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及其制備方法
一種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及其制備方法(一)技術領域[ooo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膏貼,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
泄瀉多見于西醫(yī)學的急慢性腸炎1胃腸功能紊亂1過敏性腸炎1潰瘍性結腸炎1腸結核等。西醫(yī)學認為腹瀉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當攝入大量不吸收的高滲溶質,使體液被動進入腸腔時,可導致滲透性腹瀉;由于胃腸道水與電解質分泌過多或吸收受抑制而引起的分泌性腹瀉;當腸粘膜完整性因炎癥1潰瘍等病變而受到損傷時,造成大量滲出而形成滲出性腹瀉(炎癥性腹瀉);當胃腸運動關系到腔內水電解質與腸上皮接觸的時間縮短時,直接影響到水的吸收,形成胃腸運動功能異常性腹瀉。泄瀉亦稱“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瀉出如水樣。古人將大便溏薄者稱為“泄”,大便如水注者稱為“瀉”。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夏秋兩季多見。本癥可見于多種疾病,臨床可概分為急性泄瀉和慢性泄瀉兩類,大便稀薄,甚至水樣,次數增多,一般無膿血和里急后重。大便質薄而勢緩者為泄,大便如水而勢急者為瀉,因各種原因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或元氣不足,脾腎虛衰所致。泄瀉病變臟腑主要在脾1胃和大小腸。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1飲食不節(jié)1情志所傷及臟腑虛弱等,脾虛濕盛是導致本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兩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目前西醫(yī)的治療手段多采用抗炎藥物,療效低,副作用大,依賴性強,一旦停藥易復發(fā),治標不治本。中醫(yī)治本,但中藥煎劑的煎熬過程麻煩費時,又難服用,旅行攜帶也不方便,口服療效不迅速。
發(fā)明內容[o003]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療效顯著1安全可靠1使用方便的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o005] 一種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其特殊之處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制成[o006] 大黃50—150份高良姜50—150份 丁香50—150份[o007] 郁金30一70份附子lOO一200份吳茱萸50—150份[o008] 五倍子30一70份胡椒50—150份豬苓50—150份[o009] 白芷30一70份木香30一70份肉桂50—150份[oo10] 花椒30一70份干姜30一70份車前子50—150份[oo11] 澤瀉50—150份蒼術50—lOO份雞內金50—150份[oo12] 梅花冰片30一70份 麝香卜3份,上述所有藥重量卜2倍的蜂蜜。[oo13] 本發(fā)明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其優(yōu)選的方案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制成[oo14] 大黃lOO份高良姜lOO份丁香lOO份[oo15] 郁金50份附子150份吳茱萸lOO份[oo16] 五倍子50份 胡椒lOO份豬苓lOO份[oo17] 白芷50份木香50份肉桂lOO份
