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醫(yī)用注射針,更確切地說是涉及一種改進針座套管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
為防止注射器在使用后又誤扎醫(yī)護人員或清潔人員,造成不必要的傳染或傷害,目前醫(yī)用注射器的研究、開發(fā)及改進重點基本上是針對傳統(tǒng)式針筒于使用完畢后對注射器的處理而作的,于是出現(xiàn)了不少安全結構式的注射器,如美國第556267、5405327、5569203、5899887及5395346號專利等。該等專利技術的共同特點是提供一種針座與針筒的組合式結構,使之在使用后可將注射針及針座回拉至針筒內(nèi),不會發(fā)生誤扎事故。而其共同的不足之處是由于設計時主要考慮的問題是使注射針與針座在結合上具有穩(wěn)固性及可回拉性,特別是二者間在結合時的氣密性更是設計時需考慮的問題,而在其制造生產(chǎn)及組裝時,必先將針座與針筒嵌卡結合,再在高溫、衛(wèi)生條件下作滅菌處理(如果先作高溫滅菌處理,再作嵌卡結合,則會產(chǎn)生接觸污染),如此,在針座與針筒的組合結構之間,因嵌卡組合產(chǎn)生的應力及本身材料等因素將受高溫影響而產(chǎn)生變化或變形,導致不能達到原設計的氣密度要求,無法維持一定的氣密度,甚至產(chǎn)生嵌合松動的情況。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是對具有回拉式針座的安全注射器的改進,針座與針筒在組裝時形成的是未嵌合狀態(tài),可防止高溫滅菌時的變形,以保持原設計的氣密性;可防止針座與針筒在未嵌合前與外界碰觸污染,且組裝容易,操作便利。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包括有針筒、推桿、帶有針頭的針座、針蓋和針座套管,針座套管套設在針座、針蓋與針筒的結合部位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針座套管是一中空管體,中空管體的內(nèi)徑形成上端小的上錐緣和底端大的下錐緣,于內(nèi)壁緣且偏于上端處形成卡緣;針蓋套設在針座頂緣處,針座套管穿套針蓋底緣及針筒的縮頸緣,形成注射使用前的針座與針筒間的非嵌合的組合結構;所述的針座在針蓋下壓時嵌合于針筒的縮頸緣處;所述的針蓋在上拉時可一并拉出針座套管,形成注射使用時的針座與針筒的組合結構。
本發(fā)明的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通過所設計的針座套管,可保持針座與針筒在組裝時形成未嵌合狀態(tài),使在做高溫滅菌時因無嵌合應力而可防止發(fā)生高溫時的變形問題,保持原設計的組合氣密性。本發(fā)明的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通過套置針座套管,而可防止針座與針筒在未嵌合時因與外界碰觸而污染,同時也有組裝簡易、使用時僅需將針蓋下壓而推動針座嵌合至針筒內(nèi)即可,具有使用操作上的便利性。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
圖1是本發(fā)明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立體分解結構示意2是本發(fā)明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針座套管結構示意3是本發(fā)明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組裝結構示意4是本發(fā)明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針座與針筒嵌合狀態(tài)示意5是本發(fā)明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實施注射時的狀態(tài)示意6是本發(fā)明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實施注射后的狀態(tài)示意7是本發(fā)明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實施注射后針座回拉狀態(tài)示意1至圖7中,1為針座套管,11為卡緣,12為上錐緣,13為下錐緣。2為針筒,21為斜面凹緣,22為縮頸緣,23為嵌勾。3為推桿,31為活塞,32為嵌合錐。4為針座,41為針頭,42為嵌緣,43為嵌合槽。5為針蓋,51為錐面緣,52為底緣。
