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反轉滅茬旋耕機的罩殼及刀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yè)機械領域。
目前,現有的反轉滅茬旋耕機,其罩殼上的柵欄是由一組平行排列的柵條組成,柵條的間隔與刀座的軸向間距無關,只是按一定的長度在全長范圍內等分;在刀片排列方面,它們是每一安裝截面上裝兩把刀。這種結構特征的反轉滅茬旋耕機,柵欄經常被土塊堵塞而影響耕作質量,并且能耗較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降低工作阻力和減少柵欄土塊堵塞的罩殼和刀輥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罩殼由橫梁1、左右各一的側板2、前蓋板3、連接塊4及第一組柵欄5和第二組柵欄6組成。柵欄5、6通過銷軸和螺釘固定在側板2上,前蓋板3與側板2焊合;前蓋板3前方有一根橫梁1。當反轉滅茬旋耕機工作時,旋耕刀由溝底向上切削土壤和根茬,并將它們拋起,在地表附近一部分土壤有向前拋出的趨勢。由于前蓋板3前的橫梁1離地間隙較小(約30~50mm),使根茬與土塊在罩殼的引導和旋耕刀的作用下向后拋擲,從而避免了機具前方壅土現象存在。
罩殼的第一組和第二組柵欄均由平行排列的柵條組成,上下柵條的間距e為20~50mm,相鄰柵條的左右間距等于刀軸上刀座的軸向間距,使得柵條之間有適當的空間,從而實現避免柵條堵土的現象。
刀輥結構由刀軸9、刀座8、刀片7組成,刀座8焊在刀軸9上,刀片7通過螺釘緊固在刀座8上。刀輥上刀片的排列為每截面上一把刀,呈不規(guī)則的人字形排列。使刀輥旋轉一周,除兩端外,每一切割小區(qū)上只有一把刀切土。圖3所示為耕幅175CM的滅茬機的刀片排列為避免漏耕,在第7和第17截面上多裝一把刀。所切土垡與柵欄碰撞被進一步破碎,大土塊落至底層,地表由細碎土覆蓋,這樣既可以保證工作質量,又可以減少能量消耗。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附圖和實施例給出。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刀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刀輥的刀片排列圖。
現根據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如
圖1所示,罩殼結構由橫梁1、左右各一的側板2、前蓋板3、連接塊4及第一組柵欄5和第二組柵欄6組成,柵欄5、6通過銷軸和螺釘固定在側板2上,前蓋板3與側板2焊合。其特征在于前蓋板3前端有一根橫梁1,罩殼結構的第一組柵欄5和第二組柵欄6均由平行排列的柵條組成,上下柵條的間距e為20~50mm。相鄰柵條的左右間距等于刀軸9上刀座8的軸向間距;前蓋板3前的橫梁1離地間隙為30~50mm。
如圖2所示,刀輥結構由刀軸9、刀座8、刀片7組成。其特征在于刀輥上刀片7的排列為每截面上一把刀,呈不規(guī)則的人字形排列。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1、由于柵欄結構的改進,可以減少堵土現象發(fā)生;2、由于刀片排列方式的改變,可以減少能耗;3、由于前蓋板離地間隙恰當,避免了滅茬機前方壅土。
權利要求1.一種反轉滅茬旋耕機的罩殼及刀輥,罩殼結構由橫梁1、左右各一的側板2、前蓋板3、連接塊4及第一組柵欄5和第二組柵欄6組成;刀輥結構由刀軸9、刀座8、刀片7組成;其特征在于前蓋板3的前端有一根橫梁1,罩殼結構的第一組柵欄5和第二組柵欄6均由平行排列的柵條組成;刀輥上刀片7的排列為每截面上一把刀,呈不規(guī)則的人字形排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轉滅茬旋耕機的罩殼及刀輥,其特征在于柵欄上下柵條的間距e為20~50mm,相鄰柵條的左右間距等于刀軸9上刀座8的軸向間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轉滅茬旋耕機的罩殼及刀輥,其特征在于前蓋板3前的橫梁1離地間隙為30~5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yè)機械領域,它提供了一種可以減少柵欄土塊堵塞和降低工作阻力的罩殼和刀輥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蓋板3的前端有一根橫梁1,罩殼結構的第一組柵欄5和第二組柵欄6均由平行排列的柵條組成;刀輥結構的刀輥上的刀片7排列為每截面上一把刀,呈不規(guī)則的人字形排列。本結構可實現175cm幅寬的反轉滅茬機與35KW(50馬力)拖拉機的合理配套且工作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可以減少堵土現象,降低能耗,避免滅茬機前方壅土。
文檔編號A01B33/10GK2272643SQ96243398
公開日1998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1996年12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12月16日
發(fā)明者陳翠英, 桑正中 申請人:江蘇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