6,1,15,14,18,13,3位的C),61.7,59.1,57.8,56.0(16’,18’,6’,1’位的C),42.3(N-甲基的C),20.8(乙?;募谆腃)(8) 173.2(乙?;聂驶腃),165.0(對氯苯甲?;聂驶腃),139.7,131.1,128.9,
表5(續(xù))4)13C-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128.1(對氯苯甲?;腃),92.1,85.0,83.6,80.8,80.7,77.3,75.0,71.5(16,6,1,15,14,18,13,3位的C).61.7,59.0,57.8,56.0(16’,18’,6’,1’位的C),47.1(N-乙基的亞甲基的C),20.8(乙?;募谆腃),13.4(N-乙基的甲基的C)(9) 173.3(乙酰基的羰基的C),165.1(對氯苯甲酰基的羰基的C),139.4,131.1,128.7,128.4(對氯苯甲酰基的C),88.9,85.0,82.4,80.8,79.9,77.5,75.9,71.8(16,6,1,15,14,18,13,3位的C),62.2,59.1,58.0,56.2(16’,18’,6’,1’位的C),42.3(N-甲基的C),21.0(乙?;募谆腃)(10)173.3(乙?;聂驶腃),165.1(對氯苯甲酰基的羰基的C),139.4,131.1,128.7,128.4(對氯苯甲?;腃),88.9,85.1,82.6,80.7,79.8,77.4
表5(續(xù))4)13C-核磁共振譜分析化合物No. δ,ppm(CDCl3)76.0,71.8(16,6,1,15,14,18,13,3位的C),62.2,59.1,58.0,55.8(16’,18’,6’,1’位的C),47.4(N-乙基的亞甲基的C),21.0(乙?;募谆腃),13.4(N-乙基的甲基的C)(11)173.2(乙?;聂驶腃),165.0對氯苯甲酰基的羰基的C),139.4,131.1,128.7,128.4(對氯苯甲?;腃),89.0,85.1,82.6,80.7,79.9,77.4,75.9,718(16,6,1,15,14,18,13,3位的C),62.1,59.1,58.0,55.9(16’,18’,6’,1’位的C),21.0(乙?;募谆腃),10.3(N-丙基的甲基的C)表65)質(zhì)譜分析化合物No. M+(m/z)(1) 665,667(2) 679,681(3) 693,695(4) 721,723
表6(續(xù))5) 質(zhì)譜分析化合物No. M+(m/z)(5) 707,709(6) 649,651(7) 649,651(8) 663,665(9) 649,651(10) 663,665(11) 677,679下面說明本發(fā)明的由(I)式表示的化合物的藥物作用和急性毒性的實驗例。
實驗例1(1)采用壓刺激法測定鎮(zhèn)痛活性用停止進食一晝夜的StdddY系雄性小鼠(20-25g)進行實驗。將表1中所示的化合物制成酒石酸鹽,用0.9%生理食鹽水將它們?nèi)芙獬?0mg/10ml的濃度,作為試樣溶液。對照物采用0.9%生理食鹽水。實驗采用壓刺激裝置進行。將試樣溶液給藥前,以30分鐘間隔測定兩次疼痛閾值,選用疼痛閾值為50-100mmHg的小鼠用于實驗。將上述試樣溶液以10ml/kg的劑量皮下給藥,1小時后用壓刺激裝置測定疼痛閾值。對照組是將0.9%生理食鹽水以10ml/kg的劑量皮下給藥。實驗結(jié)果用下式所示的抑制率(%)表示。為防止小鼠尾根部組織損傷,將cutoff壓定為230mmHg。結(jié)果示于下面的表7中。由表7所示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具有強力鎮(zhèn)痛活性,其作用強度比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要高。