花椒50份 干姜50份車前子100份澤瀉100份 蒼術70份雞內金100份梅花冰片50份麝香2份,上述所有藥重量1-1. 5倍的蜂蜜。本發(fā)明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固體原料洗凈干燥,稱取所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超微粉碎后混勻,高壓 滅菌得藥粉;(2)將蜂蜜置于鍋內加熱至沸騰,除去浮沫及雜質,再置鍋中緩熬至紅棕色離火;(3)將熬煉的蜂蜜倒入藥粉內,邊倒蜂蜜邊攪動藥粉,以無干藥粉時停止倒蜜,揉 成藥團;(4)將藥團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蜜丸,將蜜丸制成膏貼。治療方法用時取一貼膏貼粘肚臍上固定,每貼貼3天,一月為一療程,一般1-3個 療程即可治愈。使用臍療的原則(1)臍療前仔細詢問患者病史,有無皮膚過敏者。(2)孕婦宜慎用或忌用臍療,有墮胎或毒副作用的藥物更應慎用或禁用,以免發(fā)生 墮胎流產。(3)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如疼痛、過敏反應、病情加重等,應立即去藥。注意事項①治療前先用75%酒精棉球對臍及周圍皮膚常規(guī)消毒,以免發(fā)生感染,皮膚有破 損者,最好不要使用臍療方法;②取仰臥位,充分顯露臍部,用藥后外敷紗布或膠布貼緊,也可用寬布帶固定,覆 蓋于臍部;③由于臍療藥物吸收較快,故用藥開始幾天個別患者(尤其用走竄或寒涼藥時) 會出現腹部不適或隱痛感,一般幾天后可自行消失;④本治療法宜在室內進行,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涼,體虛者、老年人尤應注意;⑤禁忌孕婦禁用;皮膚有潰瘍過敏慎用。煉制蜂蜜的目的,除去雜質,如死蜂,蠟質等破壞酶殺滅微生物,適當除去部分水 分以增強粘合力,促進部分糖的轉化,增加穩(wěn)定性。煉蜜程度分為嫩蜜、中蜜、老蜜三種(1)嫩蜜將蜂蜜置于鍋內,加熱至沸騰,溫度105-115°C,含水量約20%,相對密 度為1. 34左右,色稍變深略有粘性;(2)中蜜將蜂蜜繼續(xù)加熱達116_118°C,含水量約10%,色呈淺紅色,表面沸騰著 均勻有光澤細泡,用手捻搓有粘性,但兩手離開時,無細長絲出現;(3)老蜜將蜜繼續(xù)加熱到119_122°C,含水量約4%,相對密度1. 4以上,顏色呈 紅棕色,表面翻騰著紅棕色氣泡,粘性強,兩手指捻之,出現白色長絲,滴入水中成珠狀而不散。按藥料的成分不同,煉制蜂蜜時分別熬為老蜜、中蜜或嫩蜜即藥料以草根、樹皮 為主,纖維多不易粘結的用老蜜(但不是‘滴水成珠’那樣已超過了老蜜的粘結度,制成的 丸藥干硬);藥料中以含糖或含膠質或含淀粉較多容易粘結的用嫩蜜;藥料成分適中的用 中蜜。而老蜜、中蜜、嫩蜜的判斷,習稱“看火色”,掌握不好,作出的丸藥就質量不高。
4
煉制蜂蜜的量以所有藥重量的1-1. 5倍即可,若藥料中糖質、膠質、淀粉較多的, 則以所有藥重量的1-2倍為宜。蜜丸的軟硬度受到煉蜜的老嫩影響,調整的方法是太硬可 適量加入已煉好的蜂蜜;太軟可適量加入藥粉充分反復調勻即可。將蜜丸制成膏貼后要密封,陰涼處保存。臍,位于腹部正中凹陷處,是新生兒臍帶脫落后遺留下來的一個生命根蒂組織,名 為神,又稱“臍中”、“氣舍”、“氣合”、“維合”、“環(huán)谷”、“命蒂”,屬中醫(yī)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 中醫(yī)稱臍中為“神闕”,臍居正中,如門之闕,神通先天?!督浹目疾臁分赋?,“神”乃心靈 生命力,“闕”是君主居城之門,可見,神闕穴是生命力居住的地方。當胎兒在母體中生長、發(fā) 育時,均依靠臍帶的供血和營養(yǎng)輸送,以維持胎兒的生命活動,所以古代中醫(yī)學家把臍看做 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故稱之神闕。由此可看出臍(神闕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為生命 的根本?!峨y經.六十六難》曰“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鄙耜I穴 位于大腹中央的臍部,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氣舍,介于中下焦之間,所以為經氣的匯海,五 臟六腑之本,并且神闕穴和人體重要的經脈、五臟六腑相互聯(lián)系、相通,從而使它能通過其 特殊性而起到獨特的治療作用。臍療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歸納如下;(1)溫通陽氣,回陽蘇厥,張介賓曰‘雖至陰之地,而實元陽之宅?!