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修復的藥膏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修復的藥膏制備方法,以解決周圍神經損傷術后的治療問題。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鬼目草、臭梧桐、倒鉤刺、丁公藤、一葉萩、黃精、女貞子、白術、對葉豆、冷飯果葉、柳葉蘚、九層風。其制備方法包括:(1)將女貞子、臭梧桐、一葉萩粗粉提取揮發(fā)油備用;(2)將冷飯果葉、柳葉蘚粉碎成細粉備用;(3)將鬼目草、倒鉤刺、丁公藤、黃精、對葉豆、白術、九層風加水煎煮,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得水提液;(4)將步驟1所得的揮發(fā)油、步驟2所得的細粉加入步驟3所得的水提液,攪拌均勻,濃縮至相對密度1.36。臨床實驗證明本發(fā)明治療周圍神經損傷術后具有療效好和安全性較高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用于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修復的藥膏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藥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修復的藥膏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周圍神經損傷(peripheral nerve injury)是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可以單獨發(fā)生,也可與其他組織損傷合并發(fā)生。周圍神經損傷后,受該神經支配區(qū)的運動,感覺和營養(yǎng)均將發(fā)生障礙。臨床上表現(xiàn)為肌肉癱瘓,皮膚萎縮,感覺減退或消失。盡管周圍神經修復技術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如精細的顯微外科技術、術中采用組織化學或免疫組化進行運動和感覺功能束定位等,但即使是新鮮、清潔的周圍神經斷裂傷,及時采用先進的顯微外科技術進行修復,通常也不可能獲得完全再生,功能也往往不能完全恢復;而長時間的感覺或運動的缺失將引起肌肉萎縮、關節(jié)攣縮畸形等。因此,如何促進周圍神經損傷的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復其功能,一直是神經修復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的熱點。
[0003]目前臨床使用的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修復藥物有外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腺苷酸環(huán)氧化酶激活劑和環(huán)磷酸腺苷、蛋白激酶C、炎性因子、維生素B族等。其中外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中的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療效最為可靠,但是應用NGF也存在副作用:未受損的正常神經軸突的出芽,可導致慢性疼痛和異常神經反射等不良反應出現(xiàn)。故目前尚需探索一類既能促進神經快速生長、又能保證再生神經纖維功能的廉價藥物。
[0004]而周圍神經損傷修復術后的中醫(yī)藥治療則多在于益氣補血的基礎上行氣活血通絡,但實際臨床效果并不明顯。針灸效果明顯優(yōu)于中藥,但是患者難以堅持。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任務是 針對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用于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修復的藥物。
[0006]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修復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備而成:鬼目草10-30份、臭梧桐6~12份、倒鉤刺3^10份、丁公藤6~12份、一葉萩3~10份、黃精6~12份、女貞子6~12份、白術6~12份、對葉豆6~12份、冷飯果葉I飛份、柳葉蘚3~10份、九層風10-25份。
[0007]本發(fā)明中藥可按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1)將女貞子、臭梧桐、一葉萩粗粉分別以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fā)油,并收集后混合備
用;
(2)將冷飯果葉、柳葉蘚粉碎過150目篩,成細粉備用;
(3)將鬼目草、倒鉤刺、丁公藤、黃精、對葉豆、白術、九層風加水煎煮2次,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得水提液;
(4)將步驟I所得的揮發(fā)油、步驟2所得的細粉加入步驟3所得的水提液,攪拌均勻,濃縮至相對密度1.36。[0008]其中所述的:鬼目草,為爺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的全草。味甘;
苦;性寒。歸肝;膽;腎經。功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0009]臭梧桐,為馬鞭草科赦桐屬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以根、莖、葉入藥。味苦、甘,平。功可祛除風濕,降血壓。
[0010]倒鉤刺,為薔薇科植物三葉懸鉤子Rubus delavayi Franch.的全株。味甘;微酸;
平。歸心;肝經。功可清熱解毒;除濕止?。或尰?。
