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隱形拉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拉鏈,特別是涉及一種隱形拉鏈。
早期的拉鏈(見圖3、圖4、圖5)因縫制后拉鏈縫線是顯露于鏈帶的外側較不美觀,于是發(fā)展為現(xiàn)在的隱形拉鏈,使再縫制拉鏈時將縫線12隱藏于鏈帶的內面,以求美觀,現(xiàn)有技術的隱形拉鏈主要包括一對應排列的鏈帶1、沿該鏈帶1內拼邊緣11以連續(xù)盤繞在一側形成拉鏈鏈齒2、與一可在該內摺邊緣縱長邊往復移動開合拉鏈的拉頭3等所構成,依此即可形成一拉鏈結構,然而該該種拉鏈結構的拉鏈鏈齒2上腳部21與下腳部22形成的橫向間距4是與拉鏈鏈頭的聯(lián)結頭內徑相同,因此當拉鏈的各齒相互扣合后,相鄰鏈齒2的連接部份5的長度,在受力時仍有吸收來自上述橫向間距4的長度轉移而增加的寬度,于是,當各鏈齒2間連接部份5的長度增加時,將使各鏈齒2間的相合能力降低;甚而完全喪失,致造成拉鏈的功能不佳或使用不易的缺點;以后對上述拉鏈進行了改進,即于該等拉鏈鏈齒2內穿設有一輔助線蕊6,并將其與鏈齒2的上、下腳部21、22及連接部分5一同縫設于鏈帶1上,由該輔助線蕊6支持于上、下腳部21、22之間以減少該二腳步21、22的間距在鏈齒2受外力作用時產生受壓縮而轉移至連接部份5的缺點,且進一步壓制連接部分5防止其受外力的拉伸,進而固定鏈齒2于鏈帶1上及保持鏈齒2間具有一定間距來達到拉鏈預期的扣合效能;但由于該拉鏈需制成具有輔助線蕊6的拉鏈結構,由于內含元件較多,成本也較高,致使制造加工較為不易,且成品的厚度因而增加,將影響其應用物品的平坦視覺。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它包括一相對應排列的鏈帶、及沿該鏈帶內折邊緣縱長邊,以連續(xù)撩繞方式延伸縫設的拉鏈鏈齒、練齒頭側、上腳部、下腳部等;其中該一鏈齒上腳部與鏈齒下腳部的間距制成較小,使該連接部份不具有多余的可受拉延伸長度,以賦予各鏈齒具有較佳的咬合度及抗側向強度,由該種隱形拉鏈結構,可省去輔助線蕊,仍具有足夠的鏈齒扣合強度,降低了制造成本,且易于車縫加工。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鏈齒俯視平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鏈體橫斷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現(xiàn)有技術拉鏈的實施例示意圖;圖4是現(xiàn)有技術隱形鏈齒俯視平面的實施例示意圖;圖5為現(xiàn)有技術隱形拉鏈的鏈體橫斷面結構示意圖;由
圖1、圖2所示,可看出本實用新型的一對相對應排列的鏈帶1、及沿該鏈帶1內折邊緣11縱長邊以連續(xù)撩繞方式延伸縫設的拉鏈鏈齒2、練齒頭側23、上腳部21、下腳部22等;其中上述拉鏈鏈齒2其用以分別連接各拉鏈鏈齒2上、下腳部21、22所形成的連接部分5以較小的繚繞長度設成,即上述的上、下腳部21、22的間距4是由鏈齒2頭側23逐漸向上、下腳部21、22跟端收縮的形態(tài)構成(成三角框形或等三腰三角框形或梯框形),使其不具多余的可受壓轉移部分,進而可避免鏈齒2受外力拉扯時產生連接部分5變長的現(xiàn)象,使各鏈齒2間的咬合度及抗側向壓能力得以保持,可將受外力拉拔開啟的程度減至最低,于是依此構成的隱形拉鏈結構,無需再仰賴上、下腳部21、22間穿伸輔助線蕊6(圖4、圖5所示)即可達到充分而足夠的鏈齒2間距維持強度,使制造成本降低、車縫加工更為簡易,改進了現(xiàn)有技術隱形拉鏈需仰賴于鏈齒內穿設一輔助線蕊6才可達到預期功效,致造成加工上的不便與成本增加的缺點,也改進了現(xiàn)有技術由于線蕊6的穿設造成增加拉鏈的厚實度,所造成使用的效果不佳等諸缺點。
綜上所述,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確實具有較佳的咬合度和抗拉伸能力,制造成本低、易加工等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隱形拉鏈,包括鏈帶、鏈齒頭側、上腳部、下腳部、鏈齒,其特征在于鏈齒(2)、上腳部(21)、鏈齒(2)、下腳部(22)的間距(4),是由鏈齒頭側(23)逐漸向上腳部(21)、下腳部(22)跟端收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鏈齒頭側(23)端至上腳部(21)、下腳部(22)的跟端收縮的形態(tài)為三角框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三角框開為等腰三角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隱形拉鏈,其特征在于鏈齒頭側(23)端至上腳部(21)、下腳部(22)的跟端收縮的形態(tài)為梯框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拉鏈,它包括鏈帶、鏈齒;其特點是:齒鏈端朝向其上腳部與下腳部所形成的間距,構成逐漸收縮間距的形態(tài),使得每鏈齒的上腳部與相鄰鏈齒下腳部連接部份的間距產生較小的可伸縮寬度,以減少鏈齒受側向拉扯產生間距不一或變形的現(xiàn)象,使兩鏈齒間因形變開張程度縮小而具有較佳的咬合度,將受外力拉撐而分開的可能性減至最低,由此,改善了現(xiàn)有技術的隱形拉鏈,需在鏈齒內穿設一輔助線蕊,才可具備足夠夠度,以固定鏈齒位置及保持各鏈齒間良好相扣合功能。
文檔編號A44B19/00GK2423775SQ002172
公開日2001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4月14日
發(fā)明者楊金水 申請人:楊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