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現(xiàn)場及行進中救護用氧氣袋,尤其涉及一種防殘留護
氧型氧氣袋。
背景技術:
當傳統(tǒng)氧氣袋的內腔壓力衰減至與大氣壓相等時便停止排氧,不能使 極其有限的救生氧得到最及時和最充分的利用。責任心強的醫(yī)護人員會囑咐護工/擔架 手/家屬對氧氣袋施壓排出殘留氧供患者吸用,但是施加多大的壓力才合適難以掌握。且 因氧氣袋較大不適合抓擠,抱擠需雙手配合進行,既不方便又不衛(wèi)生,對著患者壓擠也不合 適。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于2002年5月1日公告了一種“仿膽節(jié)氧式無殘留氧氣袋”的實用新 型專利(專利號ZL01215387.7,申請日2001年2月28日),其缺陷在于①氧氣袋的內 囊由膠質材料制成,在炎熱的天氣里容易老化發(fā)黏;②給氧過程中的氧氣袋的內囊內始終 處于正壓狀態(tài),氧氣袋的氧導管上的調節(jié)器為無極(無檔)調節(jié)器,若操作不當開啟過猛, 就會像氣球穿孔車胎放炮一樣會導致極其有限救生氧瞬間全部丟失;③氧氣袋的氧導管上 沒有設置氧流提示裝置,而氧流調節(jié)器是設置在氧導管外壁上其氧流的調節(jié)全憑操作者個 人感覺(附注本發(fā)明文件中的符號“/”指的是“或”),何時斷流難以察覺,很難適時合理 調控。本發(fā)明第一和第二設計人于2009年8月11日前往廣州某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急 診科探望一位急癥朋友時發(fā)現(xiàn),其搬動患者、推平架車及院內患者便攜給氧的操作全由男 性護工(擔架手)代勞,尤其是便攜給氧的操作十分“麻利”,當其打開氧氣袋的氧導管上 的調節(jié)器之后,那繃繃硬的氧氣袋就像氣球穿孔一樣瞬間變癟,此時的患者當是虛無吸氧。 因此可以認為,這樣的吸氧僅能起到安慰患者及其家人的作用。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與2005 年9月14日公告了一種“一次性便攜式氧氣流速/濕化瓶”的實用新型專利(ZL專利號 200320102342 1),其缺陷是①在霉雨季節(jié)里或在多雨悶熱的天氣里,患者吸入過多的氣 態(tài)水會加重其胸悶不適感,尤其不適合肺水腫的患者使用;②沒有設置調檔式氧氣流速調 控裝置,其氧流的調節(jié)仍需依靠操控氧氣袋的氧導管上的輪槽夾式調節(jié)器(與目前國產(chǎn)輸 液器上的滴速調節(jié)器的結構雷同但稍大)來完成,若操作不當開啟過猛過大,就會像氣球 穿孔車胎放炮那樣,容易造成氧氣袋內極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間丟失或過快流失;③結構較 為復雜,體積相對較大,醫(yī)療成本相對較高。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①防止開啟氧氣袋的氧導管的動作過猛或過大可能 導致的氧氣袋內極其有限救生氧瞬間全部丟失或過快流失;②防止開啟過小可能導致的患 者虛無吸氧而延誤救治;③在現(xiàn)場救護的過程中,能將氧氣袋內的殘留氧均勻逼出供患者 吸用。使氧氣袋內極其有限救生氧得到最及時、最合理、最有效和最充分的利用。本發(fā)明是通過提供一種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而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的。它由貯氧 囊、充氣泵及安裝有氧流調控閥裝置的氧導管及附設的并能均勻逼出貯氧囊內殘留氧的加 壓囊所構成。所述的氧導管設置在貯氧囊上并與之貫通,所述的充氣泵設置在加壓囊上并 與之貫通。進一步,所述氧導管上設置有一種能夠顯示氧導管腔內氧氣流動狀況的氣動式氧 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進一步,所述的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為一種固定設置在氧導管上或活動連接在氧導管外口上的并與氧導管內腔貫通的氣動盒、氣動管、氣動式碟形風車或氣動式 玉鐲形規(guī)道盒。進一步,所述的氧流調控閥裝置為一種固定設置在氧導管上或活動連接在氧導管 外口上并與氧導管內腔貫通的兩檔閥裝置或三檔閥裝置。進一步,所述的充氣泵是一種能供手動抓擠的手動充氣球。 進一步,所述氧導管的氧導管外口上活動配備有一種能夠防止氧氣泄漏的氧導管 外口密封件。進一步,所述貯氧囊的邊部設置有懸掛件或手提件。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的氧氣袋及防膽節(jié)氧式無殘留氧氣袋相比,其優(yōu)點在于①能 夠提示氧流狀況;②能根據(jù)氧氣袋內腔壓力的變化,適時合理調節(jié)氧流,能避免操作不當開 啟過猛或過大所致氧氣袋內極其有限的救生氧瞬間全部丟失或過快流失;③能將殘留氧均 勻逼出供患者吸用,使極其有限救生氧得到最及時、最合理和最充分的利用。本發(fā)明附配件 的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與一次性便攜式氧氣流速/濕化瓶相比,其優(yōu)點在于① 能避免臨時灌裝濕化液或制備濕化液所致的麻煩,既便利又節(jié)時;②適合霉雨季節(jié)、多雨悶 熱天氣及肺水腫患者便攜給氧使用。
