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自動注射器,其具有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2010),容器容納流體制劑并具有活塞和針頭,如預充填注射筒(A),自動注射器具有致動套筒(1011;2011),致動套筒具有用于與使用者身體相接觸的接觸端部,致動套筒(1011;2011)能在伸出位置和致動位置之間相對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2010)移動,在伸出位置,致動套筒(1011;2011)至少部分地從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2010)突出,在致動位置,致動套筒(1011;2011)被軸向移向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2010)內(nèi),致動套筒(1011;2011)在自動注射器致動前處于第一伸出位置,在自動注射器致動后處于第二伸出位置,其特征在于,致動套筒(1011;2011)和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2010)中的一個具有柔性爪(1110;2110),柔性爪適于在致動套筒從第一伸出位置移向致動位置、然后從致動位置向第二伸出位置返回移動時,相對于致動套筒(1011;2011)和/或相對于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2010)側(cè)向變形。
【專利說明】自動注射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自動注射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自動注射器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是公知的。這些裝置主要旨在將注射筒的內(nèi)裝物自動注射到患者體內(nèi)。存在各種系統(tǒng)用以自動地使針頭插入患者體內(nèi)以及輸注容納于注射筒中的流體制劑。自動注射器是比較復雜的裝置,其出于安全可靠性必須適應一定數(shù)量的限制條件要求。裝置的堅固性、易操縱性及其使用者使用的方便性也是重要因素。另外,這些自動注射器大多數(shù)是一次性使用的,生產(chǎn)和裝配成本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
[0003]市場上存在許多自動注射器,但是,它們具有相當數(shù)量的缺陷。
[0004]因此,為了避免自動注射器例如在運輸期間或貯存期間不適時被觸發(fā),裝置必須具有安全可靠的鎖緊部件。同樣,當使用者想要使用自動注射器時,在他例如通過取下蓋罩而解鎖裝置時,裝置不得不適時地被觸發(fā),而僅僅在使用者確實想要使用時,即在使用者將注射筒施加到其想進行注射的身體部位上時,裝置才需觸發(fā)。然而,尤其是當使用自動注射器的人是老年人或殘疾人時,有時會發(fā)生使用者在他要使用自動注射器時墜落裝置。期望的是,在這種情況下,自動注射器不會自行觸發(fā)。因此,重要的是配設安全可靠的觸發(fā)鎖。另一方面,自動注射器的使用不應變得太困難,否則,會妨礙虛弱人群使用它。因此,在自動注射器的使用和致動方便性與鎖緊的安全性之間難以找到良好的折衷方案。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正是解決該問題。
[0005]另外,根據(jù)注射時所分配的流體制劑的量,以及根據(jù)其粘度,進行這種注射所需的時間可能相當長,尤其是可能超過數(shù)秒鐘。因此,非常重要的是,使用者在注射完成之前不從其身體中抽出裝置。因此,期望的是,裝置具有可向使用者可靠地指示注射結(jié)束的部件。
[0006]還很重要的是,確保制劑以正確的深度注射到體內(nèi),即注射到正確的組織中。因此,掌握注射的開始以確保僅在針頭到達其決定性的刺入位置時才開始注射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0007]此外,為避免使用裝置之后發(fā)生任何傷害危險,自動注射器必須具有針頭安全裝置,其避免在使用裝置之后針頭仍然外露。當然,該安全裝置也必須安全可靠,不能太容易釋放。即使使用者誤致動了自動注射器,例如如果使用者在注射結(jié)束之前過早從其體內(nèi)抽出自動注射器,其也必須不失其功能。
[0008]自動注射器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尤其是當流體制劑量較大時和丨或當注射的流體制劑較粘時,可使制劑在所述注射之后的數(shù)秒鐘期間從注射部位擴散開。如果使用者在注射結(jié)束后立即抽出自動注射器,那么一部分制劑可能又從使用者體內(nèi)被帶出,從而降低療效。因此,期望的是設置成在注射結(jié)束后的數(shù)秒鐘期間,使用者使自動注射器仍保持在其身體中。這一方面通常由現(xiàn)有的自動注射器按使用說明書執(zhí)行,使用說明書要求使用者在取出裝置之前默數(shù)數(shù)秒鐘。這不是安全可靠的,因此是不令人滿意的,因為系統(tǒng)于是取決于使用者本身,在某些情況下,使用者可能因其剛進行的注射操作而變得虛弱或受到干擾。
[0009]文獻102012045833、2?1743666、102009095701、102012022810、2?2399632、即2884722、109632974、102012000832、132008281271、102009040602、102009040604、冊2009040607、冊2010108116、冊2011048422、2?2399628、冊2008112472、冊2011101380、冊2011101382、…2005273055、服2905273、冊2009062508、冊2009037141 和詘2463034 描述了現(xiàn)有技術(shù)的裝置。
【發(fā)明內(nèi)容】
[0010]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自動注射器,其不會再出現(xiàn)上述缺陷,其可滿足用于安全可靠地使用自動注射器的各種不同的大量的需求和限制條件。
[0011]本發(fā)明還旨在提供一種自動注射器,其使用可靠,可確保全部流體制劑分配于所需的部位,可使使用者決定在使用自動注射器后何時應從其體內(nèi)抽出或可以抽出自動注射器,其安全,防止任何傷害危險,其制造與裝配簡單且成本低。
[0012]因此,本發(fā)明旨在一種自動注射器,所述自動注射器具有接納容器的本體,所述容器容納流體制劑并具有活塞和針頭,如預充填注射筒,所述自動注射器具有致動套筒,所述致動套筒具有接觸端部,接觸端部用于與使用者身體相接觸,所述致動套筒能在伸出位置和致動位置之間相對于接納容器的本體移動,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致動套筒至少部分地從接納容器的本體突出,在所述致動位置,所述致動套筒被軸向移向接納容器的本體內(nèi),所述致動套筒在自動注射器致動前處于第一伸出位置,在自動注射器致動后處于第二伸出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動套筒和接納容器的本體中的一個具有柔性爪,柔性爪適于在所述致動套筒從其第一伸出位置移向其致動位置、然后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移動時,相對于致動套筒和/或相對于接納容器的本體側(cè)向變形。
[0013]有利地,接納容器的本體是自動注射器的下部本體。
[0014]有利地,當所述致動套筒從致動前的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側(cè)向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從其致動位置向使用結(jié)束時的第二伸出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側(cè)向變形。
[0015]有利地,當所述致動套筒從致動前的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不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從其致動位置向使用結(jié)束時的第二伸出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側(cè)向變形。
[0016]有利地,致動前,所述致動套筒由至少一個可分離橋連接于本體,當所述致動套筒從致動前的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所述至少一個可分離橋斷開。
