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適合作為無肩帶的胸罩使用的廣泛包含胸罩或胸罩襯裙·塑身衣褲·塑身上衣等緊身內衣等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特別是涉及防止胸杯部向下方滑落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登錄實用新案第3028614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平11-61510號公報過去,作為上述無肩帶的胸罩100,是如例如圖15所示那樣構成,利用下邊布102相互一體地縫合形成為大概1/2杯左右的胸杯部101,并且,將由具有伸縮性的坯布構成的腋側布103縫合在該下邊布102的兩端部上,通過利用由設置在左右的腋側布103的前端部上的掛鉤和鉤眼構成的連結件,將這些左右的腋側布103的前端部相互連結而進行穿著。
又,上述無肩帶的胸罩100,如圖15所示那樣,位于乳房下部的胸圍部分,由下邊布102的下端緣和腋側布103的下端緣,大致直線狀形成,并且腋側布103的上端緣,從縫合在杯部101的外側端部上的下邊布102的上端緣向斜下方彎曲地形成。
而且,該無肩帶的胸罩100,如圖15所示那樣,是在利用左右的胸杯部101覆蓋女性的左右乳房的狀態(tài)下,利用由設置在左右腋側布103的前端部上的掛鉤和鉤眼構成的連結件,將左右的腋側布103的前端部在身體的背面?zhèn)认嗷ミB結而穿著的。
但是,在上述過去技術的情況下,存在以下的問題。即,在上述過去的無肩帶的胸罩100的情況下,如圖15所示那樣,因為是通過下邊布102和左右的腋側布103,僅由胸罩100的下邊(下部)支撐的,所以,存在著由于身體的活動而慢慢滑落的問題。因此,在上述無肩帶的胸罩100的情況下,盡管是穿著在女性的肩部露出多的設計性強的服裝內,也必須注意該胸罩100的滑落等,存在著不能充分滿足穿著感的問題。
如果更進一步說明,則在上述過去的無肩帶的胸罩100的情況下,如圖16所示那樣,假如在該胸罩100已向下方滑落時,要使其回到上方的力,僅是作用在腋側布103的上端緣上的張力b。另一方面,作用在將胸罩100保持在女性的胸圍上的下邊布102及腋側布103的下端緣上的張力a,反而向體形細的下面的腰的部分移動的方向作用。
作用在該胸罩100的腋側布103的上端緣上的張力b,與作用在下邊布102及腋側布103的下端緣上的張力a的平衡,由于女性身體的體形的不同而不同。圖17,表示不同穿著者胸廓(圍繞胸的骨骼組織)的寬度不同的情況。圖17(A)表示標準胸廓體形,圖17(B)表示胸廓窄的體形,圖17(C)表示胸廓大的體形。如該圖17所示那樣,如果如胸部上部的寬度寬的體形或標準的體形那樣體形越是倒三角形,則如圖16所示那樣,作用在胸罩100的腋側布103的上端緣上的張力b越大,與作用在下邊布102及腋側布103的下端緣上的張力a之間的平衡被破壞,結果,有時向體形細的下面的腰部移動的方向的力起作用。與此相對,如果是胸骨不發(fā)達的圓柱體或胸骨未成熟的狹窄的體形,則胸罩下滑程度小。
胸罩下滑的主要原因,可認為最大的因素是,上臂動作時,乳房變得扁平,乳房從產品的上邊邊緣(chest line)擠出而上滑,反之前臂動作時,壓低產品的上邊邊緣的泵送作用起作用。
大部分無肩帶式的胸罩,在乳房的上邊(chest)尺寸與上胸圍尺寸的差為2cm到5cm的水平的位置,設置上邊邊緣(產品的上緣)。因此,過去的胸罩,由于上臂動作而變得扁平的乳房擠出而向上部露出。因此,過去的胸罩,一般構成為利用金屬絲骨托彈簧進行支撐。
這樣,在過去的無肩帶的胸罩上,將該胸罩向上方上提的力,只有作用在腋側布的上端緣上的張力b,與作用在下邊布及腋側布的下端緣上的張力a之間的平衡被破壞,存在著當一旦向下方滑動時,則不會還原,反而會漸漸向下方移動而落下的問題。
作為以解決這些問題為目的的技術,在本申請人申請的登錄實用新案第3028614號公報、或特開平11-61510號公報等上介紹的內容已經提出。
這些登錄實用新案第3028614號公報、及特開平11-61510號公報等上介紹的技術,是在構成腋側布的具有伸縮性的坯布上,設置比該坯布更具伸縮性的襯布,或背面部的至少相對于腋部的部分以2層重疊形式的具有伸縮性的布料為主形成。
但是,上述登錄實用新案第3028614號公報、及特開平11-61510號公報等上介紹的技術的情況,因為基本上沒有使胸罩的胸杯向上方移動的力作用,所以,存在著不能有效防止胸罩滑落的問題。
又,為了解決該問題而構成為防止胸罩的滑落,必須進一步提高構成腋側布的坯布的伸縮性,當提高構成該腋側布的坯布的伸縮性時,束緊穿著者的胸部的緊迫力增大,從而產生穿著感下降的新的問題。
