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又稱為 變應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難治病之一,其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據(jù)國內(nèi)外統(tǒng)計發(fā)病率為10°/Γ40%,變應性鼻炎常伴隨支氣管哮喘,據(jù)統(tǒng)計87%的支氣管哮喘患者同時患有變態(tài)反應性鼻炎,該病已成為全球性健康問題。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原因有二 一是外在因素,多為風寒、疫氣之邪侵襲鼻竅;二是內(nèi)在因素,多因臟腑功能失調(diào)所致。因此本病的發(fā)生是以機體的內(nèi)因為本,外因為標,外因與內(nèi)因合而為患,常見的臨床分型有肺脾腎氣虛型、肺氣虛型、肺脾氣虛型、肺腎氣虛型、風熱外襲型、氣滯血瘀型、風寒犯肺型和肺經(jīng)蘊熱型,其中,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是一種較難治療的過敏性鼻炎。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主癥為氣短,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惡風怕冷,納谷少馨,鼻粘膜蒼白或灰白水腫,舌淡胖或有齒痕,脈細,兼癥為舌下絡脈暗紅,曲張,舌質紫暗或瘀斑,瘀點,脈弦細或澀或結代。中醫(yī)認為“久病人絡”、“久病人血”。因此,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發(fā)病機制既有陽氣不足,又有陰血受損的影響,此類患者單純溫補祛風不能有效的緩解癥狀,而加人養(yǎng)血活血之品則療效甚佳。從臨床實踐的角度進一步證實了氣滯血瘀在變應性鼻炎病機中的重要地位。針對這一類型的變應性鼻炎氣虛血瘀、風邪侵襲的病機,本發(fā)明提出以益氣祛風、養(yǎng)血活血、扶正祛邪為治療原則,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具有療效高、改善鼻堵、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復發(fā)率,降低白介素4(IL-4)的水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具有療效高、改善鼻堵、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復發(fā)率,降低白介素4 (IL-4)的水平的功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和外用中藥組合物;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包括黃芪、白扁豆、刺五加、制何首烏、蓮房、蒼耳子、荊芥、高良姜、熟地黃、白芍、茯苓、澤瀉、腫節(jié)風、川芎、益母草、卷柏、陳皮、枳殼;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包括鉤藤、西紅花、首烏藤、五加皮、蒼耳子、荊芥、生姜、紅景天、丹參、郁金、三棱、蓽茇、枳實、九里香、天仙藤。其中,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黃芪35 45重量份、白扁豆15 25重量份、刺五加25 35重量份、制何首烏2(Γ30重量份、蓮房15 25重量份、蒼耳子30 40重量份、荊芥20 30重量份、高良姜15 25重量份、熟地黃30 40重量份、白芍25 35重量份、茯苓15 25重量份、澤瀉1(Γ20重量份、腫節(jié)風25 35重量份、川芎55飛5重量份、益母草40 50重量份、卷柏35 45重量份、陳皮25 35重量份、枳殼20 30重量份;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鉤藤1(Γ20重量份、西紅花45 55重量份、首烏藤3(Γ40重量份、五加皮15 25重量份、蒼耳子25 35重量份、荊芥10 20重量份、生姜15 25重量份、紅景天25 35重量份、丹參55 65重量份、郁金35 45重量份、三棱25 35重量份、蓽茇15 25重量份、枳實2(Γ30重量份、九里香15 25重量份、天仙藤2(Γ30重量份。其中,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黃芪35 45重量份、白扁豆15 25重量份、刺五加25 35重量份、制何首烏2(Γ30重量份、蓮房15 25重量份、蒼耳子30 40重量份、荊芥20 30重量份、高良姜15 25重量份、熟地黃30 40重量份、白芍25 35重量份、茯苓15 25重量份、澤瀉1(Γ20重量份、腫節(jié)風25 35重量份、川芎55飛5重量份、益母草40 50重量份、卷柏35 45重量份、陳皮25 35重量份、枳殼20 30重量份;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鉤藤15 20重量份、西紅花5(Γ55重量·份、首烏藤35 40重量份、五加皮2(Γ25重量份、蒼耳子3(Γ35重量份、荊芥15 20重量份、生姜20 25重量份、紅景天30 35重量份、丹參60 65重量份、郁金40 45重量份、三棱30 35重量份、蓽茇2(Γ25重量份、枳實25 30重量份、九里香2(Γ25重量份、天仙藤25 30重量份。其中,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黃芪4(Γ45重量份、白扁豆2(Γ25重量份、刺五加30 35重量份、制何首烏25 30重量份、蓮房20 25重量份、蒼耳子35 40重量份、荊芥25 30重量份、高良姜20 25重量份、熟地黃35 40重量份、白芍30 35重量份、茯苓2(Γ25重量份、澤瀉15 20重量份、腫節(jié)風3(Γ35重量份、川芎60飛5重量份、益母草45 50重量份、卷柏4(Γ45重量份、陳皮3(Γ35重量份、枳殼25 30重量份;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鉤藤1(Γ20重量份、西紅花45 55重量份、首烏藤3(Γ40重量份、五加皮15 25重量份、蒼耳子25 35重量份、荊芥10 20重量份、生姜15 25重量份、紅景天25 35重量份、丹參55 65重量份、郁金35 45重量份、三棱25 35重量份、蓽茇15 25重量份、枳實2(Γ30重量份、九里香15 25重量份、天仙藤2(Γ30重量份。其中,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黃芪40重量份、白扁豆20重量份、刺五加30重量份、制何首烏25重量份、蓮房20重量份、蒼耳子35重量份、荊芥25重量份、高良姜20重量份、熟地黃35重量份、白芍30重量份、茯苓20重量份、澤瀉15重量份、腫節(jié)風30重量份、川芎60重量份、益母草45重量份、卷柏40重量份、陳皮30重量份、枳殼25重量份;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鉤藤15重量份、西紅花50重量份、首烏藤35重量份、五加皮20重量份、蒼耳子30重量份、荊芥15重量份、生姜20重量份、紅景天30重量份、丹參60重量份、郁金40重量份、三棱30重量份、蓽發(fā)20重量份、積實25重量份、九里香20重量份、天仙藤25重量份。其中,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針粉、膠囊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顆粒劑、沖劑、丸劑、散劑、注射劑。其中,所述外用藥物的劑型為膏劑、噴霧劑、醫(yī)藥紗布、貼劑、抹劑或酊劑。