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茯苓菌種有效處理松樹枝丫的生物滅跡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茯苓菌種有效處理松樹枝丫的生物滅跡方法;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能夠在短期控制線蟲疫情、處理成本低、處理后不破壞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利用茯苓菌種有效處理松樹枝丫的生物滅跡方法。在采伐松樹枝丫的土地上挖出培育溝,枝丫鋪滿培育溝;茯苓菌種沿其長度方向剖開掰成兩半,菌種剖開處貼于松樹枝丫上撒上白螞蟻藥,泥土蓋上;用塑料薄膜將整個松樹枝丫和茯苓菌種包裹嚴實。本發(fā)明方法無需將松樹枝丫集中,能將枝丫大部分轉(zhuǎn)化成中藥材茯苓產(chǎn)生經(jīng)濟收益,整個枝丫的木質(zhì)會成碎木屑,不留樹樁痕跡,從而達到生物滅跡的效果;并且整個過程對于環(huán)境沒有破壞,茯苓收獲后林地即可進行人工造林恢復林地,寄生在枝丫上的病蟲也無存活。
【專利說明】
一種利用茯苓菌種有效處理松樹枝丫的生物滅跡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茯苓菌種有效處理松樹枝丫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利用茯苓菌種有效處理松樹枝丫的生物滅跡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松樹是一種針葉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而松木具有較強彈性和透氣性,備受家具廠家青睞,同時松樹也是植樹造林時常選的樹種。被松材線蟲感染后的松樹,針葉黃褐色或紅褐色、萎蔫下垂,樹脂分泌停止,在樹干上可觀察到天牛侵入孔或產(chǎn)卵痕跡,病樹整株干枯死亡,木材藍變。松材線蟲對于松樹具有極大危害甚至是毀滅性的,如松材線蟲幾乎毀滅了在香港廣泛分布的馬尾松林。
[0003]傳統(tǒng)方法中,一種是將將松樹役木采伐的枝丫就地燒掉,雖然役木枝丫一燒了之,可風險極大,一是易引發(fā)森林火災,二是枝丫燃燒的火焰又造成附近健康的松樹死掉。另一種是對松材線蟲病疫木通常會通過批量采伐,采伐下來的疫木會進行熱處理、熏蒸處理或者造紙、制炭處理,但顯然這些方法最大的問題就是運輸費時費力,因為通常疫區(qū)交通不便,而疫情也是突發(fā)情況,附近不具備處理條件,只能通過運輸對其進行集中處理。焚燒或者使用藥物熏蒸會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很多不可逆的污染,處理松材線蟲的同時又對大自然進行了嚴重破壞,興許得不償失,且如果將疫木進行集中處理時在運輸過程中又會造成疫情的進一步擴散。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能夠在短期控制線蟲疫情、處理成本低、處理后不破壞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利用茯苓菌種有效處理松樹枝丫的生物滅跡方法。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利用茯苓菌種有效處理松樹枝丫的生物滅跡方法包括步驟:
[0006]A.在采伐松樹枝丫的土地上挖出培育溝,將附近的枝丫鋪滿培育溝;
[0007]B.將茯苓菌種沿其長度方向剖開掰成兩半,松樹枝丫上開新口,茯苓菌種剖開處貼于松樹枝丫新口處,茯苓菌種剖開處貼于松樹枝丫上,撒上白螞蟻藥,用泥土將菌種蓋上;
[0008]C.用塑料薄膜將整個松樹枝丫和茯苓菌種包裹嚴實。
[0009]也就是說先將將茯苓菌種的外膜衣用小刀沿中軸線劃開再用手掰開,將菌種一分為二,讓每一半的茯苓菌種裸露面與松上所開新口表面貼合,便于菌種發(fā)育。松樹枝丫開新口即在松樹枝丫表面用小刀或斧子割開一道口子。菌種裸露處四周撒上白螞蟻藥用于防止白蟻侵食茯苓,然后用泥土將菌種覆蓋,最后用塑料薄膜將整個松樹枝丫和茯苓菌種包裹嚴實,所述塑料薄膜可采用一般農(nóng)用的塑料薄膜也可以采用其他透氣塑料薄膜,這樣一方面可以營造一個濕潤的培育溫室,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病蟲害的擴散。其中,枝丫與菌種充分貼牢,為使得菌種能夠生長良好且使得松樹伐粧能夠盡快滅跡,通常根據(jù)伐粧的大小來確定菌種的個數(shù),為使得茯苓生長效果和松樹伐粧的滅跡效果更好,一般按20斤左右的枝丫用一袋菌,有的枝丫上會接種多個茯苓菌種,優(yōu)選接種的茯苓菌種為長度為26cm底面直徑為13cm的圓柱體菌種,每個菌種的重量為0.35-0.4公斤。
[0010]進一步的,所述步驟A中培育溝的寬度為0.8-1.2m,深度為0.4-0.6m。
