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電極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人工耳蝸電極,包括多個電極觸點,電極觸點具有錐形表面,每個電極觸點的內壁上均連接有一根電極絲,電極觸點沿人工耳蝸電極植入方向前后依次排列組成極陣聯(lián),極陣聯(lián)由硅膠體封裝成整體。電極觸點的錐形表面裸露在硅膠體以外的部分呈傾斜狀,后端較前端更突出。電極觸點和電極絲均彼此絕緣。電極觸點為半錐環(huán)形,且具有半錐環(huán)形凹槽。排列在前的電極觸點上的電極絲從排列在后的電極觸點的半錐環(huán)形凹槽中穿過,電極絲匯集形成電極束,各電極觸點的半錐環(huán)形凹槽順延相通構成容納電極束的通道。極陣聯(lián)為微彎狀。該人工耳蝸電極對神經組織的刺激更為集中;可以有效避免電場混疊,減小功耗;減小了人工耳蝸電極的植入時的阻力。
【專利說明】人工耳蝸電極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醫(yī)學工程仿生學【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人工耳蝸電極?!颈尘凹夹g】
[0002]人工耳蝸由耳蝸內的植入電極、言語處理器、麥克風及傳送裝置組成,聲音由麥克風接收后轉化為電信號再傳到言語處理器將信號放大、過濾,并由傳送器傳到接收器,產生的電脈沖送到相應的觸點,從而刺激耳蝸內的神經節(jié)細胞使聽覺神經產生興奮并將聲音信息傳入大腦,產生聽覺。
[0003]人工耳蝸包括體外裝置和體內植入裝置兩部分,體外裝置和體內植入裝置之間的信號傳輸通過電磁感應完成,二者之間為皮膚相隔,沒有導線連接。在整個人工耳蝸系統(tǒng)中,體內植入裝置是最關鍵的部分,體外裝置只有通過它才能實現(xiàn)聽覺的恢復,而耳蝸電極是體內植入裝置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0004]目前廣泛應用的體內植入裝置的人工耳蝸電極主要有兩種結構形態(tài),一種是直電極極陣聯(lián),另一種是預彎電極極陣聯(lián)。對于正常的耳蝸結構,直電極極陣聯(lián)與耳蝸的螺旋形狀不能較好的吻合,由于電極自身的彈性,整個極陣聯(lián)偏向耳蝸外圍,造成刺激電流擴散,功耗大,影響電極的刺激效果,且容易擠壓耳蝸內組織,對耳蝸造成損傷。預彎電極極陣聯(lián)原始狀態(tài)是螺旋狀,它更接近耳蝸的螺旋神經節(jié)細胞,刺激更集中,能提高語言的分辨能力,而且功耗小,缺點是手術時不能將其直接插入耳蝸內。
[0005]現(xiàn)有技術中的人工耳蝸電極采用的電極觸點形狀主要有:環(huán)形、片形、馬鞍形。這些形狀的觸點裸露面積較大,易引起聽覺神經以外的其他神經的興奮,對神經組織的刺激不集中;還易產生電場混疊,導致較大的功耗;在耳蝸內植入方向上的電極觸點的前后端面高度相同,具有相同形狀,會對人工耳蝸電極的植入產生一定的阻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鑒于以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裸露面積適中,對耳內神經組織刺激更為集中,能夠減少電場混疊,降低功耗,減小植入阻力的人工耳蝸電極。
[0007]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人工耳蝸電極包括多個電極觸點,所述電極觸點具有錐形表面,每個所述電極觸點的內壁上均連接有一根電極絲,所述電極觸點沿所述人工耳蝸電極植入方向前后依次排列組成極陣聯(lián),所述極陣聯(lián)由硅膠體封裝成一個整體;所述電極觸點的錐形表面裸露在所述硅膠體以外的部分呈傾斜狀,在所述人工耳蝸電極植入方向上后端較前端更突出。
[0008]優(yōu)選地,所述電極觸點彼此絕緣,所述電極絲彼此絕緣。
[0009]優(yōu)選地,所述電極觸點為半錐環(huán)形,且具有半錐環(huán)形凹槽。
[0010]進一步優(yōu)選地,在所述極陣聯(lián)中排列在前的電極觸點上的電極絲從排列在后的電極觸點的半錐環(huán)形凹槽中穿過,電極絲匯集形成電極束,各所述電極觸點的半錐環(huán)形凹槽順延相通構成容納所述電極束的通道。
[0011]優(yōu)選地,所述極陣聯(lián)為微彎形狀。
[0012]優(yōu)選地,所述硅膠體外表面設置有電極植入方向標志和電極植入深度標識。
[0013]優(yōu)選地,每根所述電極絲通過一個導體彈簧與電極觸點連接。
[0014]優(yōu)選地,所述電極觸點的數(shù)目為16—24個,所述電極絲的數(shù)目與所述電極觸點的數(shù)目相同。
