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中風病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中風病的藥物,所述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生黃芪180-220、赤芍40-60、川芎40-60、當歸尾40-60、桃仁25-35、紅花25-35、水蛭40-60、虻蟲25-35、酒大黃40-60、地龍40-60。本發(fā)明重用補氣藥與活血藥相伍,使氣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絡以治標,標本兼顧;且補氣而不壅滯,活血又不傷正,是本方的配伍特點。通過大量臨床驗證,本方在治療中風病恢復期氣虛血瘀證方面收到滿意的效果,總有效率達90%,為臨床中醫(yī)治療中風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及方向,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中風病的藥物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中風病的藥物。
【背景技術】
[0002] 中風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或不經(jīng)昏仆僅以口 角咼斜、半身不遂為臨床主癥的疾病。本病特點為發(fā)病突然,起病急聚,"如失石之中的,若 暴風之疾速",臨床癥狀不一,變化多端而速疾,有昏仆、抽搐,與自然界"風性善行而數(shù)變" 的特征相似,故古代醫(yī)家取類比象而名之為"中風";又因其發(fā)病突然,亦稱之為"卒中"。
[0003] 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卒中范疇,是指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引起急 性腦功能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腦梗塞、腦出血、腦栓塞、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此類疾病具有 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是人類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主要劃 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類,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又稱腦梗死,是指腦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 氧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腦軟化,包括動脈血栓性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梗 死,約占全部腦卒中的70-80%。多數(shù)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TIA或中風病史。常在安 靜或睡眠中發(fā)病,起病較緩,臨床癥狀因受累血管而異,可分完全性卒中、進展性卒中、可逆 性缺血性神經(jīng)功能缺失。腦CT或MRI可檢查可顯示腦梗死部位和范圍。目前,急性期治 療多采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恢復期進行功能鍛煉、控制危險因素、預防復發(fā) 等。出血性腦卒中包括腦出血及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指原發(fā)性非外傷性腦實質(zhì)內(nèi)自發(fā)性出血。 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伴發(fā)腦內(nèi)小動脈硬化引起動脈破裂出血即高血壓性腦出血。占腦卒 中的20-30%。是死亡率最高的腦卒中類型,多有高血壓病史,常在情緒激動和孤獨用力時 急性起病。臨床表現(xiàn)以突然劇烈頭痛、頭暈、嘔吐,意識模糊和神經(jīng)缺失癥狀常在數(shù)分鐘至 數(shù)小時內(nèi)達高峰,根據(jù)出血部位不同臨床癥狀不一,頭顱CT為腦出血首選檢查方法,確診 的主要依據(jù)。目前,西醫(yī)治療為內(nèi)科保守治療,包括一般治療、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nèi)壓、控 制血壓、處理并發(fā)癥等,及外科手術治療.本病于急性期應積極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應用抗凝、 降纖、抗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等藥物,恢復期以康復治療為主,但療程長,顯效不一,給 患者及家屬帶來經(jīng)濟負擔和生活負擔。
[0004] 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著名醫(yī)家王清任著《醫(yī)林改錯》一書。由黃芪、赤芍、川芎、 當歸、地龍、桃仁、紅花七藥組成。主治氣虛血瘀之中風?!夺t(yī)林改錯?下卷?半身不遂論 敘?半身不遂本源》:"夫元氣藏于氣管之內(nèi),分布周身,左右各得其半。人行坐動轉(zhuǎn),全仗 元氣。""若虧五成剩五成,每半身只剩二成半,此時雖未病半身不遂,已有氣虧之癥,因不疼 不癢,人自不覺。若元氣一虧,經(jīng)絡自然空虛,有空虛之隙,難免其氣向一邊歸并,如右半身 二成半,歸并于左,則右半身無氣;左半身二成半,歸并于右,則左半身無氣。無氣則不能動, 不能動,名曰半身不遂。"王清任認為:人體的陽氣,原本左右各五成。一個人失去五成元氣 后,就會患半身不遂。這個方子,重用黃芪,能使虧空的五成元氣恢復回來。元氣又叫陽氣, 所以叫"補陽還五湯"。本方所治證候,半身不遂,系由氣虛血瘀所致。半身不遂中醫(yī)辯證為 中風。肝主風又主藏血,喜暢達而行疏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氣為血之帥,本證中風半 身不遂,一屬元氣不足則邪氣中之,二屬肝血瘀滯經(jīng)絡不暢,氣虛血瘀發(fā)為半身不遂。治宜 補氣活血為法。元氣虛,故方用重用黃芪補益元氣為主;血瘀屬肝,治風先治血,故配伍當歸 尾、川芎、桃仁、赤芍、紅花入肝,行瘀活血,疏肝祛風;加入地龍活血而通經(jīng)絡。共成補氣活 血通絡之劑?,F(xiàn)代研究表明:補陽還五湯藥理作用具有改善血液流變性,實驗研究示本方可 延長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活酶時間,抗血栓形成和溶栓作用。可改善微循環(huán),使缺血組織血 液流量增加,抗腦缺血損傷,降低腦血管阻力,并促進外周神經(jīng)損傷后修復及再生?,F(xiàn)代多 應用于腦血管疾病,為近代治療缺血性中風的基本方,可針對腦卒中后損傷腦組織的修復 及神經(jīng)再生,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患側肢體功能障礙的恢復,改善臨床癥狀。