[0011]丁公藤,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或光葉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莖。味辛,溫。歸肝、脾、胃經。功可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0012]一葉萩,為大戟科植物葉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 ( Pall.) Rehd.的嫩枝葉或根。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腎;脾經。功可祛風活血;益腎強筋。
[0013]黃精,為百合科植物漠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黃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的干燥根莖。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功可補氣養(yǎng)陰,健脾,潤肺,益腎。
[0014]女貞子,為木犀 科植物女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甘、
苦,涼。歸肝、腎經。功可滋補肝腎,明目烏發(fā)。
[0015]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功可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0016]對葉豆,為豆科對葉豆Cassia alata L.,以葉入藥。性味辛,溫。功可殺蟲,止癢。
[0017]冷飯果葉,為為忍冬處植物莢蓮Viburnum foetidrm Wall.的葉。味潘;性平。功
可解毒;續(xù)骨。
[0018]柳葉蘚,為柳葉蘚科植物柳葉蘚Amblystegium serpens (Hedw.) B.S.G.的植物
體。性味澀;平。功可收斂止血。
[0019]九層風,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莖。性味苦、甘,溫。歸肝、腎經。功可補血,活血,通絡。
[0020]組方原理:周圍神經損傷一般多伴有外傷出現(xiàn),目前周圍神經損傷修復術后的中醫(yī)藥治療多在于益氣補血的基礎上行氣活血通絡,但實際臨床效果并不明顯。發(fā)明人多年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周圍神經損傷除氣滯血瘀外,周圍神經損傷術后肢體絡脈不通,與津液留聚不散相關,當屬中醫(yī)所稱之“痰阻經絡”,痰積阻滯,絡中氣血不行,亦可引致血瘀,而“血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血證論》卷五)。如此,因痰致瘀,積瘀化痰,痰瘀互結,膠著為患,遂經脈為止不通,四末不達而產生神經分布區(qū)域的營養(yǎng)障礙。因此,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主要病理基礎乃為痰積夾瘀。痰、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既為病之標,亦是病之本,其中尤以痰積為主要病理因素。故其治療,應活血、祛痰、散結、通絡并進,方可促進周圍神經損傷術后局部恢復。
[002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特點。
[0022]1、鬼目草和臭梧桐配合為君藥,其中:鬼目草功可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發(fā)明人細胞培養(yǎng)實驗證明:鬼目草水煎液用于周圍神經損傷修復術后具有獨特的通滯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在于鬼目草可以促進局部生長相關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合成,而特異性蛋白GAP-43在神經纖維的生長、發(fā)育、軸突再生以及突觸功能的維持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并參與神經遞質釋放的調節(jié),在神經系統(tǒng)的再發(fā)育或再生中能夠決定和誘導神經突起沿正確方向生長,而且沒有NGF那種未受損的正常神經軸突的出芽的副作用;而臭梧桐通過祛風除濕,結合鬼目草的通滯作用,達到消除經絡痰積阻滯的作用。本方避免使用豁痰散結藥物,其原因在于經絡痰阻與有形之痰不同,發(fā)明人臨床經驗所得:使用該類藥物,神經傳導易激惹,容易引發(fā)慢性疼痛和異常神經反射等不良反應。
[0023]2、倒鉤刺清熱解毒除濕,丁公藤祛風除濕,消腫止痛,輔助鬼目草和臭梧桐祛除經絡中的痰濕,去除濕停痰積這一病理基礎。
[0024]3、黃精補氣養(yǎng)陰,女貞子滋補肝腎,白術健脾益氣利水,分別從痰濕上下游進行培補,佐制鬼目草、臭梧桐、倒鉤刺、丁公藤,防其驅邪太過而傷正。
[0025]4、九層風補血活血通絡,一葉萩祛風活血、益腎強筋,兩味血分藥物,歸肝、腎經,攻補兼施,且活血不動血,并有通絡強筋作用。
[0026]5、發(fā)明人實驗研究表明:小劑量冷飯果葉可以有效地增加神經細胞活躍度。
[0027]6、對葉豆可以減少本方的局部皮膚刺激,利于藥物透皮吸收率。
[0028]7、在一派行散通絡藥物中加入小劑量柳葉蘚,起到佐制作用,降低副作用。
[0029]8、本發(fā)明藥物原料用量是經發(fā)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0030]9、由于周圍神經損傷術后需要用藥周期長,所以采用膏狀劑型,便于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結合實際情況,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32]實施例1,原料藥重量配比:鬼目草20份、臭梧桐10份、倒鉤刺6份、丁公藤10份、一葉萩6份、黃精10份、女貞子10份、白術10份、對葉豆10份、冷飯果葉2份、柳葉蘚6份、九層風20份。
[0033]實施例1的制備方法是:將鬼目草、臭梧桐、倒鉤刺、丁公藤、一葉萩、黃精、女貞子、白術、對葉豆、冷飯果葉、柳葉蘚、九層風混合加水煎煮,30分鐘后取濾液,藥渣加水繼續(xù)煎煮20分鐘后取濾液,兩次濾液合并,濃縮干燥粉碎后調敷。