枤饽巳松?之本,所謂有‘得陽氣乃生,失陽氣者夭’之說。臍療以溫熱藥物作用臍部,通過藥物的溫熱 刺激,能興奮呼吸中樞,加速血液循環(huán),使陽氣溫通或脫陽得固,從而達到回陽復厥蘇的目 的;(2)通經活絡,行氣止痛,選用溫熱藥物貼臍后,借助藥物的溫通作用,可激發(fā)經絡 之氣,能起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通則不通’的目的;(3)通調三焦,利水消腫,三焦者主決瀆,利用藥物或貼法的刺激作用于臍后,能激 發(fā)三焦的氣化功能,促進氣機運暢,經隧通達,使小便通利,達到消腫的目的;(4)健脾和胃,升清降濁,臍為中下焦之樞紐,臍療通過藥物或他法的刺激促進了 其吸收作用,使脾和胃腸功能旺盛,清陽得升,濁陰下降,達到健脾和胃,降逆止瀉的目的;(5)收斂止汗,固精止帶,臍療后通過藥物吸收和經絡的傳導,調整了臟腑陰陽之 不平衡,使氣血調暢,營衛(wèi)通利,精氣神津有歸,從而起到斂汗固表、澀精固帶之效;(6)調理沖任,固經安胎,臍近沖任督帶四脈,其中任為諸陰之海,主胞宮;沖為血 海,主生殖,婦人的經、帶、胎、產諸疾與沖督帶四脈息息相關,臍療可起到溫補下元、調理沖 任的作用;(7)強壯保健,卻病延年,臍為先天之命蒂,又為后天之氣舍,先后天之本源皆歸于 此,以溫藥作用于臍中,能溫腎壯陽,補中益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增強人體抗 病能力,起保健、防病、益壽延年的作用。從現代醫(yī)學角度來看(1)臍部給藥不經過消化系統(tǒng),較少通過肝臟,避免了對消化道的刺激以及肝臟代 謝對藥物成分的破壞,從而使藥物更好地發(fā)揮療效;(2)藥物刺激臍部的神經末梢,影響機體神經系統(tǒng)而起到調整作用。從解剖部位 看,臍部靠近腹腔和盆腔,腹腔和盆腔內有自主神經的主要神經叢存在,如腹腔叢、腸系膜 間叢、腹下叢及盆腔叢等;還有最主要的神經節(jié),如腹腔節(jié)、腸系膜節(jié)、主動脈腎節(jié)、腸系膜下節(jié),它們支配所有腹腔和盆腔的臟器和血管,包括膈肌、肝、脾、胃、腸、腎、腎上腺、輸尿 管、膀胱、卵巢、子宮(或輸精管)及其所屬的全部血管,因此,臍部有較強而迅速的吸收能 力,有良好的感受功能及傳導功能。當用各種適宜病情的藥物施治于臍部時均能刺激局部 神經末梢,再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反射與傳導,調整機體自主神經的機能,改善了內臟及組織的 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增強了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從而達到強身健體、防病治病之目 的;(3)臍部的皮膚較薄嫩,神闕穴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以母血從此處供胎兒營養(yǎng)、發(fā) 育,亦為腹壁最后閉合處,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臍下無脂肪組織,皮膚筋膜直 接相連,這些都有利于藥物的直接吸收。臍與經絡、臟腑的關系臍療之所以可以治療全身上百種疾病,并有預防和保健養(yǎng)生的作用,還在于其與 人體的經絡、臟腑存在非同一般的關系。經絡是人體特有的結構和組成部分之一,是人體 運行氣血的通道,其溝通機體內外、上下,是人體成為一個完整的、有機的統(tǒng)一體,并借以行 氣血、營陰陽,使人體的各部功能得以保持協(xié)調和相對平衡。臍與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關 系密切,為4條經脈所過之處。臍首先是“任脈”上的一個重要穴位,任脈行腹正中,入臍中 央。任脈為“諸陰之?!笔芗{于足三陰和手三陰脈氣,經其脈氣與手足各陰經交匯。在中 極、關元穴與足三陰交會,在天突、廉泉穴與陰維脈交會,在陰交穴與沖脈交會,足三陰經上 交于手三陰經,故任脈聯(lián)系了所有陰經,也就是臍通過任脈與全身的陰經相通。所以,臍療 能通過經絡中氣血運行作用,影響其他經脈,從而達到健脾溫胃、回陽救逆、蘇厥固脫、和胃 理腸、行氣利水、散結通滯等作用。