[0017]有利地,本體具有相對于開口軸向和側(cè)向錯開的最終接納區(qū)域,所述開口通過側(cè)向傾斜溝槽連接于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軸向凸肩布置在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和所述側(cè)向傾斜溝槽之間,柔性爪包括頭部,當所述致動套筒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時,所述頭部適于在所述側(cè)向傾斜溝槽中滑動,因而使所述柔性爪側(cè)向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到達使用后的第二伸出位置時,所述頭部卡扣在所述軸向凸肩下面,因而相對于本體鎖緊所述致動套筒。
[0018]有利地,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軸向布置在所述第一溝槽的高度上。
[0019]有利地,所述致動套筒具有相對于開口軸向和側(cè)向錯開的最終接納區(qū)域,所述致動套筒的所述開口通過側(cè)向傾斜溝槽連接于所述致動套筒的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軸向凸肩布置在所述致動套筒的最終接納區(qū)域和側(cè)向傾斜溝槽之間,當所述致動套筒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時,柔性爪適于在所述致動套筒的側(cè)向傾斜溝槽中滑動,因而使柔性爪側(cè)向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到達使用后的第二伸出位置時,柔性爪卡扣在所述致動套筒的軸向凸肩上,因而相對于本體鎖緊所述致動套筒。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在下面參照作為非限制性示例給出的附圖所作的詳細說明的過程中,本發(fā)明的這些特征和優(yōu)點以及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更清楚地體現(xiàn)出來,附圖中:
[0021]圖1是根據(jù)有利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自動注射器的各部件的透視分解示意圖;
[0022]圖23至2?是橫截面示意圖,示出圖1的自動注射器的不同的使用順序;
[0023]圖3?至3。更確切地示出一種有利的致動套筒分別在使用之前、使用中和使用之后的三個不同階段;
[0024]圖4是細部圖,示出致動套筒處于圖33的位置;
[0025]圖5和6是沿兩個不同剖面的橫截面示意圖,示出致動套筒處于圖4的位置;
[0026]圖7和8是局部切掉的透視示意圖,示出致動套筒處于圖5和6的位置;
[0027]圖9類似于圖4,示出自動注射器在刺入期間處于致動之初的情況;
[0028]圖10至11類似于圖5和6,但在圖9的位置;
[0029]圖12類似于圖8,但在圖10和11的位置;
[0030]圖13類似于圖4和9,在注射階段、致動過程中;
[0031]圖14和15類似于圖10和11,示出圖13的位置;
[0032]圖16類似于圖12,示出圖14和15的位置;
[0033]圖17類似于圖13,表示致動結(jié)束、使用者從注射部位抽出自動注射器時的情況;
[0034]圖18類似于圖17,示出致動套筒被鎖緊時的情況;
[0035]圖19是透視分解示意圖,示出一種有利的注射鎖;
[0036]圖20是圖19的注射鎖處于鎖定位置的橫截面示意圖;
[0037]圖21類似于圖20,表示注射鎖處于解鎖位置;
[0038]圖22是圖19的注射鎖處于鎖定位置的俯視水平剖面示意圖;
[0039]圖23是圖19的注射鎖處于鎖定位置的局部切掉的透視示意圖;
[0040]圖24是圖19的注射鎖處于鎖定位置的橫截面示意圖;
[0041]圖25類似于圖23,但在解鎖位置;
[0042]圖26類似于圖24,但在解鎖位置;
[0043]圖27是一種有利的延時裝置的透視分解示意圖;
[0044]圖28是圖27的延時裝置在被致動之前的橫截面示意圖;
[0045]圖29是沿圖28中的截線X的剖面示意圖;
[0046]圖30是沿圖28中的截線X的剖面示意圖;
[0047]圖31類似于圖28,但在延時裝置致動結(jié)束時;
[0048]圖32是一種有利的注射筒移動機構(gòu)的透視分解示意圖;
[0049]圖33至35是圖32的移動機構(gòu)在被致動之前的沿三個不同方向的局部切掉的透視不意圖;
[0050]圖36和37類似于圖33和35,但在移動機構(gòu)的致動過程中;
[0051]圖38至41是圖32的移動機構(gòu)的局部切掉的透視示意圖,表示注射筒針頭到達其在使用者身體中進行注射的位置時的情況;
[0052]圖42和43是圖32的移動機構(gòu)處于由延時器致動的收起之初的示意圖;
[0053]圖44是圖32的移動機構(gòu)處于由致動套筒致動的收起之初的示意圖;
[0054]圖45和46類似于圖43和44,但在注射結(jié)束時;
[0055]圖47是根據(jù)有利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自動注射器的各部件的透視分解示意圖;
[0056]圖4?至486是橫截面示意圖,示出圖47的自動注射器的不同的使用順序;
[0057]圖493和4%是透視示意圖,示出圖47的自動注射器的下部本體和致動套筒;
[0058]圖50^5013和50。示意地示出圖47的自動注射器的致動套筒和下部本體之間分別在致動之前、致動之后但在注射之前、和注射之后的配合;
[0059]圖51類似于圖501示出一實施變型;
[0060]圖52是透視放大細部剖切圖,示出致動套筒帶有可分離橋的變型;
[0061]圖53曰和53)3是自動注射器處于注射前的不意圖;
[0062]圖5?和54)3類似于圖533和53)3,但表不注射之后的情況;
[0063]圖55是根據(jù)一有利變型的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的透視示意圖;
[0064]圖56類似于圖55,局部為剖面圖;
[0065]圖57^5713和57(3示出注射前的自動注射器;
[0066]圖58^5813和58。示出注射后、但在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致動前的自動注射器;
[0067]圖5如、5%和59。示出注射后且在聲響和丨或觸覺指示裝置致動后的自動注射器;
[0068]圖60是透視分解示意圖,示出聲響和丨或觸覺指示裝置的一實施變型;
[0069]圖61和62是圖61的聲響和丨或觸覺指示裝置的控制套筒的示意圖;
[0070]圖633和636是圖61的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的鍵的示意圖;
[0071]圖64^6413和6?是圖60的自動注射器分別處于注射鎖解鎖前、注射鎖解鎖后和注射結(jié)束的示意圖,示出圖61的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
[0072]圖65示出聲響和丨或觸覺指示裝置的另一實施變型;
[0073]圖663和666是圖65的聲響和丨或觸覺指示裝置的支承頭的示意圖;
[0074]圖673和676是圖65的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的鍵的示意圖;
[0075]圖68^6813和68。類似于圖64^646和64。,示出圖65的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
[0076]圖69,70和71是圖68^和68。的細部圖;
[0077]圖72示意地示出致動套筒的另一實施變型;
[0078]圖73示出圖72的實施變型的另一視圖;以及
[0079]圖74^7413和74。類似于圖50^506和50。,示出圖71和72的致動套筒的實施變型。
【具體實施方式】
[0080]自動注射器將在后面參照其兩種有利的實施方式的各種不同的變型予以說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示于圖1至46,第二種實施方式示于圖47至74(3。但是,應當注意的是,自動注射器是復雜器械,具有用于實現(xiàn)多種功能的多個模塊。這些各種各樣的模塊可以彼此獨立地單獨使用,而無需一定與其他模塊相結(jié)合,這些模塊尤其是可用于形狀不同于附圖上示出的形狀的自動注射器中。
[0081]參照圖1,根據(jù)第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的自動注射器的不同構(gòu)成件以分解方式示出。在該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按照數(shù)字標號的順序,自動注射器具有中央本體1、控制環(huán)2、穿刺彈簧3、控制套筒4、活塞桿5、支承頭6、這里呈球珠形式的三個鎖定件7、注射彈簧8、控制滑塊9、下部本體10、致動套筒11、致動套筒的彈簧12、容器座腔13、蓋罩14、上部本體15、多個中心輪16、多個行星齒輪17、延時彈簧18、觸發(fā)器19、鎖緊指桿20、絲體21、外殼22和鎖定環(huán)23。所有這些元件是所述實施方式的組成部分,但是,不是所有這些元件都是自動注射器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后面將予以更確切的說明。
