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傷寒陰結(jié)癥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治療傷寒陰結(jié)癥的中藥組合物,涉及中草藥【技術領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組成,桂枝尖5-7g,熟附子11-13g,干姜9-11g,炒白術19-21g,炙甘草5-7g,生姜2-4片,大棗2-4枚、大黃4-6克、射干4-6克、牡丹皮5-7克、木香2-4克、番瀉葉3-5克、絲瓜絡4-6克、辣椒葉3-5克、桑葚4-5克。本發(fā)明取材容易、制作簡單、成本低廉、配伍合理等特點,服用劑量小,有害成分含量低,無毒副作用,療效顯著。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治療傷寒陰結(jié)癥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草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傷寒陰結(jié)癥的中藥組合物?!颈尘凹夹g】
[0002]正便秘是以大便困難,干硬難解,3~5日甚至更長時間排便一次為特征的一種病癥。多見于老年人和婦女,約占80%。在歷史上,便秘的名字很多,如風秘、氣秘、熱秘、寒秘、實秘、虛秘、濕秘、風燥、血燥、大便燥結(jié)等。還有胃加食,張仲景稱其為大陽陽明癥。大便難即少陽陽明證,脾約癥為大陽陽明證。關于便秘的分類,歷代說法不一。漢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分為陰結(jié)癥、陽結(jié)癥、脾約三類。金元時期朱丹溪根據(jù)病因之不同,在《癥治要訣》中分為風秘、冷秘、氣秘、熱秘、虛秘等?,F(xiàn)代概括分為虛、實兩大類。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治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的用于治療傷寒熱厥癥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0005]一種用于治療傷寒陰結(jié)癥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制成的藥劑,
[0006]桂枝尖5-7g,熟附子ll-13g,干姜9-llg,炒白術19_21g,炙甘草5_7g,生姜2_4片,大棗2-4枚、大黃4-6克、射干4-6克、牡丹皮5-7克、木香2_4克、番瀉葉3_5克、絲瓜絡4-6克、辣椒葉3-5克、桑葚4-5克。
[0007]各組分的優(yōu)選重量為:
[0008]桂枝尖6g,熟附子12g,干姜IOg,炒白術20g,炎甘草6g,生姜3片,大率3枚、大黃5克、射干5克、牡丹皮6克、木香3克、番瀉葉4克、絲瓜絡5克、辣椒葉4克、桑葚5克。
[0009]本發(fā)明所用到的原料藥可從普通中藥店購買得到,其規(guī)格符合國家中藥材標準即可。
[0010]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輔料,例如崩解劑、潤滑劑、黏合劑等,以常規(guī)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制劑,其中,所述的口服制劑可以是湯劑、丸劑、膠囊劑或片劑。
[0011]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本發(fā)明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2]I)按如下重量數(shù)稱取各原料藥:桂枝尖6g,熟附子12g,干姜10g,炒白術2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棗3枚、大黃5克、射干5克、牡丹皮6克、木香3克、番瀉葉4克、絲瓜絡5克、辣椒葉4克、桑葚5克。
[0013]2)將上述各味原料藥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鍋內(nèi)加水沒過藥面,浸泡20~40分鐘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續(xù)煎30分鐘,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過濾,得到湯劑。
[0014]用法與用量:
[0015]本發(fā)明藥物的用藥量取決于具體劑型,以及病人的年齡、體重、健康狀況等因數(shù)。使用指導:每日I劑、水煎,藥熱服后15分鐘,遂聞及腹鳴,矢氣頻作,身微汗出,惡寒腹痛均除而收全功。
[0016]為了驗證臨床療效,本組方界首市中醫(yī)院進行試用,臨床資料536例中,男293例,女243例;年齡< 30歲,5例;年齡31-40歲,17例;年齡41-50歲,186例:年齡51-60歲,273例;年齡> 60歲55例。
[0017]治療方法
[0018]按照本發(fā)明藥物比例,稱取原料(一劑量),依據(jù)通常煎藥的方法得到藥液,每日一劑。
[0019]療效判定:米用二級標準;