[0005] 抵擋湯出自漢代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一書?!秱摗返?24條:太陽病,六七 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fā)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 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jīng),瘀熱在里故也。抵當湯主之?!秱摗返?25條:太陽 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謫也,抵當湯 主之?!秱摗返?37條: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 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秱摗返?57條:病人無表里證,發(fā)熱 七八日,雖脈浮數(shù)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shù)不解,合熱則消谷善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 有瘀血,宜抵當湯。《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第14條:婦人經(jīng)水不利下者,抵當湯主之。為仲 景治療太陽蓄血證的方劑。本方由水蛭、虻蟲、桃仁、大黃組成。具有破血下瘀之功。主治 下焦蓄血之少腹硬滿,小便自利,其人如狂,大便色黑易解及婦女經(jīng)閉少腹硬滿拒按者。方 中水蛭、虻蟲、桃仁均能破血逐瘀,大黃通其腑氣,下瘀泄熱。補陽還五湯與抵擋丸共湊大補 元氣、破血逐瘀之功。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中華祖先醫(yī)藥研究的基礎上公開一種治療中風病 的中藥。
[0007] 本發(fā)明是在熟讀中醫(yī)經(jīng)典理論,并總結前人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筆者多年來的臨 床實踐,選用補陽還五湯合抵擋湯加減治療腦中風恢復期,總結出益氣破血逐瘀法在治療 中風恢復期氣虛血瘀證的應用。
[0008] 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9] 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生黃芪180-220、赤芍 40-60、川芎40-60、當歸尾40-60、桃仁25-35、紅花25-35、水蛭40-60、虻蟲25-35、酒大黃 40-60、地龍 40-60。
[0010] 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生黃芪190-210、赤芍45-55、川 芎45-55、當歸尾45-55、桃仁27-32、紅花27-32、水蛭45-55、虻蟲27-32、酒大黃45-55、地 龍 45-55。
[0011] 更優(yōu)選:本發(fā)明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生黃芪200、赤芍50、川芎50、 當歸尾50、桃仁30、紅花30、水蛭50、虻蟲30、酒大黃50、地龍50。
[0012] 制備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方法如下:首先按配比稱取原料,然后將原料磨成粉,混合即 可制成藥劑。
[0013] 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6g。
[0014] 方劑詳解:
[0015] 本方證由中風恢復期,正氣虧虛,氣虛血滯,脈絡瘀阻所致。正氣虧虛,氣血不 足,以致脈絡瘀阻,筋脈肌肉失去濡養(yǎng),故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正如《靈樞?刺節(jié)真邪第 七十五》所言:"虛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內(nèi)居榮衛(wèi),榮衛(wèi)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fā)為偏 枯。"氣虛血瘀,舌本失養(yǎng),故語言蹇澀;氣血失于固澀,故口角流涎、小便頻數(shù)、遺尿失禁; 而舌暗淡,苔白,脈緩無力為氣虛血瘀之象。本證以氣虛為本,血瘀為標,即王清任所謂"因 虛致瘀"。治當補氣為主,活血通絡為輔。本方重用山西主產(chǎn)的生黃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經(jīng) 曰:"黃耆,味甘微溫。主癰疽久敗創(chuàng),排膿止痛,大風,痢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一 名戴糝。生山谷"。《珍珠囊》曰:"黃芪…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益元氣、壯脾胃、去肌熱、 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nèi)托陰疽,為瘡家圣藥"。故重用黃芪補益元氣,意在氣旺則血行,瘀 去絡通,為君藥。甘肅岷縣主產(chǎn)的當歸尾活血通絡而不傷血,為臣藥?!毒霸廊珪?本草正》 云: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 氣藥,亦血中之圣藥也。現(xiàn)代研究表明,當歸可降低血液黏度,延長凝血酶原時間,抗血栓形 成,抗血小板聚集,抗腦血管損傷等作用,可治療缺血性腦損傷。方中用內(nèi)蒙古主產(chǎn)的赤芍 行氣活血,《本經(jīng)》曰:赤芍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秳e 錄》: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 腰痛。現(xiàn)代研究表明赤芍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等功效。四川主產(chǎn)的川芎性辛散 溫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氣止痛,為"血中之氣藥",具通達氣血功效,故治氣滯血瘀之 諸痛?!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脈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現(xiàn)代藥 理研究其主要成分川芎嗪能擴張腦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顯著增加腦及肢體血流量,改善微 循環(huán);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的形成。