[0011]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步驟A中培育溝的寬度為lm,深度為0.5m。
[0012]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步驟B中用泥土將菌種覆蓋時,覆蓋在菌種上的的泥土厚度不超過lcm。這樣可以使得菌種發(fā)育得更快更好。
[0013]進一步的,所述步驟B操作的環(huán)境溫度不低于15°C。這是為了進一步提高茯苓的轉(zhuǎn)化效率。
[0014]進一步的,所述步驟A中松樹伐枝丫自然晾干至含水量為30%_40%。也就是說松樹枝丫不是立刻進行接種茯苓,而是待其自然晾干一段時間,晴好天氣通常在砍伐后自然晾干1-2天后,待其水分含量降至30%-40%時,此時松樹枝丫表面已干燥,再接種茯苓,這樣接種的茯苓生長效果最優(yōu),更加優(yōu)選的是其水分含量降至35%。含水量為平均含水量,SP在松樹枝丫不同部位取樣測得的含水量的平均值,通常會在培育溝中溝底和溝頂?shù)倪x取直徑為4-8cm的松樹枝丫各截三段長度為8-12cm的樣品進行其含水量測試求得平均值。
[0015]更進一步的,所述步驟A中松樹枝丫用透氣塑料薄膜覆蓋后自然晾干。也就是說松樹枝丫自然晾干時用透氣薄膜覆蓋后進行,可以是用薄膜對松樹枝丫進行包裹,也可以是對整個培育坑進行覆蓋用泥土將縫隙封閉再進行晾干。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再次透濕松樹枝丫,另一方面也可防止松樹枝丫上的病蟲害的二次傳播。
[0016]進一步的,所述步驟B中白螞蟻藥的用量為每個菌種6-10g,白螞蟻藥均勻散布在茯苓菌種剖開處周圍。白螞蟻藥為市售產(chǎn)品,也就是說將白螞蟻藥均勻散布在茯苓菌種裸露部分與松樹枝丫接觸部分的四周,這樣能夠有效防止白螞蟻對茯苓的侵食。
[0017]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松樹為華山松、油松、白皮松、樟子松、巴山松、云南松、思茅松、濕地松、火炬松、雪松、杜松、黑松、赤松、馬尾松、黃山松、高山松、臺灣松、北美短葉松中的任意一種。本發(fā)明方法適用于各種松樹品種,但從國內(nèi)應用實施來看,對于上述品種的伐粧處理十分有效,并且種植處的茯苓個頭大,經(jīng)濟效益好。
[0018]采用本發(fā)明方法對于松木枝丫進行處理具有如下優(yōu)點:
[0019]處理時間短,無需將伐粧集中,在伐粧原處5至7天茯苓菌種即開始發(fā)育、牢固地依附在松樹伐粧上,菌絲體吸收松樹木質(zhì)醇的營養(yǎng),并且能將整個枝丫的60%轉(zhuǎn)化生長成中藥材茯苓,每根枝丫上收獲的茯苓藥材大小在I斤至5斤左右,產(chǎn)生收益。從接種到茯苓的采收大約要六個月左右,茯苓成熟后,整個枝丫的木質(zhì)成碎木肩,看不到原有樹粧遺留下的痕跡,從而達到生物滅跡的效果;并且整個過程對于環(huán)境沒有破壞,茯苓收獲后林地即可進行人工造林恢復林地。
[0020]本方法能有效的將役木松樹枝丫的病蟲徹底處理掉,茯苓菌種依靠吸收枝丫營養(yǎng),長成I至5斤大小不等的鮮茯苓,目前按3.5元/斤價格,一堆廢棄的枝丫能產(chǎn)不錯的經(jīng)濟效益。接上茯苓菌種,并用塑料薄膜封嚴的同時,防止役木病蟲向外擴散傳播,菌種菌絲體吸收木料營養(yǎng),寄生在樹粧的病蟲因木料營養(yǎng)枯竭無法生存而死亡。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所述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實施例中會選取其中一個發(fā)菌絲點進行觀測記錄,而整個疫區(qū)的處理均是按照相同方法對該枝丫進行處理。
[0022]實施例一
[0023]氣溫為20°C,在馬尾松疫區(qū)松樹間地上挖出寬度為lm,深度為0.5m,長度為1m的培育溝,在采伐的松樹枝丫鋪滿培育溝,將枝丫用透氣塑料薄膜覆蓋后自然晾干至含水量為35%后,將茯苓菌種外膜衣用小刀沿其長度方向剖開將菌種分為兩半,茯苓菌種用量為20斤左右的枝丫用一袋菌種,每一半茯苓菌種裸露處貼合于松樹枝丫上,在其中一個觀察點的茯苓菌種貼合處四周均勻撒上3.3g白螞蟻藥,然后用附近的泥土將菌種覆蓋,泥土覆蓋厚度不超過lcm,再用農(nóng)用薄膜將整個伐粧和茯苓菌種蓋住,31天后開始長出茯苓,182天后得到重3.8斤的成熟茯苓,而經(jīng)仔細檢查及取樣化驗,覆膜處線蟲及其蛹無存活,附近的松樹也未有感染。整個疫區(qū)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對枝丫進行的處理,剩下的松樹伐粧挖走集中焚燒,跟蹤兩年處理疫區(qū)無松材線蟲疫情復發(fā)。
[0024]實施例二