[0020]顯效422例(癥狀全部消失),有效106例(自覺癥狀明顯改善);無效8例(自覺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98%以上。
[002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取材容易、制作簡單、成本低廉、配伍合理等特點,月艮用劑量小,有害成分含量低,無毒副作用,療效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0023]實施例1
[0024]按如下重量數(shù)稱 取各原料藥:桂枝尖6g,熟附子12g,干姜10g,炒白術2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棗3枚、大黃5克、射干5克、牡丹皮6克、木香3克、番瀉葉4克、絲瓜絡5克、辣椒葉4克、桑葚5克。
[0025]將上述各味原料藥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鍋內(nèi)加水沒過藥面,浸泡20~40分鐘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續(xù)煎30分鐘,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過濾,得到湯劑。使用指導:每日I劑、水煎,藥熱服后15分鐘,遂聞及腹鳴,矢氣頻作,身微汗出,惡寒腹痛均除而收全功。
[0026]實施例2
[0027]按如下重量數(shù)稱取各原料藥:桂枝尖7g,熟附子13g,干姜llg,炒白術21g,炙甘草7g,生姜4片,大棗4枚、大黃6克、射干6克、牡丹皮7克、木香4克、番瀉葉5克、絲瓜絡6克、辣椒葉5克、桑葚6克。
[0028]將上述各味原料藥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鍋內(nèi)加水沒過藥面,浸泡20~40分鐘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續(xù)煎30分鐘,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過濾,得到湯劑。使用指導:每日I劑、水煎,藥熱服后15分鐘,遂聞及腹鳴,矢氣頻作,身微汗出,惡寒腹痛均除而收全功。
[0029]實施例3
[0030]按如下重量數(shù)稱取各原料藥:桂枝尖5g,熟附子llg,干姜9g,炒白術19g,炙甘草5g,生姜2片,大棗2枚、大黃4克、射干4克、牡丹皮5克、木香2克、番瀉葉3克、絲瓜絡4克、辣椒葉3克、桑葚4克。
[0031]將上述各味原料藥物混合在一起后置于砂鍋內(nèi)加水沒過藥面,浸泡20~40分鐘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續(xù)煎30分鐘,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過濾,得到湯劑。使用指導:每日I劑、水煎,藥熱服后15分鐘,遂聞及腹鳴,矢氣頻作,身微汗出,惡寒腹痛均除而收全功。
[0032]典型病例[0033] 病例1[0034]徐某某,男,54,安徽省界首市人,農(nóng)民。自述腹脹滿痛,不大便三日有余;經(jīng)查,舌苔薄白,脈浮大而緩。給予本發(fā)明實施例1藥物,一劑之后,大便解出,隨訪一周未復發(fā)。[0035]病例2[0036]權(quán)某某,男,35,安徽省界首市人。自述腹脹滿痛,不大便三日有余;經(jīng)查,舌苔薄白,脈浮大而緩。給予本發(fā)明實施例2藥物,2劑之后,治愈。[0037]病例3[0038]何某,男,36歲,工人。初診2012年07月6日,腹脹滿痛,不大便二日,舌苔薄白,脈浮大而緩。前醫(yī)不察虛實,誤為陽明腑實,投予大黃、芒硝等藥下之,殊不知有一分惡寒,即表證未罷,雖兼有里證,當先治其表,因誤投寒瀉藥,以致寒氣凝結(jié),上下不通,故不大便,腹脹大而痛更甚也,此為陰結(jié)癥。法擬辛溫宣通,回陽,祛寒。給予本發(fā)明實施例1藥物,一劑之后,大便解出。[0039]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傷寒陰結(jié)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組成, 桂枝尖5-7g,熟附子ll-13g,干姜9-1 lg,炒白術19-21g,炙甘草5_7g,生姜2_4片,大棗2-4枚、大黃4-6克、射干4-6克、牡丹皮5-7克、木香2_4克、番瀉葉3_5克、絲瓜絡4_6克、辣椒葉3-5克、桑葚4-5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傷寒陰結(jié)癥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藥組成, 桂枝尖6g,熟附子12g,干姜IOg,炒白術20g,炎甘草6g,生姜3片,大率3枚、大黃5克、射干5克、牡丹皮6克、木香3克、番瀉葉4克、絲瓜絡5克、辣椒葉4克、桑葚5克。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3599507SQ201310582347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徐洪海, 徐峰 申請人:安徽寶芝堂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