因此,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過去技術的問題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如下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即,不必將腋部件的伸縮性提高到必要的程度以上,防止使束緊穿著者的胸部的緊迫力過度增大而使穿著感下降,并且可切實防止胸杯部的滑落。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方案1所述的發(fā)明,是在防止胸杯部向下方滑落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胸杯部的左右兩側,從穿著者的腋部到背面分別配置并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的左右的腋部件,分別由至少2塊部件構成,并且,將該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配置在穿著者的胸部背面的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并利用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收縮力,將其固定在穿著者的胸部背面的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
另外,上述腋部件,雖然設置至少2塊,但當然也可設置3塊以上。
又,方案2所述的發(fā)明,是如方案1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胸杯部的衣服,是沒有肩帶的無肩帶式。
又,方案3所述的發(fā)明,是如方案1或2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使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收縮力相互不同。
又,方案4所述的發(fā)明,是如方案3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構成為使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中位于上方的腋部件的收縮力,比位于下方的腋部件的收縮力強。
又,方案5所述的發(fā)明,是如方案3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使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中位于下方的腋部件的收縮力,比位于上方的腋部件的收縮力強。
又,方案6所述的發(fā)明,是如方案3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通過改變其配置角度、大小、形狀以及材料的伸縮性中的至少1個以上,使收縮力相互不同。
又,方案7所述的發(fā)明,是如方案1至5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分別配置在與乳房的上邊和乳房的下部相對應的位置。
又,方案8所述的發(fā)明,是如方案1至6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與另一方的腋部件的前端部,利用連結件在穿著者的背面自由拆卸地相互連結。
又,方案9所述的發(fā)明,是如方案1至6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與另一方的腋部件的前端部相互連結,而胸杯部的中央利用連結件自由拆卸地相互連結。
本發(fā)明涉及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通過將例如從腋部開始的構成背部的零件左右2塊各設計為上下2塊合計4塊零件,可功能性、設計性地選擇覆蓋胸部的產品上邊的周長和下胸圍的周長的最合適的位置。特別是,可選擇作為本發(fā)明的目的即防止胸杯部滑落的原因的上邊周長的最短的位置。
又,本發(fā)明涉及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通過使構成該衣服的零件具有調節(jié)功能,可對應因人而異的胸部的上下周長。
又,本發(fā)明涉及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通過位于上下的零件的構成材料的組合,可對應個人的適合感(強弱、穿著感、穩(wěn)定感)而設計。
