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馬鈴薯的覆草栽培,在稻田里已經(jīng)有實施實例,其覆蓋的是稻草,該方法只能在水稻里進行,在山區(qū)旱地卻不能實施。本發(fā)明是在旱地里實施的覆草方法,覆蓋的是白芒、青蒿等野山草,而非稻草;本發(fā)明經(jīng)整地、挖孔、施肥、播種后再覆草;覆草分二次進行:第1次于播種結(jié)束后,覆蓋厚度5~6cm;第2次于種子出芽齊苗后,覆蓋厚度4~5cm;播種時,按寬行密株或?qū)捳信帕?;馬鈴薯出土齊苗后,實行免耕技術(shù),省略大部分培育措施;收獲時,將覆草撥開,檢起薯塊即可。本發(fā)明方法能使旱地馬鈴薯塊莖比常規(guī)單產(chǎn)提高23%~36%,改“挖薯”為“檢薯”,節(jié)約勞動力一半左右,還可增加土壤肥力,經(jīng)濟效益顯著。
【專利說明】一種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農(nóng)作物的栽培方法,尤其是農(nóng)作物的覆蓋栽培,具體地說是旱地里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 L)播種時覆蓋野草的一種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馬鈴薯屬茄科植物,我國普遍栽培。生長收獲時間短,一般早熟品種出苗后到收獲時需要60?70d。塊莖富含淀粉,耐貯藏運輸,可作主食和供菜用。
[0003]馬鈴薯播種時覆蓋稻草,是農(nóng)作物覆蓋栽培的一種方式,而且是地面覆蓋方式。農(nóng)作物覆蓋栽培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遮陽網(wǎng)覆蓋、防蟲網(wǎng)覆蓋、地膜覆蓋、大棚覆蓋、稻草覆蓋和礱糠覆蓋等。其中屬于地表(面)覆蓋的有地膜覆蓋、稻草覆蓋和礱糠覆蓋等,其特點是覆蓋物貼近地面,直接與土表接觸;屬于空中覆蓋的有遮陽網(wǎng)覆蓋、防蟲網(wǎng)覆蓋和大棚覆蓋等,它的特點是覆蓋物不貼近地面,離地面有一定高度。
[0004]農(nóng)作物覆蓋的作用視覆蓋物種類和季節(jié)等因素有關(guān)。一般來說,覆蓋主要能夠保溫、保濕,起到免耕(或部分免耕)的作用。如農(nóng)作物育秧,往往需要覆蓋地膜;又如馬尾松和杉木的播種育苗,通常要覆蓋稻草。
[0005]農(nóng)作物覆草,是指覆蓋稻草。馬鈴薯覆草就是指馬鈴薯播種時覆蓋稻草。浙江省自2000年后,開展了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蓋種植馬鈴薯的新技術(shù),改“種薯”為“擺薯”,改“挖薯”為“檢薯”,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種、中耕除草和挖薯等諸多工序。具體作法是選擇耕作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中性或微酸性,帶沙性的水稻田。播種前先劃廂開溝,廂寬1.4m?1.6m,溝寬20cm?30cm,溝深15cm?20cm。開溝時挖起來的泥土要均勻地拋在廂中間,廂面要整成龜背形,以利排水。田間大草可人工鏟除,不可施用除草劑。一般秋薯在處暑(8月下旬)播種,春薯也可在春節(jié)前后(12月中下旬至翌年I月),每廂擺種4?5行,行距35cm、株距35cm,每667 m2播4500株?5500株。播種時把種薯稍微用力壓一下,使芽眼與土壤充分接觸。播種時要適當施肥,并在廂面整齊地覆蓋8cm?1cm厚的稻草。收獲時,只要撥開稻草,將馬鈴薯檢起來即可。稻草覆蓋種植馬鈴薯,70%的塊莖都生長在地面上,塊莖很少入土。
[0006]關(guān)于旱地播種馬鈴薯時覆蓋野草的技術(shù),目前尚無報道、也未有專利的實例。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和提出的技術(shù)任務是:根據(jù)全程覆蓋種植馬鈴薯的技術(shù),只局限于水稻田和只適應于覆蓋稻草,而不宜于在山區(qū)旱地應用的事實,提供一種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在山區(qū)旱地播種馬鈴薯實施覆蓋免耕全套新技術(shù),達到增產(chǎn)增收目的。
[0008]為達到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是在旱地里播種馬鈴薯時,畦面覆蓋野草,播種后整個生長過程,實行免耕技術(shù),收獲時大部分薯塊集中在土表面,檢起來即可。
[0009]作為優(yōu)選技術(shù)手段:在播種時需要整地、挖孔和施肥。
[0010]作為優(yōu)選技術(shù)手段:覆草分2次進行:第I次在播種后覆蓋野草厚度5?6cm ;第2次在出芽齊苗后,覆草野草厚度4?5cm,以畦面土壤不裸露為原則。
[0011]作為優(yōu)選技術(shù)手段:選擇耕作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水利條件好、富含有機質(zhì)、中性或微酸性、前3年未曾種過茄科作物的旱地播種馬鈴薯。
[0012]作為優(yōu)選技術(shù)手段:播種前先整好地,畦寬1.2m,畦間溝道30cm ;株行距35?40cmX 15 ?20cm ;每 667 m2種植 4500 穴?5500 穴。
