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屬于醫(yī)療外科手術器械。
胸腹腔引流術是臨床上經(jīng)常施行的手術,這種手術就是通過切口將引流管送入患者體內(nèi)以便引出患者胸腔或腹腔內(nèi)的積血或積氣。
本實用新型做出之前,胸腹腔置管術常用的器械是血管鉗,由于血管鉗撐開的切口呈線形,而引流管又粗,所以操作十分困難,費時費力,往往不能一次成功,甚至可引起副損傷及醫(yī)療事故。如果過度用力向胸腔插管還可能引起肋骨骨折,有時血管鉗將引流管前端夾碎而脫落,又要引起嚴重的后果。
專利CN86209964推出一種胸腔插管鉗。這種插管鉗雖為置管術提供了較大的方便,并在實踐中得到了良好的應用,但由于其功能單一且存在有結構不盡合理等缺點而使其難以大面積推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它集撐口、下管和抽吸等功能為一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實現(xiàn)一人獨立施行手術,并且有防止副損傷和醫(yī)療事故等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結構形式及其使用方法結合
如下附圖1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側(cè)視圖圖2,圖1的俯視圖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胸腔置管多用鉗主要由葉片1、鉗頸2、鉗中軸3、鉗柄4、鉗芯5、復原彈簧6和鋸齒固定片7等組成。這種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的鉗柄4與葉片1間有一夾角α,且90°<α<180°,它既能便于醫(yī)生的拿握又不因刀口周圍的障礙物而影響下鉗。在下鉗置管過程中,醫(yī)生需隨時掌握下鉗的深度是否到位,并為減輕患者的疼痛,也要在下鉗過程中不斷為患者注射麻藥,為解決這個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置管鉗的兩鉗葉中間留有一橢圓孔,并在孔中置有一可接標準注射器的鉗芯5,由于鉗芯5的中心是一細孔,所以可在下鉗過程中注射麻藥或抽吸驗證下鉗是否到位。為了滿足下鉗的需要,在鉗頸的上方裝有一“ ”形固定卡8,使鉗葉1保持完全閉合狀態(tài),同時具有防止鉗芯5脫落的作用,復原彈簧6亦可起到使鉗葉撐閉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的使用方法如下,先將病人擺好體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在預定切口上切開皮膚約2厘米,醫(yī)生一手持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食指按住鉗芯5的尾部,將葉片1連同鉗芯5置入切口內(nèi),緩慢向下刺入,另一手持注射器,當抽吸見有氣泡或液體時,證明已進入胸腔,再將葉片1略向內(nèi)送1~1.5厘米后撥出鉗芯5。準備好引流管后要略擴張鉗口,也可通過鋸齒固定片7固定于一定的張口度,迅速將引流管從葉片中間隙置入胸腔,然后撤出置管鉗即可。在下鉗過程中,倘需注射麻藥,醫(yī)生可通過注射器施行。整個手術過程一個人即可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
本實用新型的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除用于胸腔置管外,可用于腹腔的外置引流管、胸腔鏡和腹腔鏡的置鏡檢查操作,還可以代替鼻鏡使用等。它操作簡單,功能較全,而且在手術時不易產(chǎn)生副損傷,也可一鉗多用。
本實用新型的胸腔置管多用鉗在臨床上應用10例,效果明顯。如患者鐘××,男,31歲,自發(fā)性張力性氣胸,呼吸困難。入院后用本實用新型的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施行手術,一人操作迅速完成了右胸腔閉式引流術,很快解除了呼吸困難,毫無副操作,治療半月病愈出院。
權利要求1.一種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主要由葉片(1)、鉗頸(2)、鉗中軸(3)、鉗柄(4)、鉗芯(5)、復原彈簧(6)和鋸齒固定片(7)等組成,其特征在于兩葉片(1)的中心留有一橢圓孔,并在孔內(nèi)置有一可接標準注射器的鉗芯(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其特征在于鉗芯(5)的中心是一細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其特征在于鉗柄(4)與葉片(1)間有一夾角α,且90°<α<180°。
專利摘要一種導向型胸腔置管多用鉗,主要由葉片、鉗頸、鉗柄、鉗芯等組成。它集撐口、下管和抽吸等功能為一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實現(xiàn)一人獨立施行手術,并且有防止副損傷和醫(yī)療事故等特點。這種鉗在二葉片中間留有一橢圓孔并在孔內(nèi)置一帶細孔的鉗芯,鉗芯可與標準注射器連接,在下鉗過程中既可隨時抽吸驗證下鉗是否到位,也可邊下鉗邊注射麻藥。由于鉗葉與鉗柄間有α角(90°<α<180°),所以下鉗靈活方便。
文檔編號A61B17/28GK2192294SQ9420269
公開日1995年3月22日 申請日期1994年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1993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臧建洲 申請人:鞍山鋼鐵公司, 鞍山鋼鐵公司鐵西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