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昆蟲飼養(yǎng)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養(yǎng)蟲籠。
背景技術:
斑潛蠅屬雙翅目潛蠅科,是危害蔬菜、花卉的世界性大害蟲。常見斑潛蠅種類有三葉草斑潛蠅、美洲斑潛蠅和南美斑潛蠅等。斑潛蠅為害特點是:雌成蟲用產(chǎn)卵器將葉片刺傷,吸取汁液。雌蟲把卵產(chǎn)在寄主葉片表皮下,卵在葉片內(nèi)發(fā)育成幼蟲,產(chǎn)生不規(guī)則蛇形蟲道,也有“鬼畫符”之稱。寄主葉片葉綠素被破壞,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為害嚴重時,受害植物葉片脫落,甚至整株死亡。
斑潛蠅的寄主范圍比較廣、傳播速度快、繁殖力比較強且易產(chǎn)生抗藥性。研究斑潛蠅的生物學特性是有效防治斑潛蠅的前提。合理的飼養(yǎng)技術及飼養(yǎng)裝置是高效完成實驗的重要保障。
傳統(tǒng)的單對飼養(yǎng)斑潛蠅技術是用燈罩法,此方法的主要技術是將8cm×8cm的硬紙板中間向內(nèi)剪開1/2,將豆莖卡入剪口中固定,并用燈罩罩住,燈罩上方用紗布封口,用于補充營養(yǎng)的脫脂棉直接放在硬紙板上。這種技術存在的不足是硬紙板易使寄主植物莖干受損;換蠅時需要將燈罩掀起,斑潛蠅容易逃逸;燈罩上方需要紗布封口,操作不便。此外,有研究人員還利用改造后的餐巾紙塑料容器或玻璃罩作為飼養(yǎng)裝置。其缺點是,供斑潛蠅活動空間小,在飼養(yǎng)過程中斑潛蠅容易逃逸,透氣性不好,濕度太大會粘死斑潛蠅。故急需一種針對斑潛蠅的飼養(yǎng)裝置,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養(yǎng)蟲籠,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一種養(yǎng)蟲籠,包括框架、支撐件、紗籠和綁扣件,所述支撐件連接于所述框架底部;所述紗籠側面設有窗口、下方設有開口,所述框架通過所述開口可套入所述紗籠內(nèi),所述綁扣件用于將所述紗籠的開口收攏并封口。
進一步的,所述窗口位于所述紗籠一側面中心位置,所述窗口的外側設有魔術貼毛面,所述魔術貼毛面可粘合魔術貼勾面,使得所述窗口封閉。
進一步的,所述框架為長方體。
進一步的,所述框架的上棱中間位置設有掛鉤。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件呈刀叉狀,包括支桿和倒U型插件,所述支桿固定于所述插件中間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框架的底面兩棱中間位置設有橫桿,所述支桿一端連接于所述橫桿的中間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插件與所述框架底面的對角線平行,所述插件高度和育苗盆高度一致,所述插件寬度和育苗盆對角線寬度一致。
進一步的,所述框架和支撐件一體成型。
進一步的,所述紗籠呈長方體狀,由五面網(wǎng)紗組成,下底面開放。
進一步的,所述紗籠的長和寬與所述框架的長和寬一致,所述紗籠的高度比所述框架的高度高,比一體成型的框架和支撐件的整體高度低。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利用框架將寄主葉片罩起來,使整個寄主葉片裸露在框架裝置內(nèi),斑潛蠅在寄主植物正反兩面均可產(chǎn)卵;成蟲死亡后會落在紗籠封口處,方便觀察,利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多余出來的紗網(wǎng)以莖干為中心收攏后用綁扣件封口,避免了植物莖干受損。本實用新型為斑潛蠅提供合適的活動空間,且飼養(yǎng)過程不容易逃逸,透氣性好,完全滿足高效便捷飼養(yǎng)斑潛蠅個體的需要,亦可適用其它潛蠅科昆蟲的研究。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重復利用,節(jié)約成本。
另外,所述魔術貼減小了成蟲逃逸的幾率;所述掛鉤為實驗對象提供外源營養(yǎng);所述框架為長方體,所述紗籠呈長方體狀,由五面網(wǎng)紗組成,下底面開放,所述紗籠的長和寬與所述框架的長和寬一致,所述紗籠的高度比所述框架的高度高,比一體成型的框架和支撐件的整體高度低,上述設置便于將框架套入紗籠內(nèi),且紗籠與框架緊密貼合,便于觀察養(yǎng)殖情況,另外,便于將紗籠的開口收攏至框架下方的支桿上并進行封口。所述支撐件的結構和位置設置,進一步提高支撐件插入花盆中的牢固性和穩(wěn)定性。利用魔術貼便于移入斑潛蠅后封閉所述窗口;所述框架的上棱中間位置設有掛鉤,用于懸掛蘸有葡萄糖溶液的脫脂棉,為實驗對象提供外源營養(yǎng)。所述插件與所述框架底面的對角線平行,進一步提高支撐框架的穩(wěn)固性。所述框架和支撐件一體成型,便于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養(yǎng)蟲籠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所述框架和支撐件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紗籠的示意圖;