抑制率(%)=(A-B)×100/(C-B)A試樣溶液給藥后的疼痛閾值(mmHg)B試樣溶液給藥前的疼痛閾值(mmHg)Ccutoff壓(230mmHg)(2)與嗎啡的比較用停止進食一晝夜的StdddY系雄性小鼠(20-25g)進行實驗。在本實驗中,采用表1的(2)所示化合物的酒石酸鹽作為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用鹽酸嗎啡作為陽性對照?;衔?2)的酒石酸鹽用0.9%生理食鹽水溶解,調(diào)制成5mg/2ml、3mg/2ml和1mg/2ml的濃度,鹽酸嗎啡用0.9%生理食鹽水溶解,調(diào)制成5mg/2ml、3mg/2ml和1mg/2ml的濃度,作為陰性對照,使用0.9%生理食鹽水。實驗采用壓刺激裝置進行。將被試驗化合物給藥前,以30分鐘間隔測定兩次疼痛閾值,選用疼痛閾值為50-100mmHg的小鼠用于實驗。將上述被試驗化合物溶液分別以2ml/kg的劑量靜脈給藥,在給藥后10、20和30分鐘用壓刺激裝置測定疼痛閾值。作為對照組,用同樣的0.9%生理食鹽水靜脈內(nèi)給藥。結(jié)果用上面(1)所示的抑制率(%)表示,結(jié)果示于下面的表8中,由表8所示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具有與嗎啡同等強度的鎮(zhèn)痛活性。
(3)與嗎啡并用的實驗用停止進食一晝夜的StdddY系雄性小鼠(20-25g)進行實驗。在本實驗中,采用表1的(2)所示化合物的酒石酸鹽和鹽酸嗎啡作為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化合物(2)的酒石酸鹽用0.9%生理食鹽水溶解,調(diào)制成7mg/10ml的濃度,鹽酸嗎啡用0.9%生理食鹽水溶解,調(diào)制成5mg/2ml、3mg/2ml和1mg/2ml的濃度。對照物采用0.9%生理食鹽水。實驗采用壓刺激裝置進行。
將被試驗化合物給藥前,以30分鐘間隔測定兩次疼痛閾值,選用疼痛閾值為50-100mmHg的小鼠用于實驗。將小鼠分為對照組、化合物(2)的酒石酸鹽給藥組、鹽酸嗎啡給藥組、及化合物(2)的酒石酸鹽和鹽酸嗎啡并用組。對于化合物(2)的酒石酸鹽給藥組,將上述化合物(2)的酒石酸鹽的0.9%生理食鹽水溶液以10ml/kg的劑量皮下給藥,30分鐘后用0.9%生理食鹽水溶液以2ml/kg的劑量靜脈內(nèi)給藥;對于嗎啡給藥組,用0.9%生理食鹽水以10ml/kg的劑量皮下給藥,30分鐘后將上述鹽酸嗎啡的生理食鹽水溶液分別以2ml/kg的劑量靜脈內(nèi)給藥;對于化合物(2)的酒石酸鹽和嗎啡并用組,將上述化合物(2)的酒石酸鹽的0.9%生理食鹽水溶液以10ml/kg的劑量皮下給藥,30分鐘后用上述鹽酸嗎啡的生理食鹽水溶液分別以2ml/kg的劑量靜脈內(nèi)給藥;對于對照組,用0.9%生理食鹽水以10ml/kg的劑量皮下給藥,30分鐘后用0.9%生理食鹽水以2ml/kg的劑量靜脈給藥,在靜脈給藥后10、20和30分鐘測定疼痛閾值。
結(jié)果用與上面(1)同樣的公式求出的抑制率(%)表示,結(jié)果示于表9中。由表9所示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可以強烈地增強嗎啡的鎮(zhèn)痛作用。
(4)與嗎啡拮抗藥并用的試驗用停止進食一晝夜的StdddY系雄性小鼠(20-25g)進行實驗。在本實驗中,采用表1的所示化合物(2)的酒石酸鹽作為本發(fā)明的化合物,此外還使用鹽酸嗎啡和麻藥拮抗藥鹽酸左洛啡烷?;衔?2)的酒石酸鹽用0.9%生理食鹽水溶解,調(diào)制成10mg/2ml的濃度,鹽酸嗎啡用0.9%生理食鹽水溶解,調(diào)制成10mg/2ml的濃度,鹽酸左洛啡烷用0.9%生理食鹽水溶解,調(diào)制成1mg/10ml的濃度。使用0.9%生理食鹽水作為對照物。實驗采用壓刺激裝置進行。