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散劑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內(nèi)服藥物中的川芎加相對于其質量5飛倍量水,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8 10小時,揮發(fā)油采用β-環(huán)糊精包合,包合條件為油環(huán)糊精水的質量比為I : 8 : 100,35 40°C下攪拌60分鐘,蒸餾后的藥液在溫度為15 20°C的條件下靜置12 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隨后干燥,采用超微粉碎機粉碎,獲得200目 300目的超微粉末;第二步,將余下組分粉碎成20目 30目的粉末,按比例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力口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濾渣質量2 4倍的水,再次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Γ1/5 ;第三步,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809Γ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200目 300目的超微粉末;·第四步,將第一步獲得超微粉末和第三步獲得的超微粉末混合攪拌均勻,即為內(nèi)服藥物散劑。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所述內(nèi)服藥物中的川芎加相對于其質量5飛倍量水,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8 10小時,揮發(fā)油采用環(huán)糊精包合,包合條件為油環(huán)糊精水的質量比為I : 8 : 100,35 40°C下攪拌60分鐘,蒸餾后的藥液在溫度為15 20°C的條件下靜置12 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隨后干燥,采用超微粉碎機粉碎,獲得200目 300目的超微粉末;第二步,將余下組分粉碎成20目 30目的粉末,按比例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力口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濾渣質量2 4倍的水,再次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Γ1/5 ;第三步,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809Γ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將第一步獲得的超微粉末加入其中,攪拌至完全溶解,用高速離心機離心后獲得上清液,加入相對于原始組分的混合物質量O. 0Γ0. 03倍的阿司巴甜,O. 0Γ0. 03倍的蔗糖,隨后加水至足量,攪拌均勻,過濾,灌封于IOml 口服液瓶中,100°C滅菌30分鐘,包裝,即得。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外用藥物的劑型為噴霧劑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的三棱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揮發(fā)油,其萃取壓力為35MPa 37MPa,進一步優(yōu)選為36MPa,萃取溫度為50°C 60°C,進一步優(yōu)選為55°C,解析壓力為7MPa 9MPa,進一步優(yōu)選為8MPa,解析溫度28°C 32°C,進一步優(yōu)選為30°C,萃取時間為2 4小時,進一步優(yōu)選為3小時,CO2流量為18L/tT22L/h,進一步優(yōu)選為20L/h,獲得揮發(fā)油;
第二步,將所述外用藥物中的除三棱以外的各組分均粉碎成20目 30目的粉末,按比例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濾渣質量2 4倍的水,再次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4 1/5 ;第三步,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809Γ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200目 300目的超微粉末;第四步,將第三步獲得的超微粉末置于相對于其質量3飛倍的水中,攪拌溶解,獲得溶液,隨后加入占該溶液質量O. 29Π). 4%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繼續(xù)攪拌溶解,再加入占該溶液質量O. 29Π). 4%的乳化劑吐溫-80,將第一步獲得的揮發(fā)油滴入該溶液,并不斷攪拌使之乳化,形成0/W型乳劑,隨后向其中加入占該溶液質量O. 059Γ0. 1%的黃原膠,繼續(xù)攪拌均勻后加入三乙醇胺,調(diào)節(jié)PH值至7. 0,在向其中滴加占該溶液質量5°/Γ7%的聚乙二醇400,灌裝于鼻腔噴霧器中。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供的治療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療效高、改善鼻堵、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復發(fā)率,降低白介素4(IL-4)的水平的功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中醫(yī)認為,變應性鼻炎應歸屬于“鼻鼽”的范疇,對其癥狀的描述可追溯到西周?!抖Y記·月令》中有“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嚏。”后《內(nèi)經(jīng)》中出現(xiàn)“鼻鼽”這一病名。一般認為,鼻鼽發(fā)生多由脾肺腎不足,風寒邪或異氣侵襲,邪滯鼻竅,肺氣不宣所致。但在臨床實踐及實驗研究中都發(fā)現(xiàn),瘀血在變應性鼻炎的病程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中的瘀血是指血液停滯、瘀結不散而形成的一種病理產(chǎn)物,肺主氣,瘀血郁滯氣道,妨礙氣機出入,即會導致壅塞不通,在鼻表現(xiàn)為鼻塞不通,在肺則表現(xiàn)為咳、喘。瘀血本為病理產(chǎn)物,但又影響著病情的發(fā)展,瘀血與外邪相結,致使病情纏綿難愈。血液能正常循行,除與心、肝、脾、肺等臟腑及血脈的情況密切相關外,還與正氣、陰精有關。臟腑功能調(diào)順,氣血運行通暢則官竅功能健旺,若外邪侵襲,臟腑功能失調(diào),可出現(xiàn)寒凝、血結、氣虛、血熱、絡脈不暢等證。邪滯氣郁,官竅不利,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發(fā)作期多有鼻塞不通的表現(xiàn),為肺氣郁閉,宣降失常所引起。氣郁則血不行,可致血流緩慢或停滯,導致瘀血形成?!鹅`樞 卷十》曰“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弊跉馐茄河诿}中運行的原動力。變應性鼻炎反復發(fā)作,經(jīng)年不愈,病久肺氣虛損或脾氣虛弱,宗氣合成虛少而無力貫行血脈,血流緩慢或停滯可致瘀血,而正氣不足、經(jīng)脈空虛也易致風邪侵犯,肺失宣降,致經(jīng)氣痞塞。