[0025]氣溫為17°C,在馬尾松疫區(qū)松樹間地上挖出寬度為0.8m,深度為0.5m,長度為15m的培育溝,在采伐的松樹枝丫鋪滿培育溝,將枝丫用透氣塑料薄膜覆蓋后自然晾干至含水量為38%后,將茯苓菌種外膜衣用小刀沿其長度方向剖開將菌種分為兩半,茯苓菌種用量為20斤左右的枝丫用一袋菌種,每一半茯苓菌種裸露處貼合于松樹枝丫上,在其中一個觀察點的茯苓菌種貼合處四周均勻撒上3g白螞蟻藥,然后用附近的泥土將菌種覆蓋,泥土覆蓋厚度不超過lcm,再用農(nóng)用薄膜將整個伐粧和茯苓菌種蓋住,35天后開始長出茯苓,202天后得到重4.3斤的成熟茯苓,而經(jīng)仔細檢查及取樣化驗,覆膜處線蟲及其蛹無存活,附近的松樹也未有感染。整個疫區(qū)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對枝丫進行的處理,跟蹤兩年處理疫區(qū)無松材線蟲疫情復發(fā)。
[0026]實施例三
[0027]氣溫為23°C,在馬尾松疫區(qū)松樹間地上挖出寬度為lm,深度為0.6m,長度為8m的培育溝,在采伐的松樹枝丫鋪滿培育溝,將枝丫用透氣塑料薄膜覆蓋后自然晾干至含水量為40%后,將茯苓菌種外膜衣用小刀沿其長度方向剖開將菌種分為兩半,茯苓菌種用量為20斤左右的枝丫用一袋菌種,每一半茯苓菌種裸露處貼合于松樹枝丫上,在其中一個觀察點的茯苓菌種貼合處四周均勻撒上4.3g白螞蟻藥,然后用附近的泥土將菌種覆蓋,泥土覆蓋厚度不超過lcm,再用農(nóng)用薄膜將整個伐粧和茯苓菌種蓋住,26天后開始長出茯苓,172天后得到重4.6斤的成熟茯苓,而經(jīng)仔細檢查及取樣化驗,覆膜處線蟲及其蛹無存活,附近的松樹也未有感染。整個疫區(qū)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對枝丫進行的處理,跟蹤兩年處理疫區(qū)無松材線蟲疫情復發(fā)。
【主權(quán)項】
1.一種利用茯苓菌種有效處理松樹枝丫的生物滅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A.在采伐松樹枝丫的土地上挖出培育溝,將附近的枝丫鋪滿培育溝; B.將茯苓菌種沿其長度方向剖開掰成兩半,松樹枝丫上開新口,茯苓菌種剖開處貼于松樹枝丫新口處,撒上白螞蟻藥,用泥土將菌種蓋上; C.用塑料薄膜將整個松樹枝丫和茯苓菌種包裹嚴實。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滅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培育溝的寬度為0.8-1.2m,深度為 0.4-0.6m。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滅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培育溝的寬度為lm,深度為0.5m。4.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滅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用泥土將菌種覆蓋時,覆蓋在菌種上的的泥土厚度不超過lcm。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滅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操作的環(huán)境溫度不低于 15。。。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滅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松樹伐枝丫自然晾干至含水量為30 % -40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滅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松樹枝丫用透氣塑料薄膜覆蓋后自然晾干。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滅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中白螞蟻藥的用量為每個菌種6-10g,白螞蟻藥均勻散布在茯苓菌種剖開處周圍。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生物滅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松樹為華山松、油松、白皮松、樟子松、巴山松、云南松、思茅松、濕地松、火炬松、雪松、杜松、黑松、赤松、馬尾松、黃山松、高山松、臺灣松、北美短葉松中的任意一種。
【文檔編號】A01G1/04GK105961024SQ201610347580
【公開日】2016年9月28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4日
【發(fā)明人】秦光月, 張紅, 邊海平
【申請人】重慶市康地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