[0015]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人工耳蝸電極,采用的電極觸點具有錐形表面,露出硅膠體的部分呈傾斜狀,后端較前端更突出。相較于環(huán)形、片形、馬鞍形的電極觸點,這種形狀裸露面積適中,更突出的一端與耳蝸的神經細胞接觸時,對神經組織的刺激更為集中;電極觸點與神經組織接觸面積小,產生的磁場范圍也較小,因而可以有效避免電場混疊,減小功耗;電極觸點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更貼近神經組織,不會產生間隙,刺激效果更顯著。在耳蝸內的植入方向上,電極觸點的前后端形成一定的坡度,有助于減小人工耳蝸電極的植入時產生的阻力。人工耳蝸電極預制成微彎的形狀,不但方便植入,還更有利于抱緊耳蝸軸,更好地發(fā)揮人工耳蝸的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人工耳蝸電極的示意圖。
[0017]圖2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人工耳蝸電極的電極觸點和電極絲的示意圖。 [0018]圖3顯示為圖1中A處的軸向截面放大示意圖。
[0019]圖4顯示為本實用新型人工耳蝸電極的電極觸點和電極絲的另一實施方式示意圖。
[0020]圖5顯示為圖1中A處在另一實施方式中的軸向截面放大示意圖。
[0021]元件標號說明
[0022]
1 觸點電擬
H卜淮環(huán)形凹憎
12錐形表面
2電極絲
3極陣聯(lián)
4硅膠體
5電振植入方向忐
6電極植入深度WW
7巧體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yōu)點與功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jié)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
[0024]請參閱圖1至圖5。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0025]圖1和圖2分別顯示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人工耳蝸電極和電極觸點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該人工耳蝸電極包括有多個電極觸點I,電極觸點I具有錐形表面12,每個電極觸點I的內壁上均連接有一根電極絲2,電極觸點I沿人工耳蝸電極植入方向前后依次排列組成極陣聯(lián)3,該極陣聯(lián)3再由硅膠體4封裝成一個整體。電極觸點I彼此絕緣,電極絲2間也由硅膠彼此絕緣。
[0026]圖3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人工耳蝸電極的局部軸向截面的示意圖,相應于圖1中圓圈標出的A處,如圖3所示,電極觸點I的錐形表面12裸露在硅膠體4以外的部分呈傾斜狀,在人工耳蝸電極的植入方向上,裸露部分的后端較前端更為突出。相較于環(huán)形、片形、馬鞍形的電極觸點1,這種形狀裸露面積適中,突出的后端與耳蝸的神經細胞接觸時,對耳內神經組織的刺激更為集中。電極絲2的一端焊接在電極觸點I的內壁上,另一端通過連通器連接到人工耳蝸體內植入裝置的電路板上。如果在兩個電極觸點I之間上施加一個刺激電流,一個電極觸點I為正極,另一個電極觸點I為負極,電流就會從一個電極觸點I經過神經組織流向另一個電極觸點1,從而構成電流回路。有電流通過回路就會產生磁場,由于電極觸點I露出硅膠體4的部分與神經組織接觸面積較小,產生的磁場范圍就小,因而可以有效避免電場混疊,減小功能損耗。刺激電流更為平穩(wěn)安全,刺激準確率也會提高。
[0027]也正是由于電極觸點I的錐形表面12,使電極觸點I的前后端在耳蝸內的植入方向上高度不同,形成一定的坡度,電極觸點I的小端(前端)先進入耳內,更突出的大端(后端)隨后進入,有助于減小人工耳蝸電極的植入時產生的阻力。極陣聯(lián)3在封裝時被封裝成微彎形狀,能夠使極陣聯(lián)3與耳蝸的螺旋形狀更好的吻合。相較于直電極極陣聯(lián),微彎的極陣聯(lián)3不會由于彈性而偏向耳蝸外圍;相較于預彎電極極陣聯(lián),微彎的極陣聯(lián)3更方便植入。后端較前端突出的觸點形式更容易抱緊蝸軸,對神經組織的刺激效果更為明顯。
[0028]如圖1所示,硅膠體4外表面還設置有電極植入方向標志5和電極植入深度標識
6。電極植入方向標志5位于電極觸點I裸露在娃膠體4以外部分的另一側。用于在電極植入時指示植入方向,保證植入方向的正確性。電極植入深度標識6用于在電極植入時協(xié)助醫(yī)生判斷電極植入耳內的深度是否合適,保證了電極植入的安全性。
[0029]如圖2和圖3所示,電極觸點I為半錐環(huán)形,電極觸點I的環(huán)狀壁圍成一個半錐環(huán)形凹槽11。在人工耳蝸電極的植入方向上,排列在前的電極觸點I上的電極絲2從排列在后的電極觸點I的半錐環(huán)形凹槽11中穿過。這些電極絲2匯集形成電極束,各個電極觸點I的半錐環(huán)形凹槽11順延相通構成容納電極束的通道。[0030]如圖4和圖5所示,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每根電極絲2均通過一個導體彈簧7與電極觸點I的內壁導通連接。電極絲2匯集形成電極束,電極束在半錐環(huán)形凹槽11中穿過時,對導體彈簧7產生一定的壓力。當電極觸點I與耳內的神經組織接觸時,在導體彈簧7的壓力作用下,電極觸點具有一定的彈性,更容易貼近神經組織,不會產生間隙,進而能夠產生更好的刺激效果。