為便于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了解本發(fā)明,下面結合十個附圖(兩種 優(yōu)選實施方式)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構思。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平置俯視)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雙腔袋2 (貯氧囊16充氧后)的矢狀 剖面圖及充氣泵14(手動加壓球)的右視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雙腔袋的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 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的雙腔袋的矢狀剖面圖。圖5為圖1所示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氧流調控閥裝置的另一種具體實施方 式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冠狀剖面)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1所示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氧流調控閥裝置的又一種具體實施方 式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透視)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其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的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透視 示意圖。圖8為圖1所示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氧流調控閥裝置的再一種具體實施方 式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所示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雙腔袋66 (貯氧囊71充氧后)的矢 狀剖面圖,其充氣泵14(手動加壓球)的左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圖1、2、3、4、5、6、7、8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它由 雙腔袋2、氧導管1、充氣泵14及活動連接在氧導管1氧導管外口 3上的氧流調控閥裝置8 所構成。雙腔袋2的貯氧囊16上設有氧導管1,雙腔袋2的加壓囊15 (外附式加壓囊,所謂“外附式加壓囊”是指附設在貯氧囊外壁的加壓囊)上設有充氣泵14(本實施例為手動 充氣球,與汞柱血壓計的充氣球雷同,當然所述的充氣泵也涵蓋其它種類的充氣泵);其使 用方法在于向貯氧囊16內充氧時,首先打開充氣泵14的氣閥,給氧后期發(fā)現(xiàn)貯氧囊16變 癟時,應先關閉充氣泵14的氣閥,然后按照呼吸節(jié)律均勻充氣逼出殘留氧供患者吸用。懸 掛件5可掛在平架車的輸液架上,也可系以繩線供手提用(手提件)。氧流調控閥裝置8是 一種三檔閥裝置,它由進氧接口 4,排氧接口 13,細通道的軟管11及其開關10 (滑扣)所構 成的小檔及由中通道的軟管6及其開關12 (滑扣)所構成的中檔及由粗通道的軟管7及其 開關9 (夾頭)所構成的大檔所構成。進氧接口 4(進氧接頭)能供氧導管外口 3活動過盈 連接(套接),排氧接口 13 (排氧接頭)能供給氧管的入氧接口(入氧管栓)活動過盈連接 (套接)以防氧氣泄漏。細通道的軟管11、中通道的軟管7與粗通道的軟管8相互貫通其 外觀呈中字形。初始給氧階段開啟小檔以防操作不當開啟過猛致氧氣袋內極其有限的救生 氧瞬間丟失,同時能防止開啟過小導致患者虛無吸氧;氧氣袋由硬變軟時,開啟中檔以防開 啟過大致氧氣袋內極其有限救生氧過快流失;氧氣袋由軟變癟時(指氧氣袋內壓與大氣壓 相等時),開啟大檔同時向加壓囊15內充氣,逼出殘留氧供患者吸用;使氧氣袋內極其有限 的救生氧得到最及時、最合理和最充分的利用。