圖中:1.框架、2.支撐件、3.紗籠、4.綁扣件、5.魔術貼毛面、6.掛鉤、101.橫桿、201.支桿、202.插件、301.開口、302.窗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一種養(yǎng)蟲籠,包括框架1、支撐件2、紗籠3和綁扣件4。所述框架1用于固定供斑潛蠅取食、產(chǎn)卵的寄主植物,且為斑潛蠅的活動提供了空間,框架1為長方體,其大小可根據(jù)寄主植物高度制定。所述框架1的上棱中間位置設有掛鉤6,用于懸掛蘸有葡萄糖溶液的脫脂棉,為實驗對象提供外源營養(yǎng)。所述支撐件2連接于所述框架1底部,所述支撐件2用于支撐框架1并固定于育苗盆內(nèi),其大小可根據(jù)育苗盆的大小或者實驗的需要進行調(diào)節(jié)。所述紗籠3下方設有開口30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紗籠3呈長方體狀,由五面網(wǎng)紗組成,下底面開放。所述框架1通過所述開口301可套入所述紗籠3內(nèi),所述綁扣件4用于將所述紗籠3的開口301收攏并封口。使用時,將寄主植物套入框架1內(nèi)后,以植物莖干為中心,將多余出來紗籠3收攏在一起,用綁扣件4將其綁緊封口,防止斑潛蠅逃脫,且紗籠3的透氣性好,使得實驗環(huán)境更接近田間環(huán)境。所述紗籠3一側面中心位置設有一窗口302,從窗口302處將斑潛蠅移入或移出框架1。所述窗口302的外側設有魔術貼毛面5,所述魔術貼毛面5可粘合魔術貼勾面(圖中未標),所述魔術貼毛面5可封閉所述窗口302,便于移入斑潛蠅后封閉所述窗口302。
進一步,所述支撐件2呈刀叉狀,包括支桿201和倒U型插件202,所述支桿201固定于所述插件202中間位置,插件202用于嵌在育苗盆中,起固定作用,插件202的高度和育苗盆高度一致,倒U型插件202的寬度和育苗盆對角線寬度一致,上述設置提高支撐件2插入育苗盆中的牢固性和穩(wěn)定性。所述框架1的底面兩棱中間位置設有橫桿101,所述支桿201一端連接于所述橫桿101的中間位置,該設置使得支撐件2能夠更好平衡框架1。所述插件202與所述框架1底面的對角線平行,進一步提高支撐框架1的穩(wěn)固性。所述框架1和支撐件2一體成型,便于操作。所述紗籠3的長和寬與所述框架1的長和寬一致,所述紗籠3的高度比所述框架1的高度高,比一體成型的框架1和支撐件2的整體高度低,便于將框架1套入紗籠3內(nèi),且紗籠3與框架1緊密貼合,便于觀察養(yǎng)殖情況,另外,便于將紗籠3的開口301收攏至框架1下方的支桿201上并進行封口。所述綁扣件4為鐵絲,鐵絲的密封效果良好,進一步避免寄主植物莖干受損。
使用時,將蘸有葡萄糖溶液的脫脂棉懸掛在掛鉤6上,將紗籠3套在框架1上。選擇一盆含兩片真葉的寄主植物,剪去其中一片真葉及其他子葉。將插件202嵌在花盆中,使寄主葉片剛好落在長方體框架1中心位置。將多余的紗布以植物莖干為中心收攏在一起,并用鐵絲綁扣件4封口,避免斑潛蠅死后落入花盆中。將魔術貼勾面拉開,用移蟲管將初羽化、雌雄配對的斑潛蠅通過窗口302處移入養(yǎng)蟲籠,再將魔術貼勾面和毛面魔術貼粘合,并放入氣候箱,氣候箱所設條件為:溫度26℃,相對濕度55%,L:D=14:10。待接種24小時后,從相同位置將斑潛蠅移出。已接種24小時(當天換出來的葉片),需在透光顯微鏡下鏡檢。具體操作是將綁扣件4解開,用剪刀剪下葉片,觀察取食孔數(shù)及產(chǎn)卵數(shù)。將嵌在花盆里的框架1和紗籠3取下來,以便下次重復使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利用框架1將寄主葉片罩起來,使整個寄主葉片裸露在框架1裝置內(nèi),斑潛蠅在寄主植物正反兩面均可產(chǎn)卵;成蟲死亡后會落在紗籠3封口處,方便觀察,利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所述掛鉤6為實驗對象提供外源營養(yǎng)。多余出來的紗網(wǎng)以莖干為中心收攏后再用鐵絲綁扣件4封口,避免了植物莖干受損。所述魔術貼減小了成蟲逃逸的幾率。本實用新型完全滿足高效便捷飼養(yǎng)斑潛蠅個體的需要,亦可適用其它潛蠅科昆蟲的研究。另外,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可以重復利用,節(jié)約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