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鞋底和鞋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體,述鞋底本體上設(shè)有多組凸起的具有彈性的第一防滑體,第一防滑體包括呈“品”字形分布的三組防滑柱,防滑柱為五邊形,防滑柱的直邊朝向第一防滑體的中心處并相互連接為一體,第一防滑體的底部具有沿其輪廓外延設(shè)置的凹槽,凹槽低于鞋底本體的表面。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鞋子,鞋子具有防滑鞋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呈“品”字形分布的五邊形防滑柱與地面的接觸相互獨立、但整體又相互連接為一個防滑體,當(dāng)?shù)孛婢哂蟹e水時,防滑柱可防止其頂部的觸面與地面之間形成流體層,防滑柱之間的間隙可排出流體,從而提高觸面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起到防滑的效果。
【專利說明】防滑鞋底和鞋子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鞋履結(jié)構(gòu)領(lǐng)域,尤其涉及防滑鞋底和帶有防滑鞋底的鞋子。
【背景技術(shù)】
[0002]鞋底的防滑設(shè)計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把鞋底設(shè)計為具有多個著地突起模塊、且著地面呈平滑狀,該著地面與模塊的立面垂直相交;另外一種是把鞋底設(shè)計成為各個模塊的著地面為帶有細微凹凸的粗糙面的結(jié)構(gòu)。但無論采用的是何種結(jié)構(gòu),基本原理在于提高打濕的地面與鞋底的著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從而避免打滑,前一種結(jié)構(gòu)是通過使鞋底和地面的接觸面之間不形成流體膜,后一種結(jié)構(gòu)是通過使流體從接觸面排出,從而分別提高鞋底與地面的摩擦力。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鞋底防滑手段,提供一種防滑鞋底和鞋子,對現(xiàn)有的防滑結(jié)構(gòu)進行改進來達到更好的防滑效果。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體,述鞋底本體上設(shè)有多組凸起的具有彈性的第一防滑體,所述第一防滑體包括呈“品”字形分布的三組防滑柱,所述防滑柱為五邊形,防滑柱的直邊朝向第一防滑體的中心處并相互連接為一體,第一防滑體的底部具有沿其輪廓外延設(shè)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低于鞋底本體的表面。
[0005]進一步地,還包括凸起的第二防滑體,所述第二防滑體為等腰三角形柱體,第二防滑體頂端與地面接觸的觸面上設(shè)有十字槽,第二防滑體的底部具有沿其輪廓外延設(shè)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低于所述鞋底本體的表面。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體和第二防滑體交錯設(shè)置于所述鞋底本體的前掌和后掌處,第一防滑體和第二防滑體具有相同的高度。
[0007]進一步地,所述鞋底本體上設(shè)置的多組所述第一防滑體具有不同的尺寸,尺寸較大的第一防滑體設(shè)置于鞋底本體內(nèi),尺寸較小的第一防滑體環(huán)繞尺寸較大的第一防滑體設(shè)置于靠近鞋底本體邊緣的位置。
[0008]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鞋子,所述鞋子具有上一技術(shù)方案中所述的防滑鞋底。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呈“品”字形分布的五邊形防滑柱與地面的接觸相互獨立、但整體又相互連接為一個防滑體,當(dāng)?shù)孛婢哂蟹e水時,防滑柱可防止其頂部的觸面與地面之間形成流體層,防滑柱之間的間隙可排出流體,從而提高觸面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起到防滑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防滑鞋底的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防滑體的放大示意圖。
[0012]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13]10、鞋底本體;11、第一防滑體;11’、第一防滑體;12、防滑柱;13、凹槽;14、第二防滑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內(nèi)容、構(gòu)造特征、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jié)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15]本實用新型最關(guān)鍵的構(gòu)思在于:采用多組具有三根呈“品”字形分布的五邊形防滑柱,防滑柱可防止其頂部的觸面與地面之間形成流體層,防滑柱之間的間隙可排出流體,從而提高觸面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起到防滑的效果。