如圖1、3、4所示,可采用雙腔袋17 (圓形,充氧后呈碟形)替換雙腔袋2,當然所述 的雙腔袋也涵蓋正方形、橄欖形等形狀的雙腔袋(不一一畫出)。雙腔袋17中的一個腔為 貯氧囊19另一個腔為加壓囊20 (外附式加壓囊)。懸掛件18適合手指提攜,也可系以繩線 或用于固定。如圖1及圖5所示,可采用開設有進氧接口 21及排氧接口 34的氧流調控閥裝置 23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29替換氧流調控閥裝置8。氧流調控閥裝置23是一種 兩檔閥裝置,它由細通道的軟管26及其開關24(滑扣)所構成的小檔及由中通道的軟管 22及其開關25(滑扣)所構成的中檔所構成。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29是一種氣 動管,它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管體31、進氧口 27、排氧口 33及安裝在管體31內腔基 座32上的彈性支撐絲30及氣沖罩28所構成;排氧口 33移行演變?yōu)榕叛踅涌?34,氣沖罩 28接受來自進氧口 27氧流的沖擊而遠離進氧口 27,隨之所接受的沖擊力減弱而回彈,如此 周而復始產(chǎn)生抖動。初始給氧階段關閉中檔開啟小檔,氧氣袋由硬變軟時關閉小檔開啟中 檔,氧氣袋由軟變癟時或當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變?yōu)殪o止狀態(tài)時將小檔及中檔都 打開(等同于大檔,因此也可將其視為三檔閥裝置),同時向加壓囊內充氣,逼出殘留氧供 患者吸用。如圖1、6及圖7所示,可采用開設有進氧接口 35及排氧接口 46的氧流調控閥裝 置36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42替換氧流調控閥裝置8。氧流調控閥裝置36是 一種三檔閥裝置(為現(xiàn)有技術的開設有大通孔、中通孔、小通孔的三檔旋塞)。氣動式氧氣 流動狀況提示裝置42是一種氣動式玉鐲形規(guī)道盒;它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玉鐲形 盒體43、進氧口 39、排氧口 45及位于玉鐲形盒體43內腔的由輕質材料制成的一個或一個 以上的氣動游子兒41所構成;進氧口 39的外口 38與氧流調控閥裝置36的排氧口 37相銜 接,進氧口 39的內口 40移行演變?yōu)楸饪诓⑴c玉鐲形盒體43內腔貫通,排氧口 45的內口 44 為扁口以防游子兒脫出,排氧口 45的外口移行演變?yōu)榕叛踅涌?46。氣動游子兒41在氧流 的沖擊下及在氧流所產(chǎn)生的引力作用下及在慣性的作用下能沿玉鐲形盒體43的圓形內腔規(guī)道作不勻速轉動。當然,也可以將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42設置到氧流調控閥裝 置36的上方。如圖6圖7所示,也可用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48 (氣動盒)替換氣 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42,它由進氧口、排氧接口、透明或半透明的餅狀盒體47及它 腔內的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由輕質材料制成的氣動子兒49所構成。由于氣動子兒49相互關 系不穩(wěn)定,在氧流驅動下,會發(fā)生翻騰狀運動。如圖1圖8所示,可采用開設有進氧接口 62及排氧接口 56的氧流調控閥裝置57 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52替換氧流調控閥裝置8。氧流調控閥裝置57是一種兩 檔閥裝置,它由細通道的軟管59、中通道的軟管60及其開關58 (蝶形滑扣)所構成的小檔 及中檔以及開設在它兩端上的進氧口 61及排氧口 50所構成。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 置52是一種氣動式碟形風車,它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碟形殼體54、進氧口 51、排氧 口 55及安裝在碟形殼體54內腔的風車53所構成,風車53的葉片呈勺形,當然也可采用其 它慣用形狀的葉片。氧流調控閥裝置57排氧口 50與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52進氧 51銜接貫通。進氧接口 62能供雙腔袋2上的氧導管1的氧導管外口 3活動過盈連接(套 接),排氧接口 56能供給氧管的入氧接口活動過盈連接(套接)以防氧氣泄漏。