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是將水楊酸溶液噴灑在三七植株葉片上或?qū)⑺畻钏崽砑拥椒乐稳邎A斑病的殺菌劑中再噴灑在三七植株葉片上,以葉片上液滴不滴落為宜。本發(fā)明經(jīng)過實際應用檢測,對于三七圓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控制率高,且疫病新增病株率低,對于利用水楊酸處理三七植株而控制圓斑病具有重要意義。
【專利說明】
_種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三七病蟲害防治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三七為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植物,是中國特有的名貴中藥材,可用于治療各種出血癥及各種心腦血管等疾病。三七是典型的陰生C3植物,需要在遮陰條件下栽培,生長環(huán)境蔭、濕,能導致多種病害的發(fā)生危害,圓斑病是三七常見的一種病害,能為害植株各個部位,癥狀是在葉上產(chǎn)生圓形病斑,隨后病斑合并葉片腐爛成腌菜狀。葉柄和枝柄受害呈暗褐色水漬狀縊縮并脫落;莖桿受害后病斑變褐折垂,病害發(fā)病株率幾乎等于損失率。圓斑病病原菌為真菌半知菌類的槭菌刺孢霉,病菌在條件不適時會形成厚垣孢子并以厚垣孢子及菌絲越冬。圓斑病具有發(fā)生發(fā)展迅速、為害嚴重、損失巨大、防治難等特點。目前,主要采用化學殺菌劑來防治三七圓斑病,用到的殺菌劑包括有40%氟硅唑乳油、1.5%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65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 %撲海因可濕性粉劑、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3 %三環(huán)唑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10 %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顆粒劑、30 %愛苗乳油、95 %敵克松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然而,市面上這些現(xiàn)有的殺菌劑對于圓斑病的控制率不高,且化學殺菌劑所引起的藥物殘留、環(huán)境污染、病原菌產(chǎn)生抗藥性及危害人體健康等問題日益嚴重,因而尋求安全高效的處理技術是防治病害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0003]植物內(nèi)源激素水楊酸(SA),是植物組織中的一種天然活性物質(zhì),參與調(diào)節(jié)生物及非生物逆境響應等諸多生理生化過程。目前,水楊酸被廣泛用于誘導植物廣譜抗病性,包括誘導對玉米葉斑病、人參銹腐病、梨輪紋病的抗性及抑制稻瘟病菌孢子的萌發(fā)。然而,將水楊酸用于三七圓斑病防治方面還未有相關報道。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且降低疫病新增發(fā)病株率。
[0005]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0006]一種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將水楊酸溶液噴灑在三七植株葉片上或?qū)⑺畻钏崽砑拥椒乐稳邎A斑病的殺菌劑中再噴灑在三七植株葉片上,以葉片上液滴不滴落為宜。
[0007]優(yōu)選地,所述水楊酸溶液或殺菌劑中水楊酸的濃度為0.5%0-1%0。
[0008]優(yōu)選地所述水楊酸溶液或殺菌劑中水楊酸的濃度為0.8%0。
[0009]優(yōu)選地,還包括將水楊酸溶液或含有水楊酸的殺菌劑進行灌根操作。
[0010]本發(fā)明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高濃度的水楊酸在誘導三七植株產(chǎn)生抗性反應的同時,還可有效抑制槭菌刺孢菌落的生長、生物量的積累、分生孢子的萌發(fā)、芽管及附著胞產(chǎn)生,從而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以減少病原菌對植株的侵染。經(jīng)過實際應用檢測,對于三七圓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控制率高,且疫病新增病株率低,對于利用水楊酸處理三七植株而控制圓斑病具有重要意義。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2]圖1:不同濃度的水楊酸對槭菌刺孢菌落生長的影響(圖A為培養(yǎng)7天后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水楊酸對槭菌刺孢菌落形態(tài)的影響。其中,a:空白對照組;b: 0.01%。; c: 0.07%。; d:0.1%。; e: 0.3%。; f: 0.5%。; g: 0.8%。;圖B為培養(yǎng)7天后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水楊酸對槭菌刺孢菌落生長的抑菌率)。