[0013]作為優(yōu)選技術(shù)手段:種植播種行與畦長度方向垂直,挖溝或挖孔播種,每行種植7?8株;覆土厚度10cm,比常規(guī)種植要淺。
[0014]作為優(yōu)選技術(shù)手段:在播種時施足基肥,以堆肥和灰肥為主,每667 IIf施2000?3000千克,復合肥15千克,幼苗出土后不再松土施肥。
[0015]作為優(yōu)選技術(shù)手段:春馬鈴薯在I?2月播種,到5月下旬至6月收獲;要選擇早中熟品種,每667 m2用種100?150千克;種用塊莖應無病,不腐爛;播種前將塊莖用
0.4%?0.5%福爾馬林溶液浸2 min?3min進行消毒處理,撈出后悶6?8h。
[0016]作為優(yōu)選技術(shù)手段:幼苗出齊后,為利于養(yǎng)分集中,每穴留2?3支苗,多余的去除,有利透光;在薯塊肥大期,防止和控制枝葉徙長。
[0017]收獲時,撥開覆草,將馬鈴薯塊莖檢起來即可,因為70%以上塊莖生長在地面上,很少入土;塊莖光滑潔凈肥大,挖取方便,不易破損,產(chǎn)量較高。
[0018]覆蓋的野草在旱地就地取材,覆蓋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inn.) Beauv.var.major (Nees) C.Ε.Hubb.、青蒿 Artemisia caruifolia Buch.、艾蒿 A.argri Levi, etVant.、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等雜草類,不適宜覆蓋稻草,而且在旱地附近往往也無稻草可取。
[0019]本發(fā)明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有諸多優(yōu)點和好處:
(I).節(jié)省勞動力,其中可省略大部分培育(包括中耕除草)工序,收獲時可節(jié)省用工
2/3。
[0020](2).就地取材,利用旱地附近野草等作為覆蓋物,增加土壤肥力。
[0021](3).塊莖光滑肥大,收獲時不損傷,能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和市場價格。
[0022](4).使馬鈴薯塊莖增產(chǎn)23%?36%,經(jīng)濟效益提高近一半。
[0023]本發(fā)明——馬鈴薯一種覆草栽培方法,與水稻田里全程稻草覆蓋種植馬鈴薯技術(shù),有著根本的區(qū)別:
(I).本發(fā)明適應旱地種植,水稻田里全程覆蓋稻草種植馬鈴薯技術(shù)只適應水稻田(水稻收割之后)。
[0024](2).本發(fā)明播種覆蓋物是野草,厚度較薄,分2次進行,可就地取材;水稻田里全程覆蓋稻草種植馬鈴薯技術(shù),務必用稻草I次覆蓋,用量和厚度均較大。
[0025](3).本發(fā)明播種時需整地覆土,挖孔種植;水稻田里全程覆蓋稻草種植馬鈴薯技術(shù)無需整地覆土,也無需挖孔種植,種用塊莖排列在土壤表面。
[0026](4).前者播種行與畦長垂直,采用寬窄行或?qū)捫忻苤攴N植;后者播種行與畦長平行,采用一般排列方法種植。
[0027]本發(fā)明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也與常規(guī)馬鈴薯旱地栽植有很大區(qū)別:
(I).本發(fā)明需要覆蓋野草,常規(guī)種植不要覆蓋野草。
[0028](2).本發(fā)明塊莖收獲時可在地面拾取,化工較少;常規(guī)種植需要挖取,所化人工較多。
[0029](3).前者塊莖光滑肥大,收獲時不易損傷,市場價格較高;后者塊莖粗糙,收獲時極易損傷,市場價格較低。
[0030](4).前者產(chǎn)量較高,經(jīng)濟效益好;后者產(chǎn)量稍低,經(jīng)濟效益較差。
[0031 ] 本發(fā)明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之所以能增產(chǎn),有其一定道理。
[0032]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增產(chǎn)的機理是:
(I).覆蓋野草為增產(chǎn)創(chuàng)造適宜環(huán)境馬鈴薯原產(chǎn)南美高原,喜冷涼,怕霜凍,不耐熱。土溫在16°C?18°C適合塊莖膨大,如果高于30°C則停止生長。高溫環(huán)境和病毒侵染是引起退化的主要因素。馬鈴薯播種后進行覆草,將植株莖部遮光,使塊莖形成期正遇陰涼環(huán)境,從而有利于其快速生長,防止薯塊見光變綠,減輕晚疫病的危害,促進增產(chǎn)豐收。
[0033](2).免耕措施對產(chǎn)量形成的重要性馬鈴薯播種時雖覆土一定厚度,但到收獲時仍有70%以上塊莖在土表面,這說明馬鈴薯根系及塊莖生長宜淺、不宜深。因此,免耕覆草才能與之相適應。倘若在整個培育期間,特別是塊莖形成期,進行松土除草或其他措施,根系及塊莖就極易損傷,勢必影響到產(chǎn)量。
【具體實施方式】
[0034]本發(fā)明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是一種旱地覆蓋野草的栽培方法。馬鈴薯播種時,需要整地、挖孔(溝)、施肥,但覆土較淺。播種后覆蓋野草(白茅、青蒿等)。此后在整個生長期內(nèi),除進行I次性補充覆蓋野草和必要植株控制外,不采取任何培育、松土、除蟲、施肥等措施,即采用免耕措施。收獲時,只要將覆蓋的野草撥開,馬鈴薯塊莖檢起來;由于薯塊很少入土,檢薯后略挖取即可。