又,本發(fā)明涉及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通過與胸杯部的設計聯(lián)動地設計,也可防止特別是在有肩帶的產品中的相反的上滑。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不一定必須將腋部設計為前身大片·后身大片的切換點,并且不一定必須設置調節(jié)件。
又,本發(fā)明涉及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雖然例如采用2塊構成,但也可不一定必須設計產品的表面,也可是內面構造,也可掛上掩飾物地構成。
如果采用本發(fā)明,可提供如下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即,不必將腋部件的伸縮性提高到必要的程度以上,可防止束緊穿著者的胸部的緊迫力過度增大而使穿著感下降,并且可切實防止胸杯部的滑落。
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1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的胸罩的構成圖。
圖2是表示肩帶的構成圖。
圖3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1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的胸罩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1的胸罩的主要部分的構成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1的胸罩的穿著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1的胸罩的作用的說明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1的胸罩的主要部分的構成圖。
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2的胸罩的構成圖。
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3的胸罩的構成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3的胸罩的變形例的構成圖。
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3的胸罩的變形例的構成圖。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4的胸罩的變形例的構成圖。
圖13是表示花邊布的構成圖。
圖14是表示花邊布的構成圖。
圖15是表示過去的胸罩的穿著狀態(tài)的構成圖。
圖16是表示過去的胸罩的作用的說明圖。
圖17是分別表示胸罩的穿著者的體形的說明圖。
圖18是分別表示使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5的胸罩的連結件的安裝角度不同的例子的說明圖。
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6的胸罩的構成圖。
圖20是表示帶子的圈部的構成圖。
圖21是表示胸罩的帶子部分的構成圖。
圖22是表示胸罩的帶子部分的構成圖。
圖2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7的胸罩的構成圖。
圖2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7的胸罩的構成圖。
具體實施形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進行說明。
實施形式1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1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的胸罩的構成圖。
在圖1中,1表示沒有肩帶(肩繩)的無肩帶式的胸罩,該無肩帶式的胸罩1構成為,具有以下部分形成為1/2杯(半杯)的左右的胸杯部2、3;將這些左右胸杯部2、3相互縫合成一體的下邊布4;在該下邊布4的兩端部,從穿著者的腋部到背面分別配置,并且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的作為左右腋部件的腋側布5、6。另外,無肩帶式的胸罩,不采用圖2所示那樣的肩帶(肩繩)7,因為沒有向上方吊掛左右胸杯部2、3的部件,所以,左右胸杯部2、3容易滑落。