針對這一類型的變應性鼻炎氣虛血瘀、風邪侵襲的病機,本發(fā)明提出以益氣祛風、養(yǎng)血活血、扶正祛邪為治療原則,采用內(nèi)外兼治的方法,內(nèi)用藥物活血調(diào)經(jīng)、益氣生津、補氣健脾,外用藥物活血散瘀、祛風通竅,通過內(nèi)服外用藥物兩者相互促進,從而實現(xiàn)氣滯血瘀型過敏性鼻炎的治愈,方中,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組分黃芪、白扁豆、刺五加、制何首烏、蓮房、蒼耳子、荊芥、高良姜、熟地黃、白芍、茯苓、澤瀉、腫節(jié)風、川;、益母草、卷柏、陳皮、積殼。 進一步,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黃芪機能補脾肺之氣,又能固表,白扁豆健脾化濕,刺五加益氣健脾,制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并能收斂精血,蓮房祛瘀止血,蒼耳子疏散宣通,荊芥解表散寒,高良姜溫中散寒,熟地黃補血填精,白芍養(yǎng)血和營,茯苓、澤瀉利尿通淋,腫節(jié)風活血通絡,川芎活血行氣,益母草活血調(diào)經(jīng),卷柏活血通經(jīng),陳皮理氣健脾,枳殼理氣行滯,諸藥合用,實現(xiàn)活血調(diào)經(jīng)、益氣生津、補氣健脾之功。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藥理如下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jīng),有補益脾土,升舉陽氣、固表止汗,托瘡生肌等作用,主要用于脾肺氣虛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氣短,中氣下陷之臟器下垂,氣不攝血之崩漏 便血,久瀉脫肛;表虛不固之自汗盜汗,氣血不足等證。黃芪可增加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增加血漿中的IgM、IgA,對免疫功能有雙向調(diào)節(jié)的作用。白扁豆味甘、性微溫,入脾、胃經(jīng),具有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的作用,用于脾胃虛弱之納呆腹脹、便溏、完谷不化、惡心嘔逆等證。刺五加味辛、苦、微甘,性溫,入脾、腎、心經(jīng),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安神,祛風除濕的功效,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軟、行動遲緩、體虛羸弱、跌打損傷、骨折、水腫、腳氣、陰下濕癢等證。制何首烏味苦、甘、澀,性溫,歸肝、心、腎經(jīng),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強筋骨的功效。主治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高血脂等證。蓮房味苦、澀,性溫,歸肝、心經(jīng),具有化瘀止血、去濕解毒的功效,主治各種出血證,產(chǎn)后瘀滯等證。蒼耳子味辛、苦,性溫,歸肺經(jīng),具有散風除濕、通竅止痛的功能,主治鼻淵;風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濕疹;疥癬等證?,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本品具有抗微生物、抗炎、鎮(zhèn)痛、免疫抑制、抗氧化等作用,蒼耳子具有疏散宣通之功,適用于鼻淵流涕等,藥理研究表明蒼耳子能抑制細胞免疫,可顯著抑制DNP BSA致敏小鼠IgE產(chǎn)生。荊芥味辛,性微溫,入肺、肝經(jīng),具有祛風解表,宣毒透疹,理血止痙的功效,主治感冒寒熱,頭痛,目癢,咽痛,咳嗽,麻疹,風疹,癰瘡,準將,吐血,血塊血,便血,崩漏,產(chǎn)后中風、血暈等證。高良姜味辛,性熱,歸脾、胃經(jīng),具有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等證。熟地黃又名熟地,味甘,性微溫,入肝、腎經(jīng),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作用,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不止;肝腎陰虧,盜汗,足膝疼痛,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頭目昏花;遺精陽痿;不育不孕;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下血;須發(fā)早白;消渴;便秘;腎虛喘促等證。白芍味苦、酸,性涼,歸肝、脾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效,主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等證。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膀胱、心經(jīng),有滲濕利水、健脾寧心的作用,主要用于水濕停滯之水腫,小便不利;濕熱蘊結之熱淋,脾虛濕困之食少便溏、痰飲停滯、癲癇等證。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腎、膀胱經(jīng),有利水滲濕、瀉熱通淋,清心肺、瀉腎火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虛水濕停滯、水濕泛濫之全身水腫;水飲痰濕之邪困阻,致清陽不升濁音不降之眩暈;濕熱下注之小便不利,赤短澀痛,以及濕熱黃疸等證。腫節(jié)風性微溫,味苦、辛,歸心、肝經(jīng),具有抗菌消炎,祛風通絡,活血散結的功效,用于肺炎、闌尾炎、蜂窩組織炎、風濕痹痛、跌撲損傷、腫瘤等證。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jīng),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腥痛;癥瘕腫塊;胸脅疼痛;頭痛眩暈;風寒濕痹;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證。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入肝、心包經(jīng),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利尿消腫的功效,主治月 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急性腎炎水腫等證。卷柏味辛,性平,歸肝、心經(jīng),具有活血通經(jīng)的功效,用于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痞塊,跌撲損傷,吐血,崩漏,便血,脫肛等證。陳皮性溫,味辛、苦;歸脾、肺經(jīng),用于胸腹脹滿等癥。橘皮辛散通溫,氣味芳香,長于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又能行氣寬中,用于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癥,用于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證。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歸肺;脾;肝;胃;大腸經(jīng),主治胸隔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等證。