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闌尾炎的中藥丸。
背景技術(shù):
闌尾炎是因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為外科常見病,以青年最為多見,男性多于女性。轉(zhuǎn)移性右下腹痛、惡心、發(fā)熱及闌尾點壓痛、腹部反跳痛為其常見臨床表現(xiàn)。
目前,治療闌尾炎的方法有兩種:一、采用手術(shù)治療將闌尾切除,這種方法療效快并可根治,但病人花錢多,承受的開刀痛苦較大,且手術(shù)破壞了腹腔內(nèi)部原有的生理狀態(tài),術(shù)后恢復期長,尤其是手術(shù)時出現(xiàn)的失誤,造成術(shù)后后遺癥,具有很大風險性。二是中西藥物治療,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醫(yī)療費用高,治療時間長,病人痛苦且易復發(fā),且副作用較大。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有效率高,安全無毒副作用的治療闌尾炎的中藥丸。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治療闌尾炎的中藥丸,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莎草8-15g,芡實根20-25g,黃荊子5-15g,蓬莪術(shù)10-20g,和筋草5-10g,楊梅樹皮5-12g,鳳眼果殼3-8g,麥瓶草5-10g,連錢草10-15g,谷皮藤3-7g,山崗稔5-10g,薺苨10-15g,聲色草5-8g,南瓜藤10-20g。
優(yōu)選的,治療闌尾炎的中藥丸,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莎草10g,芡實根20g,黃荊子10g,蓬莪術(shù)15g,和筋草10g,楊梅樹皮8g,鳳眼果殼5g,麥瓶草5g,連錢草15g,谷皮藤5g,山崗稔5g,薺苨10g,聲色草5g,南瓜藤15g。
上述中藥原料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丸劑。
本發(fā)明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莎草,為莎草料植物莎草的莖葉,味苦,辛,性涼,歸肝、肺經(jīng),行氣開郁;祛風止癢;寬胞利痰。主胸悶不舒;風疹瘙癢;癰伴隨腫毒。
芡實根,為睡蓮科植物芡的根,咸,甘,平,歸肝、腎、脾經(jīng),行氣止痛;止帶。主疝氣疼痛。
黃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黃荊的果實,味辛,苦,性溫,歸肺、胃、肝經(jīng),祛風解表,止咳平喘;理氣消食止痛。主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積瀉痢;膽囊炎,膽結(jié)石;疝氣。
蓬莪術(shù),為姜科植物莪術(shù)的根莖,苦辛,溫,歸肝、脾經(jīng),行氣,破血,消積,止痛。治心腹脹痛,癥瘕,積聚,宿食不消,婦女血瘀經(jīng)閉,跌打損傷作痛。
和筋草,為石竹科植物日本狗筋蔓的全草,淡,性平,利尿通淋;行氣止痛;接骨續(xù)傷。主熱淋;石淋;血淋;濕陰氣滯脘腹脹痛;跌打傷痛。
楊梅樹皮,為楊梅科植物楊梅的樹皮,苦,辛,微澀,性溫,歸肝、胃經(jīng),行氣活血;止痛;止血;解毒消腫。主脘腹疼痛;脅痛;牙痛;疝氣;跌打損傷;骨折;吐血;衄血;痔血;崩漏;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痄腮;牙疳;湯火燙傷;臁瘡;濕疹;疥癬;感冒;泄瀉;痢疾。
鳳眼果殼,為梧桐科植物蘋婆的果殼,甘,平,歸小腸經(jīng),活血行氣。主血??;小腸疝氣;痔瘡;中耳炎。
麥瓶草,為石竹科植物麥瓶草的全草,甘,微苦,性涼,歸心、肝經(jīng),養(yǎng)陰;清熱;止血調(diào)經(jīng)。主吐血;衄血;虛癆咳嗽;咯血;尿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
連錢草,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地上部分,性微寒,味辛、微苦,歸肝、腎、膀胱經(jīng),清熱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腫。用于尿路結(jié)石、肝膽結(jié)石、濕熱黃疸、跌撲損傷。
谷皮藤,為桑科植物谷皮藤的全株或根、根皮,微甘,性平,清熱利尿;活血消腫。主肺熱咳嗽;砂石淋;黃疸;跌仆損傷。
山崗稔,為桃金娘科植物華夏子楝樹的根或葉,味辛,苦,性平,解毒利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痢疾;肝炎;胃痛;腰肌勞損;風濕痹痛。
薺苨,為桔??浦参锼j苨、薄葉薺苨的根,味甘,性寒,歸肺、脾經(jīng),潤燥化痰;清熱解毒。主肺燥咳嗽;咽喉腫痛;消渴;疔癰瘡毒。
聲色草,為石竹科植物白鼓釘?shù)娜?,淡,性涼,歸膀胱經(jīng)、胃經(jīng),清熱解毒;利濕;化積。主暑濕泄瀉;痢疾;小便淋痛;腹水;小兒甙積;癰疽腫毒。
南瓜藤,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莖,味甘,苦,性微寒,歸肝、胃、肺經(jīng),清肺;平肝;和胃;通絡。主肺癆低熱;肝胃氣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火眼赤痛;水火燙傷。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中藥丸諸藥配伍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調(diào)理氣血、消癰止毒的功效,治療闌尾炎療效顯著,有效率高,安全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做進一步描述,但是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fā)明構(gòu)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實施例1
治療闌尾炎的中藥丸,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莎草10g,芡實根20g,黃荊子10g,蓬莪術(shù)15g,和筋草10g,楊梅樹皮8g,鳳眼果殼5g,麥瓶草5g,連錢草15g,谷皮藤5g,山崗稔5g,薺苨10g,聲色草5g,南瓜藤15g。
實施例2
治療闌尾炎的中藥丸,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莎草8g,芡實根22g,黃荊子12g,蓬莪術(shù)20g,和筋草8g,楊梅樹皮5g,鳳眼果殼8g,麥瓶草7g,連錢草12g,谷皮藤6g,山崗稔8g,薺苨13g,聲色草8g,南瓜藤20g。
實施例3
治療闌尾炎的中藥丸,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莎草12g,芡實根23g,黃荊子15g,蓬莪術(shù)10g,和筋草7g,楊梅樹皮10g,鳳眼果殼6g,麥瓶草8g,連錢草10g,谷皮藤3g,山崗稔6g,薺苨15g,聲色草7g,南瓜藤13g。
實施例4
治療闌尾炎的中藥丸,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莎草15g,芡實根25g,黃荊子5g,蓬莪術(shù)18g,和筋草5g,楊梅樹皮12g,鳳眼果殼3g,麥瓶草10g,連錢草13g,谷皮藤7g,山崗稔10g,薺苨12g,聲色草6g,南瓜藤10g。
臨床資料
共收治闌尾炎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76例,年齡15-53歲。
治療方法:口服本發(fā)明中藥丸劑,每次5g,一日兩次,早晚分服,5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實驗室檢查指標正常。
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減輕,實驗室檢查指標好轉(zhuǎn)。
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或加重。
治療結(jié)果:180例患者治愈148例,有效27例,無效5例,治愈率82.2%,總有效率97.2%,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xiàn)不良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