但是,本發(fā)明,雖然適合用于無肩帶式的胸罩,但并不限于該無肩帶式的胸罩,當然也適用于有肩帶的胸罩。又,胸罩1的左右的胸杯部2、3,當然也不限于1/2杯(半杯)的形式,如圖3所示那樣,當然也可適用于3/4杯的胸罩等任意的形式。
上述左右胸杯部2、3,是相互縫合上杯7和下杯8而構成的,在這些左右胸杯部2、3的下端緣,根據(jù)需要,插入骨托。又,上述下邊布4包括以下部分由基本上沒有伸縮性的坯布形成,且從中心部向左右分開直到胸杯部2、3的中央部下端的左右中心底基9、10;從胸杯部2、3的下端中央部到杯部的外側端的上端緣的左右的小腋11、12。在這些左右的小腋11、12上,從胸杯部2、3的外側端2a的上端緣朝向腋部方向遍及規(guī)定長度地設置寬度寬的部分11a。
在該實施形式中,構成為,在防止胸杯部向下方滑落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中,在前述胸杯部的左右兩側,從穿著者的腋部到背面分別配置且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的左右腋部件,分別由至少2塊部件構成,并且,該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配置在穿著者的胸部背面的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并利用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收縮力,固定在穿著者的胸部背面的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
即,在上述下邊布4的左右的兩小腋11、12上,如圖1以及圖4所示那樣,縫合由具有伸縮性的坯布構成的第1腋側布13、15和第2腋側布14、16。這些第1腋側布13、15和第2腋側布14、16,作為具有伸縮性的坯布,由例如彈力網眼經編針織物、緞紋網或トリスキン等形成。上述第1腋側布13、15和第2腋側布14、16雙層配置成,第1腋側布13、15在外側,第2腋側布14、16在內側。另外,這些第1腋側布13、15和第2腋側布14、16,也可顛倒內外位置關系地構成。
這些第1腋側布13、15,如圖1以及圖4所示那樣,其形狀,形成為斜邊13a、15a和長的底邊13b、15b大致直角三角形,相對短地形成的縱邊13c、15c,縫合在沿著下邊布4的小腋11、1 2的縱向的端緣上。又,第2腋側布14、16,如圖1以及圖4所示那樣,其形狀,形成為斜邊14a、16a和長的上邊14b、16b大致直角三角形,相對短地形成的縱向的邊14c、16c,縫合在沿著下邊布4的小腋11、12的縱向的端緣上。
其結果構成為,在上述第1腋側布13、15上,通過下邊布4的兩小腋11、12,作用有收縮力,該收縮力將胸杯部2、3向水平方向以及斜下方拉伸。又,在上述第2腋側布14、16上,通過下邊布4的兩小腋11、12,作用有收縮力,該收縮力將胸杯部2、3向水平方向以及斜上方拉伸。
又,在上述第1腋側布13、15的前端部13d、15d上,如圖1以及圖4所示那樣,作為連結件的多個鉤眼17(在圖示例中,是2個)安裝在不同的位置,以調整收縮力。另一方面,在第2腋側布14、16的前端部14d、16d上,如圖1所示那樣,安裝有作為連結件的掛鉤18。
又,在該實施形式中,構成為,第1及第2腋側布13、15、14、16的長度,如圖1以及圖4所示那樣,第2腋側布14、16,設定得較第1腋側布13、15稍微短些,在利用掛鉤18以及鉤眼17相互連結了這些第1及第2腋側布13、15、14、16的前端部的狀態(tài)下,使稍微短地設定的第2腋側布14、16比第1腋側布13、15產生更大的收縮力。
另外,在該實施形式中,如上述那樣,雖然通過適當設定第1及第2腋側布13、15、14、16的長度,而構成為使第2腋側布14、16比第1腋側布13、15產生更大的收縮力,但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也可以構成為,通過改變其配置角度、大小、形狀以及材料的伸縮性中的至少1個以上,來使收縮力相互不同。并且,也可構成為,根據(jù)穿著者的體形,使第1腋側布13、15產生比第2腋側布14、16更大的收縮力。
又,上述第1及第2腋側布13、15、14、16,也可不一定必須構成為使收縮力相互不同,也可構成為,使第1及第2腋側布13、15、14、16均有同等程度的收縮力。