[0082]尤其是,蓋罩14允許在運輸和貯存期間鎖緊自動注射器。只要該蓋罩裝配在下部本體10上,其就防止對致動套筒11的任何致動,因而防止對自動注射器的任何觸發(fā)。
[0083]容器八可插入所述自動注射器中。該容器容納流體制劑,具有活塞和針頭?;钊m于在所述容器中移動,以通過所述針頭注射流體制劑。本說明書將參照注射筒八進行說明,所述注射筒八可以是任何類型的注射筒。一般來說,當然,本說明書中的術(shù)語“注射筒”包括任何類型的與針頭相結(jié)合的容器。
[0084]優(yōu)選地,注射筒八是預充填注射筒。有利地,注射筒具有針頭套8,針頭套在使用自動注射器前保護和隔離針頭。有利地,在將蓋罩14從下部本體10脫去時,該針頭套8自動去除。
[0085]圖%至2?示出圖1的自動注射器的使用順序。
[0086]在圖23上,自動注射器處于使用前的息止位置,蓋罩14已被去除。
[0087]當使用者想要使用自動注射器時,使用者例如在外殼22處拿住裝置,按壓致動套筒11,致動套筒在第一伸出位置從下部本體10突出,抵靠著使用者想要進行注射的身體部分。在圖26上,可看到使用者在致動套筒11上施加的壓力引起致動套筒向下部本體10內(nèi)滑動,使得壓縮致動套筒的彈簧12。
[0088]當致動套筒11到達其致動位置、即其位于下部本體10內(nèi)的端部位置時,致動套筒致使觸發(fā)穿刺鎖,因此引起控制套筒4在穿刺彈簧3的作用下在下部本體10中移動,從而使得注射筒4在下部本體10中移動,因而使得注射筒的針頭插入使用者體內(nèi),如圖2。上所
0
[0089]當針頭到達其注射位置且針頭完全插入時,注射階段起動,這在圖20和2(1上表示??煽吹?,通過在注射彈簧8的作用下推動其活塞,活塞桿5在注射筒八內(nèi)滑動。因此,制劑被分配。
[0090]在注射結(jié)束時,必要時可能如后所述經(jīng)過一定延時或錯時,自動注射器使注射筒八收起。因此,針頭從使用者的身體向自動注射器內(nèi)縮回,如圖26上所示。
[0091]收起結(jié)束時,致動套筒11在致動套筒的彈簧12的作用下,重新移出下部本體10,移到第二伸出位置,鎖緊所述致動套筒11,從而確保使用者絕對安全,避免使用裝置后針頭會造成的任何傷害危險。需要注意的是,在所示的示例中,致動套筒的第一和第二伸出位置是不同的位置,第一和第二伸出位置必要時可以是相同的。
[0092]將在后面參照圖33至18更詳細地描述一種有利的致動套筒。
[0093]所述致動套筒11包括具有雙重柔性的柔性爪110。柔性爪一方面具有徑向柔性,即柔性爪向致動套筒11內(nèi)部變形。其次,柔性爪也具有側(cè)向柔性,即其沿致動套筒11的周沿方向變形。配有這種柔性爪的致動套筒11模制簡單,這從生產(chǎn)成本方面來看是有利的。有利地,柔性爪110具有桿部111,桿部是柔性的并終止于頭部112。當所述致動套筒11從其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然后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時,所述柔性爪110適于相對于中央本體1 一方面徑向變形,另一方面?zhèn)认蜃冃?。?yōu)選地,當所述致動套筒11在從致動前的其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110徑向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11從其致動位置向使用結(jié)束時的其第二伸出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側(cè)向變形。附圖中示出的就是該變型。
[0094]圖3^1、313和30是三個局部透視示意圖,示出致動套筒11的端部位置,即圖3已中示出處于致動前不工作狀態(tài)下的第一伸出位置,圖36中示出致動套筒11已經(jīng)最大程度地插入下部本體10內(nèi)的致動位置,圖30中示出使用結(jié)束時致動套筒11相對于下部本體10鎖緊的第二伸出位置。
[0095]可看到,中央本體1具有后面予以詳述的凸肩和形成溝槽的切口。中央本體1固定于下部本體10,致動套筒11滑動地布置在所述下部本體10內(nèi)。
[0096]中央本體1具有開口 103和基本上呈軸向的第一溝槽101,所述開口 103與所述第一溝槽101分開,但布置在所述第一溝槽101的軸向延長部分中。所述中央本體1還具有徑向凸輪102,其布置在所述第一溝槽101和所述開口 103之間。如尤其在圖6和7上所示,所述徑向凸輪102可由中央本體1的壁的傾斜的徑向加厚部分形成,所述加厚部分形成于第一溝槽101的軸向端部。在致動套筒11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所述徑向凸輪102與所述柔性爪110的所述頭部112配合,以使所述柔性爪110徑向變形,因而可使所述頭部112從所述第一溝槽10移到所述開口 103。
[0097]所述中央本體1具有相對于所述開口 103軸向和側(cè)向錯開的最終接納區(qū)域105。如圖中所示,該最終接納區(qū)域105差不多在所述第一溝槽101的高度上軸向布置。開口 103由側(cè)向傾斜溝槽104連接于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105。軸向凸肩106布置在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105和所述傾斜溝槽104之間。因此,當所述致動套筒11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時,所述柔性爪110的所述頭部112在側(cè)向傾斜溝槽104中滑動,從而使所述柔性爪110側(cè)向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11到達使用后的其第二伸出位置時,所述頭部112會卡扣在所述軸向凸肩106下面,從而使所述致動套筒11相對于中央本體1和相對于下部本體10鎖緊。從該鎖定位置開始,所述致動套筒由于柔性爪110的頭部112與軸向凸肩106之間形成止擋,而不再能朝其致動位置的方向移動。
[0098]圖4至8示出起始位置,即使用者開始使用自動注射器時的位置。在這些附圖中可看到,頭部112布置在中央本體1的所述軸向溝槽101中。當致動套筒11向下部本體10內(nèi)滑動時,柔性爪110的所述頭部112在中央本體的所述溝槽101內(nèi)滑動。當頭部112到達第一溝槽101的軸向端部時,所述徑向凸輪102會同所述頭部112相配合。因此,該徑向凸輪102會使柔性爪110、尤其是其桿部111沿其中央縱向軸線的方向向內(nèi)徑向變形。
[0099]圖9至12示出柔性爪110徑向變形的位置。如尤其在圖11中所示,在這種徑向變形后,柔性爪110的頭部112繼續(xù)在一段附加距離上軸向移動,直至到達所述開口 103。致動套筒11則到達其致動位置,如圖13中所示。
[0100]在該致動位置,柔性爪110彈性返回到其不徑向變形的位置。柔性爪110的頭部112此時進入所述開口 103內(nèi),如圖14中所示。
[0101]使致動套筒從其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所需的柔性爪110徑向變形,產(chǎn)生一定阻力。該阻力加上彈簧12的壓縮力,要求使用者至少施加預定的作用力,以使致動套筒11在下部本體10內(nèi)移動。這避免在蓋罩14脫去后發(fā)生任何意外或不希望的致動危險。只有如果使用者對致動套筒11施加預定的作用力,才會發(fā)生致動。這樣,作用力閾值還產(chǎn)生使用者手中的一定預壓,使得當達到該閾值時,致動套筒11向其致動位置的移動得到確保。
[0102]當致動套筒11達到其致動位置、即處于圖13至16所示的位置時,致動套筒的彈簧12已被壓縮,穿刺鎖由所述致動套筒11觸發(fā),如同后面將更充分說明的那樣,這引起注射筒4在下部本體10內(nèi)移動,從而使針頭刺入使用者身體。在該整個刺入階段的期間以及在所述刺入階段之后的注射階段的期間,致動套筒11相對于下部本體10不移動,因為使用者保持對他進行注射的身體部分上的壓力。
[0103]使用結(jié)束后,當使用者從其體內(nèi)抽出自動注射器時,致動套筒11的彈簧12會推壓所述致動套筒11,以使致動套筒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如圖3。中所示。在致動套筒11在下部本體10中進行這種軸向的返回移動期間,柔性爪110的頭部112同傾斜溝槽104相配合,如圖17和18中所示。這會致使柔性爪110、尤其是其桿部111彈性變形,因為隨著致動套筒11軸向滑動,頭部112在所述傾斜溝槽104中滑動,使所述柔性爪110側(cè)向變形,如圖17中清楚地所示。該傾斜溝槽104終止于帶有軸向凸肩106的最終接納區(qū)域105。在致動套筒11的返回行程結(jié)束時,柔性爪110的頭部112進入該最終接納區(qū)域105中,頭部112的上邊緣114同軸向凸肩106相配合,從而相對于下部本體10鎖定致動套筒11。因此,致動套筒11不再能向下部本體10內(nèi)軸向滑動,安全裝置則處于最終鎖定位置。因此,針頭在使用后完全得到保護,使用者不再能使用自動注射器,或者不再會受針頭傷害。
[0104]當然,溝槽的形狀、尺寸及斜度可根據(jù)對于針頭安全裝置所期望的特征和需要加以改變。
[0105]上述致動套筒特別有效和安全可靠,同時很堅固,模制成本較低且容易。