[0031]根據(jù)不同的耳蝸的長度、所選擇的醫(yī)療方案、與電極絲2連接的信號處理裝置的通道數(shù)等條件,電極觸點I的個數(shù)可以靈活選擇,可以為16-24個。電極絲2的根數(shù)與電極觸點I的個數(shù)相同。
[003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人工耳蝸電極,采用的電極觸點具有錐形表面,露出硅膠體的部分呈傾斜狀,后端較前端更為突出。相較于環(huán)形、片形、馬鞍形的電極觸點,這種形狀裸露面積較小,三角形的尖端與耳蝸的神經細胞接觸時,對神經組織的刺激更為集中;電極觸點與神經組織接觸的面積小,產生的磁場范圍也較小,因而可以有效避免電場混疊,減小功耗;在耳蝸內的植入方向上,電極觸點的前后端形成一定的坡度,有助于減小人工耳蝸電極的植入時產生的阻力。在電極觸點和電極絲之間通過導體彈簧連接的情況下,電極觸點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更貼近神經組織,不會產生間隙,刺激效果更顯著。人工耳蝸電極預制成微彎的形狀,不但方便植入,還更有利于抱緊耳蝸軸,更好地發(fā)揮人工耳蝸的作用。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yè)利用價值。
[0033]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人工耳蝸電極,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電極觸點(1),所述電極觸點(I)具有錐形表面(12),每個所述電極觸點(I)的內壁上均連接有一根電極絲(2),所述電極觸點(I)沿所述人工耳蝸電極植入方向前后依次排列組成極陣聯(lián)(3),所述極陣聯(lián)(3)由硅膠體(4)封裝成一個整體;所述電極觸點(I)的錐形表面(12)裸露在所述硅膠體(4)以外的部分呈傾斜狀,在所述人工耳蝸電極植入方向上后端較前端更突出。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蝸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觸點(I)彼此絕緣,所述電極絲(2)彼此絕緣。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蝸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觸點(I)為半錐環(huán)形,且具有半錐環(huán)形凹槽(11)。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耳蝸電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極陣聯(lián)(3)中排列在前的電極觸點(I)上的電極絲(2)從排列在后的電極觸點(I)的半錐環(huán)形凹槽(11)中穿過,電極絲(2)匯集形成電極束,各所述電極觸點(I)的半錐環(huán)形凹槽(11)順延相通構成容納所述電極束的通道。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蝸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極陣聯(lián)(3)為微彎形狀。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蝸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體(4)外表面設置有電極植入方向標志(5 )和電極植入深度標識(6 )。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耳蝸電極,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電極絲(2)通過一個導體彈簧(7 )與電極觸點(I)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人工耳蝸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極觸點(I)的數(shù)目為16 — 24個,所述電極絲(2 )的數(shù)目與所述電極觸點(I)的數(shù)目相同。
【文檔編號】A61F11/04GK203609579SQ201320739076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fā)明者】孫增軍, 許車明, 王澄, 賀光明, 李闖, 林和平 申請人:上海力聲特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