[0034]實施例2,原料藥重量配比:鬼目草10份、臭梧桐6份、倒鉤刺3份、丁公藤6份、一葉萩3份、黃精6份、女貞子6份、白術6份、對葉豆6份、冷飯果葉I份、柳葉蘚3份、九層風10份。
[0035]實施例3,原料藥重量配比:鬼目草20份、臭梧桐10份、倒鉤刺6份、丁公藤10份、一葉萩6份、黃精10份、女貞子10份、白術10份、對葉豆10份、冷飯果葉2份、柳葉蘚6份、九層風20份。
[0036]實施例4,原料藥重量配比:鬼目草30份、臭梧桐12份、倒鉤刺10份、丁公藤12份、一葉萩10份、黃精12份、女貞子12份、白術12份、對葉豆12份、冷飯果葉5份、柳葉蘚10份、九層風25份。
[0037]實施例2~4的中藥可按下列方法制備而成:
(1)將女貞子、臭梧桐、一葉萩粗粉分別以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fā)油,并收集后混合備用;
(2)將冷飯果葉、柳葉蘚粉碎過150目篩,成細粉備用;(3)將鬼目草、倒鉤刺、丁公藤、黃精、對葉豆、白術、九層風加水煎煮2次,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得水提液;
(4)將步驟I所得的揮發(fā)油、步驟2所得的細粉加入步驟3所得的水提液,攪拌均勻,濃縮至相對密度1.36。
[0038]優(yōu)化方案中,所述的濃縮為減壓濃縮。
[0039]上述藥物的有效組合,互相協(xié)調,活血、祛痰、通絡,有效達到促進周圍神經損傷術后神經修復之目的,且副作用較少。上述結果為臨床資料充分證明,有關資料如下。
[0040]I對象與方法。
[0041]1.1 對象。
[0042]1.1.1病例選擇: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腕部銳器傷導致正中神經或尺神經損傷26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診手術修復神經。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齡18~45歲,平均22.3歲。
[0043]1.1.2分組:隨機分為對照組8例、調敷組8例、膏劑組10例。三組患者治療前在性別、年齡、病情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0044]1.2 方法。
[0045]1.2.1手術方法:患者均為傷后8h內清創(chuàng),術中神經斷端均無明顯挫傷,行無張力神經外膜縫合法神經斷端精細對合。
[0046]1.2.2術后給藥方式: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術后操作、前臂石膏托固定及功能復建,調敷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實施例1所得藥劑局部調敷,膏劑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實施例3所得膏劑局部外敷,調敷組和膏劑組均在術后7天開始局部用藥,每周換藥一次,術后4周拆除前臂石膏托后,每用藥6天間隔暴露I天,總療程為16周。
[0047]1.2.3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于術后17周復查,分別測定損傷神經支配區(qū)域內皮膚的30g壓覺、2g觸覺、5g痛覺以及兩點分辨覺〈10 mm的患者數及百分數以及兩點分辨覺的數值對比作出比較。
[0048]2 結果。
[0049]2.1三組術后患者傷口均一期愈合。
[0050]2.2術后17周,對于三組壓覺、觸覺、痛覺及兩點分辨覺>10mm的患者進行了比較,結果見下表:_
組別I例數I壓覺(%) I觸覺I痛覺I兩點分辨覺
對照組 _ 8 50%50% ' 37.5% 12.5%
調敷組 _8 100%100%' 87.5% 50%
膏劑組 IlO 1100% 1100% 190% 170%
結果顯示應用本發(fā)明調敷或者膏劑外敷的患者在壓覺、觸覺、痛覺及兩點分辨覺方面的恢復明顯高于空白對照組(P〈0.05)。
[0051]2.3三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三組均為出現(xiàn)任何明顯不良反應記錄,調敷組和膏劑組局部皮膚未出現(xiàn)明顯紅腫瘙癢,所有病例均全程完成治療。
[0052]3.結論。
[0053]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發(fā)明調敷或者膏劑外敷可以加速修復損傷的神經組織,改善神經組織傳遞及代謝障礙。且隨訪中未發(fā)現(xiàn)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說明該藥物臨床應用是安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修復的藥膏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鬼目草、臭梧桐、倒鉤刺、丁公藤、一葉萩、黃精、女貞子、白術、對葉豆、冷飯果葉、柳葉蘚、九層風;由以下步驟組成: (1)將女貞子、臭梧桐、一葉萩粗粉分別以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fā)油,并收集后混合備用; (2)將冷飯果葉、柳葉蘚粉碎過150目篩,成細粉備用; (3)將鬼目草、倒鉤刺、丁公藤、黃精、對葉豆、白術、九層風加水煎煮2次,過濾,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得水提液; (4)將步驟I所得的揮發(fā)油、步驟2所得的細粉加入步驟3所得的水提液,攪拌均勻,濃縮至相對密度1.3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周圍神經損傷術后修復的藥膏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所述的濃縮為減壓濃縮。
【文檔編號】A61K36/8969GK103463419SQ201310361265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fā)明者】龐尊釗, 王海霞 申請人:龐尊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