這樣,上述胸罩1,第一,將以標準體形(基本女性體形)為前提的模型功能設為基本的構成。上述第1及第2腋側布13、15、14、16上的收縮力,原則上,根據(jù)穿著者的體形等而適當不同。該實施形式的胸罩1的目的,在于設計對成為胸杯部2、3下滑的主要原因的上邊邊緣進行支撐的功能,就是設計胸部周長最小的位置及使上邊邊緣穩(wěn)定化的力線的方向等。又,胸罩1的下胸圍容易固定,與此相對,大體上皮脂的移動率高、且皮膚敏感度高的上邊邊緣,最好進行高拉伸性等設計,高拉伸性等設計,最好是比下胸圍邊緣觸感柔軟且必要的力(拉伸力)所作用的區(qū)域大的設計。
第二,在上述胸罩1上,根據(jù)需要,賦予以私人功能(個人體形特性)為前提的功能,例如,在作為構成部片的模型上附加調節(jié)功能的功能、在模型上附加拆卸功能的功能,或者,附加了相關附屬功能化或金屬絲骨托三維化的功能等。
第三,在上述胸罩1上,根據(jù)需要,賦予以私人感覺(個人生理特性)為提的功能,例如,最好適當設計柔軟或硬、或者柔軟×硬(使用高拉伸性材料)等的穿著感、或與皮膚的接觸性(編織織物、絲質等)·材料性(纖維的種類)·加工性(由模具成型·編制成型而形成的模型化以及完成后的平整化)。
第四,在上述胸罩1上,根據(jù)需要,最好設計成積極的控制功能,例如金屬絲骨托形狀的設計(提高彈性),或在構成上邊邊緣側涂敷或編入粘接材料。
在以上的構成中,本實施形式的胸罩如下,不必將腋部件的伸縮性提高到必要的程度以上,防止束緊穿著者的胸部的緊迫力過度增大而使穿著感下降,并且可切實防止胸杯部的滑落。
即,該實施形式的胸罩1,如圖5所示那樣,將胸杯部2、3抵在穿著者20的乳房部21上,并且將第1腋側布13、15和第2腋側布14、16繞到穿著者20的胸部22背面?zhèn)?,利用掛鉤18以及鉤眼17將這些第1及第2腋側布13、15、14、16的前端部相互連結而進行穿著。
此時,在上述實施形式的胸罩1中,如圖5所示那樣,作為將該胸罩1固定在穿著者20的胸部22上的緊迫力,通過第1腋側布13、15產生收縮力F1,并通過第2腋側布14、16產生收縮力F2,其中收縮力F1沿水平方向作用并作用在乳房部21的下邊(下部),收縮力F2沿水平方向作用并作用在乳房部21的上邊(上邊)。
因此,在該實施形式的胸罩1上,因為利用作用在乳房部21的下邊(下部)的收縮力F1和沿水平方向作用并作用在乳房部21的上邊(上邊)的收縮力F2來保持該胸罩1,所以不會使第1及第2腋側布13、15、14、16的收縮力過大,可防止胸杯部2、3向下方滑落,不必將腋部件的伸縮性提高到必要的程度以上,從而防止束緊穿著者的胸部的緊迫力過度增大而使穿著感下降,并且可切實防止胸杯部的滑落。
又,在上述實施形式的胸罩1上,如圖6所示那樣,即使在假如第1腋側布13、15的線條可能滑落時,也因為由于第2腋側布14、16而存在作用于乳房部21的上邊(上邊)的水平方向的收縮力F2,所以利用該水平方向的收縮力F2,以過去胸罩的約2倍的力(F1+F2),可使胸杯部2、3留在本來的位置上。
又,在上述的胸罩1的情況下,如圖6所示那樣,即使在假如第1腋側布13、15的線條要產生滑落時,也因為產生作用在第1腋側布13、15的斜邊上的上提力F3、和作用在第2腋側布14、16的斜邊上的上提力F4,所以,利用這些上提力F3和上提力F4,可使胸杯部2、3留在本來的位置上。
這樣,即使在穿著者20活動胸部22時,隨著活動胸部22過程中的肌肉力量的作用,胸罩1的第1腋側布13、15跟著動,正好貼合在穿著者20的胸部22上。又,在穿著者20的胸部22的活動停止時,如上述那樣,利用上提力F3和上提力F4,使胸杯部2、3留在本來的位置上的力起作用,從而使胸杯部2、3返回本來的位置。
又,在上述實施形式的胸罩1上,如圖7(a)(b)所示那樣,因為第2腋側布14、16設計得較第1腋側布13、15稍微短些,所以,在用同樣的坯布形成這些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時,第2腋側布14、16的收縮力變大,可進一步發(fā)揮上述的上提效果。
又,當改變第1腋側布13、15和第2腋側布14、16的坯布時,作為第2腋側布14、16,使用伸縮性強、具有固形的彈力網眼經編針織物或緞紋網、トリスキン等坯布,作為第1腋側布13、15,使用比第2腋側布14、16柔軟的具有拉伸性的材料,這樣,配合身體的活動,使這些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可在動作中貼合在穿著者20的胸部22上。又,通過利用第1腋側布13、15和第2腋側布14、16可調整松緊度,可達到平衡的狀態(tài)而使胸杯部2、3不會滑落。
實施形式2圖8是表示本實施形式2的圖,與前述實施形式1同樣的部分采用同樣的標記進行說明,但在該實施形式2中,胸罩的小腋的構成與前述實施形式1不同。
即,在該實施形式2的胸罩1上,如圖8所示那樣,不設置位于胸杯部2、3的下方的小腋11、12,而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的根端部設置在延伸至胸杯部2、3的下方的位置。