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黃芪35 45重量份、白扁豆15 25重量份、刺五加25 35重量份、制何首烏20 30重量份、蓮房15 25重量份、蒼耳子3(Γ40重量份、荊芥2(Γ30重量份、高良姜15 25重量份、熟地黃3(Γ40重量份、白芍25 35重量份、茯苓15 25重量份、澤瀉10 20重量份、腫節(jié)風25 35重量份、川芎55 65重量份、益母草40 50重量份、卷柏35 45重量份、陳皮25 35重量份、枳殼20 30重量份。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為黃芪40 45重量份、白扁豆20 25重量份、刺五加30 35重量份、制何首烏25 30重量份、蓮房20 25重量份、蒼耳子35 40重量份、荊芥25 30重量份、高良姜20 25重量份、熟地黃35 40重量份、白芍3(Γ35重量份、茯苓2(Γ25重量份、澤瀉15 20重量份、腫節(jié)風30 35重量份、川芎60 65重量份、益母草45 50重量份、卷柏40 45重量份、陳皮30 35重量份、枳殼25 30重量份。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進一步優(yōu)選為黃芪40重量份、白扁豆20重量份、刺五加30重量份、制何首烏25重量份、蓮房20重量份、蒼耳子35重量份、荊芥25重量份、高良姜20重量份、熟地黃35重量份、白芍30重量份、茯苓20重量份、澤瀉15重量份、腫節(jié)風30重量份、川芎60重量份、益母草45重量份、卷柏40重量份、陳皮30重量份、枳殼25重量份。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的劑型可以為片劑、針粉、膠囊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顆粒劑、沖劑、丸劑、散劑、注射劑,優(yōu)選為口服液、散劑。
當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散劑時,其制備方法如下第一步,將所述內(nèi)服藥物中的川芎加相對于其質量5飛倍量水,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8 10小時,揮發(fā)油采用環(huán)糊精包合,包合條件為油環(huán)糊精水的質量比為I : 8 : 100,35 40°C下攪拌60分鐘,蒸餾后的藥液在溫度為15 20°C的條件下靜置12 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隨后干燥,采用超微粉碎機粉碎,獲得200目 300目的超微粉末;第二步,將余下組分粉碎成20目^30目的粉末,按比例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力口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濾渣質量2 4倍的水,再次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Γ1/5 ;第三步,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809Γ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 200目 300目的超微粉末;第四步,將第一步獲得超微粉末和第三步獲得的超微粉末混合攪拌均勻,即為內(nèi)服藥物散劑,服用時,將散劑溶解在溫水中,口服。當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制備方法如下第一步,將所述內(nèi)服藥物中的川芎加相對于其質量5飛倍量水,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8 10小時,揮發(fā)油采用環(huán)糊精包合,包合條件為油環(huán)糊精水的質量比為I : 8 : 100,35 40°C下攪拌60分鐘,蒸餾后的藥液在溫度為15 20°C的條件下靜置12 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隨后干燥,采用超微粉碎機粉碎,獲得200目 300目的超微粉末;第二步,將余下組分粉碎成20目^30目的粉末,按比例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力口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濾渣質量2 4倍的水,再次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Γ1/5 ;第三步,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809Γ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將第一步獲得的超微粉末加入其中,攪拌至完全溶解,用高速離心機離心后獲得上清液,加入相對于原始組分的混合物質量O. 0Γ0. 03倍的阿司巴甜,O. 0Γ0. 03倍的蔗糖,隨后加水至足量,攪拌均勻,過濾,灌封于IOml 口服液瓶中,100°C滅菌30分鐘,包裝,即得,所述口服液中的生藥濃度為lg/mf I. 5g/ml。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組分鉤藤、西紅花、首烏藤、五加皮、蒼耳子、荊芥、生姜、紅景天、丹參、郁金、三棱、蓽茇、枳實、九里香、天仙藤。進一步,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僅由上述組分構成。鉤藤平肝熄風、兼具清透之力,首烏藤養(yǎng)血安神、祛風通絡,五加皮補肝腎、祛風濕,首烏藤與五加皮合用具有祛風和絡的作用,蒼耳子疏散宣通,荊芥解表散寒,生姜發(fā)表散寒,紅景天益氣活血,丹參活血祛瘀、調(diào)經(jīng)止痛,郁金行氣活血,三棱破血行氣,蓽茇溫中散寒,枳實破氣消積,九里香行氣止痛、活血散瘀,天仙藤行氣活血,諸藥合用,共奏活血散瘀、祛風通竅之功。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可以為鉤藤1(Γ20重量份、西紅花45飛5重量份、首烏藤30 40重量份、五加皮15 25重量份、蒼耳子25 35重量份、荊芥10 20重量份、生姜15 25重量份、紅景天25 35重量份、丹參55 65重量份、郁金35 45重量份、三棱25 35重量份、蓽茇15 25重量份、枳實20 30重量份、九里香15 25重量份、天仙藤20 30
重量份。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進一步可以為鉤藤15 20重量份、西紅花5(Γ55重量份、首烏藤35 40重量份、五加皮2(Γ25重量份、蒼耳子3(Γ35重量份、荊芥15 20重量份、生姜20 25重量份、紅景天3(Γ35重量份、丹參6(Γ65重量份、郁金40 45重量份、三棱3(Γ35重量份、蓽茇2(Γ25重量份、枳實25 30重量份、九里香20 25重量份、天仙藤25 30重量份。·