[0106]圖32至46尤其示出使注射筒在下部本體10中移動的移動裝置。該移動裝置一方面確保針頭刺入、即插入使用者身體中,另一方面確保針頭在注射后收起。
[0107]如前所述,在致動之初,注射筒八在所述下部本體10中軸向移動,以使針頭插入使用者的身體中。在使用者的身體中注射流體制劑后,必要時在上述延時裝置提供的一定延時后,注射筒八在下部本體10內(nèi)沿另一方向重新移動,以便縮回,從而使針頭從使用者的身體自動抽出。這樣,當使用者從其身體抽出自動注射器時,針頭不再突出,而相反地縮回所述自動注射器內(nèi)。
[0108]為使注射筒八在下部本體10中往復移動,配置控制環(huán)2,控制環(huán)2與控制套筒4、控制滑塊9以及致動套筒11相配合。另外,觸發(fā)器19起作用以使注射筒收起在本體內(nèi),如后所述。
[0109]圖33至35示出注射筒移動以進行刺入之前的起始位置。可看到,控制環(huán)2被穿刺彈簧3推動轉(zhuǎn)動,這里,所述穿刺彈簧3是扭轉(zhuǎn)作用的彈簧。這種扭力彈簧可進行無痛刺入。
[0110]在圖33至35所示的這個初始位置,控制環(huán)2的轉(zhuǎn)動被控制滑塊9的凸起91阻止,如在圖35中更加清楚地看到的。
[0111]當如圖36所示,致動套筒11在下部本體10內(nèi)到達其端部位置時,所述致動套筒11的凸肩118同控制滑塊9的凸肩92相配合,以使所述控制滑塊9在圖36中向上軸向移動??刂苹瑝K9的這種軸向移動會釋放控制環(huán)2的轉(zhuǎn)動,控制環(huán)將能在其加載的穿刺彈簧3的作用下轉(zhuǎn)動。
[0112]控制環(huán)2具有三個類似于坡道的傾斜型部24、25、26,它們的作用如后所述。
[0113]控制環(huán)2具有內(nèi)部的第一傾斜型部24如坡道,其同控制套筒4的凸起44相配合。因此,環(huán)2的轉(zhuǎn)動會使所述控制套筒4逐漸進行軸向移動。該控制套筒4與接納注射筒的注射筒座腔13相配合,因此,控制套筒的移動使注射筒八在下部本體10中移動,以實現(xiàn)針頭刺入。
[0114]圖39示出針頭完全插入的位置,并且第一傾斜型部24與控制套筒4的凸起44相配合。
[0115]在控制套筒4移動、因而針頭插入使用者身體中的期間,控制滑塊的凸起91也與環(huán)2的外部傾斜型部25如外部坡道接觸,從而引起所述控制滑塊9相對于致動套筒11進行附加軸向移動。這使在刺入時控制滑塊9沿著與致動套筒11相同的方向移動。因此,控制滑塊9的凸起92接近致動套筒11的上部凸起119,控制滑塊9的凸起95接近觸發(fā)器19的凸起191,如圖44中所示。
[0116]有利地,與控制套筒4的凸起44相配合的內(nèi)部第一傾斜坡道24具有水平部分241,即非傾斜部分,如圖41所示。該水平部分241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其確保只有在針頭完全完成插入使用者的身體中之后才能開始注射。對于許多自動注射器來說,鑒于制造公差的原因,必須在針頭到達其最終插入點之前不久就開始注射,而坡道24上的水平部分241則可避免這種現(xiàn)象。實際上,當環(huán)2已使控制套筒4完全軸向移動、因而使注射筒的針頭完全插入在使用者的身體中時,環(huán)2仍必須在所述水平部分所形成的圓弧上轉(zhuǎn)動,例如轉(zhuǎn)動約30。,以觸發(fā)注射鎖。因此,注射鎖的鎖定環(huán)23僅在環(huán)2在所述水平部分241所形成的圓弧上進行附加轉(zhuǎn)動之后,才從其鎖定位置移開。在這種附加轉(zhuǎn)動期間,控制套筒4不進行軸向移動,因而注射筒八不進行軸向移動,因為水平部分241不是傾斜的。即使存在制造公差,因此也能確保插入完成再開始注射。與此同時,在控制環(huán)2的這種附加轉(zhuǎn)動期間,控制環(huán)2的內(nèi)部第二傾斜型部26如坡道同注射鎖的鎖定環(huán)23的凸起235相配合,使鎖定環(huán)在控制環(huán)2完成其附加轉(zhuǎn)動時,從其鎖定位置移開,以便能進行注射。這也示于圖41中。有利地,控制環(huán)2具有彼此呈120。布置的三個內(nèi)部第二傾斜型部26,鎖定環(huán)23具有也彼此呈120。布置的三個凸起235,相應的凸起235與相應的內(nèi)部第二傾斜型部26配合。
[0117]當注射由鎖定環(huán)23起動時,控制環(huán)2的轉(zhuǎn)動再次由控制滑塊9鎖定。
[0118]利用處于圖44所示的位置的控制滑塊9,如果使用者從其身體抽出自動注射器而注射正在進行中,或者注射后但在延時器完成延時之前,那么,致動套筒11的彈簧12會推動所述致動套筒11返回到下部本體10外。致動套筒11的這種移動通過上部凸肩119和滑塊的凸起92之間的配合,使控制滑塊9在圖44中向下軸向移動。因此,控制環(huán)2再次被控制滑塊9釋放而轉(zhuǎn)動,彈簧3推動該控制環(huán)進一步轉(zhuǎn)動,從而使注射筒和針頭收起在本體內(nèi)。致動套筒11在運動結(jié)束時,如前所述被鎖緊。因此,即使使用者在制劑分配完成前抽出自動注射器,針頭安全裝置也會起作用。
[0119]在正常工作中,注射結(jié)束,如后所述,活塞桿5釋放觸發(fā)器19的轉(zhuǎn)動,必要時,如果使用延時裝置,則延時一定時間。從觸發(fā)器19進行了預定轉(zhuǎn)動的時刻起,觸發(fā)器19的凸起191同控制滑塊9的上部凸肩95相配合,該控制滑塊9在圖44中向下軸向移動,從而如前所述釋放控制環(huán)2的轉(zhuǎn)動。
[0120]圖45和46示出通過轉(zhuǎn)動所述環(huán)2來收起針頭,轉(zhuǎn)動所述環(huán)將控制套筒的凸起44帶到與環(huán)2的內(nèi)溝槽相對,從而在彈簧的作用下,使控制套筒4在控制環(huán)2內(nèi)進行返回軸向移動,因此收起注射筒和針頭。
[0121]圖19至26示意地示出一種有利的注射鎖。自動注射器具有注射部件,注射部件尤其是具有活塞桿5、注射彈簧8和鎖定環(huán)23,這些注射部件由所述注射鎖鎖定在加載位置。于是,所述注射鎖的解鎖致使致動所述注射部件,從而通過針頭注射流體制劑。
[0122]如圖19所示,所述注射鎖具有控制套筒4,控制套筒4布置在所述中央本體1中,所述控制套筒4容納所述活塞桿5和所述注射彈簧8,所述活塞桿5具有徑向凹槽50,徑向凹槽50接納能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活動的至少一個鎖定件7。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一個鎖定件7基本上為球形。在所示的變型中,有三個呈球珠形式的鎖定件,但是可考慮采用與這些鎖定件數(shù)量不同、形狀略有不同的鎖定件。但是,下面的說明非限制性地參照三個球珠進行。這些球珠7由所述活塞桿5徑向向外促動,通過鎖定機構(gòu)保持在鎖定位置,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鎖定機構(gòu)由鎖定環(huán)23形成。該鎖定環(huán)23可相對于所述活塞桿5在鎖緊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軸向移動,在所述鎖緊位置,鎖定環(huán)使鎖定件1007保持在鎖定位置,在所述解鎖位置,所述鎖定件1007被釋放,以便因而將所述注射鎖解鎖,從而允許所述注射彈簧將所述活塞桿5向其注射位置移動。
[0123]圖20示出注射鎖處于鎖定位置。注射彈簧8 一方面與活塞桿5配合,另一方面與支承頭6配合。該支承頭6由圍繞所述活塞桿5布置的環(huán)形成。活塞桿5具有周沿凹槽50,周沿凹槽50有利地具有傾斜表面51,周沿凹槽通過所述活塞桿5的直徑縮窄形成。該活塞桿5布置在控制本體4內(nèi)部,可以在圖20中向左軸向移動,以在注射筒內(nèi)推動注射筒八的活塞及通過針頭分配所述注射筒中容納的流體制劑。
[0124]如圖20所示,球珠7布置在活塞桿5中所形成的所述凹槽50內(nèi),因而,球珠一方面與活塞桿5的傾斜壁51配合,另一方面與所述支承頭6的上表面61配合。
[0125]活塞桿的傾斜表面51與球珠7接觸,以致在壓縮彈簧8的作用下,所述傾斜表面51對球珠7施加反作用力?1,該反作用力?1不完全呈軸向,但是略微向外,因而向圖20所示的鎖定位置外徑向推動球珠7。
[0126]鎖定環(huán)23徑向布置在球珠7外,以將所述球珠徑向鎖定在鎖定位置。特別是參照圖22,可看到,球珠可布置在控制套筒4的座腔中,鎖定環(huán)23具有一些凸起231,對于每個球珠7有一個凸起231,凸起231定位成接觸球珠7,以避免球珠徑向向外移動。
[0127]支承頭6將彈簧8的作用力傳輸?shù)角蛑?,鎖定環(huán)23對球珠7施加反作用力?2,以阻止球珠徑向移動。因此,是球珠7在鎖定位置承受在鎖上施加的全部作用力,并且在作用力?1、?2和?3的作用下保持三點平衡。這種鎖特別穩(wěn)定和牢固,尤其可抗墜落試驗。這些試驗模擬自動注射器取下蓋罩14后落地的事實,目的是避免在這種墜落時觸發(fā)注射鎖。特別是,沒有任何作用力施加于自動注射器的結(jié)元件如中央本體1或下部本體10上。因此,這種鎖可避免裝置在運輸或操作期間意外分解的危險。
[0128]需要注意的是,球珠7可用非球形的、而具有更復雜的圓形形狀例如圓柱體形或云豆形的元件來代替,以進一步提高鎖的穩(wěn)固性。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非球形的活動件可用金屬制成,例如用鋼絲剪切而成。