故任脈、督脈、沖脈、帶脈以及全身的經脈發(fā)生病理改變 時,出現的疝氣、帶下、上腹痛、少腹痛、痔瘡、泄瀉、尿血、咳嗽、小便不利、呃逆、嘔吐、腰痛、 水腫、臌脹、月經不調、乳脹、乳痛以及孕產疾病和胸腹部內臟機能失調、元氣虛弱等病癥都 可以通過對神闕穴的施治而得到治療。神闕穴在生理上和治療上尤對任脈、督脈、沖脈、帶 脈和手足三陰經具有代表性,這種論點早已被大量的醫(yī)療實踐和實驗證明。此外,古人還認為臍與經脈還存在以下特殊關系臍療對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神闕穴是保健強壯常用穴,現代醫(yī)學認為,神闕穴有抗炎、殺菌和增強機體免疫力 的作用,所以臍是一個具有特殊治療意義的重要部位。古人以雄鼠糞填臍艾灸,可延年益 壽,其原因在于雄鼠糞填臍灸作用于免疫系統(tǒng),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和抗腫瘤的 作用,同樣中藥貼臍也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臍療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機制在于借助藥物 刺激臍部的皮膚,通過神經反射作用,激發(fā)機體的調節(jié)功能,使機體某些抗體形成,免疫力 提高,從而提高人體抗病防病機能。此外,現代數學理論證明,臍位于人體黃金點,是調整人 體的最佳作用點。藥物經臍部吸收的途徑主要有(1)通過臍部通道角質層轉運(包括細胞內擴散和細胞間質擴散)和表皮深層轉 運,而被吸收的藥物可通過一種或多種途徑進入血液循環(huán);(2)水合作用角質層的含水量為環(huán)境相對濕度的函數,中藥膏貼臍部外貼“形附 里而不離,氣閉藏而不泄”,局部形成一種汗水難以蒸發(fā)擴散的密閉狀態(tài),使角質層含水量 由5% -15%增加至50%,角質層經水合作用后可膨脹成多孔狀態(tài),易于藥物穿透,實踐證
6明藥物的透皮速度可因此而增加4-5倍,同時還能使皮溫從32°C增至37°C加速血液循環(huán);(3)表面活性劑作用蜜丸中含的皂,它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可促進被動擴散的吸 收,增加表皮類脂膜對藥物的通過率;(4)芳香性藥物的促進作用梅花冰片、麝香等芳香藥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質類固 醇透皮能力提高8-10倍;(5)透皮吸收促進劑使藥物呈分子狀態(tài)或亞分子狀態(tài)均勻地分布于基質中,以 利于迅速均勻地透皮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既促進了外用藥的吸收,又保持了血液濃度的穩(wěn) 定;(6)本發(fā)明“切于臍部,御于內里,鑷于吸氣,融于滲液”,外治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 環(huán)系統(tǒng)發(fā)揮其本身的藥理作用,還有調整各系統(tǒng)組織器官功能和機體免疫功能,也可擴張 局部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huán),對血液成分起到調速作用,促進藥物的滲透吸收和傳播從而 增強全身效應;(7)膏貼經臍給藥方式藥物從介質中釋放,經臍、皮下毛細血管吸收進行體循 環(huán)。敷臍療法是將配好的藥物敷于患者的肚臍上,蓋上塑料薄膜和紗布,然后用膠布 固定。中醫(yī)用臍療治病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對肚臍這個部位十分重視,稱它為“神闕”。 《道藏》一書解釋說“神者,變化之極也,故名之以‘神’;‘闕’為中門,以示顯貴?!敝嗅t(yī)認 為,肚臍是心腎交通的“門戶”,即神氣升降出入、變化消長的地方,屬任脈的一個重要穴位, 能通達五臟六腑,調節(jié)各臟腑生理活動。正如清代名醫(yī)吳師機所說,“神闕給藥,可以通經走 絡,開竅透骨?!睆哪毑拷o藥,有利于藥物歸經,使藥效循經直達病所,調整氣血陰陽,以驅除 病邪、扶助正氣,對防治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現代醫(yī)學理論看,肚臍皮膚最薄,比其 他透皮給藥部位更容易透人。同時,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組織,臍下腹膜有豐富的血管,外用 藥物較易吸收,并能迅速進入血液循環(huán),生物利用度高,藥力可直達病所,達到治療的目的。 