在該實施形式2中,作為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在使用不易伸縮的坯布時,或希望從身體的前側緊固(修正)時等,不設計小腋11、12,而通過將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的根端部遍及胸杯部2、3的下方地設置,由于腋側布為2層的部分多,所以,從身體前側的固形(修正)的效果增強,可進一步美化身體的線條。
其他構成以及作用,因為與前述實施形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實施形式3圖9是表示本實施形式3的圖,與前述實施形式1同樣的部分采用同樣的標記進行說明,但在該實施形式3中,構成前鉤扣式的胸罩。
即,在該實施形式3的胸罩1上,如圖9所示那樣,胸杯部2、3在中央左右分開,并且,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的前端部相互一體地形成,或相互縫合成一體。
又,上述胸杯部2、3,從中心底基9、10的部分左右分開,在該中心底基9、10的內側的邊緣部,安裝前鉤扣30、31。
在該實施形式3中,也包含前述實施形式1以及2,因為與通常的胸罩相比,掛鉤和鉤眼的數(shù)量多,而有時存在手難以夠到、或身體殘疾的穿著者的情況等穿著困難的情況,因此,由于作為左右一個的胸罩1可在前側利用前鉤扣30、31穿裝,所以穿裝變得容易。
又,在該實施形式3中,不限制腋部件的形狀,如圖10所示那樣,也可將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形成為細長的直角三角形,并將其前端部縫合在另一方的小腋上而構成,或如圖11所示那樣,將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形成寬度寬的帶狀,并將幅度稍微變窄的前端部縫合在另一方的小腋上而構成。
其他構成以及作用,因為與前述實施形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實施形式4圖12是表示本實施形式4的圖,與前述實施形式1同樣的部分采用同樣的標記進行說明,但在該實施形式4中,構成提高了裝飾性的胸罩。
即,在該實施形式4的胸罩1上,如圖12所示那樣,作為下邊布4、及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使用花邊坯布40,提高裝飾性地構成。另外,在上述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的斜邊上,通過縫合松緊帶(斯潘德克斯帶)41而賦予其伸縮性。
在過去的腋部件是1個的胸罩時,即使在使用拉伸性的花邊坯布的情況下,無論如何拉伸性(反彈·固形性)都弱,會擔心滑落。
但是,在該實施形式4的胸罩1上,如圖12所示那樣,通過將腋部件設計為2塊構成,即使使用花邊坯布作為腋部件的坯布也不易下滑,可提供比過去固形性強的胸罩。因此,即使是全花邊制成的胸罩等裝飾性強的胸罩,也可達到穩(wěn)定的穿著效果。
又,通常的情況,雖然為了加強花邊布的拉伸性,如圖12(a)所示那樣,在腋部件的至少上邊(也可上下兩邊)縫合松緊帶(斯潘德克斯帶)41使用,但通過將腋部件設計為2層構造,即使無松緊也可不滑落地穿著。
作為此時的優(yōu)點,有穿著感提高(不硬、刺激小等)、不易影響到外衣等。這樣,即使腋部件的花邊使用兩邊(上下兩邊)都成波浪狀的特殊的花邊坯布,全花邊無松緊(上下兩邊的花邊)等,也可穩(wěn)定穿著胸罩1。
作為上述花邊布,采用例如,如圖13(a)所示那樣,在一側形成有叫做荷葉邊或扇形邊的波浪42的單波浪的花邊布40,或如圖13(b)所示那樣,在兩側形成有叫做荷葉邊或扇形邊的波浪42的雙波浪的花邊布40等。
并且,作為上述花邊布,如圖14所示那樣,使用的花邊布這樣形成在1塊雙波浪的花邊布中,波浪相對、且寬度逐漸變窄的方向與逐漸擴展的方向相對。通過在相對的波浪之間的間隙處裁斷該花邊布,可容易制成使用在第1腋側布13、15以及第2腋側布14、16上的花邊布40,可高效率且低成本地生產裝飾性強的胸罩1。
其他構成以及作用,因為與前述實施形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實施形式5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5的圖,與前述實施形式1同樣的部分采用同樣的標記進行說明,但在該實施形式5中,是可調整由掛鉤和鉤眼等構成的連結件的安裝角度地構成的。