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更進一步可以為鉤藤15重量份、西紅花50重量份、首烏藤35重量份、五加皮20重量份、蒼耳子30重量份、荊芥15重量份、生姜20重量份、紅景天30重量份、丹參60重量份、郁金40重量份、三棱30重量份、蓽茇20重量份、積實25重量份、九里香20重量份、天仙藤25重量份。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的各組分藥理如下鉤藤味甘,性微寒,入肝經(jīng),有清熱,平肝潛陽,熄風止痙的作用,主要用于熱極生風或肝風內(nèi)動所致之痙攣、抽搐、煩躁不安,以及小兒驚風;肝陽上亢或肝經(jīng)有熱之頭痛眩暈,目赤腫痛,外感風熱所致之頭痛。西紅花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開結,止痛。用于治療憂思郁結,胸膈痞悶,吐血,傷寒發(fā)狂,驚怖恍惚,婦女經(jīng)閉,血滯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惡露不盡,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損傷等證。首烏藤味甘,性平,歸心、肝經(jīng),具有養(yǎng)血安神,祛風通絡的功效,主治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皮膚瘙癢等證,首烏藤能夠活血、通經(jīng)、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下乳消腫。五加皮味辛,苦,微甘,性溫,入肝、腎經(jīng),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主要用于風濕寒痹,筋骨痿軟,跌打損傷、骨折,水腫,嬌氣等證。蒼耳子味辛、苦,性溫,歸肺經(jīng),具有散風除濕、通竅止痛的功能,主治鼻淵;風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濕疹;疥癬等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本品具有抗微生物、抗炎、鎮(zhèn)痛、免疫抑制、抗氧化等作用,蒼耳子具有疏散宣通之功,適用于鼻淵流涕等,藥理研究表明蒼耳子能抑制細胞免疫,可顯著抑制DNP BSA致敏小鼠IgE產(chǎn)生。荊芥味辛,性微溫,入肺、肝經(jīng),具有祛風解表,宣毒透疹,理血止痙的功效,主治感冒寒熱,頭痛,目癢,咽痛,咳嗽,麻疹,風疹,癰瘡,準將,吐血,血塊血,便血,崩漏,產(chǎn)后中風、血暈等證。生姜味辛、性微溫,入肺、脾、胃經(jīng),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的作用,用于脾胃虛寒,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或痰飲嘔吐,胃氣不和的嘔吐;風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風寒,惡風發(fā)熱,鼻塞頭痛等證。紅景天味甘,苦,性平,歸肺、心經(jīng),具有益氣活血,通脈平喘的功效,用于氣虛血瘀,胸痹心痛,中風偏癱,倦怠氣喘等證。
郁金味辛、苦,性寒,歸肝、心、肺經(jīng),具有行氣化瘀,清心解郁,利膽退黃的功效,主治經(jīng)閉痛經(jīng),胸腹脹痛、刺痛,熱病神昏,癲癇發(fā)狂,黃疸尿赤等證。三棱味苦、辛,性平,入肝、脾經(jīng),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用于血淤閉經(jīng),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腹痛,腹中癥瘕痞塊,食積氣滯,脘腹脹痛等證。蓽茇味辛、性熱,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止痛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泄瀉痢疾,頭痛,牙痛,鼻淵等證。枳實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jīng),有破氣消積,消痰除痞的作用,主要用于積滯內(nèi)停、脘腹脹滿、大便秘結之陽明腑實證。九里香味辛、微苦,性溫,有小毒,具有行氣止痛、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胃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骨折,瘡癰腫毒,毒蛇咬傷,濕疹等證。天仙藤味苦,性溫,歸肝,脾,腎經(jīng),具有行氣化濕,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胃痛,疝·氣痛,妊娠水腫,產(chǎn)后血氣腹痛,風濕疼痛等證。所述外用藥物的劑型可以為膏劑、噴霧劑、醫(yī)藥紗布、貼劑、抹劑或酊劑,優(yōu)選為噴霧劑。當所述外用藥物的劑型為噴霧劑時,其制備方法如下第一步,將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的三棱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揮發(fā)油,其萃取壓力為35MPa 37MPa,進一步優(yōu)選為36MPa,萃取溫度為50°C 60°C,進一步優(yōu)選為55°C,解析壓力為7MPa 9MPa,進一步優(yōu)選為8MPa,解析溫度28°C 32°C,進一步優(yōu)選為30°C,萃取時間為2 4小時,進一步優(yōu)選為3小時,CO2流量為18L/tT22L/h,進一步優(yōu)選為20L/h,獲得揮發(fā)油;第二步,將所述外用藥物中的除三棱以外的各組分均粉碎成20目 30目的粉末,按比例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濾渣質量2 4倍的水,再次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4 1/5 ;第三步,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809Γ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200目 300目的超微粉末;第四步,將第三步獲得的超微粉末置于相對于其質量3飛倍的水中,攪拌溶解,獲得溶液,隨后加入占該溶液質量O. 29Π). 4%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繼續(xù)攪拌溶解,再加入占該溶液質量O. 29Π). 4%的乳化劑吐溫-80,將第一步獲得的揮發(fā)油滴入該溶液,并不斷攪拌使之乳化,形成0/W型乳劑,隨后向其中加入占該溶液質量O. 059Γ0. 1%的黃原膠,繼續(xù)攪拌均勻后加入三乙醇胺,調(diào)節(jié)PH值至7. 0,在向其中滴加占該溶液質量5°/Γ7%的聚乙二醇400,灌裝于鼻腔噴霧器中。本發(fā)明制備的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散劑I取川芎600g溶于3kg水中,進行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10小時,揮發(fā)油采用β-環(huán)糊精包合,包合條件為油β-環(huán)糊精水質量比為I : 8 100,40°C下攪拌60分鐘,蒸餾后的藥液在溫度為15°C的條件下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隨后干燥,采用超微粉碎機粉碎,獲得200目的超微粉末,將黃芪400g、白扁豆200g、刺五加300g、制何首烏250g、蓮房200g、蒼耳子350g、荊芥250g、高良姜200g、熟地黃350g、白芍300g、茯苓200g、澤瀉150g、腫節(jié)風300g、益母草450g、卷柏400g、陳皮300g、枳殼250g分別粉碎成30目的粉末,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15kg的水,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3kg的水,再次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5,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200目的超微粉末,將前面獲得的超微粉末混合攪拌均勻,即為內(nèi)服藥物散劑I。