將鹽酸左洛啡烷給藥前,以30分鐘間隔測定兩次疼痛閾值,選用疼痛閾值為50-100mmHg的小鼠用于實驗。將上述鹽酸左洛啡烷溶液以10ml/kg的劑量皮下給藥,30分鐘后將上述化合物(2)的酒石酸鹽的0.9%生理食鹽水溶液或鹽酸嗎啡溶液分別以2ml/kg的劑量靜脈給藥,在此之后10、20和30分鐘用壓刺激裝置測定疼痛閾值。作為對照,用0.9%生理鹽水以10ml/kg劑量皮下給藥,30分鐘后將0.9%生理食鹽水以2ml/kg的劑量靜脈內(nèi)給藥。對于鹽酸左洛啡烷單獨給藥組,將上述鹽酸左洛啡烷溶液以10ml/kg的劑量皮下給藥,30分鐘后將0.9%生理食鹽水以2ml/kg的劑量靜脈內(nèi)給藥。
結(jié)果用與上面(1)同樣的公式求出的抑制率(%)表示,列于表10中。由表10所示可以看出,同時并用左洛啡烷時嗎啡的鎮(zhèn)痛作用受到抑制,與此相反,在并用左洛啡烷時本發(fā)明的化合物的鎮(zhèn)痛作用沒有受到抑制。
實驗例2用熱板法測定鎮(zhèn)痛活性用停止進食一晝夜的StdddY系雄性小鼠(20-25g)進行實驗。將表1所示的化合物制成酒石酸鹽,然后分別用0.9%生理食鹽水溶解成10mg/10ml的濃度,作為試樣溶液。使用0.9%生理食鹽水作為對照物。在溫度為52℃的水浴槽內(nèi)固定一個直徑22cm、高11cm的圓筒形的熱板,放入小鼠,使其四肢與熱板接觸,以接觸時表現(xiàn)出的傷害反應(yīng)(舔前肢的動作)作為疼痛的指標(biāo),記錄至出現(xiàn)該反應(yīng)的時間。在試樣溶液給藥前1小時,用上述熱板法測定反應(yīng)時間,將反應(yīng)時間在25秒以上的動物排除于實驗之外。另外,為防止由于熱而引起動物的組織灼傷,將cutoff時間定為50秒。結(jié)果用下式計算出的抑制率表示。
抑制率(%)=(A-B)×100/(50-B)A試樣溶液給藥后的潛伏時間(responselatency)B試樣溶液給藥前的潛伏時間50cutoff時間結(jié)果示于下面表11中。從表11所示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具有強力鎮(zhèn)痛活性,其作用強度比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要高。
實驗例3測定酵母致熱的大鼠的解熱活性用停止進食一晝夜的Wistar系雄性大鼠(150-190g)進行實驗。在表1所示的化合物中,使用化合物(1)和化合物(2),將它們制成酒石酸鹽,然后用0.9%生理食鹽水溶解成10mg/10ml的濃度,作為試樣溶液。使用0.9%生理食鹽水作為對照物。測定大鼠的直腸溫度,然后將7.5%酵母/0.9%生理食鹽水以1ml/100g體重的劑量在大鼠背部皮下給藥,4小時后測定大鼠的直腸溫度,選用直腸溫度上升1℃以上的大鼠。在酵母給藥5小時后將試樣溶液皮下給藥。試樣溶液給藥2小時后,測定大鼠的直腸溫度,結(jié)果用酵母給藥前與試樣溶液給藥后2小時的直腸溫度之差表示。表12中給出結(jié)果。由表12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具有解熱作用。
實驗例4用角叉菜膠(carrageenin)足趾浮腫法測定抗炎癥活性用停止進食一晝夜的StdddY系雄性小鼠(20-25g)進行實驗。將表1所示的化合物制成酒石酸鹽,然后用滅菌蒸餾水溶解,調(diào)制成30mg/10ml的濃度。使用滅菌蒸餾水作為對照物。將上述試樣化合物的水溶液以10ml/kg的劑量經(jīng)口給藥,1小時后將懸浮于0.9%生理食鹽水中的λ角叉菜膠(0.5mg/25μl)25μl在小鼠的右后肢足趾皮下給藥,將0.9%生理食鹽水25μl在左后肢足趾皮下給藥。在角叉菜膠給藥后3小時和5小時,用dialgauge calliper卡尺測定足的厚度。作為對照組,將滅菌蒸餾水以10ml/kg的劑量經(jīng)口給藥,1小時后將懸浮于0.9%生理食鹽水中的λ角叉菜膠(0.5mg/25μl)25μl在小鼠的右后肢足趾皮下給藥,將0.9%生理食鹽水25μl在左后肢足趾皮下給藥,與上述實驗化合物給藥組的場合同樣進行。結(jié)果用下式算出的浮腫率表示。
(R-L)×100/L=浮腫率(%)R右后肢的足厚度
