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特別是涉及一種鞋底。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對鞋的要求不僅僅局限在對腳進行保護,而且還能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高跟鞋的出現(xiàn)滿足了人們的需求。高跟鞋能改變穿鞋者站姿和步態(tài),使穿鞋者看上去更加修長。但是穿著高跟鞋不能進行長時間的行走、爬山等運動。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鞋的鞋底和鞋跟都是固定不變的,但現(xiàn)實生活中,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往往需要穿著不同類型的鞋子,例如參加一些比較正式的場合需要穿高跟鞋,而長時間步行、登山則需要穿低跟鞋,人們?yōu)?了應對不同場合的需要往往腳上穿一雙鞋,還需在身邊另外備一雙鞋,這樣很不方便。而鞋的高跟和低跟取決于鞋底的設置,因此,如何使同一雙鞋底具有高跟和低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鞋底,可以實現(xiàn)高跟和低跟的相互轉(zhuǎn)換,使用方便。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鞋底,包括與所述鞋底相鉸接的鞋跟,所述鞋跟包括連接部、高跟部和低跟部,所述高跟部的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大于所述低跟部的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鞋底相鉸接,所述高跟部和所述低跟部卡置于所述鞋底設置的卡置槽。優(yōu)選的,所述卡置槽設有兩個連接部件,兩個所述連接部件相對設置,所述連接部件設有第一連接孔,所述連接部設有連接凸起,所述連接凸起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凸起置于兩個所述連接部件之間,且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卡置于所述第一連接孔。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部件為橫截面為半圓形的連接部件。優(yōu)選的,所述卡置槽設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兩端對應設有連接柱,所述連接部設有連接凹槽,所述連接凹槽對應設置有第二連接孔,所述突起部置于所述連接凹槽,且所述連接柱卡置于所述第二連接孔。優(yōu)選的,所述卡置槽與所述高跟部和所述低跟部相卡接的位置設有彈性件。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部為所述高跟部與所述低跟部相交的頂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包括設有高跟部和低跟部的鞋跟,鞋跟通過連接部與鞋底相鉸接,鞋底設有卡置高跟部和低跟部的卡置槽,高跟部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大于低跟部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當高跟部端面與地面相接觸時,處于第一工作狀態(tài),低跟部卡置于卡置槽;當?shù)透颗c地面接觸時,處于第二工作狀態(tài),高跟部卡置于卡置槽。因為鞋跟與鞋底相鉸接,可以將高跟部與低跟部相互轉(zhuǎn)換,以實現(xiàn)工作狀態(tài)間的轉(zhuǎn)換,從而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低跟或高跟,因此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可以使同一雙鞋具有高跟和低跟,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不需要用兩雙鞋來實現(xiàn)高跟和低跟轉(zhuǎn)換,因此使用方便。通過設置卡置高跟部和低跟部的卡置槽,在處于第一工作狀態(tài)時,可以防止低跟部脫落,同理,在處于第二工作狀態(tài)時,可以防止高跟部脫落,從而可以保證在使用時的安全性。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卡置槽與高跟部和低跟部相卡接的地方設有彈性件。因為相卡接的地方有了彈性,所以當高跟部或低跟部與卡置槽相卡接時,高跟部或低跟部會受到來自彈性件的壓力,因此不容易脫落,可以保證使用時的安全性。
圖I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第一工作狀態(tài)時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第二工作狀態(tài)時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鞋底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一種實施例的鞋跟結(jié)構(gòu)示意圖;·[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鞋底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一種實施例中鞋跟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圖I-圖6中鞋底I、鞋跟2、高跟部3、低跟部4、連接部5、卡置槽6、連接部件7、第一連接孔8、連接凸起9、連接桿10、突起部11、連接柱12、第二連接孔13、連接凹槽14。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鞋底,該鞋底能夠?qū)崿F(xiàn)高跟和低跟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使用方便。