該散劑I的藥理學實驗研究急性毒性實驗選用昆明種小白鼠50只,雌雄各半,體重為18 24g,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將前面制備的500g散劑I溶解在500ml的水中,制備成lg/ml的懸混液,采用口服灌胃法進行給藥,5組給藥的藥量分別為30g/kg、25g/kg、15g/kg、5g/kg及生理鹽水對照組,每組重 復實驗兩次,觀察給藥后I周內(nèi)動物死亡情況,結果動物無一死亡,進食、行為活動、體重正常;肉眼部檢心、肝、脾、肺、腎等重要臟器,結果均無異常改變,進行解剖并作各臟器組織學檢查,均未見異常病理學改變。進一步,所用劑量改變至32g/kg(相當于原料藥臨床用量的64倍)亦未見對小鼠產(chǎn)生急性毒性反應。長期毒性實驗選用豚鼠30只,雌雄各半,體重為25(T300g,以將前面制備的500g散劑I溶解在500ml的水中,獲得懸混液引用3個月,每日3次,每次5ml,用藥期間仔細觀察動物的生長發(fā)育,行為活動,進食進水,呼吸,體溫,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其他反應,用藥3個月未見實驗豚鼠以上各項觀察指標出現(xiàn)異常改變,或豚鼠死亡,豚鼠進行解剖并作各臟器組織學檢查,均未見異常病理學改變。本發(fā)明制備的內(nèi)服藥物散劑2取當歸650g溶于3. 25kg水中,進行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10小時,揮發(fā)油采用β-環(huán)糊精包合,包合條件為油環(huán)糊精水質量比為I : 8 100,40°C下攪拌60分鐘,蒸餾后的藥液在溫度為15°C的條件下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隨后干燥,采用超微粉碎機粉碎,獲得200目的超微粉末,將黃芪450g、白扁豆220g、刺五加315g、制何首烏270g、蓮房200g、蒼耳子400g、荊芥265g、高良姜210g、熟地黃370g、白芍320g、茯苓205g、澤瀉155g、腫節(jié)風320g、益母草500g、卷柏430g、陳皮310g、枳殼260g分別粉碎成30目的粉末,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15kg的水,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3kg的水,再次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5,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200目的超微粉末,將前面獲得的超微粉末混合攪拌均勻,即為內(nèi)服藥物散劑2。本發(fā)明制備的內(nèi)服藥物口服液取600g溶于3kg水中,進行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10小時,揮發(fā)油采用β_環(huán)糊精包合,包合條件為油β-環(huán)糊精水質量比為I : 8 100,40°C下攪拌60分鐘,蒸餾后的藥液在溫度為15°C的條件下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隨后干燥,采用超微粉碎機粉碎,獲得200目的超微粉末,將黃芪420g、白扁豆230g、刺五加310g、制何首烏270g、蓮房210g、蒼耳子380g、荊芥290g、高良姜210g、熟地黃380g、白芍320g、茯苓270g、澤瀉160g、腫節(jié)風330g、益母草490g、卷柏420g、陳皮310g、枳殼260g分別粉碎成30目的粉末,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15kg的水,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3kg的水,再次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5,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將前面獲得的超微粉末加入其中,攪拌至完全溶解,用高速離心機離心后獲得上清液,加入60g的阿司巴甜,IlOg的蔗糖,隨后加水至足量,攪拌均勻,過濾,灌封于IOml 口服液瓶中,100°C滅菌30分鐘,包裝,即得,所述口服液中的生藥濃度為lg/ml。本發(fā)明制備的外用藥物噴霧劑I將300g三棱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揮發(fā)油,其萃取壓力為36MPa,萃取溫度為55°C,解析壓力為8MPa,解析溫度為30°C,萃取時間為3小時,CO2流量為20L/h,獲得揮 發(fā)油,將鉤藤150g、西紅花500g、首烏藤350g、五加皮200g、蒼耳子300g、荊芥150g、生姜200g、紅景天300g、丹參600g、郁金400g、蓽茇200g、枳實250g、九里香200g、天仙藤250g均粉碎成30目的粉末,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12kg的水,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3kg的水,再次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5,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200目的超微粉末,將獲得的超微粉末置于16kg的水中,攪拌溶解,獲得溶液,隨后加入60g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繼續(xù)攪拌溶解,再加入IOOg的乳化劑吐溫-80,將前面獲得的揮發(fā)油滴入該溶液,并不斷攪拌使之乳化,形成0/W型乳劑,隨后向其中加入140g的黃原膠,繼續(xù)攪拌均勻后加入三乙醇胺,調(diào)節(jié)pH值至7.0,在向其中滴加I. 2kg的聚乙二醇400,灌裝于IOml的鼻腔噴霧器中,獲得噴霧劑I。外用噴霧劑急性毒性實驗將昆明種小白鼠30只,雌雄各半,體重為18 24g,分為3組,在小鼠面部分別噴射前面制備的噴霧劑1,每日噴射3次,每日噴射的量分別為2ml、4ml和6ml,連續(xù)使用7日,結果小鼠無一死亡,進食、行為活動、體重正常,肉眼部檢心、肝、脾、肺、腎等重要臟器,結果均無異常改變,將小鼠處死,進行解剖并作各臟器組織學檢查,均未見異常病理學改變。皮膚過敏實驗將豚鼠30只,雌雄各半,體重25(T300g,分為3組,將豚鼠固定,剔除體表3X3cm的背毛,分別在其上噴射前面制備的噴霧劑1,每日噴射3次,每日噴射的量分別為2ml、4ml和6ml,連續(xù)使用7日,經(jīng)過實驗表明,皮膚過敏實驗為陰性。本發(fā)明制備的外用藥物噴霧劑2將320g三棱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揮發(fā)油,其萃取壓力為36MPa,萃取溫度為55°C,解析壓力為8MPa,解析溫度為30°C,萃取時間為3小時,CO2流量為20L/h,獲得揮發(fā)油,將鉤藤170g、西紅花550g、首烏藤380g、五加皮210g、蒼耳子350g、荊芥200g、生姜210g、紅景天330g、丹參650g、郁金430g、蓽茇210g、枳實260g、九里香230g、天仙藤270g均粉碎成30目的粉末,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12kg的水,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3kg的水,再次進行煎煮5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5,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200目的超微粉末,將獲得的超微粉末置于16kg的水中,攪拌溶解,獲得溶液,隨后加入60g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繼續(xù)攪拌溶解,再加入IOOg的乳化劑吐溫-80,將前面獲得的揮發(fā)油滴入該溶液,并不斷攪拌使之乳化,形成0/W型乳劑,隨后向其中加入140g的黃原膠,繼續(xù)攪拌均勻后加入三乙醇胺,調(diào)節(jié)pH值至7.0,在向其中滴加I. 2kg的聚乙二醇400,灌裝于IOml的鼻腔噴霧器中,獲得噴霧劑2。典型病例