方中四川主產(chǎn)的桃仁、 河南主產(chǎn)的紅花加強其活血祛瘀作用?!墩渲槟摇份d桃仁可:"治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 便,破蓄血。"現(xiàn)代藥理研究桃仁提取液能明顯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況?!缎?修本草》中記載紅花:"治口噤不語,血結,產(chǎn)后諸疾。"現(xiàn)代藥理研究紅花能抑制血小板 聚集,增強纖維蛋白溶解,降低全血粘度,對缺血乏氧性腦病有保護作用。上藥配合使用加 強活血祛瘀通經(jīng)之功效。四川主產(chǎn)的大黃活血逐瘀通經(jīng),既可下瘀血,又可清瘀熱?!端幤?化義》:"大黃氣味重濁,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門之力,故號將軍。專攻心腹脹滿, 胸胃蓄熱,積聚痰實,便結瘀血,女人經(jīng)閉。"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亦具有抗血栓形成作 用。諸藥合用協(xié)同當歸尾以加強活血祛瘀功效,能有效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腦血流量,抗血小 板聚集,改善中風后腦組織缺氧及肢體功能障礙等情況。廣東主產(chǎn)的地龍咸寒,其性走竄, 可清熱熄風,善于通絡,治療氣虛血滯,半身不遂,《本草綱目》:"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 諸熱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經(jīng)絡也。"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地龍可改善血液流變 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所含蚓激酶有溶栓作用。方用水蛭、虻蟲破血逐瘀通絡,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水蛭:"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逐瘀,無子,利水道。現(xiàn)代研究水蛭 水煎劑有強抗凝血作用,水蛭提取物、水蛭素對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抑制大鼠體 內(nèi)血栓形成。促進腦血腫吸收,減輕周圍腦組織炎癥反應及水腫,緩解顱內(nèi)壓升高,改善局 部血循環(huán),保護腦組織免遭破壞。"硭蟲苦泄性烈,獨入肝經(jīng)血分,能破血逐瘀,通利血脈。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F(xiàn)代藥理研究本 品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全血粘度比和血漿粘度比,降低紅細胞壓積,改善血液流 變學,可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保護腦組織,抗血栓形成及溶栓作用。 廣地龍、水蛭、硭蟲三藥力專善走,周行全身,破血通經(jīng)力強,針對腦卒中后恢復期可加強通 經(jīng)活絡作用,共為佐藥。諸藥合而用之,補血活血,補而不滯,行而不散,針對腦卒中恢復期 氣虛血滯,使氣旺、瘀消、絡通,諸證向愈。本方配伍精良,用藥合理,制成丸劑,便于使用和 保存。本方是補陽還五湯合抵擋湯加減而成,在療效方面,優(yōu)于單純使用補陽還五湯或抵擋 湯,療效肯定,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0016] 配伍特點:
[0017] 重用補氣藥與活血藥相伍,使氣旺血行以治本,祛瘀通絡以治標,標本兼顧;且補 氣而不壅滯,活血又不傷正,是本方的配伍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下面的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詳細描述。
[0019] 實施例1
[0020] 1. 1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組成(g)
[0021] 生黃芪180、赤芍60、川芎40、當歸尾60、桃仁25、紅花35、水蛭40、虻蟲35、酒大 黃40、地龍60。
[0022] 1. 2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的制備方法
[0023] 首先按配比稱取原料,然后將原料磨成粉,混合即可制成藥劑。
[0024] 實施例2
[0025] 2. 1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組成(g)
[0026] 生黃芪220、赤芍40、川芎60、當歸尾40、桃仁35、紅花25、水蛭60、虻蟲25、酒大 黃60、地龍40。
[0027] 2. 2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的制備方法
[0028]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的1. 2。
[0029] 實施例3
[0030] 3. 1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組成(g)
[0031] 生黃芪190、赤芍55、川芎45、當歸尾55、桃仁27、紅花32、水蛭45、虻蟲32、酒大 黃45、地龍55。
[0032] 3. 2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的制備方法
[0033]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的1. 2。
[0034] 實施例4
[0035] 4. 1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組成(g)
[0036] 生黃芪210、赤芍45、川彎55、當歸尾45、桃仁32、紅花27、水蛭55、虻蟲27、酒大 黃55、地龍45。
[0037] 4. 2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的制備方法
[0038]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的1. 2。
[0039] 實施例5
[0040] 5. 1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組成(g)
[0041] 生黃芪200、赤芍50、川芎50、當歸尾50、桃仁30、紅花30、水蛭50、虻蟲30、酒大 黃50、地龍50。