[0016]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施例為一種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體10,述鞋底本體10上設(shè)有多組凸起的具有彈性的第一防滑體11,所述第一防滑體11包括呈“品”字形分布的三組防滑柱12,所述防滑柱12為五邊形,防滑柱12的直邊朝向第一防滑體11的中心處并相互連接為一體,第一防滑體11的底部具有沿其輪廓外延設(shè)置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低于鞋底本體10的表面。
[0017]從上述描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呈“品”字形分布的五邊形防滑柱與地面的接觸相互獨立、但整體又相互連接為一個防滑體,當(dāng)?shù)孛婢哂蟹e水時,防滑柱可防止其頂部的觸面與地面之間形成流體層,防滑柱之間的間隙可排出流體,從而提高觸面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起到防滑的效果。
[0018]進一步地,參閱圖1,作為對上述實施例的改進,包括凸起的第二防滑體14,所述第二防滑體14為等腰三角形柱體,第二防滑體14頂端與地面接觸的觸面上設(shè)有十字槽,第二防滑體14的底部具有沿其輪廓外延設(shè)置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低于鞋底本體10的表面。第二防滑體14的三角形的頂尖部可朝向鞋底本體10的前方或后方,且不同朝向的第二防滑體14可相互搭配,并進一步地通過第一防滑體11和第二防滑體14的配合能夠提升本實施例的防滑鞋底的防滑性能,第二防滑體14的十字槽使得流體能夠及時排出,無法形成流體膜。
[0019]進一步地,參閱圖1,作為對上述實施例的改進,第一防滑體11和第二防滑體14交錯設(shè)置于鞋底本體10的前掌和后掌處,第一防滑體11和第二防滑體14具有相同的高度,這樣第一防滑體11和第二防滑體14就能夠協(xié)同作用,共同提高防滑效果。
[0020]進一步地,參閱圖1,作為對上述實施例的改進,所述鞋底本體10上設(shè)置的多組所述第一防滑體具有不同的尺寸,尺寸較大的第一防滑體11設(shè)置于鞋底本體10內(nèi),尺寸較小的第一防滑體11’環(huán)繞尺寸較大的第一防滑體11設(shè)置于靠近鞋底本體10邊緣的位置,這樣就使得尺寸較大的第一防滑體11無法覆蓋到的位置可以采用尺寸較小的第一防滑體11’來進行覆蓋,確保整個鞋底本體都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更好地滿足使用者的不同穿著需求。
[0021]最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包括一種鞋子,該鞋子具有上述多個實施例中所述的防滑鞋底,上述多個實施例中的防滑鞋底可適配于除了具備特殊功能的鞋子外的多種鞋面,只要對防滑功能有要求的鞋子,都可采用上述多個實施例中的一個或多個進行組合后與不同的鞋面搭配使用,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滑效果。
[002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滑鞋底和帶有防滑鞋底的鞋子都具有呈“品”字形分布的五邊形防滑柱,該防滑柱與地面的接觸相互獨立、但整體又相互連接為一個防滑體,當(dāng)?shù)孛婢哂蟹e水時,防滑柱可防止其頂部的觸面與地面之間形成流體層,防滑柱之間的間隙可排出流體,從而提高觸面與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起到防滑的效果;并且,在上述多個具有改良的實施例中,通過添加第二防滑體或者采用不同尺寸的第一防滑體來布滿鞋底本體的表面,都能夠進一步提高其防滑性能,滿足使用者在更廣泛的使用場景中使用。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jié)構(gòu)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guān)的【技術(shù)領(lǐng)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體上設(shè)有多組凸起的具有彈性的第一防滑體,所述第一防滑體包括呈“品”字形分布的三組防滑柱,所述防滑柱為五邊形,防滑柱的直邊朝向第一防滑體的中心處并相互連接為一體,第一防滑體的底部具有沿其輪廓外延設(shè)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低于鞋底本體的表面。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凸起的第二防滑體,所述第二防滑體為等腰三角形柱體,第二防滑體頂端與地面接觸的觸面上設(shè)有十字槽,第二防滑體的底部具有沿其輪廓外延設(shè)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低于所述鞋底本體的表面。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體和第二防滑體交錯設(shè)置于所述鞋底本體的前掌和后掌處,第一防滑體和第二防滑體具有相同的高度。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體上設(shè)置的多組所述第一防滑體具有不同的尺寸,尺寸較大的第一防滑體設(shè)置于鞋底本體內(nèi),尺寸較小的第一防滑體環(huán)繞尺寸較大的第一防滑體設(shè)置于靠近鞋底本體邊緣的位置。
5.一種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子具有權(quán)利要求1至4任意一項所述的防滑鞋底。
【文檔編號】A43B13/22GK203986367SQ201420317223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6月13日
【發(fā)明者】王宗光 申請人:莆田薩拉曼戶外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