[0129]當注射筒的針頭完全插入使用者的身體時,而且僅僅在這種完全插入之后,如后所述,鎖定環(huán)23在圖21中沿箭頭£1移動。這樣使得將球珠7從其鎖定位置釋放出,因此,所述球珠沿箭頭£2向外徑向移動。在變型中,鎖定環(huán)23也可被轉(zhuǎn)動移向其釋放球珠的位置。支承頭6則擋靠在控制套筒4的內(nèi)邊緣上,如圖21中的箭頭£3所示。在該位置,活塞桿5不再由球珠7保持,因而進行軸向移動,即在圖21中向左移動,以注射制劑。球珠7被支承頭6阻擋,不再能恢復到鎖定位置,如圖21所示。
[0130]圖23至26以略不同的視圖示出注射鎖的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這兩個位置,如上參照圖20和21所述的。
[0131]圖19至26所示的注射鎖允許對鎖定環(huán)23施加較小的易于控制的作用力,來解鎖由被壓縮彈簧、這里是注射彈簧8所施加的很大的作用力。特別是,將所述鎖定環(huán)23移動到解鎖位置所需的作用力可僅為注射彈簧8施加的作用力的10%,甚至僅為5%。這表明相當顯著的效率,其確保易于安全可靠地致動所述裝置。
[0132]當注射完成時,即當活塞桿5到達注射筒八的活塞已被移動以注射流體制劑的其端部位置時,觸發(fā)器19被致動以收起注射筒,從而收起針頭。
[0133]在注射階段時,鎖緊指桿20穿過觸發(fā)器19延伸到上部本體15的中央導道151中。延時彈簧18,這里是盤簧,促動所述觸發(fā)器19轉(zhuǎn)動。這種轉(zhuǎn)動由鎖緊指桿20阻止,所述鎖緊指桿20有利地呈長條形,適于與所述觸發(fā)器19 一起轉(zhuǎn)動,但是,鎖緊指桿由上部本體15的所述中央導道151被阻止轉(zhuǎn)動。在注射階段的期間,活塞桿5軸向移動,即在圖28中向左移動?;钊麠U隨著移動,牽拉絲體21,絲體因而延伸到導道151外。只要鎖緊指桿20處于中央導道151內(nèi),觸發(fā)器19的轉(zhuǎn)動就被阻止。當活塞桿5接近注射行程終點時,絲體21被完全拉緊,張緊在活塞桿5和鎖緊指桿20之間,因此,活塞桿5的任何附加移動會使鎖緊指桿20軸向移動到所述中央導道151之外。當活塞桿5到達注射完成的端部位置時,鎖緊指桿不再與中央導道151配合,觸發(fā)器19和鎖緊指桿于是可在延時彈簧18的作用下轉(zhuǎn)動。如圖31所示,觸發(fā)器19具有外部傾斜坡道190,其可在一側(cè)具有凸起191。當觸發(fā)器19進行預定轉(zhuǎn)動、通常轉(zhuǎn)動約一圈時,該凸起191同控制滑塊9相配合,從而使控制滑塊軸向移動,因此起動針頭收起,如前所述。
[0134]圖27至31示出一種有利的延時裝置。
[0135]該延時裝置在自動注射器中是可選的,其主要用來在向使用者身體內(nèi)注射流體制劑完成之后,延遲從使用者的身體收回注射筒八、從而收起針頭的時間。這樣尤其可在注射制劑后使制劑在數(shù)秒鐘期間散布開。因此,這種延時器對于使用者也有好處,使用者在注射后無需再計數(shù),例如數(shù)到10,用于這種計數(shù)的時間可能因使用者不同而各異。利用延時器,方便了自動注射器的使用順序。
[0136]因此,圖27至31所示的機械延時器可使這種收起滯后數(shù)秒鐘,這種延時是可預設定的。
[0137]圖27是該延時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延時裝置具有上部本體15、帶有多個行星齒輪17的多個中心輪16、延時彈簧18、觸發(fā)器19、鎖緊指桿20、絲體21和活塞桿5。當活塞桿5到達注射行程終點且全部制劑注射完畢時,是該活塞桿5致動所述延時裝置。
[0138]圖28示出處于致動前的延時裝置??煽吹剑聞訔U5由絲體21連接于鎖緊指桿
20。在該位置,絲體21和鎖緊指桿20延伸在上部本體15的中央導道151內(nèi)和觸發(fā)器19中。上部本體15在其內(nèi)側(cè)表面上具有齒輪傳動裝置155,如圖30中清楚地所示的。上部本體15的內(nèi)部齒輪傳動裝置155與裝配在中心輪16上的多個行星齒輪17相配合。在圖28所示的示例中,具有多個彼此軸向疊置的中心輪。中心輪16具有盤形板,盤形板上在一側(cè)形成有行星齒輪支承桿161,每個行星齒輪支承桿轉(zhuǎn)動地接納一個行星齒輪17。在所示的示例中,每一級有三個行星齒輪17,因此有三根桿161。結(jié)合于其行星齒輪17的每個中心輪16形成延時裝置的一級。在盤形板的另一側(cè),中心輪16具有齒輪傳動裝置162,齒輪傳動裝置162適于同相鄰級的行星齒輪17相配合。因此,如圖30中所示,延時裝置采用周轉(zhuǎn)齒輪系的原理。該裝置的每一級可降低和/或減慢前一級的轉(zhuǎn)速。
[0139]當使用延時裝置時,觸發(fā)器19與第一中心輪16配合,第一中心輪16的桿161延伸于所述觸發(fā)器19內(nèi)。該第一中心輪16的齒輪傳動裝置162則與相鄰的第二中心輪的行星齒輪配合,所述第二中心輪的行星齒輪與上部本體15的側(cè)齒輪傳動裝置155配合,從而降低第一中心輪、因而觸發(fā)器的轉(zhuǎn)速,因此制動該轉(zhuǎn)動。形成延時器的周轉(zhuǎn)齒輪系的每一附加級進一步降低這些轉(zhuǎn)動的轉(zhuǎn)速,因而進一步制動觸發(fā)器19的轉(zhuǎn)動。因此,采用如附圖中所示的四級,可以帶動觸發(fā)器19轉(zhuǎn)動僅一轉(zhuǎn),而完全布置在上部本體15底部的最后的中心輪16則同時大約進行五十轉(zhuǎn)。
[0140]根據(jù)級數(shù)和/或根據(jù)行星齒輪數(shù)和/或根據(jù)中心輪的形狀和/或根據(jù)所用齒輪傳動裝置的尺寸,可相當精確地調(diào)整在延時裝置起動的時刻與觸發(fā)器19進行其預定轉(zhuǎn)動以觸發(fā)注射筒縮回的時刻之間的時間延滯,如后所述。例如在行星齒輪17和上部本體15的內(nèi)部齒輪傳動裝置155之間,也可設置摩擦制動。
[0141]因此,延時裝置可從注射階段完成的時刻起,使所述觸發(fā)器致動針頭縮回的時刻滯后一段預定的時間。
[0142]需要注意的是,可展開絲體一方面連接于活塞桿5、另一方面連接于鎖緊指桿20的原理可以無如圖27至31所示的周轉(zhuǎn)齒輪系系統(tǒng)來使用,尤其如后面參照第二實施方式將描述的。尺寸很小的該絲體可確保僅在注射階段一旦完全結(jié)束才開始縮回針頭,尤其可補償可能的制造公差。一般來說,絲體的使用可減小裝置的體積尺寸。因此,有利地可在自動注射器中使用這種絲體用于不同功能,只要需要相對于一構(gòu)件牽拉另一構(gòu)件。
[0143]根據(jù)一有利的方面,外殼22具有多個指示器,所述多個指示器可向使用者告知刺入、注射和縮回順序的進展情況。如果使用延時裝置,也可配置顯示時間延滯的顯示器。
[0144]因此,如圖%至2?所示,外殼22可具有多個顯示窗口,這里是三個窗口 221、222、223,它們允許顯示在不同的工作階段時的活動件,這些活動件具有指示器,通常是顏色。
[0145]因此,控制滑塊9在息止狀態(tài)下相對于中央本體1處于第一位置,控制滑塊在致動套筒11移動時向第二位置軸向移動。然后,在整個注射階段的期間,控制滑塊保持在該第二位置,在針頭縮回時,控制滑塊朝其第一位置的方向返回。僅當致動套筒回到其第二伸出位置時,控制滑塊才到達該第一位置。該控制滑塊9可具有一個或多個顏色指示器,例如圖1中可見的紅角區(qū)域。因此,該滑塊可被用于一方面指示致動套筒11的伸出位置(第一位置),另一方面指示刺入和注射階段(第二位置)。
[0146]注射結(jié)束時起動針頭縮回的觸發(fā)器19也可具有指示器,例如紅色區(qū)域,當所述觸發(fā)器進行了預定轉(zhuǎn)動、因此致動針頭縮回時,所述指示器顯示出來。
[0147]因此,第一顯示窗口 221可以是注射完成窗口,即當預定的顏色例如紅色出現(xiàn)在窗口 221中時,注射結(jié)束,注射筒縮回。因此,使用者知道當該第一顯示窗口為紅色時,使用者可相當安全地從其身體中取出自動注射器。這種指示例如可由觸發(fā)器19提供。
[0148]第二顯示窗口 222可以是刺入和注射階段窗口,其從刺入階段開始到注射階段結(jié)束的期間轉(zhuǎn)到紅色。這樣可避免使用者在可持續(xù)數(shù)秒鐘的這些階段的期間從其身體中取出自動注射器。這種指示可由致動滑塊9提供。
[0149]第三顯示窗口 223可以是致動套筒11窗口,當致動套筒11處于從下部本體伸出的位置時,該顯示窗口顯示呈紅色。因此,該第三顯示窗口 223在致動前為紅色,然后在使用之后,當致動套筒11被鎖緊在安全位置時,再次為紅色。這種指示可由控制滑塊9提供。在所示的示例中,致動滑塊9的紅色區(qū)域從致動前的第三顯示窗口 223(圖24,移到致動套筒處于其起動刺入階段的致動位置時的第二顯示窗口 222(圖20。在這種過渡的期間,所述紅色區(qū)域不顯示,而是位于所述窗口 223和222之間(圖此)。在刺入和注射階段的期間,控制滑塊仍然處于其第二位置(圖2(3和圖2(1)。當控制滑塊9由觸發(fā)器19再次軸向地移向其第一位置以致動針頭收起時,紅色區(qū)域再進到第二窗口 222至第三窗口 223之間,重新又看不見(圖26),以便當致動套筒被鎖緊在第二伸出位置時,最終重新出現(xiàn)在第三窗口223 中(圖 20。