由上述掛鉤和鉤眼等構成的連結件的安裝角度,原則上,為了使產品在中間穩(wěn)定,宜與各線條并進地設置,但為了主動地在各線條上設計力線,使上邊邊緣向上,使下胸圍邊緣向下,最好利用相反的力線,主動使其穩(wěn)定化。并且,無肩帶的胸罩,原則上,在胸廓小的體形,且乳房小的體形上,因為沒有向上滑到人體上部的作用,所以,最好上邊邊緣、下胸圍邊緣都具有向上方的角度。
即,如前述那樣,如圖17所示,由于穿著者的體形不同胸廓(圍繞胸部的骨骼組織)的寬度不同。圖17(A)表示標準胸廓體形,圖17(B)表示胸廓窄的體形,圖17(C)表示胸廓寬的體形。
因此,在如圖17(A)所示的標準胸廓體形時,如圖18(A)所示那樣,通過將鉤眼17等的安裝角度設計為朝向水平方向的標準的安裝角度,則在與另一方的掛鉤18連結時,可使第1腋側布13、15以及/或第2腋側布14、16的上下兩邊13a·13b、14a·14b、15a·15b、16a·16b的拉伸力大致相等。
又,在如圖17(B)所示的胸廓窄的體形時,如圖18(B)所示那樣,通過將鉤眼17等的安裝角度設計為朝向上方的向上的安裝角度,則在與另一方的掛鉤18連結時,可使第1腋側布13、15以及/或第2腋側布14、16的上邊13a、14b、15a、16b的拉伸力增強,可將腋側布向上方上提。
又,在如圖17(C)所示的胸廓寬的體形時,如圖18(C)所示那樣,通過將鉤眼17等的安裝角度設計為朝向下方的向下的安裝角度,則在與另一方的掛鉤18連結時,可使第1腋側布13、15以及/或第2腋側布14、16的下邊13b、14a、15b、16a的拉伸力減弱,可避免腋側布的上邊的上提力過大。
這樣,通過改變掛鉤18或鉤眼17的安裝角度,在穿著胸罩1時,可增強或減弱第1腋側布13、15以及/或第2腋側布14、16的下邊13b、14a、15b、16a的拉伸力,與胸廓小的體形、或胸廓寬的體形的穿著者更加合體,可切實防止錯移動。
又,通過不縫合上述掛鉤18或鉤眼17的部位,而使用魔術帶(商品名)等設計為裝卸式,則在使用時可調整角度。另外,上述角度調整機構,也可是上下左右的掛鉤18以及鉤眼17,也可只是上段的左右,也可只是在下段的左右。
其他構成以及作用,因為與前述實施形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實施形式6圖19至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6的圖,與前述實施形式1同樣的部分采用同樣的標記進行說明,但在該實施形式6中,將腋側布的前端相互連結起來的連結件的構成與前述實施形式不同。
即,在該實施形式6中,如圖19所示那樣,為了使腋側布的連結件不易影響到外衣(透明看得見等),與通常的胸罩一樣,通過將第1腋側布13、15的掛鉤18和鉤眼17設成1個,上側的掛鉤鉤眼部分使用在皮帶等上用的金屬件(Z環(huán))50扣住,可比掛鉤鉤眼寬度更小(雖然有各種寬度,但在此是8mm左右),使其不易影響到外衣。又,通過使用Z環(huán)等金屬件50,可降低成本。另外,在第2腋側布的上端部,縫住帶子51,在帶子的前端部形成鉤掛Z環(huán)等金屬件的圈部52。另外,如圖20所示那樣,也可形成多個圈部52而可調節(jié)地構成。
又,圖21是表示變形例的圖,也可只利用帶子51形成第2腋側布,這時,可進一步降低成本。
又,圖22是表示變形例的圖,通過將圈部52的帶子51設計得較短,而將前端安裝Z環(huán)等金屬件50的帶子51設計得較長,可在身體的橫側面扣住,容易穿著。
其他構成以及作用,因為與前述實施形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實施形式7圖23以及圖2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7的圖,與前述實施形式1同樣的部分采用同樣的標記進行說明,但在該實施形式7中,是包含胸杯部地2層構造構成的。
該實施形式7,是將本發(fā)明轉用到帶肩帶的商品上的形式。該實施形式7,根據(jù)由于肩帶的作用而產生產品上滑的現(xiàn)象的情況,設計為滑動構成的形式,以吸收該上滑最顯著的上臂動作時產品上受到的作用。該功能最有效的實施形式,是適合于三角背心領式的上衣構成的形式。
即,該實施形式7,如圖23所示那樣,是一種具有由內部構造60和外部構造61構成的2層構成的胸杯部的胸罩等衣服,而內部構造60以乳房下部體圍為基本線設計了穩(wěn)定的合體性,外部構造61以上邊胸圍為基本線設計了穩(wěn)定的合體性。
構成內部構造60的產品表面,為了提高與外部構造61的滑動性,最好設計為緞紋織物那樣的紡織品或針織表面。
又,上述胸罩1,是至少以腋窩部為邊界,由以上述乳房下部的穩(wěn)定為前提的大片和設計了上邊部的穩(wěn)定合體性的大片構成后部大片62的。又,與上述一樣,最好考慮大片交叉部的滑動。
又,在上述胸罩1上,如圖23所示那樣,使乳房下部穩(wěn)定的內部構造60,設計為盡量符合人體的模型杯式那樣簡單的構成,反之,外部構造61,最好設計乳房襯墊等功能部,該乳房襯墊等功能部設計了胸部輪廓。
