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臨床醫(yī)學、內科學領域,具體為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胃為倉廩之官,腸為傳導之官,泄瀉的病機在于脾胃與大小腸。由于胃失和降、脾失健運、腸失分別清濁之功,以至水濕停滯腹中,所以有泄瀉以濕邪為主的說法。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度,或冷熱失常等,均能直接影響胃腸的功能而發(fā)生腹痛。中醫(yī)認為,腹痛寒泄的原因是寒邪內阻。患者一般素體脾陽虧虛,虛寒中生,漸致氣血生成不足,脾陽虛餒而不能溫養(yǎng);寒邪可侵襲皮毛肺衛(wèi),從表入里,使脾胃升降失司,運化失常,從而引起腹痛寒泄。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可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痛寒泄?;颊叨嘁姼雇淳屑薄⒂龊瓷?,喜溫喜按,形體肢寒,神疲乏力,大便清稀,口淡不渴,舌質淡,苔白膩,舌面華潤,脈遲緊。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痛寒泄的治療問題而提供了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本發(fā)明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0-25份、白術10-25份、茯苓10-25份、肉桂1. 5-3. 5份、干姜1. 5-3. 5份、甘草1. 5-3. 5份、炒薏苡仁1. 5-3. 5份、神曲10-25份。以上藥物常規(guī)水煎服。 本發(fā)明所述的中藥制劑各組分的優(yōu)選配比方案是黨參15份、白術15份、茯苓15份、肉桂2. 5份、干姜2. 5份、甘草2. 5份、炒薏該仁2. 5份、神曲15份。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中,黨參性甘、平,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白術性苦、甘、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茯苓性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肉桂性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用于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奔豚、經閉、痛經。干姜性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痰飲喘咳。甘草性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炒薏苡仁性甘、淡、微寒,歸脾、肺、腎經,利濕健脾、舒筋除痹、清熱排膿,主水腫、腳氣、小便淋浙、濕溫病、泄瀉帶下、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肺癰、腸癰、扁平疣。神曲性甘、辛、溫、無毒,歸脾、胃經,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主飲食停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瀉痢。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炒苡仁、與神曲配伍為健脾燥濕、益氣補中;肉桂與干姜配伍為溫中散寒,助陽止痛;輔以甘草調和藥性、增強藥效。本發(fā)明既助陽以補虛、散寒以止痛,又可健運脾陽、溫暖中焦;善入脾經,健脾益氣,脾氣健運。和而用之,達到止痛止泄之功效。本發(fā)明所述中藥用于臨床的情況如下2012年I月 2012年10月收治的患兒,共49例,年齡2 12歲。臨床表現(xiàn)為(1)腹痛突然發(fā)作,持續(xù)時間不長,能自行緩解,腹痛部位以臍周為主,疼痛可輕可重,腹部無明顯體征,反復發(fā)作,每次發(fā)作時癥狀相似;(2)泄瀉如水樣,混有少量黏液或不消化食物,多有輕度脫水,腹部喜暖,腰酸肢冷,舌淡苔白;
(3)排除器質性病變。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常規(guī)水煎服,開水送服,每日3次,連續(xù)治療3日后觀察療效。2010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腹痛寒泄患者8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齡21-65歲,所有患者均經中醫(yī)診斷為腹痛寒泄。所有患者經便常規(guī)鏡檢為陰性或僅見少許白細胞。常規(guī)輔助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常規(guī)水煎服,開水送月艮,每日3次,七日一療程后觀察療效。診斷依據(jù)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一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 / T001. 1-94)》的規(guī)定,參考“泄瀉的診斷依據(jù)”,大便稀薄或如水樣,次數(shù)增多;可伴腹脹腹痛等癥;急性暴瀉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有惡寒、發(fā)熱等癥;慢性久瀉起病緩慢,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時輕時重;飲食不當、受寒涼或情緒變化可誘發(fā);大便常規(guī)可見少許紅、白細胞,大便培養(yǎng)致病菌陽性或陰性;必要時作X線鋇劑灌腸或纖維腸鏡檢查。效果評價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一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ZY / T001. 1-94 )的規(guī)定,參考“泄瀉的療效評定”,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癥狀消失,臨床檢驗正常;好轉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其他癥狀改善;未愈癥狀未見改善。治療方法取黨參15份、白術15份、獲茶15份、肉桂2. 5份、干姜2. 5份、甘草2. 5份、炒薏苡仁2. 5份、神曲15份。以上藥物常規(guī)水煎服,開水送服,每日3次,兒童連續(xù)治療3日后觀察療效,成人七日一療程后觀察療效。治療結果
治療小兒腹痛寒泄結果治愈者31占63. 27%,好轉者16例占32. 65%,未愈者2例占4. 08%,總有效率達95. 92%。使用本發(fā)明其他實施例與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治療效果無顯
