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三通式氣管套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該產品整體滅菌,根據(jù)生產材料的不同,可以重復使用,也可以單人次使用,有效地解決氣管切開病人吸痰同時的供氧問題,實現(xiàn)了供應室清洗、滅菌、一對一更換,使用、管理做到科學、便捷、規(guī)范,有較好的臨床使用前景。
背景技術:
氣管套管是醫(yī)院必備的病人搶救或治療的器械之一。目前國內臨床廣泛使用的氣管套管(1)沒有側通管,當病人在吸痰時,未能實現(xiàn)同步供氧。致病人血氧飽和度下降;沒有配套的、編碼相對應的備用內套管,使臨床無法實現(xiàn)一對一的更換使用;C3)無法實現(xiàn)內套管的集中消毒管理。為此本發(fā)明人結合醫(yī)院的臨床需要,形成現(xiàn)行方案。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xiàn)有氣管套管的不足,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的發(fā)明人公開了一種 《新型的三通式氣管套管》,在傳統(tǒng)氣管套管的基礎上1、在主通氣內套管上側加了一個側通氣管;2、一個帶編碼的氣切套管配備一個相同編碼的內套管、一個相同編碼的備用內套管,實現(xiàn)一對二更換;3、氣切套管的活動翼上有兩個對稱的扁孔,便于連接頸帶;4、氣切套管與內套管是通過自動鎖點實現(xiàn)鎖緊;5、制作材料采用不銹鋼金屬、柔軟的熱敏材料。這樣,為醫(yī)護人員更換內套管以及供應室消毒供應提供了操作性,做到使用、消毒、管理科學規(guī)范。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1是氣切套管圖,由套管⑴、活動翼(2)、扁孔(3)、鎖點⑷組成。圖2是三通式內套管圖,由套管(1)、活動翼(2)、側通氣管(3)組成。圖3是備用三通式內套管圖,由套管(1)、活動翼O)、側通氣管(3)組成,結構組成與內套管相同。圖4是助插內芯圖,助插內芯由芯頭(1)、芯柱O)、芯尾(3)組成。圖5是頸帶圖,頸帶由帶體(1)、帶扣(2)組成。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地,本《新型三通式氣管套管》主要由氣切套管(圖1)、三通式內套管(圖2)、 備用三通式內套管(圖3)、助插內芯(圖4)、頸帶(圖5)組成。本實用新型可采用熱敏醫(yī)用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不銹鋼金屬材料制成,要求1、 表面光滑,無楞角;2、各部件配合緊密,裝卸方便;3、氣密性好;4、套管和內套管鎖性好;5、 頸帶材料舒適,松緊適宜。本實用新型內的氣切套管為側斜管狀;三通式內套管和備用三通式內套管的上部套管為直管狀、側通氣管為側斜45%管狀、下部與氣切套管為相同側斜度管狀。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在主通氣內套管上側加了一個側通氣管,類似斜三通結構, 平時關閉側管,在吸痰或清洗時,根據(jù)需要可以開啟,實現(xiàn)同步吸氧;同時,一個帶編碼的氣切套管配備一個相同編碼的內套管、一個相同編碼的備用內套管,實現(xiàn)一對二更換,內套管和備用內套管標注相對應的編碼,使臨床實現(xiàn)一對一的更換使用,并且集中消毒管理;氣切套管的活動翼上有兩個對稱的扁孔,便于連接頸帶;氣切套管與內套管是通過自動鎖點實現(xiàn)鎖緊。上述附圖及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
權利要求1.三通式氣管套管,其特征是主要由氣切套管(1)、三通式內套管O)、備用三通式內套管(3)、助插內芯、頸帶(5)組成,其中氣切套管(1)上有活動翼,翼上標注編碼;三通式內套管O)、備用三通內套管(3)的側通氣管有管蓋,可以開和關;內套管和備用內套管均有統(tǒng)一的編碼。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式氣切套管,其特征是在主通氣內套管上側加了一個側通氣管。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式氣管套管,其特征是一個帶編碼的氣切套管配備一個相同編碼的內套管、一個相同編碼的備用內套管,實現(xiàn)一對二更換。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式氣管套管,其特征是氣切套管的活動翼上有兩個對稱的扁孔,便于連接頸帶。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式氣管套管,其特征是氣切套管與內套管是通過自動鎖點實現(xiàn)鎖緊。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式氣管套管,其特征是制作材料采用不銹鋼金屬、柔軟的熱敏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類。新型三通式氣管套管主要由氣切套管(1)、三通式內套管(2)、備用三通式內套管(3)、助插內芯(4)、頸帶(5)組成。本品在套管上標注編碼,在內套管上標注相同的編碼,一個套管配備2個相同的內套管,每個內套管上側加一個通氣管。實現(xiàn)1、解決氣切病人吸痰、清洗和通氣同步。2、一個套管配備2個對應的內套管,通過編碼管理,一對一更換,消毒和使用科學便捷。3、側通氣管在需要時打開,接鼻氧管通氣,不需要時關閉。本品是傳統(tǒng)氣管套管的改良、替代產品,使病人和醫(yī)護人員均受益。
文檔編號A61M16/04GK202078624SQ20112001683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16日
發(fā)明者宋振蘭, 崔明 申請人:宋振蘭, 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