另外,臍部末梢神經豐富,感覺敏銳,通過藥熨刺激,還能調節(jié)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改善各臟器 的功能。敷臍療法簡便易行,既可減輕藥物對肝腎的毒副作用,又可以免除內服藥物對胃腸 道的刺激,患者容易接受特別適合服藥困難的嬰幼兒和老年人。臨床廣泛應用于內、外、婦、 兒各科疾病。本發(fā)明的中藥膏貼專門用于治療腸炎,諸藥相合使氣達血行脈通,從而達到攻補 兼施的目的,臨床應用安全,施于臍部局部組織內的藥物濃度顯著高于其血液濃度,故發(fā)揮 作用充分,局部療效明顯優(yōu)于內治,且取效迅速,適應癥廣,多種藥物配伍,利用相互間的協(xié) 同或抵抗作用,提高了療效,減少了不良反應,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共治療299例,總有 效率達97%。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的制備方法,采用如下步驟(1)將固體原料洗凈干燥,稱取大黃100克、高良姜100克、丁香100克、郁金50 克、附子150克、吳茱萸100克、五倍子50克、胡椒100克、豬苓100克、白芷50克、木香50 克、肉桂100克、花椒50克、干姜50克、車前子100克、澤瀉100克、蒼術70克、雞內金100克、梅花冰片50克、麝香2克,超微粉碎后混勻,高壓滅菌得藥粉;(2)將1890克蜂蜜置于鍋內用武火加熱至沸騰,除去浮沫及雜質,再置鍋中用文 火緩熬至紅棕色離火;(3)將熬煉的蜂蜜用勺子倒入藥粉內,同時用粗竹筷在藥粉內成圓周攪動,邊倒蜂 蜜邊攪動藥粉,以看不到干藥粉時停止倒蜜,但又不能加的太多,蜜多了丸子不易成形,調 好后揉成藥團;(4)將藥團經搓條、和丸等常規(guī)方法制成蜜丸,和丸時可用少許芝麻油點于掌心以 使藥丸光亮,將蜜丸制成6克重餅狀,用規(guī)格12x12厘米的兩層膏藥被子夾當中,即成膏貼。治療方法用時取一貼膏貼粘肚臍上固定,每貼貼3天,一月為一療程,一般1-3個 療程即可治愈。超微粉碎、高壓滅菌均為現有技術,不再詳述。實施例2 該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由以下重量的組分制成大黃50克、高良姜50克、丁香50克、郁金30克、附子100克、吳茱萸50克、五倍子 30克、胡椒50克、豬苓50克、白芷30克、木香30克、肉桂50克、花椒30克、干姜30克、車 前子50克、澤瀉50克、蒼術50克、雞內金50克、梅花冰片30克、麝香1克、蜂蜜1290克。實施例3 該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由以下重量的組分制成大黃150克、高良姜150克、丁香150克、郁金70克、附子200克、吳茱萸150克、 五倍子70克、胡椒150克、豬苓150克、白芷70克、木香70克、肉桂150克、花椒70克、干 姜70克、車前子150克、澤瀉150克、蒼術100克、雞內金150克、梅花冰片70克、麝香3克、 蜂蜜2300克。實施例4:臨床觀察(1) 一般資料本發(fā)明人于1995年至今對299例腸炎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年齡16到72歲, 病程1年-14年不等。(2)治療方法用時取一貼膏貼粘肚臍上固定,每貼貼3天,一月為一療程,一般 1-3個療程即可治愈。注意事項①治療前先用75%酒精棉球對臍及周圍皮膚常規(guī)消毒,以免發(fā)生感染,皮膚有破 損者,最好不要使用臍療方法;②取仰臥位,充分顯露臍部,用藥后外敷紗布或膠布貼緊,也可用寬布帶固定,覆 蓋于臍部;③由于臍療藥物吸收較快,故用藥開始幾天個別患者(尤其用走竄或寒涼藥時) 會出現腹部不適或隱痛感,一般幾天后可自行消失;④本治療法宜在室內進行,注意保暖,以免患者受涼,體虛者、老年人尤應注意;⑤禁忌孕婦禁用;皮膚有潰瘍過敏慎用。(3)療效評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恢復正常。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坝行А迸R床癥狀明顯好轉?!