[0150]在這種構(gòu)形中,第一和第三顯示窗口 221和223中的紅色的組合確保自動注射器的使用進程完成,且針頭縮回及致動套筒11被鎖緊,從而確保最佳的安全性。
[0151]當然,也可采用其他的顯示或指示部件,所述外殼22可具有任意數(shù)量、任意形狀和任意尺寸的顯示窗口,它們能以不同于附圖中所示的變型的方式定位。同一窗口尤其可顯示多種不同的功能。
[0152]必要時,在第一顯示窗口 221中或在另一顯示窗口例如輔助顯示窗口中,可考慮例如用倒計數(shù)來顯示延時裝置的狀態(tài)??梢赃@樣來實現(xiàn)它:例如,可在觸發(fā)器的外側(cè)邊緣上刻記一些數(shù)值,這些數(shù)值漸次進入適當?shù)娘@示窗口中,以秒顯示延時器的倒計時。當然,其他變型也是可以的。
[0153]如果自動注射器配置有針頭刺入和/或收起按鈕以用于實施針頭刺入和/或收起,那么,該外殼22也可具有一個或多個這種針頭刺入和/或收起按鈕。
[0154]外殼22還可具有指示待注射制劑的溫度的溫度指示器。實際上,很多待注射的制劑在8°進行貯存,往往推薦提前30-60分鐘將制劑取出。如果制劑在注射時過冷,這會引起患者疼痛。例如,外殼22可具有顯示容納待注射制劑的容器的溫度的溫度顯示器。在變型中,還可配置一種隨溫度改變顏色的標簽。這種溫度指示器可設置在外殼上,或容器上,尤其是注射筒上,通過外殼的窗口可看到。
[0155]圖47至7?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多個變型。該第二種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簡化的自動注射器,其由較少構(gòu)件構(gòu)成,因而制造和裝配成本更加簡單且成本較低。
[0156]在圖47所示的該第二種實施方式的變型中,自動注射器具有下部本體1010、致動套筒1011、致動套筒的彈簧1012、蓋罩1014、控制套筒1004、活塞桿1005、支承頭1006、這里呈球珠形式的三個鎖定件1007、注射彈簧1008、卡鎖機構(gòu)1500、絲體1021、以及外殼1022。
[0157]尤其是,蓋罩1014可在運輸和貯存期間鎖緊自動注射器。當該蓋罩裝配在下部本體1010上時,蓋罩防止對致動套筒1011的任何致動,從而防止對自動注射器的任何觸發(fā)。
[0158]如同第一種實施方式那樣,注射筒八是預充填注射筒。有利地,其具有針頭套8,在使用自動注射器前,針頭套保護和隔離針頭。有利地,在將蓋罩1014從下部本體1010脫去時,該針頭套8自動去除。
[0159]要注意的是,該第二種實施方式具有類似于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多個元件,這些類似的元件用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數(shù)字標號類似的數(shù)字標號加上1000進行標示。因此,例如,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標號為11的致動套筒現(xiàn)在標號為1011。因此,在對該第二種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主要說明與第一種實施方式相比的區(qū)別,當然,這兩種實施方式之間的其他元件和其它功能仍然類似、甚至相同。
[0160]該第二種實施方式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容器,這里是注射筒八,相對于下部本體
1010、相對于控制套筒1004以及相對于外殼1022是固定的。因此,為使針頭刺入,唯有致動套筒相對于自動注射器的其余部分滑動。因此,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沒有注射筒移動 |101|裝直。
[0161]圖4?至486示出圖47的自動注射器的使用順序。
[0162]在圖483中,自動注射器處于使用前的息止位置,但蓋罩1014已被去除。
[0163]當使用者想要使用自動注射器時,使用者例如在外殼1022處,拿住裝置,按壓致動套筒1011,致動套筒在第一伸出位置從下部本體1010突出,抵靠著使用者想要進行注射的身體部分。在圖4?中,可看到,使用者對致動套筒1011施加的壓力致使其向下部本體1010內(nèi)滑動,這使得針頭露出,從而由于使用者對自動注射器施加的壓力而將針頭刺入。
[0164]當致動套筒1011到達其致動位置、即其在下部本體1010內(nèi)的端部位置時,導致起動注射階段,這如圖48。和48(1中所示??煽吹剑谧⑸鋸椈?008的作用下推動注射筒的活塞,而使活塞桿1005在注射筒八內(nèi)滑動。因此,制劑被分配。
[0165]在注射結(jié)束時,當使用者從注射部位抽出自動注射器時,致動套筒1011在致動套筒的彈簧的作用下,重新向第二伸出位置移動到下部本體1010外,且鎖緊所述致動套筒1011,從而確保使用者絕對安全,避免裝置使用后針頭會造成的任何傷害危險。需要注意的是,在所示的示例中,致動套筒的第一和第二伸出位置是不同的位置,但它們可選地也可以是相同的。
[0166]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尤其如圖4如至52中所示,所述致動套筒1011也具有柔性爪1110,柔性爪1110僅具有側(cè)向柔性,即它僅沿致動套筒1011的周沿方向變形。配有這種柔性爪的致動套筒1011比第一種實施方式的具有雙重柔性的柔性爪模制還要更簡單,從生產(chǎn)成本方面來看這是有利的。采用僅具側(cè)向柔性的爪,徑向體積尺寸也減小,這尤其可提高自動注射器的美觀性。有利地,柔性爪1110具有桿部1111,桿部1111呈柔性,終止于頭部1112。
[0167]在圖51所示的第一變型中,所述柔性爪1110適于一方面在所述致動套筒1011從其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另一方面在所述致動套筒1011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移動時,相對于下部本體1010進行側(cè)向變形。在這種情況下,柔性爪的頭部1112必須克服致動之初的側(cè)向變形阻力,用以產(chǎn)生一種預壓力,其確保在致動套筒向下部本體1010內(nèi)滑動時,針頭突然進入注射部位,直至其期望的注射位置。在圖51的示例中,該阻力由下部本體1010的凸肩1019產(chǎn)生。
[0168]但是,優(yōu)選地,在圖50^50150(3和52上所示的第二變型中,所述柔性爪1110在所述致動套筒1011從其致動前的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不變形,所述柔性爪僅當所述致動套筒1011從其致動位置向使用結(jié)束時的其第二伸出位置移動時進行側(cè)向變形。在該變型中,在致動前,致動套筒1011由至少一個可分離橋1500連接于所述下部本體1010。該實施方式尤其允許易于模制,因而可降低生產(chǎn)成本,可通過確定可分離橋的尺寸方便調(diào)整和控制這些可分離橋的斷裂力,以及可確保已使用標識的功能。
[0169]圖52示出兩個可分離橋1500,當使用者以預定壓力將自動注射器按壓于注射部位上時,這些可分離橋能斷裂,因此可使致動套筒1011相對于下部本體1010進行滑動。
[0170]當致動套筒1011在彈簧1012的作用下從其第二致動位置向其伸出位置返回時,當使用者從注射部位抽出自動注射器時,柔性爪1110的運行可與第一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運行相同,傾斜溝槽、最終接納區(qū)域和軸向凸肩與柔性爪的頭部配合,以使之鎖定在第二伸出位置。
[0171]在一變型中,下部本體1010可具有凸肩1019,凸肩1019由坡道1018向內(nèi)軸向延長,所述坡道1018例如由至少部分地傾斜的肋條形成。因此,當致動套筒1011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時,柔性爪1110的頭部1112由所述坡道1018發(fā)生側(cè)向變形,以最終在第二伸出位置被卡鎖在凸起1019下面,以便鎖定致動套筒。
[0172]在圖51的變型中,相同的凸起1019可同時在開始致動以產(chǎn)生預壓力時、以及在結(jié)束致動以使致動套筒鎖定于第二伸出位置時,同柔性爪1110的頭部1112相配合。當然,也可設置兩個不同的凸肩,用以實施這兩種功能。
[0173]需注意的是,柔性爪1110可僅在其桿部1111處固定于所述致動套筒1011,在這種情況下,頭部1112形成所述柔性爪的一自由端。在變型中,柔性爪也可在兩側(cè)固定于所述致動套筒,因此,頭部1112布置在兩個固定點之間。該實施變型尤其提高柔性爪的堅固性。該變型也適合于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柔性爪。
[0174]在圖4如至52的變型中,致動套筒1011的柔性爪1110有利地與都類似于前面參照圖4至18所描述的相同元件的本體1010的開口 103、傾斜溝槽104、最終接納區(qū)域105以及軸向凸肩106配合。