L左后肢的足厚度結(jié)果示于下面表13中。由表13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化合物具有角叉菜膠足趾浮腫抑制作用。
實驗例5(急性毒性)用停止進食一晝夜的StdddY系雄性小鼠(20-25g)進行實驗。試驗化合物的樣品溶液使用與實驗例4同樣方法制備(30mg/10ml)。將試樣溶液以10ml/kg的劑量經(jīng)口給藥,然后觀察72小時的致死數(shù)量。結(jié)果,本發(fā)明的無論哪一種化合物在以30mg/kg的劑量經(jīng)口給藥后均未發(fā)現(xiàn)死亡例,證明其毒性很低。
表7 鎮(zhèn)痛活性(壓刺激法)化合物名 抑制率(*)(%)對照物1±3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10±4(1)48±12(2)43±10(3)36±10(4) 29±8(5)40±10(6)27±11(7)35±10(8) 26±7(9)31±12(10)23±7(11)25±8*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誤差表8 與嗎啡的比較化合物名用量 抑制率(%)(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誤差)(i.v.,mg/kg) 給藥后的時間(分)1020 30對照物 - -2±3 2±5 0±5嗎啡1 1±2 2±2 2±13 13±718±1012±8538±1230±10 29±12(2) 1 5±4 4±4 2±3314±1516±10 12±12538±13 27±622±7
表9與嗎啡并用的試驗嗎啡的 并用化合物(*) 抑制率(%,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誤差)用量 的用量(s.c., 嗎啡給藥后的時間(分)(i.v.,mg/kg) mg/kg)10 20 30對照物0-4±4 3±4 2±30 7 30±11 35±12 37±111 0 2±2 3±4 1±23 011±8 15±910±65 0 36±10 32±1126±81 7 31±12 36±1032±73 747±8 50±9 38±125 7 73±13 77±978±911=7。(*)表1中所示的化合物(2)。
表10 與嗎啡拮抗藥并用的試驗1并用化合物的用量抑制率(%,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誤差)左洛啡烷的(mg/kg,i.v.) 并用化合物靜脈內(nèi)給藥后的時間(分)用量(mg/kg) (a) (b) 10 20 300 00-2±3 1±2-3±31 00 3±4-3±4 1±30 100 70±1373±9 65±121 100 10±1(*) 10±7(*) 20±6(*)0 0 10 85±15 80±20 65±211 0 10 86±25 77±14 67±22(a)嗎啡 (b)表1中所示的化合物(2)(*)與嗎啡單獨給藥組有顯著差別,P<0.01
表11鎮(zhèn)痛活性(熱板法)化合物名 抑制率(%,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誤差)對照物 3±514-0-對氯苯甲酰烏頭胺 17±7(1) 52±12(2) 76±11(3) 39±11(4) 35±9(5) 37±10(6) 46±8(7) 49±11(8) 48±8(9) 46±7(10) 40±10(11) 34±9表12 解熱作用化合物 用量(mg/kg,s.c.)直腸溫度的變化(℃)對照物 0 1.9±0.2(1)1 1.3±0.13 0.2±0.110 0.2±0.2(2)1 1.5±0.23 0.5±0.210 0.3±0.1