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圖I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第一工作狀態(tài)時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處于第二工作狀態(tài)時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包括設有高跟部3和低跟部4的鞋跟2,鞋跟2通過連接部5與鞋底I相鉸接,鞋底I設有卡置高跟部3和低跟部4的卡置槽6,高跟部3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大于低跟部3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鞋跟2與鞋底I相鉸接,可以實現(xiàn)高跟部3和低跟部4的相互轉(zhuǎn)換。當高跟部3端面與地面相接觸時,處于第一工作狀態(tài),低跟部4卡置于卡置槽6 ;當?shù)透?與地面接觸時,處于第二工作狀態(tài),高跟部3卡置于卡置槽6。如此設置,可以使同一雙鞋底具有高跟和低跟。采用上述鞋底的鞋,可以實現(xiàn)高跟和低跟間的相互轉(zhuǎn)換,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不需要用兩雙鞋來實現(xiàn)高跟和低跟轉(zhuǎn)換,因此使用方便。通過設置卡置槽6,在處于第一工作狀態(tài)時,可以防止低跟部4脫落,同理,在處于第二工作狀態(tài)時,可以防止高跟部3脫落,從而可以保證在使用時的安全性。為了實現(xiàn)鞋跟2與鞋底I相鉸接,請參看圖3,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鞋底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一種實施例的鞋跟結(jié)構(gòu)示意圖??ㄖ貌?設有兩個連接部件7,兩個連接部件7相對設置,連接部件7設有第一連接孔8。鞋跟2的連接部5設有連接凸起9,連接凸起9設有連接桿10,連接凸起9置于兩個連接部件7之間,且連接桿10的兩端卡置于第一連接孔8。[0030]如此設置,通過置于第一連接孔8的連接桿10,可以實現(xiàn)鞋跟2與鞋底I相鉸接。當轉(zhuǎn)動鞋跟2時,連接桿10會隨著轉(zhuǎn)動,因此可以實現(xiàn)高跟部3和低跟部4之間的轉(zhuǎn)換。需要說明的是連接部件7可以是半圓形的部件,當然,也不排除使用其他形狀的部件。還需要說明的是,卡置槽6的連接部件7位于鞋底I靠后跟的地方。此外,還有另一種實現(xiàn)鞋跟2與鞋底I相鉸接的方式。請參看圖5和圖6,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鞋底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6為圖5所示一種實施例中鞋跟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在這種連接方式中,卡置槽6設有突起部11,突起部11的兩端對應設有連接柱
12。鞋跟2的連接部5設有連接凹槽14,連接凹槽14對應設置有第二連接孔13,突起部11置于連接凹槽13,且連接柱12卡置于第二連接孔13。 需要說明的是,連接柱12可以貫穿突起部11和第二連接孔13。還需要說明的是,可以將卡置槽6與高跟部3和低跟部4的相卡接的位置設置彈性件。這樣當高跟部3或低跟部4需要卡置于卡置槽6時,由于卡置槽6具有彈性,可以對高跟部3或低跟部4施加壓力,使兩者之間更為牢固,高跟部3或低跟部4不易脫落。當然,鞋跟2的連接部5可以為高跟部3和低跟部4相交的頂端。但也不排除使之設置在其他的位置。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鞋底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與所述鞋底相鉸接的鞋跟,所述鞋跟包括連接部、高跟部和低跟部,所述高跟部的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大于所述低跟部的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鞋底相鉸接,所述高跟部和所述低跟部卡置于所述鞋底設置的卡置槽。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槽設有兩個連接部件,兩個所述連接部件相對設置,所述連接部件設有第一連接孔,所述連接部設有連接凸起,所述連接凸起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凸起置于兩個所述連接部件之間,且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卡置于所述第一連接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件為橫截面為半圓形的連接部件。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槽設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的兩端對應設有連接柱,所述連接部設有連接凹槽,所述連接凹槽對應設置有第二連接孔,所述突起部置于所述連接凹槽,且所述連接柱卡置于所述第二連接孔。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置槽與所述高跟部和所述低跟部相卡接的位置設有彈性件。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為所述高跟部與所述低跟部相交的端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鞋底,包括與所述鞋底相鉸接的鞋跟,所述鞋跟包括連接部、高跟部和低跟部,所述高跟部的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大于所述低跟部的端面與鉸接點的距離,所述連接部與所述鞋底相鉸接,所述高跟部和所述低跟部卡置于所述鞋底設置的卡置槽。如此設置,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鞋底,可以實現(xiàn)高跟和低跟的隨時自由轉(zhuǎn)換,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43B21/433GK202697929SQ20122031906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3日
發(fā)明者戴天 申請人: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