[0042] 5. 2本發(fā)明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的制備方法
[0043]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的1. 2。
[0044] 1、臨床研究
[0045] 1. 1、研究對象:所甄選患者全部來自于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中醫(yī)門診,經(jīng)確診為 中風,年齡在40-80歲之間,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年。
[0046] 1.2中醫(yī)診斷標準:
[0047]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xié)作組起草制訂的《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 (試行)
[0048] 主癥:偏癱、神識昏蒙,言語謇澀或不語,偏身感覺異常,口舌歪斜。
[0049] 次癥:頭痛,眩暈,瞳神變化,飲水發(fā)嗆,目偏不瞬,共濟失調(diào)。急性起病,發(fā)病前多 有誘因,常有先兆癥狀。發(fā)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具備2個主癥以上,或1個主癥2個次 癥,結合起病、誘因、先兆癥狀、年齡即可確診;不具備上述條件,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亦可 確診。
[0050] 1. 3病例標準
[0051] ①納入標準:
[0052] (1)符合中西醫(yī)診斷標準。
[0053] ⑵年齡在40歲_8〇歲。
[0054] (3)生命體征平穩(wěn),意識清醒,能配合檢查和治療。
[0055] (4)門診患者。
[0056] (5)自愿接受治療、觀察及檢查者。
[0057] ②排除標準:
[0058] (1)中風患者搶救期及急性期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
[0059] (2)伴有嚴重心、肺等重要臟器疾患及全身疾病者。
[0060] (3)患有精神疾病或智力及認知功能低下者等不能配合治療
[0061] (4)不符合納入標準,資料收集不全者。
[0062] ③病例剔除與脫落標準:
[0063] (1)未按規(guī)定進行計劃治療而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定者;
[0064] (2)臨床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或病情變化不能繼續(xù)接受治療的受試者。
[0065] 1.4研究方法
[0066] 1. 4. 1分組方法
[0067] 將60例中風患者,按1 : 1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上方治療,對 照組給予華佗再造丸治療。療程為一個月,并觀察療效。防止觀察病例脫落,增加觀察20%。 治療組30例病例中,腦梗死28例,腦出血2例,病程1個月?1年,平均(19. 23± 10. 13) 月,患者年齡在40?80歲,平均(43. 60±13. 88)歲。對照組30例病例中,腦梗死25例, 腦出血5例,病程1個月?1年,平均(18. 40±9. 42)月,患者年齡在42?84歲,平均 (44.03±14.06)歲。經(jīng)統(tǒng)計軟件SPSS18.0分析,兩組在年齡、性別、病因、病程上均無統(tǒng)計 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0068] 1. 4. 2治療方法
[0069] 1· 4· 2· 1 治療組:
[0070] 服用本發(fā)明實施例5制備的藥物,藥物組成如下:
[0071] 黃芪200g 人參50g 赤芍50g 川芎50g
[0072] 桃仁30g 紅花30g 水蛭50g 硭蟲30g
[0073] 酒大黃50g 地龍50g 當歸尾50g
[0074] 上藥磨成面,1個月的劑量。每次6g,每日3次口服。30天。
[0075] 1. 4. 2. 2 對照組:
[0076] 華佗再造丸(北京同仁堂)
[0077]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4020748,
[0078] 規(guī)格:0.5 克 *30 片,
[0079] -次6克,一日2次口服。
[0080] 1. 5、觀測性指標:
[0081] (1)安全性觀測:
[0082] ①一般項目檢查;
[0083] ②肝、腎、心功能檢查;
[0084] ③腦 CT 及 MRI。
[0085] (2)臨床癥狀評分:略
[0086] 1. 6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處理:
[0087] 用SPSS18. 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0088] 2、研究分析
[0089] 2. 1兩組間年齡因素的可比性分析(見表1)
[0090] 表1兩組年齡因素的差異性比較(7土 s )
[0091]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中風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生 黃芪180-220、赤芍40-60、川芎40-60、當歸尾40-60、桃仁25-35、紅花25-35、水蛭40-60、 虻蟲25-35、酒大黃40-60、地龍40-60。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 份的原料組成:生黃芪190-210、赤芍45-55、川芎45-55、當歸尾45-55、桃仁27-32、紅花 27-32、水蛭 45-55、虻蟲 27-32、酒大黃 45-55、地龍 45-55。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中風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組成:生黃芪200、赤芍50、川芎50、當歸尾50、桃仁30、紅花30、水蛭50、虻蟲30、酒 大黃50、地龍50。
4. 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藥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按配比稱取 原料,然后將原料磨成粉,混合即可制成藥劑。
【文檔編號】A61K36/736GK104147174SQ201410338413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17日
【發(fā)明者】王小龍, 何爽, 王曉燕, 商蘊波, 任吉祥, 羅浩, 臧大偉 申請人:王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