初始給氧 階段關閉中檔開啟小檔,氧氣袋由硬變軟時或當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52停止轉 動時關閉小檔開啟中檔,氧氣袋由軟變癟時或當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52再次停 車時,將小檔中檔全部打開(等同于大檔),同時按照呼吸節(jié)律向加壓囊15內充氣均勻逼出 殘留氧供患者吸用。實施例2:圖9、10示出了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它由雙腔袋66、手提件67、充氣 泵14、氧導管64、氧導管外口密封件68及固定設置在氧導管64上(兩端之間)的氧流調 控閥裝置63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65所構成。氧導管64設置在雙腔袋66的貯 氧囊70上并與之貫通;充氣泵14設置在加壓囊71上并與之貫通;氧導管外口密封件68是 一個能夠活動插置在氧導管外口 69腔內的密封塞,并可將其系在手提件67、充氣泵14的導 管或氧導管64內口那一頭上以防跌落被污染或丟失。本發(fā)明不局限于以上實施方式,以上實施方式所給出的附圖為示意圖,以上實施 式是為了讓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據(jù)此而實現(xiàn)的例子,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結構形式以及 所用材料的限制。很容易理解,上述實施方式的一些技術特征可以省略、位移、相互置換或 可用一些功能雷同的部件替換,就像26個英文字母可以組成許多同義詞那樣,完全可以分 解重組重新配置或分解使用。例如①如圖5、6、8及圖9所示,完全可以用目前廣泛使用的 輪槽夾式氧流調節(jié)器(與國產(chǎn)輸液器/輸血器的調節(jié)器的結構雷同)替換氧流調控閥裝置 23、36、57、63,開啟的動作緩慢一點兒便可以了 ;②如圖1、3及9所示,可將充氣泵制成圓球 形、管形或活塞式等;③如圖1、5、6及圖8所示,既可將氧流調控閥裝置8固定設置在氧導 管1兩端之間的氣路上,也可將氧流調控閥裝置23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29固 定設置在氧導管1兩端之間的氣路上,還可將氧流調控閥裝置36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 示裝置42/氧流調控閥裝置57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52固定設置在氧導管1兩 端之間的氣路上;④如圖5及圖8所示,既可將氧流調控閥裝置23與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 提示裝置29的位置互換。也可將氧流調控閥裝置57與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52 的位置互換,還可將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29、52互換;⑤如圖1及圖9所示,并不 要求它們的氧導管與充氣泵必須互對,既可將它們并列設置在同一邊部或同一個角部,還可將它們分別設置在兩個相鄰的邊部或角部;⑥如圖9所示,完全可以像圖1、5那樣,將氧 流調控閥裝置63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65分離出來增設進氧接口及排氧接口后 并將其活動連接在氧導管外口上;⑦如圖9所示,可以省略氧流調控閥裝置63,并根據(jù)貯氧 囊的軟、硬、癟三種變化適時進行調節(jié);⑧所述的“外附式加壓囊”還可以包含如同血壓計袖 囊(帶)那樣的加壓囊(不另作圖);所述的加壓囊還可以包含內置式加壓囊,其結構形式 猶如仿膽節(jié)氧式氧氣袋的內囊,其不同之處在 于仿膽節(jié)氧式氧氣袋的內囊為貯氧囊,它是 利用彈性回縮逼出殘留氧,而本發(fā)明的內囊設有充氣泵(不另作圖),它是靠充入大氣逼出 其周圍(貯氧囊內)的殘留氧。如此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的,因此應當指出,即使對于本領域 最普通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在接觸本發(fā)明之后完全可以舉一反三,或處于生產(chǎn)設備、技術 標準及生產(chǎn)成本等方面的考慮,進而還可以利用本發(fā)明的構思作出若干改進或變通,毋庸 置疑,這些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它由貯氧囊、充氣泵及安裝有氧流調控閥裝置的氧導管及附設的并能均勻逼出貯氧囊內殘留氧的加壓囊所構成;所述的氧導管設置在貯氧囊上并與之貫通,所述的充氣泵設置在加壓囊上并與之貫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導管上設置有能 夠顯示氧導管腔內氧氣流動狀況的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