著性差異。治療成人腹痛寒泄結果治愈者62例占72. 09%,好轉者21例占24. 42%,未愈者3例占3. 49%,總有效率達96. 51%。使用本發(fā)明其他實施例與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治療效果無顯著性差異。典型病例1.李某,男,11歲,于2012年10月10日以腹痛并泄瀉如水樣3日為主訴就診?;純?日前出現(xiàn)臍周腹痛,反復發(fā)作,同時出現(xiàn)腹瀉如水樣,每天泄瀉10次以上。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常規(guī)水煎服,開水送服,每日3次,連續(xù)3日治療后,患兒腹瀉癥狀消失,臨床便檢驗恢復正常。2.江某,女,5歲,于2012年6月8日以腹痛并泄瀉4日為主訴就診?;純?天前出現(xiàn)臍周腹痛,反復發(fā)作,每天泄瀉4次以上。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常規(guī)水煎服,開水送月艮,每日3次,連續(xù)3日治療后,患兒腹瀉癥狀消失,臨床便檢驗恢復正常。3.趙某,男,39歲,2010年12月中旬開始腹痛伴腹泄,泄后痛減,便如糊狀,日
3-4次,遇寒痛甚,喜溫喜按,形體肢寒,神疲乏力,口淡不渴,舌質淡,苔白膩,診為腹痛寒泄。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常規(guī)水煎服,開水送服,每日3次,連續(xù)7日治療后,患者腹瀉癥狀消失,諸癥消失,臨床便檢驗恢復正常。隨訪至今未復發(fā)。4.王某,女,40歲,2011年9月下旬開始腹痛伴腹泄,泄后腹痛減輕,腹痛部位以臍周為主,反復發(fā)作,每次發(fā)作時癥狀相似;泄瀉如水樣,混有少量不消化食物,每日3次以上,腹部喜暖,腰酸肢冷,舌淡苔白,診為腹痛寒泄。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2,常規(guī)水煎服,開水送服,每日3次,連續(xù)7日治療后,患者腹瀉癥狀消失,諸癥消失,臨床便檢驗恢復正常。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 :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0份、白術10份、茯苓15份、肉桂1. 5份、干姜1. 5份、甘草1. 5份、炒薏苡仁1. 5份、神曲10份。本實施例藥物,同樣采用上述的診斷依據(jù)、療效標準以及治療方法進行臨床試驗,治療結果小兒腹痛寒泄者44例,治愈者24例占54. 55%,好轉者16例占36. 36%,未愈者4例占9. 09%,總有效率達90. 91% ;成人腹痛寒泄者80例,治愈者56例占70%,好轉者17例占21. 25%,未愈者7例占8. 75%,總有效率達91. 25%。實施例2 :—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5份、白術15份、茯苓15份 、肉桂2. 5份、干姜2. 5份、甘草2. 5份、炒薏苡仁2. 5份、神曲15份。實施例3 :—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20份、白術20份、茯苓10份、肉桂2. O份、干姜2. O份、甘草2. O份、炒薏苡仁1. 5份、神曲20份。本實施例藥物,同樣采用上述的診斷依據(jù)、療效標準以及治療方法進行臨床試驗,治療結果小兒腹痛寒泄者40例,治愈者22例占55%,好轉者14例占35%,未愈者4例占10%,總有效率達90% ;成人腹痛寒泄者82例,治愈者56例占68. 29%,好轉者18例占21. 95%,未愈者8例占9. 76%,總有效率達90. 24%ο實施例4 :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25份、白術10份、茯苓15份、肉桂1. 5份、干姜3. O份、甘草3. O份、炒薏苡仁3. 5份、神曲20份。本實施例藥物,同樣采用上述的診斷依據(jù)、療效標準以及治療方法進行臨床試驗,治療結果小兒腹痛寒泄患者46例,治愈者28例占60. 87%,好轉者14例占30. 43%,未愈者4例占8. 70%,總有效率達91. 30% ;成人腹痛寒泄患者81例,治愈者55例占67. 90%,好轉者18例占22. 22%,未愈者8例占9. 88%,總有效率達90. 12%。實施例5 :—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25份、白術25份、茯苓25份、肉桂3. 5份、干姜3. 5份、甘草3. 5份、炒薏苡仁1. 5-3. 5份、神曲10-25份。本實施例藥物,同樣采用上述的診斷依據(jù)、療效標準以及治療方法進行臨床試驗,治療結果小兒腹痛寒泄者38例,治愈者23例占60. 53%,好轉者13例占34. 21%,未愈者2例占5. 26%,總有效率達94. 74% ;成人腹痛寒泄者78例,治愈者56例占71. 79%,好轉者16例占20. 51%,未愈者6例占7. 69%,總有效率達92. 3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0-25份、白術10-25份、茯苓10-25份、肉桂1.5-3. 5份、干姜1.5-3. 5份、甘草1. 5-3. 5份、炒薏苡仁1. 5-3. 5 份、神曲 10-25 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5份、白術15份、茯苓15份、肉桂2. 5份、干姜2. 5份、甘草2. 5份、炒薏苡仁2. 5份、神曲15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臨床醫(yī)學、內科學領域,為了解決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痛寒泄的治療問題而提供了一種治療腹痛寒泄的中藥制劑。其是以黨參、白術、茯苓、肉桂、干姜、甘草、炒薏苡仁、神曲為原料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中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炒苡仁、與神曲配伍健脾燥濕、益氣補中;肉桂與干姜配伍溫中散寒,助陽止痛;輔以甘草調和藥性、增強藥效。助陽以補虛、散寒以止痛,又可健運脾陽、溫暖中焦;善入脾經,健脾益氣,脾氣健運;和而用之,達到止痛止泄之功效。本發(fā)明服用簡單,臨床用藥安全方便,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文檔編號A61P1/12GK103028102SQ201210527958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燕炯, 陳顯久, 張倩, 吳彬, 師磊 申請人:山西醫(y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