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鉤藤天麻膠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的說是一種鉤藤天麻膠囊。
背景技術:
中風是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吶斜,語言不利,半身 不遂,或僅有吶僻不遂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疾病,其特點是發(fā)病急驟,變化 迅速,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常留有后遺癥;中醫(yī)認為,中風為本虛 標實之證,在本為陰陽偏勝,氣機逆亂;'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濁壅塞, 瘀血內(nèi)阻。目前用于治療中風的中西藥物有很多,但大多效果不明顯, 對人體有副作用,尚無理想的治療藥物,無法滿足患者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治療 中風的中藥制劑,即鉤藤天麻膠囊,具有平肝潛陽,化痰通絡的功效, 對患者無毒副作用。
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鉤藤 天麻膠囊,由羚羊角粉、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郁金、膽南星、 丹參和川芎組成,各中草藥的重量份數(shù)及加入比例是羚羊角粉 3~6g、天麻40~60g、鉤藤40~60g、石決明50~70g、梔子20 30g、 郁金20 40g、膽南星20 30g、丹參50 70g、川芎40 60g。
本發(fā)明,鉤藤天麻膠囊的制備方法是將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中 草藥,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數(shù)及加入比例烘干、粉碎、過篩、均勻混合、 裝入膠囊,制成鉤藤天麻膠囊。本發(fā)明,鉤藤天麻膠囊的用法及用量是,口服,每次4 6粒,每 日3次。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據(jù)中醫(yī)理論結(jié)合多年治療經(jīng)驗,使用常 見中草藥配置而成,成本低,無毒副作用,根據(jù)病理,以平肝潛陽, 化痰通絡為療法,對于中風急癥、頭痛、眩暈、失眠、語言不利,肢 體活動不遂有很好的療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
鉤藤天麻膠囊,由羚羊角粉、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郁金、
膽南星、丹參和川芎組成,各中草藥的重量份數(shù)及加入比例是羚羊
角粉3~6g、天麻40~60g、鉤藤40~60g、石決明50 70g、梔子20~30g、 郁金20 40g、膽南星20 30g、丹參50 70g、川芎40 60g。
本發(fā)明,鉤藤天麻膠囊的制備方法是:將技術方案所述的中草藥, 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數(shù)及加入比例烘干、粉碎、過篩、均勻混合、裝入 膠囊,制成鉤藤天麻膠囊。
本發(fā)明,鉤藤天麻膠囊的用法及用量是,口服,每次4 6粒,每 日3次。
典型病例
1、李某,女,62歲,高血壓,高脂血癥3年,于2005年2月 15日突發(fā)言語不利,左側(cè)上、下肢不遂,在附近診所給丹參片、阿
司匹林、華佗再造丸口服2周,效果不佳,左側(cè)上、下肢肌力n。,
給本發(fā)明的鉤藤天麻膠囊口服,每次5粒,每日三次,3周后,左側(cè)上、下肢肌力達IV。,能自己行走,言語不利也明顯好轉(zhuǎn),繼續(xù)口服
鉤藤天麻膠囊3周,癥狀基本消失。
2、王某,男,66歲,高脂血癥,糖尿病5年余,2005年11 月20日突發(fā)眩暈、言語不利,右側(cè)肢體不遂,肌力ir ,顱腦CT: 腦梗塞,給予丹參、脈絡寧靜點,并予本發(fā)明的鉤藤天麻膠囊6粒,
每日3次口服,治療3周,病人言語流利,右側(cè)上、下肢肌力達nr
+,能自己緩慢行走,繼續(xù)給予鉤藤天麻膠囊口服2周病情基本痊愈。
權利要求
1、鉤藤天麻膠囊,其特征在于由羚羊角粉、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郁金、膽南星、丹參和川芎組成,各中草藥的重量份數(shù)及加入比例是羚羊角粉3~6g、天麻40~60g、鉤藤40~60g、石決明50~70g、梔子20~30g、郁金20~40g、膽南星20~30g、丹參50~70g、川芎40~60g。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鉤藤天麻膠囊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草藥,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數(shù)及加入比例烘干、 粉碎、過篩、均勻混合、裝入膠囊,制成鉤藤天麻膠囊。
全文摘要
鉤藤天麻膠囊,由羚羊角粉、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郁金、膽南星、丹參和川芎組成,各中草藥的重量份數(shù)及加入比例是羚羊角粉3~6g、天麻40~60g、鉤藤40~60g、石決明50~70g、梔子20~30g、郁金20~40g、膽南星20~30g、丹參50~70g、川芎40~60g。其制備方法是將上述的中草藥,按照所述的重量份數(shù)及加入比例烘干、粉碎、過篩、均勻混合、裝入膠囊,得到鉤藤天麻膠囊。具有平肝潛陽,化痰通絡的功效,對于中風急癥、頭痛、眩暈、失眠、語言不利,肢體活動不遂有很好的療效;成本低,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9/00GK101411852SQ20081023100
公開日2009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劉志宏, 席孟杰, 栗清顯, 新 羅, 董學敏, 鄭紅銀, 高鮮會 申請人:汝州市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