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頸椎治療牽引裝置,屬于醫(y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加大,頸椎病發(fā)病人數(shù)逐年上升,尤其是廣大教師、科技工作者、it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頸椎病的物理治療有光譜、紅外線、牽引架(或床)等方法,功效各不相同。牽引架(或床),需要將使用者固定,通過項圈將外力傳遞到頸椎,從而獲得牽引力,不能方便病人使用。自適應頸椎治療牽引器通過旋轉連接在左右肩膀支撐桿上的螺母,帶動項圈獲得提升力,從而實現(xiàn)牽引。在治療時,不影響工作和生活,方便自如,適應各種場所和環(huán)境。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適應頸椎治療牽引器。
本發(fā)明的目的按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自適應頸椎治療牽引器由弧形支撐座、固定連桿、承載連桿、螺桿、條帶、項圈、承載連桿插孔、螺母、固定連桿接口和承載連桿接口組成,所述弧形支撐座由弧形部分和直桿部分構成,在所述弧形支撐座的直桿上自下而上安裝有固定連桿接口和承載連桿接口,所述承載連桿呈直角狀,一端連接承載連桿接口,另一端固定于承載連桿插孔上。所述弧形支撐座、固定連桿接口、承載連桿接口和承載連桿均為2個,均關于承載連桿插孔對稱。在承載連桿插孔中裝有螺桿,在螺桿的下端與連接項圈的條帶相連,螺桿的上端裝有螺母。在2個固定連桿接口上安裝固定連桿。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人體的肩膀作為支撐,通過旋轉連桿上的螺母帶動螺桿,使得繃帶獲得向上的提升力,以得到牽引的治療效果,在治療時,不影響工作和生活,方便自如,適應各種場所和環(huán)境。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自適應頸椎牽引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弧形支撐座,2—固定連桿,3—承載連桿,4—螺桿,5—條帶,6—項圈,7—承載連桿插孔,8—螺母,9—固定連桿接口,10—承載連桿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自適應頸椎治療牽引器由弧形支撐座1、固定連桿2、承載連桿3、螺桿4、條帶5、項圈6、承載連桿插孔7、螺母8、固定連桿接口9和承載連桿接口10組成,所述弧形支撐座1由弧形部分和直桿部分構成,在所述弧形支撐座1的直桿上自下而上安裝有固定連桿接口9和承載連桿接口10,所述承載連桿3呈直角狀,一端連接承載連桿接口10,另一端固定在承載連桿插孔7上。所述弧形支撐座1、固定連桿接口9、承載連桿接口10和承載連桿3均為2個,均關于承載連桿插孔7對稱。在承載連桿插孔7中裝有螺桿4,在螺桿4的下端與連接有項圈6的條帶5相連,螺桿4的上端裝有螺母8。在2個固定連桿接口上安裝固定連桿2。
使用時,把固定連桿2插入固定連桿接口9,承載連桿3的一端插入承載連桿接口10,將條帶5連接項圈6,調節(jié)好條帶長度并與螺桿4連接,螺桿4穿過承載連桿插孔7擰上螺母8,然后將弧形支撐座1架設在人的肩膀上,利用人體的肩膀作為支撐,通過旋轉螺母8帶動螺桿4上升,使得項圈6獲得向上的提升力,以得到牽引的治療效果。本自適應頸椎牽引器可以在辦公室、家中或其他公共場所使用,不受場所限制,方便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