表13抗炎癥活性化合物名 浮腫率(%,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誤差)3小時 5小時對照物 80±10 92±11(d)57±863±9(1)49±252±6(2)40±946±9(3) 42±1054±8(4)50±755±9(5) 43±10 58±10(6)46±560±5(7)43±848±8(8)41±555±8(9)44±756±7(10) 49±6 49±11(11) 50±552±9(d)14-O-對氯苯甲酰烏頭胺n=6。化合物的給藥量都是30mg/kg(經(jīng)口)。
本發(fā)明的鎮(zhèn)痛、抗炎癥劑的臨床給藥量,對于成人,上述(1)的化合物以1-800mg/日為宜。本發(fā)明的藥劑,可以使用慣用的制劑用載體或賦形劑、按慣用方法制成所希望的劑型提供臨床使用。另外,為了達到藥品的效果或者為了便于制劑化,本發(fā)明的化合物也可以制成任意所需要的鹽使用。
經(jīng)口給藥的片劑、粉劑、顆粒劑、膠囊劑等也可以含有慣用的賦形劑,例如碳酸鈣、碳酸鎂、磷酸鈣、玉米淀粉、馬鈴薯淀粉、砂糖、乳糖、滑石、硬脂酸鎂、阿拉伯樹膠。片劑可采用公知方法包衣。經(jīng)口給藥的液體制劑,可以是水性或油性的懸浮液、溶液、糖漿、酏劑或其它。
對于注射用的制劑,(1)式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以鹽的形式使用,最好是使用時溶解型,另外還可以含有懸浮劑、穩(wěn)定劑和分散劑之類的輔助劑,也可以含有滅菌蒸餾水、精油(例如蓖麻油、玉米油)或非水溶劑、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
用于直腸給藥的制劑是以栓劑組合物的形式提供,可以含有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公知的載體,例如聚乙二醇、羊毛脂、椰子油等。
用于局部給藥的制劑以軟膏劑組合物、硬膏劑組合物或泥罨劑的形式提供,可以含有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公知的載體,例如凡士林、石蠟、加水羊毛脂、液體石蠟、高嶺土、膨潤土、滑石、硅酸鋁、丙二醇、山梨醇、親水凡士林、聚乙二醇、蠟、樹脂、精制羊毛脂、樹膠、甘油、明膠、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鹽、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環(huán)氧乙烷等。
權(quán)利要求
1.通式(I)所表示的具有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及其鹽 式中R1是氫原子或羥基,R2是乙酰氧基,R3是1-4個碳原子的烷基,R4是①氫原子,或②羥基,或③乙酰氧基。
2.一種解熱、鎮(zhèn)痛、抗炎癥藥,其特征是,含有由上述權(quán)利要求1的由通式(I)所表示的具有烏頭堿型化學(xué)結(jié)構(gòu)的化合物或其鹽作為有效成分,并且還含有賦形劑。
全文摘要
新的烏頭堿型化合物及含有該化合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解熱、鎮(zhèn)痛、抗炎癥劑。該化合物安全性高,具有強力鎮(zhèn)痛作用及解熱、抗炎癥作用,可單獨用于疼痛性、發(fā)熱性和炎癥性疾病,此外,與嗎啡并用時,可增強嗎啡的鎮(zhèn)痛作用,減少嗎啡用量,從而減輕嗎啡的副作用,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文檔編號A61K31/485GK1123027SQ9519007
公開日1996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1995年2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4年2月9日
發(fā)明者村山光雄 申請人:三和生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