[0175]圖72至7?示出致動套筒的另一實施變型。在該實施變型中,數(shù)字標號類似于上述數(shù)字標號,但是加上了 1000。因此,例如,致動套筒標號為2011。在該特殊的實施變型中,致動套筒2011和本體2010的功能反設,本體2010具有柔性爪2110,致動套筒2011具有同所述柔性爪2110相配合的型部。但是,運行仍然類似于前述運行,柔性爪2110在所述型部中、尤其是在傾斜溝槽2104中逐漸滑動,所述傾斜溝槽2104使開口 2103連接于最終接納區(qū)域2105。為了在致動結(jié)束時將裝置鎖緊在最終接納區(qū)域2105中,柔性爪2110卡扣在凸肩2106上,如圖74。中所示。如前所述,柔性爪有利地應克服致動之初的變形阻力,用以產(chǎn)生一種預壓力,其確保在致動套筒2011向下部本體2010內(nèi)滑動時,針頭突然進入注射部位,直至其所需的注射位置。在圖72至7?所示的示例中,該阻力由致動套筒2011的凸肩2019產(chǎn)生。需注意的是,柔性爪2110可整體地形成于本體2010上,或者在變型中,例如出于簡化和/或模制的原因,柔性爪可形成于裝配在所述本體2010上的單獨的構(gòu)件上。
[0176]圖53^1、5313、5421、5413、5721、5713、570和 5821、5813、580 示出將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注射鎖調(diào)整適用于第二種實施方式中。
[0177]如前所述,自動注射器具有注射部件,其尤其是具有活塞桿1005和注射彈簧1008,注射部件被所述注射鎖鎖定在加載位置。所述注射鎖的解鎖于是引起致動所述注射部件,從而通過針頭注射流體制劑。
[0178]如不同的附圖53、54、57和58中所示,所述注射鎖具有控制套筒1004,控制套筒1004布置在所述外殼1022中,所述控制套筒1004容納所述活塞桿1005、所述注射彈簧1008和支承頭1006。在不同附圖53和57中所示的鎖定位置,注射彈簧1008 —方面與活塞桿1005配合,另一方面與所述支承頭1006配合。該支承頭1006由圍繞所述活塞桿1005布置的環(huán)形成。所述活塞桿1005具有至少一個徑向凹槽1050,所述至少一個徑向凹槽1050接納至少一個能在鎖定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活動的鎖定件1007。有利地,有三個鎖定件1007,優(yōu)選地,鎖定件基本上呈球形,尤其是呈球珠的形式,但是,與這些鎖定件不同數(shù)量和不同圓形形狀的鎖定件可予以考慮。所述鎖定件1007由所述活塞桿1005徑向向外推動,由鎖定機構(gòu)保持在鎖定位置,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鎖定機構(gòu)由所述控制套筒1004形成。該控制套筒1004可在鎖緊位置和解鎖位置之間相對于所述活塞桿1005進行軸向移動,在所述鎖緊位置,控制套筒使鎖定件1007保持在鎖定位置,在所述解鎖位置,所述鎖定件1007被釋放,以因而解鎖所述注射鎖,從而可使所述注射彈簧將所述活塞桿1005向其注射位置移動。
[0179]尤其如圖573和583中所示,控制套筒1004具有一個或多個窗口 1400,當控制套筒被移向尤其圖58中所示的其解鎖位置時,所述窗口允許鎖定件1007通過。控制套筒1004從其鎖緊位置向其解鎖位置的移動由致動套筒1011的凸起1411進行,所述凸起1411同控制套筒1004的凸肩1410相配合,以致當致動套筒1011處于致動位置時,所述控制套筒1004處于解鎖位置。所述活塞桿1005則不再由鎖定件1007鎖定,活塞桿由預壓縮的注射彈簧1008移向控制套筒外,以使活塞在容器中移動,從而通過針頭注射制劑。這種鎖可用很小的力解鎖,從而確保使用者在注射時具有聲響和觸覺舒適性。
[0180]有利地,自動注射器具有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1500,用于通過聽得見的聲音或觸覺指示向使用者指明注射階段完成。該指示裝置將在后面參照第二種實施方式的三個變型予以說明,但是,該指示裝置也可適用于根據(jù)第一種實施方式制成的自動注射器。
[0181]根據(jù)第一實施變型,該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1500具有中央構(gòu)件1501,其設有至少一個側(cè)面構(gòu)件1502,所述側(cè)面構(gòu)件1502由可折疊和丨或可分離的連接件1503連接于所述中央構(gòu)件1501。在圖55至59。所示的示例中,有兩個側(cè)面構(gòu)件1502,它們每個都由一個可分離的連接件連接于中央構(gòu)件。
[0182]中央構(gòu)件1501由所述絲體1021連接于所述活塞桿1005,所述絲體1021 —方面固定在所述中央構(gòu)件1501上,另一方面固定在所述活塞桿1005上。在注射鎖的鎖定位置,在注射開始之前,絲體1021卷繞于活塞桿周圍,中央構(gòu)件1501布置在控制套筒1004外。當控制套筒1004向尤其如圖5?所示的其解鎖位置移動時,所述控制套筒1004的上邊緣與所述側(cè)面構(gòu)件1502接觸。注射時,當活塞桿1005相對于控制套筒1004移動時,絲體1021逐漸展開,直至注射結(jié)束時絲體被繃緊,如圖5?中所示。從這個時刻開始,絲體1021對中央構(gòu)件1501施加拉力,而使側(cè)面構(gòu)件在控制套筒1004的上邊緣的反作用下進行移動和/或變形。在所示的具有可分離連接件1503的示例中,所述可分離連接件1503斷開,而可使側(cè)面構(gòu)件1502移動到中央構(gòu)件1501的上方,因此使控制套筒1004相對于外殼1022軸向移動,如尤其在圖5如中所示。這種移動在注射彈簧1008對控制套筒1004施加的壓力下進行,其比較急劇,在控制套筒1004、側(cè)面構(gòu)件1502和/或外殼1022之間產(chǎn)生撞擊。使用者能聽得到和/或能觸知到這種撞擊,因而使用者接收到有關(guān)注射完成的信息。在這種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致動之后,絲體1021不再完全繃緊,如圖5如和5%中示意地所示。
[0183]圖60至6?示出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的第二變型。在該第二變型中,中央構(gòu)件取消。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1500具有活動件,這里,所述活動件由控制套筒1004形成,控制套筒在其相對于針頭的遠端具有一個或多個可變形爪1510,可變形爪在注射結(jié)束時擋靠在外殼1022上。在致動自動注射器之前,該控制套筒1004相對于外殼1022處于第一位置,如圖6?中所示。致動時,打開注射鎖,因此開始注射階段,這引起控制套筒1004向如圖6仙所示的第二位置移動。這里,有利地,稱為鍵的中央構(gòu)件1120取代前述第一實施變型中的絲體。尤其在圖633和636中所示的該鍵1120具有桿部1121,桿部1121在活塞桿1005內(nèi)延伸,該桿部類似于第一實施變型的絲體。鍵1120還具有頭部1122,該頭部布置在所述鍵的上端(即相對于針頭的遠端)。該頭部與控制套筒1004的所述可變形爪1510相配合,以阻止可變形爪徑向向內(nèi)變形。因此,這些可變形爪1510使所述控制套筒相對于所述外殼1022鎖定在其第二位置。桿部1121的下端(即相對于針頭的近端)在注射完全結(jié)束時與活塞桿1005相配合,而引起所述鍵1120相對于控制套筒1004和外殼1022進行滑動。因此,在該滑動之后,頭部1122不再與控制套筒的爪1510配合,爪于是可徑向向內(nèi)變形。這使得將控制套筒1004解鎖,控制套筒于是在注射彈簧1008施加的力的作用下,向第三位置移動,抵靠在所述外殼1022上。這產(chǎn)生使用者能聽得到或者用其他方法可覺察到的撞擊,使用者于是知道注射完成。
[0184]有利地,外殼1022具有一個或多個、尤其是三個顯示窗口 1023,所述可變形爪1510在抵靠到外殼的同時,變得能在所述顯示窗口中看到。這樣可在進行聲響和/或觸覺指示的同時進行視覺指示。
[0185]有利地,所述至少一個顯示窗口 1023形成于所述外殼1022的遠端邊部上或中,同時沿所述外殼的軸向方向和徑向方向都可看到。該實施方式避免在使用者手握自動注射器時遮擋住顯示窗口 1023,從而確保在從開始直至結(jié)束的整個使用階段的期間,清楚地看到在所述至少一個顯示窗口 1023中顯示的信息。利用圍繞本體1022的遠端邊部布置的多個尤其是三個顯示窗口 1023,不管自動注射器在使用時如何定向,都確保完全看得見。
[0186]因此,上述自動注射器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實施變型限定一種控制套筒1004,該控制套筒具有三個不同的位置:注射前,此時其處于鎖緊位置;注射期間,此時其處于解鎖位置;注射后,此時其致動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這樣允許在適當?shù)娘@示窗口 1221中容易觀察到這三個不同的位置。當然,該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外殼1022還可如同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那樣,具有多個顯示窗口。