又,在上述胸罩1上,如圖24所示那樣,在使乳房下部穩(wěn)定的內部構造60上,設計胸罩主體的功能,反之,在使上邊穩(wěn)定的外部構造61上,通過使外部片一體化,也可用作外衣地構成。
其他構成以及作用,因為與前述實施形式1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是防止胸杯部向下方滑落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胸杯部的左右兩側、分別從穿著者的腋部到背面配置并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的左右腋部件,分別由至少2塊部件構成,并且,該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配置在穿著者的胸部背面的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并利用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收縮力,固定在穿著者的胸部背面的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前述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是沒有肩帶的無肩帶式。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使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收縮力相互不同。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構成為使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中的位于上方的腋部件的收縮力,比位于下方的腋部件的收縮力強。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使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中的位于下方的腋部件的收縮力,比位于上方的腋部件的收縮力強。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通過改變其配置角度、大小、形狀以及材料的伸縮性中的至少1個以上,使收縮力相互不同。
7.如權利要求1至5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分別配置在與乳房的上邊和乳房的下部相對應的位置上。
8.如權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與另一方的腋部件的前端部,利用連結件在穿著者的背面拆卸自由地相互連結。
9.如權利要求1至6的任何一項所述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其特征在于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與另一方的腋部件的前端部相互連結,胸杯部的中央利用連結件拆卸自由地相互連結。
全文摘要
課題是提供一種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不必將腋部件的伸縮性提高到必要的程度以上,防止束緊穿著者的胸部的緊迫力過度增大而使穿著感下降,并且可切實防止胸杯部的滑落。是在防止胸杯部向下方滑落的構成胸圍部的胸罩等上衣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述胸杯部的左右兩側,從穿著者的腋部到背面分別配置且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的左右的腋部件,分別由至少2塊部件構成,并且,該至少2塊腋部件的前端部配置在穿著者的胸部背面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并利用前述至少2塊腋部件的收縮力,在穿著者的胸部背面上下方向不同的位置。
文檔編號A41C3/00GK1579273SQ20041005603
公開日2005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5日
發(fā)明者高津章, 羽坂剛, 木村真由香 申請人:嘉莉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