3.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流調控閥裝置 為固定設置在氧導管上或活動連接在氧導管外口上并與氧導管內腔貫通的兩檔閥裝置或 三檔閥裝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氣泵是一種能 供手動抓擠充氣的手動充氣球。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氣泵是一種能 供手動抓擠充氣的手動充氣球。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氣泵是一種能 供手動抓擠充氣的手動充氣球。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氣泵是一種能 供手動抓擠充氣的手動充氣球。
9.根據(jù)權利要求2、4、6或8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動式 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為固定設置在氧導管上或活動連接在氧導管外口上的并與氧導管 內腔貫通的氣動盒、氣動管、氣動式碟形風車或氣動式玉鐲形規(guī)道盒。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2、3、4、5、6、7或8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 氧導管的氧導管外口上活動配備有能夠防止氧氣泄漏的氧導管外口密封件。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導管的氧導管外 口上活動配備有能夠防止氧氣泄漏的氧導管外口密封件。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2、3、4、5、6、7、8或11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貯氧囊的邊部設置有懸掛件或手提件。
13.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貯氧囊的邊部設置 有懸掛件或手提件。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貯氧囊的邊部設 置有懸掛件或手提件。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2、3、4、5、6、7、8、11、13或14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加壓囊為附設在貯氧囊外壁上的外附式加壓囊或設置在貯氧囊腔內的內置式 加壓囊。
16.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壓囊為附設在 貯氧囊外壁上的外附式加壓囊或設置在貯氧囊腔內的內置式加壓囊。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壓囊為附設 在貯氧囊外壁上的外附式加壓囊或設置在貯氧囊腔內的內置式加壓囊。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壓囊為附設 在貯氧囊外壁上的外附式加壓囊或設置在貯氧囊腔內的內置式加壓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防殘留護氧型氧氣袋,它由貯氧囊、加壓囊、充氣泵及安裝有氧流調控閥裝置及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的氧導管所構成;氧導管設置在貯氧囊上,充氣泵設置在加壓囊上。其特點是①初始給氧階段關閉中檔開啟小檔以防開啟過猛致貯氧囊內極其有限救生氧瞬間丟失;②貯氧囊由硬變軟時調為中檔給氧,以防開啟過大致貯氧囊內有限救生氧過快流失;③貯氧囊由軟變癟時或當氣動式氧氣流動狀況提示裝置變?yōu)殪o止狀態(tài)時調為大檔(將小檔中檔都打開,等同于大檔)給氧,同時按照患者呼吸節(jié)律向加壓囊內充氣,均勻逼出殘留氧供患者吸用,使極其有限的救生氧得到最及時、最合理和最充分的利用。供出診救護、轉科轉院及輔助檢查便攜給氧使用。
文檔編號A61M16/00GK101862495SQ20101022009
公開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7日
發(fā)明者楊桂麗, 陳振業(yè), 陳磊 申請人:廣東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