[0013]圖2:不同濃度的水楊酸對槭菌刺孢菌絲生長量的影響。
[0014]圖3:不同濃度的水楊酸處理槭菌刺孢后分生孢子的萌發(fā)情況,其中,A:空白對照M,B:0.01%o,C:0.07%o,D:SA 0.1%o,E:0.3%o,F:SA 0.5%o,G:0.8%oo
[0015]圖4:不同濃度的水楊酸對槭菌刺孢分生孢子萌發(fā)率的影響。
[0016]圖5:槭菌刺孢的分生孢子在三七葉片表面的發(fā)育情況(其中,A?G分別為空白對照(A)、SA 0.01%q(B)、SA 0.07%q(C)、SA 0.1%o(D)、SA 0.3%o(E)、SA 0.5%o(F)、SA 0.8%o(G)處理的三七葉片上接種分生孢子6h后分生孢子的萌發(fā)情況,標尺= 50μπι;Η?N分別為空白對照(H)、SA 0.01%Q(I)、SA 0.07%o(J)、SA 0.1%o(K)、SA 0.3%o(L)、SA 0.5%o(M)、SA0.8%Q(N)處理的三七葉片上接種分生孢子18h后分生孢子的萌發(fā)情況,標尺= 50μπι)。
[0017]圖6:水楊酸處理三七植株后對槭菌刺孢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圖A為在水楊酸處理過的三七葉片上接種分生孢子,6h后分生孢子的萌發(fā)情況。圖B為水楊酸處理過的三七葉片上接種分生孢子,18h后分生孢子的萌發(fā)情況。圖A和B中不同小寫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異性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jié)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19]實施例:
[0020]1、水楊酸對三七圓斑病菌菌落生長的影響
[0021]取一定體積的水楊酸(SA)溶液加入到PDA培養(yǎng)基中,分別配成含SA的質(zhì)量濃度為0.0I %。、0.07%。、0.I %0、0.3%0、0.5%0、0.8%0的PDA培養(yǎng)基,以含等體積二甲基亞砜的PDA培養(yǎng)基為對照組。將生長10天的三七圓斑病菌活化菌株用直徑為8mm的打孔器打取菌餅接種于PDA平板上,在18°C下光照培養(yǎng)7天,每個處理6個重復。從第2天到第7天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抑菌率。
[0022]結(jié)果見圖1。可以看出,在含不同質(zhì)量濃度的SA的PDA平板上,槭菌刺孢均能生長。其中,在含0.01%。、0.07%。、0.1%QSA的PDA平板上,培養(yǎng)3天菌落直徑與對照組相比分別增加了 16.08%、10.07 %和2.66%,由此可見0.01%。、0.07%。的SA可顯著促進槭菌刺孢的生長,但培養(yǎng)5天后,水楊酸的處理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當槭菌刺孢在含0.3%。、0.5%0、0.8%。的SA的TOA平板上生長時,水楊酸能明顯抑制三七圓斑病菌的生長,培養(yǎng)7天后與對照組相比,菌落直徑分別減小了 5.92 %、30.24%、62.58 %。這表明水楊酸可抑制槭菌刺孢的生長,且與水楊酸濃度密切相關,0.3%。以上質(zhì)量濃度的水楊酸對槭菌刺孢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0023]2、水楊酸對三七圓斑病菌菌絲生長量的影響
[0024]在含SA質(zhì)量濃度分別為0.01%。、0.07%。、0.1%。、0.3%。、0.5%。、0.8%。的PDA液體培養(yǎng)基中,將生長10天的三七圓斑病菌活化菌株用直徑為8mm的打孔器打取菌餅接種于PD液體培養(yǎng)基中,以含等體積二甲基亞砜的PD液體培養(yǎng)基為對照,每瓶放入2個菌餅,在18°C、130rpm/min光照振蕩培養(yǎng),每個處理6次重復,第8天測菌絲干重(濾紙過濾,60 °C下烘干至恒重)。
[0025]結(jié)果顯示低濃度水楊酸(0.01%。、0.07%。、0.1%。的SA)處理下,菌絲的生長沒有顯著改變;而在高濃度水楊酸(0.3%0、0.5%0、0.8%0)處理下,菌絲的生長受到顯著抑制(圖2)。
[0026]3、水楊酸對三七圓斑病菌分生孢子萌發(fā)的影響
[0027]分別用質(zhì)量濃度為0.01%。、0.07%。、0.1%。、0.3%0、0.5%0、0.8%。的SA溶液配制三七圓斑病菌分生孢子懸浮液,懸滴法于18°C光照培養(yǎng),以含等體積二甲基亞砜的無菌水配制的三七圓斑病菌分生孢子懸浮液為對照,重復6次,12h后鏡檢分生孢子的萌發(fā)情況,計算萌發(fā)率,每次鏡檢100個孢子。
[0028]結(jié)果見圖3和圖4,隨著水楊酸質(zhì)量濃度的增加(0.01%0、0.07%。、0.1%0、0.3%0、
0.5%。、0.8%。),槭菌刺孢分生孢子萌發(fā)受到的抑制作用顯著增強。這說明水楊酸在抑制槭菌刺孢菌絲生長時,也抑制了分生孢子的萌發(fā)。