盁o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4)治療效果臨床治愈221例,占74% ;顯效33例,占11% ;有效36例,占12% ;無效9例,總 有效率97%。典型病例1李某,女,35歲,患慢性腸炎10多年,病情遷延反復,大便溏薄,腹脹腸鳴,面色咣 白,神疲肢軟,納差,希暖畏寒,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制膏貼貼臍,每貼貼3天,一月為一療 程,三個療程治愈至今無復發(fā)。2蔡某,女,44歲,患慢性腸炎,久瀉遷延不愈,倦怠乏力,稍有飲食不當或勞倦過 度即復發(fā),泄瀉反復不愈,在外治療效果不理想,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制膏貼貼臍,每貼 貼3天,一月為一療程,兩個療程治愈。3張某,女二8歲,腸炎,平時多有胸肋脹悶,噯氣少食,每因抑郁腦怒或情緒緊張 時,發(fā)生腹痛泄瀉,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制膏貼貼臍,每貼貼3天,一月為一療程,一個療 程治愈,至今無復發(fā)。4劉某,男,63歲,患慢性腸炎,每于黎明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瀉后痛減,腰膝酸 軟,形寒肢冷,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制膏貼貼臍,每貼貼3天,一月為一療程,兩個療程治 愈,至今無復發(fā)。
權利要求
1.一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制成大黃50-150份 郁金30-70份 五倍子30-70份 白芷30-70份 花椒30-70份 澤瀉50-150份 梅花冰片30-70份高良姜50-150份丁香50-150份附子100-200份 胡椒50-150份 木香30-70份 干姜30-70份 蒼術50-100份吳茱萸50-150份 豬苓50-150份 肉桂50-150份 車前子50-150份 雞內金50-150份麝香1-3份,上述所有藥重量1-2倍的蜂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組分制成大黃100份 郁金50份 五倍子50份 白芷50份 花椒50份 澤瀉100份高良姜100份 附子150份 胡椒100份 木香50份 干姜50份 蒼術70份丁香100份 吳茱萸100份 豬苓100份 肉桂100份 車前子100份 雞內金100份梅花冰片50份麝香2份,上述所有藥重量1-1. 5倍的蜂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驟(1)將固體原料洗凈干燥,稱取所述重量份數的各原料藥,超微粉碎后混勻,高壓滅菌 得藥粉;(2)將蜂蜜置于鍋內加熱至沸騰,除去浮沫及雜質,再置鍋中緩熬至紅棕色離火;(3)將熬煉的蜂蜜倒入藥粉內,邊倒蜂蜜邊攪動藥粉,以無干藥粉時停止倒蜜,揉成藥團;(4)將藥團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蜜丸,將蜜丸制成膏貼。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中藥膏貼,特別公開了一種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及其制備方法。該治療腸炎的臍部外用藥,其特殊之處在于由以下組分制成大黃、高良姜、丁香、郁金、附子、吳茱萸、五倍子、胡椒、豬苓、白芷、木香、肉桂、花椒、干姜、車前子、澤瀉、蒼術、雞內金、梅花冰片、麝香、蜂蜜。本發(fā)明的中藥膏貼專門用于治療腸炎,諸藥相合使氣達血行脈通,從而達到攻補兼施的目的,臨床應用安全,施于臍部局部組織內的藥物濃度顯著高于其血液濃度,故發(fā)揮作用充分,局部療效明顯優(yōu)于內治,且取效迅速,適應癥廣,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共治療299例,總有效率達97%。
文檔編號A61K31/045GK102068680SQ20101056993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韓世昌, 韓金帥, 韓金濤 申請人:韓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