[0035]該方法適宜旱地里尤其山區(qū)旱地實施,不宜在水稻田里進行。
[0036]實施例一東農(nóng)303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 1.概況
于I月下旬,播種特早熟品種東農(nóng)303馬鈴薯200 m2。
[0037]2.播種
選擇單個重30g左右的種薯,超過50g重的種薯要進行切塊,每塊須保留I?2個健壯芽眼。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300倍液浸種3?5min,撈出后悶6?8h,晾干再播種。
[0038]3.整地施肥
整地時施入腐蝕廄肥600kg,用焦泥灰300kg蓋種,撒施復合肥10kg,并不使其與種薯接觸。畦寬1.2m,畦間步道寬30cm。播種行與畦的長度方向垂直,每行播種8株(孔),行間距離40cm,株距17?18cm。挖孔種植,覆土厚度10cm。
[0039]4.覆蓋野草
播種覆土后,第I次覆蓋野草厚度6cm,以白茅為主,兼帶青蒿等;第2次覆草待出芽齊苗后,厚度4?5cm,以土壤H圭面不裸露為原則。
[0040]5.間苗培育
每株(孔)保留2?3株,多余的予以去除。適當控制枝葉徒長,保持一定透光度。
[0041]6.收獲于5月收獲。屆時撥開野草,檢出馬鈴薯塊莖,再略挖取地下少數(shù)塊莖。計收獲鮮薯521kg,合畝產(chǎn)1737.5kg,比常規(guī)(ckl300kg)種植方法增產(chǎn)33.6% ;節(jié)省勞動力50%,經(jīng)濟效益顯著。倘在旱地里按照水稻田覆草栽培方法,其單產(chǎn)為667 Hf 505kg,只有水稻田的三分之一左右。
[0042]實施例二克新4號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 1.概況
于2月上旬,播種早熟品種克新4號馬鈴薯,面積250 m2。
[0043]2.播種同實施例一。
[0044]3.整地施肥同實施例一。
[0045]4.覆蓋野草同實施例一。
[0046]5.間苗培育
每株(孔)保留2?3支,多余的予以去除。其他培育措施略。
[0047]6.收獲
于5月下旬收獲馬鈴薯塊莖591kg,合畝產(chǎn)1576.8kg,比常規(guī)(ckl280kg),種植增產(chǎn)23.2% ;節(jié)省勞力近一半,經(jīng)濟效益顯著。倘若在旱地里按照水稻田覆草栽培的方法,其單產(chǎn)(667 m2 482kg)還不到水稻田的三分之一。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旱地里播種馬鈴薯時,畦面覆蓋野草,播種后整個生長過程,實行免耕技術(shù),收獲時大部分薯塊集中在土表面,檢起來即可。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播種時需要整地、挖孔和施肥。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其特征是:覆草分2次進行:第I次在播種后覆蓋野草厚度5?6cm ;第2次在出芽齊苗后,覆草野草厚度4?5cm,以畦面土壤不裸露為原則。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其特征是:選擇耕作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水利條件好、富含有機質(zhì)、中性或微酸性、前3年未曾種過茄科作物的旱地播種馬鈴薯。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播種前先整好地,畦寬1.2m,畦間溝道30cm ;株行距35?40cmX 15?20cm ;每667 m2種植4500穴?5500穴。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其特征是:種植播種行與畦長度方向垂直,挖溝或挖孔播種,每行種植7?8株;覆土厚度10cm。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播種時施足基肥,以堆肥和灰肥為主,每667 Hl2施2000?3000千克,復合肥15千克,幼苗出土后不再松土施肥。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春馬鈴薯在I?2月播種,到5月下旬至6月收獲;要選擇早中熟品種,每667 m2用種100?150千克;種用塊莖應無病,不腐爛;播種前將塊莖用0.4%?0.5%福爾馬林溶液浸2 min?3min進行消毒處理,撈出后悶6?8h。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馬鈴薯覆草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幼苗出齊后,每穴留2?3支苗,多余的去除;在薯塊肥大期,防止和控制枝葉徙長。
【文檔編號】A01G1/00GK104303803SQ201410607367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1月3日
【發(fā)明者】杜宏彬 申請人:杜宏彬