[0029]4、三七圓斑病菌侵染過程的顯微觀察
[0030]為了檢測水楊酸抑制槭菌刺孢生長對三七植株生長的作用,分別用濃度為
0.01%。、0.07%。、0.1%。、0.3%0、0.5%0、0.8%。的SA溶液噴灑健康的三七植株,以葉片上液滴不滴落為宜,3天后噴灑孢子懸浮液于葉片上,套袋保濕,分別于處理后6h、18h剪下三七葉片,剪取大小為0.5cmX0.5cm的葉片于血清瓶中,加入3mL的乙醇乳酚脫色液,用注射器抽真空直至葉片完全沒入脫色液中,于室溫靜止72h,直至葉綠素全部脫除。取出葉片,用50%乙醇漂洗2-3次,無菌水沖洗2-3次,將沖洗干凈的葉片置于棉蘭染液中染色lOmin,取出,用無菌水沖洗一次,置于載玻片上,滴加50 %的甘油后蓋上蓋玻片保存,徠卡顯微鏡下用可見光觀察,拍照,觀察分生孢子的發(fā)育,計算分生孢子的萌發(fā)率、芽管分枝率及附著胞產(chǎn)生率。
[0031]結(jié)果見圖5和圖6,在用水楊酸處理過的三七葉片上,經(jīng)0.0I %。、0.07%。、0.1 %0、
0.3%。的SA處理的三七葉片,其表面的分生孢子萌發(fā)率與對照(55.11 % )相比都顯著降低,分別為26.45 %、11.32 %、8.90 %、3.10 % ;而經(jīng)0.5%0、0.8%0水楊酸處理的三七葉片表面槭菌刺孢的分生孢子均不萌發(fā),說明水楊酸的處理可降低三七葉片表面槭菌刺孢的孢子萌發(fā)率。18h后,作為對照的葉片和經(jīng)水楊酸處理后的葉片表面的分生孢子產(chǎn)生的芽管與6h產(chǎn)生的芽管相比明顯伸長,芽管數(shù)量增多,且部分芽管頂端產(chǎn)生了附著胞。作為對照的葉片表面的分生孢子的萌發(fā)率為86.24%,芽管分枝率為83.33%,附著胞產(chǎn)生率為78.15%,而用SA處理后的三七葉片表面的分生孢子萌發(fā)率、芽管分枝率、附著胞產(chǎn)生率均隨著水楊酸濃度的增加而降低。
[0032 ] 5、應用水楊酸防治三七圓斑病菌的具體應用案例
[0033]選擇三塊一年生三七園對患有圓斑病的三七植株進行檢查,確定病株率分別為19.7 %、20.3 %和21 %,分為三組,病株率為19.7 %的三七園為對照組,采用40 %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噴灑;病株率為20.3 %的三七園為實驗組I,采用水楊酸溶液噴灑到三七植株葉片上;病株率為21 %的三七園為實驗組2,采用將水楊酸溶液添加到40%氟硅唑乳油4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中進行噴灑。實驗組I和實驗組2中,試劑中水楊酸的濃度為0.8%οο每天早上對病株及周圍植物噴施一次,連噴3天,隔天再噴施I次,I周后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對照組的有效率僅為71%,且在防治過程中有新增病株產(chǎn)生;實驗組對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具有明顯的滅活作用,殺菌效果好,無新增病株,其中實驗組I的有效率為94%,實驗組2的有效率達95%。
[0034]綜上,高濃度的水楊酸在誘導三七植株產(chǎn)生抗性反應的同時,還可有效抑制槭菌刺孢菌落的生長、生物量的積累、分生孢子的萌發(fā)、芽管及附著胞產(chǎn)生,從而能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以減少病原菌對植株的侵染。水楊酸在干擾槭菌刺孢發(fā)育時,分生孢子的萌發(fā)率有時僅為10%,生物量的積累可減少96.33%,這些結(jié)果顯示水楊酸可能抑制了槭菌刺孢分生孢子的細胞分裂,從而有效抑制了三七圓斑病。
[0035]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quán)項】
1.一種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水楊酸溶液噴灑在三七植株葉片上或?qū)⑺畻钏崽砑拥椒乐稳邎A斑病的殺菌劑中再噴灑在三七植株葉片上,以葉片上液滴不滴落為宜。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楊酸溶液或殺菌劑中水楊酸的濃度為0.5%0-1%0。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楊酸溶液或殺菌劑中水楊酸的濃度為0.8%0。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水楊酸有效防治三七圓斑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將水楊酸溶液或含有水楊酸的殺菌劑進行灌根操作。
【文檔編號】A01G13/00GK105900750SQ201610321568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6日
【發(fā)明人】何霞紅, 杜云龍, 戴蕾, 杜麗思, 張靖, 蔣麗, 平翔蕊, 魯新琪, 錢杰, 韓麗, 朱有勇
【申請人】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