譚某,男性,39歲。2009年10月20日初診?;歼^敏性鼻炎10余年,鼻癢,噴嚏,流清涕,晨起及遇風寒加重。服抗過敏藥物服時有效,停藥后又復發(fā);并多次服用中藥而療效欠佳??淘\時發(fā)鼻癢,窒塞酸脹,噴嚏,口干不欲飲,舌暗、舌尖瘀點、苔薄白,脈弦澀,證屬氣滯血瘀,將500g散劑I溶解在500ml水中,溶解均勻,供患者口服,每次250ml,每日3次,同時,每日采用噴霧劑I向患者鼻患處噴涂,每日噴涂5 7次,7天為I個療程,共服用4個療程,5日后諸癥減輕,又繼續(xù)服用3周,諸癥消失,隨訪I年未見復發(fā)。臨床資料患者資料兩組患者各80例,治療組男47例,女33例,年齡If 65歲,平均年齡32. 63± 13. 58,病程I 30年,平均病程7. 61 + 0. 32,對照組男42例,女38例,年齡10 60歲,平均年齡35. 27 ± 11. 06,病程f 28年,平均病程6. 95 土 O. 73,兩組患者性別2年齡及病程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P>0. 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有明確吸入物致敏原線索,有個人和(或)家族過敏性疾病史,發(fā)作期有典型的癥狀和體征,每項各I分,共3分;變應原皮膚試驗陽性反應,至少有I種為(++)或(++)以上、特異性IgE抗體檢測陽性或變應原鼻粘膜激發(fā)試驗陽性,且與皮膚試驗及病史符合,每項各2分,共4分。鼻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細胞和/或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陽性各得I分。根據(jù)以上計分標準,61分者診斷為常年性變應性鼻炎,3飛分者為可疑變應性鼻炎,(Γ2分可能為非變應性鼻炎。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根據(jù)冷方南主編《中醫(yī)證候辨治軌范》中氣虛血瘀證診斷標準及耳鼻喉科疾病特點而定。氣滯血瘀證主癥氣短,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自汗,惡風怕冷,納谷少馨,鼻粘膜蒼白或灰白水腫,舌淡胖或有齒痕,脈細(沉、弱),兼癥舌下絡脈暗紅、曲張,舌質紫暗或瘀斑、瘀點,脈弦細或澀或結代。治療及觀察方法治療組將500g散劑I溶解在500ml水中,溶解均勻,供患者口服,每次250ml,每日3次,同時,每日采用噴霧劑I向患者鼻患處噴涂,每日噴涂5 7次,7天為I個療程,共服用4個療程。對照組選用西藥斯特林(Cetrine,加拿大龍燈制藥有限公司,批號B0004,每次10mg,每日I次。服藥期間,兩組均停用其它抗過敏藥物,7天為I個療程,共服用4個療程。療效結果療效評定標準根據(jù)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記分的總合,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評定(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X 100%,療效評定標準·》51%為顯效;50°/Γ21%為有效,(20%為無效。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結果見表I表I兩組治療前后各癥狀積分比較(X土s)
權利要求
1.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和外用中藥組合物; 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包括黃芪、白扁豆、刺五加、制何首烏、蓮房、蒼耳子、荊芥、高良姜、熟地黃、白芍、茯苓、澤瀉、腫節(jié)風、川芎、益母草、卷柏、陳皮、枳殼; 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包括鉤藤、西紅花、首烏藤、五加皮、蒼耳子、荊芥、生姜、紅景天、丹參、郁金、三棱、蓽茇、枳實、九里香、天仙藤。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黃芪35 45重量份、白扁豆15 25重量份、刺五加25 35重量份、制何首烏20 30重量份、蓮房15 25重量份、蒼耳子3(Γ40重量份、荊芥2(Γ30重量份、高良姜15 25重量份、熟地黃30 40重量份、白芍25 35重量份、茯苓15 25重量份、澤瀉10 20重量份、腫節(jié)風25 35重量份、川芎55 65重量份、益母草40 50重量份、卷柏35 45重量份、陳皮25 35重量份、枳殼20 30重量份; 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鉤藤1(Γ20重量份、西紅花45 55重量份、首烏藤30 40重量份、五加皮15 25重量份、蒼耳子25 35重量份、荊芥10 20重量份、生姜15 25重量份、紅景天25 35重量份、丹參55 65重量份、郁金35 45重量份、三棱25 35重量份、蓽茇15 25重量份、枳實2(Γ30重量份、九里香15 25重量份、天仙藤2(Γ30重量份。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黃芪35 45重量份、白扁豆15 25重量份、刺五加25 35重量份、制何首烏20 30重量份、蓮房15 25重量份、蒼耳子3(Γ40重量份、荊芥2(Γ30重量份、高良姜15 25重量份、熟地黃3(Γ40重量份、白芍25 35重量份、茯苓15 25重量份、澤瀉10 20重量份、腫節(jié)風25 35重量份、川芎55 65重量份、益母草40 50重量份、卷柏35 45重量份、陳皮25 35重量份、枳殼2(Γ30重量份; 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鉤藤15 20重量份、西紅花5(Γ55重量份、首烏藤35 40重量份、五加皮20 25重量份、蒼耳子30 35重量份、荊芥15 20重量份、生姜20 25重量份、紅景天30 35重量份、丹參60 65重量份、郁金40 45重量份、三棱30 35重量份、蓽茇2(Γ25重量份、枳實25 30重量份、九里香2(Γ25重量份、天仙藤25 30重量份。
4.如權利要求I至3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黃芪40 45重量份、白扁豆20 25重量份、刺五加30 35重量份、制何首烏25 30重量份、蓮房20 25重量份、蒼耳子35 40重量份、荊芥25 30重量份、高良姜20 25重量份、熟地黃35 40重量份、白芍3(Γ35重量份、茯苓2(Γ25重量份、澤瀉15 20重量份、腫節(jié)風30 35重量份、川芎60 65重量份、益母草45 50重量份、卷柏40 45重量份、陳皮30 35重量份、枳殼25 30重量份; 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鉤藤1(Γ20重量份、西紅花45 55重量份、首烏藤30 40重量份、五加皮15 25重量份、蒼耳子25 35重量份、荊芥10 20重量份、生姜15 25重量份、紅景天25 35重量份、丹參55 65重量份、郁金35 45重量份、三棱25 35重量份、蓽茇15 25重量份、枳實2(Γ30重量份、九里香15 25重量份、天仙藤2(Γ30重量份。