參見圖1、圖3,本發(fā)明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包括針座套管1、針筒2、推桿3、針座4和針蓋5。其中針筒2、推桿3、針座4及針蓋5的結構與傳統(tǒng)安全式注射器相同,本發(fā)明的改進在于針座套管1的結構及其與其它部件結合部分的結構。
結合參見圖2,針座套管1是一中空管體,中空內(nèi)徑形成上端較小的上錐緣12和底端較大的下錐緣13,二者在管體內(nèi)壁且略為偏向上端處形成卡緣11。
針座4的中間部位形成嵌緣42,針座4上開設有嵌合槽43,針座4的頂端是針頭41。針筒2頂端為縮頸緣22,其開口處形成一斜面凹緣21,針筒2與針座4套合時與針座4的壁面間形成嵌勾23,如圖3中所示,即針筒2與針座4相結合的部分。
組裝時,針座4及其上針頭41先套置入針蓋5中,針蓋5的內(nèi)徑與針座4上嵌緣42上方的外徑迫近緊固,完成針座4與針蓋5間的組合,即組成針頭部分。再將針座套管1從上述針頭部分的針蓋5的上端穿套至針蓋底緣52,底緣52位于針座套管1內(nèi)徑的卡緣11下方,針蓋5的錐面緣51、底緣52分別與針座套管1的上錐緣12、下錐緣13呈貼合狀態(tài),形成定位,完成針座套管1的組合,并通過針座套管1將針座4完全套合在內(nèi),與外界成隔離,以防止接觸污染。此時,再將前述的針座套管1以其內(nèi)徑下錐緣13底端套設于針筒2的縮頸緣22外緣,如圖3中所示,形成注射前的組合狀態(tài),此時,針座4的底端部分并未嵌入于針筒2內(nèi),只位于針筒2上方的斜面凹緣21斜面區(qū)域處,如此組裝后,即可對整個安全式注射器進行高溫滅菌處理。
在高溫處理過程中,針座4與針筒2并未嵌合,因此不會因應力問題而造成變形。使用時,操作者按壓針蓋5的頂端,此時針蓋5會順勢將針座4下壓,使針座4的嵌緣42下移而嵌合縮頸緣22內(nèi)的嵌勾23,使針座4無法再由針筒2的前端退出,而針座4的嵌緣42下方的外徑與針筒2的縮頸緣22內(nèi)徑迫緊固定,形成相互迫緊的穩(wěn)固定位狀態(tài),如圖4中所示,達到設計的氣密性要求,最后再將針蓋5反向(即向上)拉升,并通過底緣41卡頂針座套管1的卡緣11而順勢將針蓋5及針座套管1一并取出,如圖5中所示,完成注射前的全部組裝,此時操作者即可用于注射。
完成注射后,推桿3推行至針筒2頂端,推桿3頂端的嵌合錐32則與針座4的嵌合槽43相嵌合,如圖6中所示,因此,再將推桿3下拉,則可順勢將針座4拉離縮頸緣22,而使針座4及針頭41退至針筒2內(nèi),如圖7中所示,這就是回拉式安全注射器的結構。
本發(fā)明通過對針座套管的改進,使針座與針筒在作高溫滅菌處理時,沒有因先行嵌合產(chǎn)生應力而導致高溫變形的問題,可保持原設計的氣密度,修正了原注射器的缺點。此外,針座套管還具有防止針座、針筒在未嵌合使用前與外界的接觸污染作用,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包括有針筒、推桿、帶有針頭的針座、針蓋和針座套管,針座套管套設在針座、針蓋與針筒的結合部位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針座套管是一中空管體,中空管體的內(nèi)徑形成上端小的上錐緣和底端大的下錐緣,于內(nèi)壁緣且偏于上端處形成卡緣;針蓋套設在針座頂緣處,針座套管穿套針蓋底緣及針筒的縮頸緣,形成注射使用前的針座與針筒間的非嵌合的組合結構;所述的針座在針蓋下壓時嵌合于針筒的縮頸緣處;所述的針蓋在上拉時可一并拉出針座套管,形成注射使用時的針座與針筒的組合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改進結構的安全式注射器,包括針筒、推桿、帶有針頭的針座、針蓋和針座套管,針座套管套設在針座、針蓋與針筒的結合部位處。組裝時,針座可暫不與針筒嵌卡,使高溫滅菌處理時不會因嵌卡應力造成變形而影響氣密度,且有針座套管的套置保護可防止針座與針筒在使用前與外界接觸受污染。注射使用前,先下壓針蓋,使針座與針筒嵌合完成使用狀態(tài)組裝,再上拉針蓋并一并帶出針座套管,就可實施注射。組裝方便、操作便利。
文檔編號A61M5/32GK1267555SQ00105970
公開日2000年9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4月24日
發(fā)明者黃吳順, 李仲仁 申請人:黃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