[0187]圖65至71示出聲響和丨或觸覺指示裝置的第三實施變型。在類似于上述第二實施變型的該實施變型中,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的活動件不由控制套筒1004形成,而由注射彈簧1008支承在其上的支承頭1006形成。圖663和666示出該支承頭,其具有一個或多個可變形爪1520,所述可變形爪類似于上述第二實施變型的控制套筒1004的可變形爪1510。運行也類似,鍵1120通過其頭部1122阻止所述爪1520的徑向變形,從而相對于外殼鎖定支承頭。當活塞桿在注射結(jié)束時通過牽拉桿部1121使鍵1120滑動時,鍵1120的頭部1122釋放所述爪1520,爪則向內(nèi)徑向變形,而可使所述支承頭1006彈射抵靠上所述外殼,產(chǎn)生聲響和/或觸覺指示。有利地,如前所述,可視指示也由外殼的一個或多個顯示窗口 1023提供,顯示窗口顯示出支承頭1006的變形爪1520。
[0188]圖69至71更詳細地示出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的運行。在圖69中,可變形爪1520由于鍵1120的頭部1122的存在而不允許向內(nèi)徑向變形。在圖70中,鍵由活塞桿移動,因此,可變形爪1520向內(nèi)徑向變形。這引起支承頭1006在外殼中移動,可變形爪的凸肩1521擋靠在所述外殼的一部分上,而產(chǎn)生聲響和/或觸覺指示,例如可聽到的聲音或者可觸覺到的振動。同時,可變形爪1520的端部定位在外殼1022的窗口 1023中,如圖70中所示。圖71示出注射結(jié)束,活塞桿1005牽拉鍵1120的桿部1121以使之移動。
[0189]本發(fā)明所應用的裝置尤其用于治療自動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多種硬化疾病、克羅恩氏病,用于抗癌治療,用于例如肝炎類型的抗病毒治療,用于治療糖尿病,用于治療貧血,或者用于治療突發(fā)疾病,例如發(fā)生過敏性休克時。
[0190]盡管已參照結(jié)合多個工作模塊的多種有利的實施方式和實施變型描述了本發(fā)明,但當然,所描述的不同的模塊可彼此獨立地使用。特別是,致動套筒和/或用于進行穿刺和/或收起的注射筒移動裝置和/或注射鎖和/或延時裝置和/或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可彼此獨立地使用。針頭的刺入和/或針頭在注射后的收起可由一個或多個按鈕控制。第二種實施方式的聲響和/或觸覺指示裝置可用于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類型的自動注射器。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也可作其他改變,而不會超出所附權(quán)利要求書限定的本發(fā)明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自動注射器,所述自動注射器具有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2010),所述容器容納流體制劑并具有活塞和針頭,如預充填注射筒(A),所述自動注射器具有致動套筒(1011 ;2011),所述致動套筒具有接觸端部,接觸端部用于與使用者身體相接觸,所述致動套筒(1011 ;2011)能在伸出位置和致動位置之間相對于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 ;2010)移動,在所述伸出位置,所述致動套筒(1011 ;2011)至少部分地從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 ;2010)突出,在所述致動位置,所述致動套筒(1011 ;2011)被軸向移向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 ;2010)內(nèi),所述致動套筒(1011 ;2011)在自動注射器致動前處于第一伸出位置,在自動注射器致動后處于第二伸出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動套筒(1011 ;2011)和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 ;2010)中的一個具有柔性爪(1110 ;2110),柔性爪適于在所述致動套筒從其第一伸出位置移向其致動位置、然后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移動時,相對于致動套筒(1011 ;2011)和/或相對于接納容器的本體(1010 ;2010)側(cè)向變形。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注射器,其中,接納容器的本體是自動注射器的下部本體(1010 ;2010)。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注射器,其中,當所述致動套筒(1011;2011)從致動前的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1110 ;2110)側(cè)向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1011 ;2011)從其致動位置向使用結(jié)束時的第二伸出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側(cè)向變形。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注射器,其中,當所述致動套筒(1011)從致動前的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1110)不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1011)從其致動位置向使用結(jié)束時的第二伸出位置移動時,所述柔性爪側(cè)向變形。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注射器,其中,在致動前,所述致動套筒(1011)由至少一個可分離橋(1500)連接于本體(1010),當所述致動套筒(1011)從致動前的第一伸出位置向其致動位置移動時,所述至少一個可分離橋(1500)斷開。
6.根據(jù)前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注射器,其中,本體(1010)具有相對于開口(103)軸向和側(cè)向錯開的最終接納區(qū)域(105),所述開口(103)通過側(cè)向傾斜溝槽(104)連接于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105),軸向凸肩(106)布置在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105)和所述側(cè)向傾斜溝槽(104)之間,柔性爪(1110)包括頭部(1112),當所述致動套筒(1011)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時,所述頭部適于在所述側(cè)向傾斜溝槽(104)中滑動,因而使所述柔性爪(1110)側(cè)向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到達使用后的第二伸出位置時,所述頭部(1112)卡扣在所述軸向凸肩(106)下面,因而相對于本體(1010)鎖緊所述致動套筒。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注射器,其中,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105)軸向布置在所述第一溝槽(101)的高度上。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注射器,其中,所述致動套筒(2011)具有相對于開口(2103)軸向和側(cè)向錯開的最終接納區(qū)域(2105),所述致動套筒的所述開口(2103)通過側(cè)向傾斜溝槽(2104)連接于所述致動套筒的所述最終接納區(qū)域(2105),軸向凸肩(2106)布置在所述致動套筒的最終接納區(qū)域(2105)和側(cè)向傾斜溝槽(2104)之間,當所述致動套筒(2011)從其致動位置向其第二伸出位置返回時,柔性爪(2110)適于在所述致動套筒的側(cè)向傾斜溝槽(2104)中滑動,因而使柔性爪(2110)側(cè)向變形,當所述致動套筒到達使用后的第二伸出位置時,柔性爪(2110)卡扣在所述致動套筒的軸向凸肩(2106)上, 因而相對于本體(2010)鎖緊所述致動套筒。
【文檔編號】A61M5/20GK104428019SQ201380034590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5月25日
【發(fā)明者】D·法比恩, A·曼森卡爾, M·瓦爾特 申請人:阿普塔爾法國簡易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