5.如權利要求I至4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黃芪40重量份、白扁豆20重量份、刺五加30重量份、制何首烏25重量份、蓮房20重量份、蒼耳子35重量份、荊芥25重量份、高良姜20重量份、熟地黃35重量份、白芍30重量份、茯苓20重量份、澤瀉15重量份、腫節(jié)風30重量份、川芎60重量份、益母草45重量份、卷柏40重量份、陳皮30重量份、枳殼25重量份; 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各組分的重量份為鉤藤15重量份、西紅花50重量份、首烏藤35重量份、五加皮20重量份、蒼耳子30重量份、荊芥15重量份、生姜20重量份、紅景天30重量份、丹參60重量份、郁金40重量份、三棱30重量份、蓽茇20重量份、枳實25重量份、九里香20重量份、天仙藤25重量份。
6.如權利要求I至5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片劑、針粉、膠囊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顆粒劑、沖劑、丸劑、散劑、注射劑。
7.如權利要求I至5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藥物的劑型為膏劑、噴霧劑、醫(yī)藥紗布、貼劑、抹劑或酊劑。
8.權利要求I至5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散劑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內(nèi)服藥物中的川芎加相對于其質量5飛倍量水,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8 10小時,揮發(fā)油采用β-環(huán)糊精包合,包合條件為油環(huán)糊精水的質量比為1:8: 100,35 40°C下攪拌60分鐘,蒸餾后的藥液在溫度為15 20°C的條件下靜置12 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隨后干燥,采用超微粉碎機粉碎,獲得200目^300目的超微粉末; 第二步,將余下組分粉碎成20目^30目的粉末,按比例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濾渣質量2 4倍的水,再次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Γ1/5 ; 第三步,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809Γ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200目"300目的超微粉末; 第四步,將第一步獲得超微粉末和第三步獲得的超微粉末混合攪拌均勻,即為內(nèi)服藥物散劑。
9.權利要求I至5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口服液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內(nèi)服藥物中的川芎加相對于其質量5飛倍量水,水蒸汽蒸餾提取揮發(fā)油8 10小時,揮發(fā)油采用β-環(huán)糊精包合,包合條件為油環(huán)糊精水的質量比為1:8: 100,35 40°C下攪拌60分鐘,蒸餾后的藥液在溫度為15 20°C的條件下靜置12 2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隨后干燥,采用超微粉碎機粉碎,獲得200目 300目的超微粉末; 第二步,將余下組分粉碎成20目 30目的粉末,按比例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濾渣質量2 4倍的水,再次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Γ1/5 ;第三步,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809Γ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將第一步獲得的超微粉末加入其中,攪拌至完全溶解,用高速離心機離心后獲得上清液,加入相對于原始組分的混合物質量O. 0Γ0. 03倍的阿司巴甜,O. 0Γ0. 03倍的蔗糖,隨后加水至足量,攪拌均勻,過濾,灌封于IOml 口服液瓶中,100°C滅菌30分鐘,包裝,即得。
10.權利要求I至5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當所述外用藥物的劑型為噴霧劑時,其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中的三棱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揮發(fā)油,其萃取壓力為35MPa 37MPa,進一步優(yōu)選為36MPa,萃取溫度為50°C 60°C,進一步優(yōu)選為55°C,解析壓力為7MPa 9MPa,進一步優(yōu)選為8MPa,解析溫度28°C 32°C,進一步優(yōu)選為30°C,萃取時間為2 4小時,進一步優(yōu)選為3小時,CO2流量為18L/tT22L/h,進一步優(yōu)選為20L/h,獲得揮發(fā)油; 第二步,將所述外用藥物中的除三棱以外的各組分均粉碎成20目 30目的粉末,按比例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混合,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一過濾液,將過濾獲得的濾渣加入相對于濾渣質量2 4倍的水,再次進行煎煮3飛小時,煎煮液過濾,獲得第二過濾液,將第一過濾液和第二過濾液混合獲得混合液,濃縮除去水,獲得濃縮液,濃縮后的濃縮液的體積是濃縮前混合液的1/Γ1/5 ; 第三步,在濃縮液中加入醇濃度為809Γ90%的乙醇至含醇量達到80%以上,4°C下冷藏24小時,濾出沉淀,回收乙醇,濃縮,干燥,獲得干膏,放入超微粉碎機進行粉碎,獲得200目"300目的超微粉末; 第四步,將第三步獲得的超微粉末置于相對于其質量3飛倍的水中,攪拌溶解,獲得溶液,隨后加入占該溶液質量O. 29Π). 4%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繼續(xù)攪拌溶解,再加入占該溶液質量O. 29Π). 4%的乳化劑吐溫-80,將第一步獲得的揮發(fā)油滴入該溶液,并不斷攪拌使之乳化,形成0/W型乳劑,隨后向其中加入占該溶液質量O. 059Γ0. 1%的黃原膠,繼續(xù)攪拌均勻后加入三乙醇胺,調(diào)節(jié)pH值至7. 0,在向其中滴加占該溶液質量5°/Γ7%的聚乙二醇400,灌裝于鼻腔噴霧器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型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和外用中藥組合物;所述內(nèi)服中藥組合物包括黃芪、白扁豆、刺五加、制何首烏、蓮房、蒼耳子、荊芥、高良姜、熟地黃、白芍、茯苓、澤瀉、腫節(jié)風、川芎、益母草、卷柏、陳皮、枳殼;所述外用中藥組合物包括鉤藤、西紅花、首烏藤、五加皮、蒼耳子、荊芥、生姜、紅景天、丹參、郁金、三棱、蓽茇、枳實、九里香、天仙藤,該中藥組合物具有療效高、改善鼻堵、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復發(fā)率,降低白介素4(IL-4)的水平的功效。
文檔編號A61P37/08GK102895640SQ20121041862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26日
發(fā)明者江志鑫 申請人:江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